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高考作文 > 正文

最新高考作文审题训练

时间:2017-05-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2016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答案

2016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教师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观点型材料作文)

鹞子抓住了栖息在大树上的一只夜莺,正要吃掉它。夜莺请求说:?我这么小,填不饱你的肚子,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鹞子回答说:?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岂不成了傻瓜???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夜莺临死前说。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①把握整体寓意

把握材料全局,理解材料的整体立意。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很容易跑题。

②找关键句:(TIPS:记叙类找议论抒情,议论类找观点)

1) 如果我放弃到手的食物去追求那渺茫的东西 岂不成了傻瓜? ——鹞子

2) 思考: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对你有什么启示?

我不能放手目前拥有的,因为它是我生存的根本。所以我要立足当下去吃掉你!

3) 那你永远成为不了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 ——夜莺

思考:这句话中的“那”指的是什么? 夜莺认为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只翱翔天宇的雄鹰?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那:如果你吃渺小的我。不追求大的食物。

“如果你真的缺少食物,就应该去找更大的鸟。”想要抓住更大的事物,需要力量的优势和气魄和胆识。这是成为雄鹰的条件。

③ 围绕寓意,拓展思路:——由物到人

由此得出立意: 鹞子的角度:立足当下,抓住现实,现实才具有更大的价值。

夜莺的角度:要目光远大 ,突破自我。

④捕捉材料中命题者的褒贬倾向

⑤注意思辨性

综合辨证的角度: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大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叙事类材料作文,参考第2期C2版由果溯因法)

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他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如何快速审题立意,一个方法,就是找出材料主人公后,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结果找原因。 如本材料的主要对象有三个:牧师、学童、花,其中牧师和学童是议论的主要对象。我们可以分别就牧师的角度和学童的角度深入思考,进行发问,围绕结果挖掘原因。

一、从牧师的角度看 :

1、牧师不希望花园里的花都被学童摘走而过早凋谢,那么我们可以发问,牧师为什么不希望花被摘下而过早凋谢呢?原因是他不希望花因个人占有而过早凋谢。

――这其实是怎样对待花(美)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独占与共享、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等问题,得出“不要独占,要乐于分享。”“分享让美丽之花更艳丽” “共同享有则人人都有,私自拥有反而一无所有。”等观点。

2、牧师不是靠打骂,靠惩罚而制止学童摘花的,而是通过诱导,通过与学童商量使学生主动把花留在花园里的,那么我们可以发问:怎样做到即不引起学童的对立,又达到不让学童摘花的目的呢?或者问,为什么那年春天整个花园的花不但一朵都没有糟蹋,牧师还能结交了大批的朋友呢?

——原因是牧师有好的教育方法,牧师能够转变思维方式,不是防和堵,而是导和疏,由此我们可以提炼观点,“教育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往往事半功倍”,“教育者要讲究教育智慧”,“要转变思维方式”“导疏的力量大于硬堵力量”,“改变给予的方式”等

二、从学童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发问:

事实:学童开始是见花就摘,后来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提问:学童为什么愿意放弃摘花,而答应把花放留在花园里呢?

原因分析与回答:因为他们对花(也即对美,对自己喜爱的事物)的认识变了,态度变了。这就引起了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自已喜爱的事物?由此我们提炼观点:

“爱她,就别把她搂得太紧”, “把爱留下,人生更美丽”,“爱不等于占有”, “赠予的智慧” “不要鼠目寸光,而要放眼长远” “让心中的花儿开放”等。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叙事类材料作文,可用由果溯因法。)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依靠别人的力量不可能永无对手一世无敌,只有自身强大,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是正道。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时事类材料作文,参考考试第4期C2版内容)

陕西省千阳县农民李宝智,因不甘20年间救助7人却遭受被救者的冷漠对待而主动申请?见义勇为个人称号?,还找县委宣传部希望公开宣传他的救人事迹。此事经媒体报道,引起轩然大波。

你对以上内容有什么看法和感悟?请根据你对理解自行构思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抄袭,不套作,800字以上。

从李宝智角度:看淡名誉又何妨? 甘做一粒“微尘”; 英雄,你不必做“道德标杆”;“申报”也是英雄行为??

从被救者角度:感恩是做人的良知;被救者,你冷漠了“正气”;被救者,你不应该做冷血之“蛇” 从政府(县委宣传部)角度:给行义者尊严;重视“义”才能弘扬正气;弘“义”,责无旁贷

从媒体角度:把“善举”秀给世人;担当“光大美德”之道义

从事件整体角度:行义与弘义;桃李不言,未必成蹊;谁能读懂英雄的寂寞;投桃与报李;给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以尊严;“不甘”与“不作为”。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时事类,或看作生活现象类,11期C2版)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物理和材料学家)在主持欢迎亲民党宋楚瑜先生到校发表演讲的仪式上尴尬了一把,清华大学赠送给宋楚瑜的书法作品是用篆体所书写的黄遵宪送梁启超诗《赠任父同年》,顾校长读到诗中第二句?侉离分裂力谁任?的?侉?字时卡了壳。这事引起许多人指责,有人认为?清华大学缺乏人文精神?,甚至有人提出顾校长应引咎辞职。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把握材料的中心内容:顾秉林校长“卡壳之失”

2、选取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

1)为顾校长辩护:不能求全责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顾校长虽然是清华校长,但他是物理学家,又不认识的字在所难免,我们要有包容之心,但不能求全责备。

2)批评顾校长:

①为何不未雨绸缪-——就事论事

②根源在于缺乏责任心——借题发挥和联想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多则材料类,第3期C2版)

材料一:据报载,成都一妙龄女因感情问题跳楼,围观者起哄,并有吉他?伴奏?。

材料二:一名动了轻生念头的青年男子,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的一座楼上作生死抉择的时候,禁不止楼下围观看客们的起哄,?显然被激怒?后,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材料三:广西柳州一名有轻生念头的女子也因为围观者的?嘲讽挑逗而情绪激动?,从窗台上跳下身亡。当时,有围观者打电话给朋友叫?快来看?,有人忙着用手机拍照发上朋友圈,还有的小贩趁机叫卖望远镜。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多则材料作文题,材料性质相同。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三则材料极其相似,透过材料看内涵,我们要明白,那是人啊,那是一个血肉鲜活的生命,不是一具玩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尊严是现代社会维持道义和良知的底线,越过它,恐怕也就越过了做人的底线。本题的命制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生命”的内涵。纵观当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情景,从事故频发的各地“煤窑爆炸”,到山西的“黑砖窑”,再到材料中列举的情景,都表现出当代社会人们漠视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状。

7、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多则材料作文题,材料性质相反。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是不是一定要当元帅才是好士兵?这样才能有深刻的思考,才能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也就是可以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

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因而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名言警句类,第7期C2版)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列夫〃托尔斯泰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所给材料是一句名言,思考的角度有三:一是“人生的一切变化”“由光明和阴影构成”,二是“人生一切魅力”“由光明和阴影构成”,三是“人生一切美”“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综合分析,该名言的关键词应是“光明和阴影”。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光明”可指(胸襟)坦白,没有私心;可比喻正义的或有希望的。“阴影”的比喻义可以是心理上不够开朗乐观,感到压力缠身;还指心灵与修养方面的弱点或不顺利的生活境遇等,如人生的逆境,挫折等。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伴相随。

为此,该材料作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阴影价值类:因为有了阴影,光明显得炫目。

2.辩证关系类:光明和阴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阴影的光明只是一团耀眼的白光,没有生机等。

3.人生价值类:种种历练和高楼大厦就正好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战胜阴影的过程,就是挑战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4.快乐人生类:遇到磨难和艰辛,不要灰心丧气,摆脱心灵上的阴影,勇敢寻找光明,让人生拥有快乐和成功等。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名言警句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挖掘其喻意。

2.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即其隐含义。

3.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的审读,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进而在相同之处立意,称之为“异中求同”法。

试题分析: 这是由名人名言组成的材料作文。很明显,材料中的核心词语是“光明和阴影”,其次是“人生”“变化”“魅力”与“美”。就是说,光明和阴影构成了人生的变化、魅力与美。

从审题角度看,本题不是很难,只要抓住了“光明和阴影”就不会跑题。实际上不管是人生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光明与阴影共存的。当然这阴影有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不同。材料界定在了“人生”的层面上了,人生的变化也是与社会息息相关的。

从作文的选材看,人生的光明与阴影构成美的事例很多。例如,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谭嗣同的去留肝胆与无力回天;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与发配新疆;布鲁诺的火刑,是光明与黑暗的较量;霍金的病是阴影,但它丝毫没有阻挡他仰望星空的光明。中外名著中的不少人物事例也同样展现着“光明与阴影构成的美”。从文体选择看,议论文容易写,记叙文也可以,但要扣准题意。

综合训练:由教师自己指定即可,训练内容包括引议联结结构的开头、选材、主体段落(联)的写作。可以分几次进行训练。主体段落的写作可运用五步法、或对比写法、或点例排比,这三中写法中,五步法在高二时练得比较多,学生掌握也还行,另外两种有的班也练过。五步法训练也可以灵活省略,关键是有例子、有分析,不一定五步俱全。练习答案可参考对应的范文。

篇二:2015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

2015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

1.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原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资源网:最新高考作文审题训练),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参考标题:

1、 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 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 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

4、 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 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6、 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 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

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 心动不如行动

3.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提示: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

的做法。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

参考标题:

1、 远离毒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

2、 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

3、 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 4、 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

5、 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 6、 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

7、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 8、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

4.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3、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

5.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

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他想,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请你以上述故事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本材料可以采用多角度立意法:一是从孙子这个角度,可立意为:“在模仿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 “要批判地继承” “经验主义要不得”等;二是从猴子这个角度,可立意为: “吃一堑,长一智” “要进行创新”等;三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立意,可以从模仿与创新﹑ 经验与创新 ﹑守旧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等角度立异,论证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但重在论证要敢于创新.

6.阅读下面一组材料,结合实际情况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一:阿基米德是古希腊数学家、力学家。在他75岁的时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画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来,拔出了利剑。阿基米德坦然说:“等一下杀我的头,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几条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呵!”可是罗马士兵的剑已经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还没完成——”便离开了人世。

材料二: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而他却高兴地大呼:“我成功了!”

材料三: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实验室里与镭、钍、铀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居里夫人后来患了恶性贫血而死。她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镭,曾用来治疗癌症,医好了许多病人,而她自己却死在镭的手中。

提示:

三位科学家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研究领域也各自不同,但他们有着相似点:那就是对所从事的科研事业,都具有执着忘我的可贵精神。抓住三则材料的“共性”,进行“求同概括”,便会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了。

参考命题: 《可贵的执著精神》 《成功者的启示》

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太阳和风在争论谁更有威力。风说:“我来证明我比你行。你看到那儿穿大衣的老头了吗?我打赌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脱掉大衣。”

于是太阳躲到云后,风就开始吹起来,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场飓风,但是风吹得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紧。

终于,风放弃了。然后太阳从云拮走出来,对老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不久,老人开始擦汗,然后脱掉大衣。太阳对风说:“你看,还是温和与友善,比愤怒和暴力有威力。”

【提示】写作时要注间以下几点:

第一,准确领会材料精神。不仅要诠释“友善”的重要性,还要拿它与“愤怒”“暴力”作比较。

第二,可以小处着笔,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也可以大处着眼,谈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友善相待,不要战争,不要恐怖等等

8.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请你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提示:

贫困是一笔财富,之所以说它是财富,是因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越是要改变生存环境,自然就产生了“人十之,己百之”的上进心。古代就有“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的说法;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篇三:高考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它新在什么地方呢?就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向性和命题思维的开放性上。

新材料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就其本质来说是材料作文,但从形式上又是话题作文。只给出材料,却不规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优点----讲究审题,有又继承了话题作文的长处----体现开放,从而弥补了两种作文的缺陷,更有利于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新材料作文题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要求。材料可以是单则材料,也可以是多则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表。它提供条件性和情境性,规定内容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全面理解材料”,就是看材料着眼于整体意义;二是“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时任选一个角度都可以,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三是“不脱离材料的含义”,就是写作时要符合材料的道理。

三、探究学习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杜甫说:“千古文章唯称意,再无余事可参量。”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都是说“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立意必须先审题,立意与审题紧密相连。审题立意看起来头绪纷繁,其实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指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一)审题立意的步骤:

首先阅读材料,

其次领会含义,

再次找准角度,

然后明确立意。

那么,具体有哪些方法可行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

(二)审题的方法与方法

A、审题的方法

1、抓关键

——一段材料的主旨有时在一些关键语句上体现出来,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一个突破口,这样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省时省力。

例:《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

“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好奇心让他怎 1

样做;“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好奇心最终有什么结果;两个方面围绕标题《鞋匠的好奇》来说。

抓住了关键词语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联想起类似的故事,比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因为好奇促使他深入思考,最终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样就可以立意: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小结:议论性文字里的中心句、叙述性的文字里的议论句或抒情句(点睛句)都很关键。只有把准脉,才能审准题。

2、查原因

——俗话说:“无因不成果,有果必有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所以,阅读分析材料,由结果入手,顺藤摸瓜,由本溯源,从原因方面切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乌鸦抓小羊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1)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

客观原因是乌鸦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翅膀不强大有力,爪子不如老鹰锋利。 表明乌鸦行为性质的词语是“模仿”,这是主观原因。模仿不现实,不可能,就是盲目模仿,这样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想起中国古代有两则寓言,主人公是一男一女,模仿别人都失败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难免遭致失败。

(2)小孩为什么说乌鸦“它也很可爱啊”?

乌鸦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呢?有。因为它不安于现状,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自我,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国古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乌鸦也是失败的英雄啊!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3、明关系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入手,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正常的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 例:引狼逐鹿的故事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2

(1) 从材料中看,狼、鹿和植物构成食物链。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灭狼保鹿正常吗?不正常,链条断裂,此消彼长,恶性循环。要想保持正常,怎么办?只有引狼逐鹿,让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2)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这让人想起一些名言,比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小结: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当然事物的关系很复杂,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再比方说过程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实践与认知、感性与理性、对立与统一、、质变与量变、真理与谬误、辩论与诡辩等等。

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4、联实际

——材料大多源于生活,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现实中的某些思想、观点、言论、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例一: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表面上对你亲热,实际上吸你的血,夺你的健康;表面上对你好,实际上暗下毒手。我们会想起与现实生活有关的一些成语,如口蜜腹剑、佛口蛇心笑里藏刀、两面三刀等等;俗语如“蜜罐子嘴,秤钩子心”、“当面笑哈哈,背后使绊子”、“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等等;典故如唐代的“笑面虎”李义府、《红楼梦》里的“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王熙凤等等。这些组合组合起来,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心口不一、口是心非。

例二:连环漫画

画中的某学子,从上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都由爸爸自行车接送,习以为常,父子都很满意。出了大学门,“怎么没来接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他感到意外非

常惊诧。再从体态语言可以看出他在校门口徘徊,不知道怎么回家。

想起有些同学,在校时不洗衣服,把脏衣服积起来,一到放假全带回家。在家里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而生活却不能自理,这是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两个原因:

一是家长的溺爱与包办一切,二是孩子只管读书不求自立。

小结:生活是万花筒,材料总可以从中得到映照。对应起来理解,构思行文,就

有现实针对性,有思想意义。

5、看倾向

3

——材料中有时或明或暗地表达出褒贬爱憎的感情,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辨明材料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的审题立意是否正确。 比如乌鸦抓小羊中有两句表明感情色彩: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话里含着讽刺的意味;而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呀”,话中却有赞美的成分。

这两个方面,就是两个很好的审题立意的角度。

例:蚂蚁爬墙的故事

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还是沿原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

(1)从可敬的角度分析,是屡败屡战,不屈不挠。想起神话,失败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成功的如愚公移山、唐僧取经;想起历史人物,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心之向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想起成语,

如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等等。从这点可以写执着坚守。

(2)从愚蠢的角度来分析,此路不通,另找他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树挪死,人挪活。所以要变一条路,换一种方法,就可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从这

点可以写机变圆通。

(3)从可悲的角度来分析,钻牛角尖是死路一条,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如同守株待兔,缘木求鱼,要达到目的,条条大路通北京,既要

坚持,又要变通,从这个方面来写也能出采。

B、审题的原则:

方法很多,关键在于灵活运用一种或几种方法,不管哪一种审题方法,都要符合

作文的要求与新的特点,即三个原则:

首先是整体性的原则。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枝末节,否则有可

能出现偏题离题现象。

其次是多元性的原则。一般说来,新材料作文意蕴丰富,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角

度解读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再次是筛选性原则。我们从材料中得出的道理或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要进行适

当的取舍。筛选时把握两点:一是观点独到新颖,二是自己有话可说。

(三)立意的方法与原则

悟道理之后,就是立意。审题与立意水乳交融,但立意也要讲究方法。

A、立意的方法

1、顺向立意

也叫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

考虑。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思考,还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名言,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有“居必择邻,

交必良友”的古语。据此可以立意为外因或环境对人的影响。

2. 逆向立意

也叫假设推理,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假设,正 4

的反过来想,反的正过来想,进行恰当的引伸、推理。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不正着想,而是反过来想,可以立意为“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有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有时是内因,即人的主观意志。比方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还有名句“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千磨万击更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冰霜雪压心犹壮,战

胜寒冬骨更坚”等等。

3.类比立意

就是通过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以外的其他内容

(最好是当前的实际)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例:少年学剑术的故事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

“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少年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凭自己最大的努力学成剑术,可是世外高人告诉他不可能。由此想起中国寓言《揠苗助长》里的农夫,《伊索寓言》里的老妇人,想母鸡多下蛋就多喂食,结果长成胖子反而不下蛋;想起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了胖子”;想起成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联系现实,才发现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如现在许多家长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费尽心思把子女变成天才,

妄想一步登天,结果可想而知。

这样一类比,立意轻而易举。

4.辨正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观点最能体现考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辨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联系,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这样,辨正地立意也就最

能显出文章的深度、广度、力度。

例:教授和青蛙的故事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1)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事物有两面性,井底之蛙传统认为孤陋寡闻,见识短浅,但这时也有一隅之见。由此可提炼出话题 5

标签:审题 高考作文 训练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