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考作文 > 正文

[老龄化社会该如何应对]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

时间:2019-02-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在学界和政界早有共识。根据“六普”获得的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为1.78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达到1.19亿人。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迅速增长的老龄化趋势着实令人担忧。“明天谁来为我的养老买单”,诸多与老年人相关的社会问题被披露,更引发了公众深切的忧虑。近年来,各种悲观的论调充斥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传播媒体中,甚至显示出“关心则乱”的迹象:“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活着,钱没了”,“调查称我国90%以上80后无法赡养父母”……不一而足。
  从国际经验看,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最重要的是在相应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上做好战略性的规划。如果能够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适时改革经济体制和转变产业结构,适度调整社会政策和调节社会分配,顺利度过老龄化的高峰并使社会经济发展顺势再上一个台阶,是完全做得到的。
  在当今世界上,“十亿级别”的大国,已经迈入老龄化的唯有中国。老龄化的冲击,首当其冲的当是缺乏劳动力。但在中国,老龄化最高峰时,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可能会下降到50%左右,但绝对数还有7亿多。如此庞大的劳动力人口,足以支撑多大的经济规模?所以,首要的战略性决策,是提高中国的教育水平,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用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弥补人力资源数量的减少。当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很重要,如果中国的经济届时能够建立在以国内消费为主的基础上,度过老龄化高峰就有了经济上的保证,而老年人作为中国社会一个主要的消费群体的作用不容忽视。
  当然,在老龄化过程中,中国的劳动者群体会出现平均年龄逐渐偏大的趋势。因此,国外普遍采用、国内呼声渐高的一刀切的“推迟退休年龄”的对策不可取。因为这会使劳动者群体年龄更加偏大。同时,中国就业市场还有两个“特殊”现象,一是非正规就业占据了相当大比重,而且在年青人中更大。二是提前退休非常普遍,这实际上是企业和劳动者“合谋”的结果,一般而言他们是“双赢”的。
  相应的对策,应该是使更多的年青人进入正规就业的行列,而把非正规就业的岗位让给中老年人,相应的制度安排就是退休时间实行“有约束的弹性化”。一方面,在正规的就业市场中,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确定其退休年龄的上限,另一方面,鼓励退休人员进入非正规就业市场。譬如鼓励退休的教授、医生入职乃至创办私立大学、私立医院(诊所),鼓励技术人员入职乃至创办私营企业;政府对此可给予税收优待。当然,对于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原单位也可以在“编外”续聘。这样做,可腾出“编制”,让年青人,尤其是大学生,包括博士、硕士正规就业。
  应该按量化的基本生活需求,确定基本养老金标准,但在退休金领取上也可以“弹性化”。譬如,如果选择50岁退休,则领取基本养老金标准的50%;60岁退休,可以领取80%;然后到70岁,可以领取100%;80岁及以上,则领取120―150%。
  鼓励一般的退休职工进入服务行业,这本身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题中应有之义:小保姆可换成大婶级别的,小保安则换成大叔级别的(会监控和报警就行),甚至空姐也可以换成“空嫂”。养老服务领域更是大有可为,为非亲非故的老人服务也许有障碍,为自家老人服务总可以的,由政府给他们发“社会工资”,这就可以解决养老服务的大问题。
  限于篇幅,不再赘述。总而言之,对于老龄化,唯一的选择就是“既来之,则安之”。将其妖魔化,吓唬自己,完全没有必要。还是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办法总比困难多。但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要做明白人,要切实地负起责任来。公众的担心,恐怕主要也在于此。

标签:老龄化 该如何 应对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