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三作文 > 正文

MR动态增强早期强化比值与达峰时间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作用|ea峰比值

时间:2019-01-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乳腺疾病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类疾病,特别是乳腺癌,近年来在我国大城市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发达地区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乳腺癌治疗后生存率与乳腺癌分期密切相关,乳腺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而高端磁共振具备压脂序列、DWI序列和3D动态增强序列,能发现较小的病变并获得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本文重点讨论早期强化比值和达峰时间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作用。
  资料与方法
  2009~2011年收治临床怀疑乳腺癌患者30例,均为女性,年龄26~70岁,平均43.7岁。行高场MR乳腺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组织学证实。
  扫描方法:使用飞利浦公司Achiva 1.5T Nova HP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梯度场强≥33mT/m,梯度切换率≥180mT/(m?秒)。患者俯卧位,使用乳腺相控阵表面线圈上。双侧乳腺自然悬垂于线圈洞穴内。先行常规抑脂横断面T1WI、T2WI、DWI扫描。扫描参数:T1WI:TR 630ms,TE 30ms。反转角70;T2WI:TR 5000ms。TE 182ms,回波链度29;脂肪抑制快速小角度激发(FI ASH)TR 261ms,TE 4.8ms,反转角70。矩阵96mm×256mm,FOV 247mm×330mm、层厚4.0mm、层间距1.0mm。平扫发现病灶后,行肘静脉快速团注Gd-DTPA,用量0.2ml/kg,注射流率2.0ml/秒,使用高压注射器。对比剂注射完成后以相同流率注入20ml生理盐水。采用3D快速THRIVE序列做DCE-MRI。即注药前平扫1次,再分别于注药同时、对病灶进行8次重复扫描,每周期扫描持续时间约50秒。每次获得100幅强化图像。扫描参数:TR 301ms,TE 1.2ms,反转角80。矩阵250mm×160mm,FOV 330mm×330mm、层厚3.0mm。层间距1.8mm。
  图像后处理:在PHILIPS公司提供的MR EWS工作站上用R 263软件数据后处理。强化明显区域为感兴趣区(ROI)绘制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
  感兴趣区强化曲线的有关定义:在工作站上对感兴趣区进行测定信号强度,感兴趣区应避免囊性病变区和血管区。时间-信号强化曲线,Ⅰ型为缓慢上升型,增强信号为持续缓慢上升。Ⅱ型为平台型,病变于动态增强早期时相明显强化后,在中、后期信号强度维持在一个平台水平。Ⅲ型为流出型,病变于动态增强早期时相明显强化后,在中、后期信号强度明显降低。早期强化率(△SI)=(SIpost(1分钟)-SIpre)/SIpre×100%,SIpost为病灶增强1分钟时(增强后第1幅图像)的信号强度(本机设为50秒),SIpre为病灶增强前的信号强度。强化峰值(peak value PV):PV=[SIpost(max)-SIpre]。式中SIpost(max)表示病灶增强后的最大信号强度;SIpre表示病灶增强前的信号强度。早期强化比值为(SIpost(1分钟)-SIpre)/PV×100%。达峰时间为注入造影剂后达到峰值信号的时间。
  结果
  病理情况:良性病变20例,乳腺增生12例伴有弥漫性多发结节9例,其中伴有上皮普通型增生6例,乳腺增生伴有纤维瘤样变3例,3例为单发增生结节。3例为纤维腺瘤,2例为导管乳头状瘤,1例错构瘤,1例脂肪瘤,1例炎性肉芽肿。恶性病变10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4例,导管内癌4例,黏液癌1例。
  MR平扫表现:良性病变者T1WI多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T2SPAIR呈高信号,DWI部分呈高信号,部分呈等信号,ADC图多呈等信号,b=1000s/mm2ADC值(1.397+0.216)×10-3mm2/s。乳腺增生伴有增生结节,纤维瘤样病变者多呈多发结节影,部分形态可以不规则(见图9)。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脂肪瘤、错构瘤者边缘清,部分病灶有分叶改变(见图4、5、6、7、8、9)。
  恶性病变者MR平扫: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T2SPAIR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ADC值b=1000s/mm2ADC值(1.021+0.292)×10-3mm2/s。肿块影多为单发结节状改变,伴有毛刺4例(见图1、2)。呈片状、大片状、条索状3例。分叶状1例,信号不均匀,周围伴有水肿1例(见图3)。结节影边缘清1例。
  MR增强扫描表现:20例良性病变,其内结节或肿块影,均呈逐渐强化,形态呈片状,结节状或不规则强化方式。17例包括单发结节或多发结节者时间强化曲线为缓慢上升型,3例为平台型。17例中早期强化比值均30%~40%,达峰时间均300秒左右(见图4)。3例平台型中1例为导管乳头状瘤,早期强化值55%,达峰时间约350秒。1例炎性假瘤,早期强化比值83.8%,达峰时间150秒(见图7),1例为乳腺增生伴有多发上皮型增生,早期强化比值59%,达峰时间约350秒。
  10例恶性病变,增强扫描呈结节状强化5例,呈片状及条索状强化3例,呈不均匀肿块状强化1例,以上肿块影早期均呈明显强化,1例在早期呈轻-中度强化,延迟逐渐呈明显强化。依据强化曲线5例呈平台型(见典型病例1),5例呈流出型(见图2)。早期强化值80%~88% 8例,早期强化比值36%~40% 2例。动态增强150秒内达到峰值9例,200秒达到峰值1例。
  典型影像学表现:良性病变的表现乳腺内多发结节,肿块或结节影信号均匀,边缘清,增强扫描结节或肿块影呈逐渐强化,呈逐渐上升型,在平台型强化曲线的病例中,早期强化比值<60%,达峰时间>240秒。恶性肿块的表现有肿块信号不均匀,周边有毛刺,或肿块周围有水肿,时间强化曲线呈平台型或流出型,早期强化峰值比率≥80%,达峰时间150秒内。
  讨论
  20世纪80年代初磁共振成像问世伊始,许多学者试图利用MRI所具有的较高软组织对比特性,用来发现和鉴别各种乳腺病变,但由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组织信号强度存在着很大的重叠,其结果难以令人满意。近年来影像学者用动态强化曲线的Ⅰ型、Ⅱ型、Ⅲ型的表现对乳腺结节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1],文献认为在I型缓慢上升型动态强化曲线中,94%可能为良性。在本组20例良性病例中有17例患者属于此型,术后及穿刺后病理均证实为良性病变。
  文献认为在Ⅱ型强化曲线中恶性可能性64%,在Ⅲ型强化曲线中恶性病变可能性87%。在本组良性病变中有3例为平台型,恶性病变中有5例为平台型强化曲线,有5例流出型强化曲线。以早期强化比值≥80%,达峰时间150秒为标准在13例患者中,其中10例可以明确诊断,确诊率76%,两个标准中含一项者为可疑病变,2例为可疑诊断,可能性诊断率92%,1例良性病变疑为恶性病变者为假阳性,因此在强化曲线中表现为Ⅱ型或Ⅲ型者用早期强化比值与达峰时间作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有学者提出应用早期强化率作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其为增强后1分钟为基准计算早期强化率,早期强化率=(SIC-SI)/SI×100%(SIC、SI分别为增强前后信号强度)[2,3],用此算法很多病例的比值>100%以上,作者认为评比较困难。而用第1周期(本课题为50秒)的强化信号比峰值信号作为参考数值,我们认为比较直观,也比较实用,也能够反映良恶性病变的血供特点。恶性肿瘤生长快,血管粗大,多支血管供血,发育不成熟、有大量动静脉吻合支[4],因此第1个周期相当于动脉晚期明显强化,早期强化比值≥80%以上,同时很短时间达到峰值。良性病变血管相对成熟,无动静脉吻合支,所以早期强化比值30%~50%,达到峰值时间也较长。对于炎性假瘤早期血管同样发育不成熟,通透性较大,早期强化比值大,达峰时间较短,本组中有1例炎性假瘤早期强化比值83%,达峰时间<150秒,反映本例病灶血管不成熟、通透性大的特点。所以在强化曲线影像诊断中应引起重视。
  本组病例中有1例黏液腺癌强化曲线,早期强化比值较低,达峰时间较长,类似于良性病变的强化特点,如结合患者年龄,T2WI呈高信号,病变有分叶的特点应该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因此在影像诊断中除观察强化曲线、早期强化比值、达峰时间还应该结合钼靶、MR平扫特点及病灶强化方式的特点才能够做出准确诊断。
  在本组30例病变中有9例为多发结节性病变,且多数为乳腺增生的合并症,如增生结节,纤维瘤病,这也符合文献认为的乳腺增生病人较多,多表现为弥漫性或结节状致密影[5],因此发现乳腺多发结节时,应考虑到良性病变可能性。
  综上所述,应用MR动态增强早期强化比值与达峰时间并结合临床,钼靶、MR平扫及MR增强方式可以很好对乳腺病变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并能早期发现乳腺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影像工作者能更好为广大女性患者服务。
  图1~4:女、55岁。图1:T2SPIAR右乳近胸壁处一类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高信号,大小约16mmx23mmx22mm,边缘欠清。图2:DWI高信号。图3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周边可见毛刺。图4:为平台型强化曲线,右乳肿块增强扫描后早期强化比值88%,150秒达到高峰值。图5~8:女、40岁。图5:T2SPAIR左乳外上象限一类圆形肿块呈高信号,形态欠规则,有分叶,内有间隔,大小约22mmx16mmx22mm。图6:DWI高信号。图7:流入型时间强度曲线,早期强化比值约20%,增强扫描左乳肿块强化方式从周边向中心逐渐明显强化,400秒达峰值。图8:术后病理:左乳肿块纤维腺瘤。图9~13:女、29岁。图9 T2SPAIR右乳多发类圆形肿块呈高信号。图10:DWI示多发类圆形高信号。图11:增强扫描左乳示多发明显强化结节。图12:强化曲线为平台型,早期强化比值约83%,150秒达峰值,后维持在一个平台,300s后有下降趋势。图13:术后病理:右乳肿块浆液性乳腺炎(炎性肉芽肿)。
  参考文献
  1 刘佩芳,乳腺影像诊断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1-24.
  2 王双玉,孙斌,薛蕴菁,等.动态增强3.0T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42(4):337-339.
  3 张景,单军.MRI动态增强曲线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与护理研究,2010,5(9):28-29.
  4 李敏,金真,等.乳腺动态增强MRI参数与肿瘤血管的相关性及其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研究,2010,1(1):36-42.
  5 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0-328.
  

标签:比值 病变 乳腺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