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三作文 > 正文

立足教材,把握生活 立足生活,活用教材作文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高一学生刚入校,写作思路窄,对此,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引导学生写作。   一、引导学生关注教材   首先,以教材为范例,引导学生模仿练习。   比如,学完写景状物的散文单元,我们让学生模仿《荷塘月色》《囚绿记》的写作技巧,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及象征手法等去写景状物。在《路花》一文中,学生写道:坐在车上,望着窗外的花带,常常觉得那不仅是花,更是一首诗,一首温情脉脉的长篇抒情诗,于是我想到了余光中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字字清亮圆润而又深情款款;又觉得它是一支歌曲,舒徐低回的小夜曲,于是耳畔响起了《二泉映月》的旋律,声声婉转,而又情思绵绵;更觉得它是一轴画卷,一轴浓淡相宜的传世之作。于是脑海中浮现了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和谐的花叶相间的色调不就是蒙娜丽莎最迷人的浅笑吗?……
  逢春荣发,遇冬凋零,无须护理,只在它干枯后割走老茎作燃料即可,终其一生,只要我在,就要灿烂,哪怕燃烧,这风度、气魄,岂非可敬、可叹?其实,世事种种,如花之物,如花之人遍在,只要世人皆能如我,也算安慰了这花中的小小君子及类似的人了。
  文中不仅运用通感、博喻,更运用象征手法,以路花象征了生活中默默奉献的人们,文章形式和立意都很新颖。
  再如:《花的痕迹》中学生写道:康乃馨,分不清的花瓣,辨不明的色彩,一如母亲的丝丝软语、眷眷关怀。每到母亲节,手捧一束康乃馨,眼前分明浮现的是老母亲鬓间的丝丝白发、额上的历历深纹,分明是岁月的印痕,又分明是康乃馨盛开的无语的痕迹。
  文中用康乃馨象征母亲,语言很有功底。
  我们还写了《水》《雪》等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此训练,既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又强化了写作技巧。
  第二、注意积累教材中的素材,丰富文章的材料及内容。
  把教材中的名篇背诵下来,作为模仿范例;把教材中的名句背诵下来,作为自己文章中的论据,丰富文章内容,更使文章富有文采;把教材中的名人事迹、历史典故积累起来,充实自己文章的内容,提高文章说服力。
  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引导学生将社会现实中的典型事件做分类总结,既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又引导学生“文为时作”,避免言之无物的学生文。以2010年为例,我们做了如下归类总结:
  1、体育类, 冬奥会是热点,申雪、赵宏博18年夺金路,一朝圆梦温哥华,可体现执著、勤奋、团结协作、顽强毅力等主题。19岁小将周洋夺1500米短道速滑冠军的感言是“就想让爸妈过得好一点”,可以证明爱是最大的动力、至情言语最本真、敢于说真话不说套话才是青年等主题。
  2、文化教育类:上海6所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却规定必考英语。这一事件可思考:语文是承载民族文化的工具,忽视母语教育,是否是忽视本民族文化?或者,语文的疲软,英语的强势,是否是今天教育的败笔?
  再如网络文明建设、手机短信文化、大众文化的低俗倾向、影视戏说历史、民风民俗对传统的背离等等,都可以引发我们的思考。
  3、个人成长、道德修养类:引导学生清醒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事情与他人;诚实守信,勇担责任;乐观勤奋,宽容善良;勇于面对挑战,勇于创新;关注大学生就业等等。
  4、社会民生类:温总理与北大学生座谈时指出,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没有创新就不会成为合格人才,这些引发我们对民生的思考。其他如政府职责、官员问责、生产安全、关注弱势群体等方面都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5、环境问题:墨西哥湾漏油、冰岛火山爆发、干旱、地震、山体滑坡、海啸等,思考人类面对灾难,如何应付,提醒人们要团结,要反思,要用人类的顽强意志与理智战胜困难。
  三、引导学生拓展写作思路,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高一的学生写作时往往关注自我多些,思路比较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章《其实我一直都懂你》,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对“我”“你”多点定位。
  “我”可以写人:自己、其他现实人物、文学人物、历史人物。可以写动植物:故乡的树、古原的草、陌上的花,传书的鸿雁、悲啼的杜鹃、森林中的松鼠、黑土中的蚯蚓。可以写物:阿炳的二胡、昭君的琵琶、岳飞的长枪、黛玉的花锄、西湖的断桥、莫高窟的飞天。
  “你”可以是人:现实(凡人、名人)、文学、历史。可以是动植物:崖上的青松、大漠的胡杨、溪边的杨柳、扑火的飞蛾、石缝间的生命、井台边上的青苔;坟头飞过的乌鹊、破茧而出的蝴蝶。可以是自然风物:飘然而落的雪,震耳欲聋的雷、吹面不寒的杨柳风、随风潜入夜的雨。可以是物品:浩瀚的典籍、洁白的粉笔、鉴人自省的镜子。可以是地区:故乡、西安、上海、敦煌、长江、黄河、中国、江南塞北、雪域大漠、凤凰古城。可以是建筑:长城、故宫、莫高窟、圆明园。可以是抽象的:青春、生活、磨难、民风民俗、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古文明……
  而“懂”的多点挖掘,就深化了文章的思想内涵,使文章不流于肤浅的空喊“懂你”,而能写出学生自己对人生、社会、生活的理性思考,使思想认知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去挖掘素材的思想内涵、情感志趣、精神品质及哲理思考。
  在文中,学生通过一个个“我”和“你”的媒介,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思考:亲情可贵,磨难使人坚强成熟,民族文化怎样才能传承,人与自然万物如何才能和谐共处,友情需要付出,社会地区的发展需要特色……
  如此,一节作文课,就不仅是完成一篇文章,更是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洗礼。
  我们认为,高一的学生,无须急于进行高三模拟考试的层次化训练,要随着教材的深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向他们展示广阔的写作空间,丰富其写作素材,发展其创新思维,培养其写作能力。为高三的高考作文冲刺打好坚实的基础,高考作文才能厚积薄发。
  
  
  
  

标签:立足 把握 教材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