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三作文 > 正文

因水而兴是扬州|扬州新港名兴花园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翻开扬州的历史教科书,确实因水而兴,也曾因水而衰。   扬州,自古就是一座与水相邻的城市。城中纵横交错的水路,映照着岸边的桃红柳绿,牵引着城郭中的诗情画意。   扬州之水至柔,洗净了一位位远道而来文人白色衣衫上的尘土,还有他们即兴挥毫后,留在徽砚上的残墨;扬州之水至刚,塑起了史可法不屈的傲骨,冲刷着城破之后,地面上的血迹斑斑;扬州之水至善,用千里烟波远送着鉴真大师坚毅远去的背影,使他用庄严佛号,启蒙了一个东瀛国度;扬州之水至情,润泽了诗人们的嗓子,让他们用纯银般的声音,吟诵起这座城市的风月无边。
  
  因运而生:同生共长母亲河
  京杭大运河,是这个地球上,最早的人工运河。目前,正在申报世界遗产。在沿岸灿若珠玉的城市中,扬州却是毫无争议的牵头城市。因为,没有一座城市,可以像扬州这样,和运河同生共长。
  全国政协“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考察扬州的时候,“运河三老”之一的罗哲文先生说过,扬州古运河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是整个中国大运河的发端,作为古运河变迁史上的中心城市和重要枢纽,扬州对古运河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而独特的贡献。古运河也是扬州最具全国乃至世界意义的城市徽号,是集扬州历史、文化、地理、经济等资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品牌。
  “公元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在史书中,这段沧海一粟的简短文字,却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两段传奇。一条古运河,延绵千年,开启了人工开挖运河的起点;一座扬州城,风雅连天,书写了落花逐流水的浪漫。
  如今,这条河,还是串联起这座城的种种传奇。
  就从北向南说起吧,运河扬州段,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古邗沟、大王庙。安徽、山西、广东、浙江等地,都有叫做大王庙的庙宇,偏偏在这处,供奉着两位大王。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都史称“吴王”,更因为他们对这座城市,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春秋夫差早在吴越争霸中灰飞烟灭,甚至因为一个卧薪尝胆的勾践,让夫差的名声并不算太好,却只有扬州还记得他开邗沟筑邗城,奠下扬州百代基业;汉代刘濞反叛兵败,落下不忠罪名,只有扬州还记得他煮海铸钱,开启扬州万世繁华。
  说来也是奇怪,扬州似乎是一个包容性特别强的城市。有些在史书中,不遭人待见的王侯,在扬州却有另一番作为,夫差、刘濞皆是如此。但最为出名的,当属隋炀帝。说起这位皇帝,正史中的名声,常和“暴虐、奢侈”联系在一起,开挖运河的功绩,也因此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这位帝王,不仅将头颅留在了这里,还留下一段凄美的传说:他不顾一切,跋山涉水,只为一睹扬州城内,洁白如玉的琼花。任他江山飘摇,只为绝世一瞥,这样的暴君,倒真是让人恨不起来。而他留下的运河,也是扬州城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这条河,激起的名人故事,早已不胜枚举,比如康熙、乾隆、普哈丁等等,千古传奇,早已随风飘逝,唯有运河之水,依然清澈如故。
  
  因湖而兴:她比西子瘦三分
  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扬州其实是略有遗憾的。因为扬州无山,缺少那种登高远望的极阔视野。好在,一个瘦西湖,就可弥补了一切先天的不足。
  妙就妙在这个“瘦”字,不是小,也不是巧,偏偏这一弯瘦瘦的湖水,就引发了诗人们无尽的遐想。
  先说说这一首吧,“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作者汪沆,是杭州人,照理说,是看惯了江南那片圆润湖水的。到了扬州,眼见着这片清澈,却不得不提笔写来了。
  中国的景点,大多沾有文人气息。好的山水,也总引得诸多文人纷至沓来,引笔泼墨。文人的这种集会,有个很文雅的名字:修禊。在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修禊,当数兰亭修禊和红桥修禊。
  兰亭修禊的召集人是东晋名士、大书法家王羲之,流觞曲水,留下名垂青史的《兰亭序》。而红桥修禊能与兰亭修禊齐名,那是因为次数较多,共有三次,主持者皆为当时的名士,参与者多达近万人,规模、影响达到极致。
  之所以提到修禊,那是因为红桥,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仅仅是其中之一,就有如此大的人文风景。再说点别的吧,比如宛如莲花,盛开在水面之上的五亭桥,相传月明之夜,水中竟能摇曳着十五个月亮;再如二十四桥,当你踏上白石台阶时,耳畔是否会飘过,那若有若无的玉人吹箫之声?至于那桥畔的红芍,若你不来,年年为谁盛开?
  
  
  因江而名:千古瓜洲成“诗渡”
  运河往南,就到了长江边上。隔着江过去,就是江南了。那里,有烟雨,有桃花,有小桥和人家。还好,扬州还有一个瓜洲,还有一个叫做“瓜洲古渡”的渡口。曾有人说,光是“瓜洲古渡”这四个字,本身就是一首韵味极深的诗。这里的古渡,也可称为“诗渡”。天下的诗人,都应该到这里来,沾一沾诗意。如今,在古渡公园中,有一道长长的诗墙,上面写满了历代诗人咏颂瓜洲的诗词,诗句优美,就连书写者,也都是名家。别处有这么一两首,就足以笑傲文史了,而在这里,竟有数百首之多。
  唐朝有名气的诗人,大概有一半到过扬州,杜甫虽然只留下一句“商胡离别下扬州”,但刨根问底,似乎也能寻觅出他当年来过扬州的影子。咀嚼大家的诗句,你可以想见,那时候的扬州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唐代诗人眼里的扬州,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是“十里长街市井连”,是“九里楼台牵翡翠”。
  作为历史见证的瓜洲古渡,那是白居易绵长悠扬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那是王安石思乡情切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那是张若虚冠绝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里,又流连着太多的目光了。那是杜十娘沉箱之前的决绝,那是鉴真大师东渡之时的坚定,那是马可?波罗游历至此的惊叹,惊叹于这里的桃坞早莺、芦汀新雁。甚至,千古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楼,也源自于曹雪芹在这里的惊鸿一瞥。
  光是这样一个渡口,就能将扬州的长江,点缀得如此旖旎,还需要再说点什么吗?尽管如今的渡口,已难觅当年的舟楫往来,却有一艘艘的船只,安静地停泊在水边。休整过后,再次扬帆驶入长江时,是否也会扬起这座古渡的层层诗意。

标签: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