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一作文 > 正文

阳光之旅怎么样 阳光之旅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       我对新疆的神往,始终觉得是一种文化的约定。这种精神和灵魂之约,是一种机缘,甚至有一种宿命的成分。用一句理性的话,叫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我心的仄逼的深处,始终消消停停占有着挤不掉的一席,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继续增长,不断积淀。
  1959年大雪纷飞的冬天,在北方的一个偏僻小山村,一个少年读到了一本作者叫碧野的小说――《阳光灿烂照天山》。从此,一轮红日便升腾起在少年稚嫩的心中,朗照那神奇的天山,朗照北国那寂寞而美丽的山野,朗照少年干涸而焦渴的心田。少年狭小的视野一下子便扩展到遥远的新疆了,没有丝毫的过渡,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感谢碧野先生这一缕灵性的天山之光,将那五十年前惊心动魄的挺进天山和十万大军筚路蓝缕的新疆开拓的一幕,镌刻在我心的底片上了。从此,在我记忆的网页上,开设了叫做新疆或天山的一页。以后,随着时间的转换和相关链接,不断涌人的有关新疆和天山的信息都是那样不同凡响,那样经典:我激赏和艳羡玄奘和尚那引人人胜的西域游历;我谛听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去见毛主席骑着的小毛驴的9得,得蹄声;我仰望罗布泊爆起的那壮丽而骇人的蘑菇云影;我放歌王洛宾那曼妙如天籁的西部情歌,狂奏那青春激越的《新疆之春》……
  1966年,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借着大串联之机到了新疆,而且竟留在了那里的建设兵团。我为自己没有这样的幸运懊丧了很长一阵子。以后,对新疆便是一往情深的遥望,一往情深的关注。
  我渴望走近新疆。这是个太具个性和太有魅力的地方了。诚如作家朱又可所言:“上苍厚赐了这块土地上她该有的一切”,“她留给人们的是一副绝望而又希望、一览无余而又捉摸不定的谜一般的面孔。她是一个永远变幻莫测的现实。”人们似乎都期望在这块土地上寻找精神复活,心灵重生,灵肉统一,寻找上帝和自己。很多人把新疆认作是自己生存意义上安身立命的地方,认作他的精神的再生之地,灵性的高地。新疆是一个被异化和神化的地方。余秋雨说过:“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我觉得,他们的青衫里,藏着的是自己搭建的精神家园。“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追寻精神的家园,踏访生命的绿洲,印证海市蜃楼式的梦境,是文人自己给自己背负的一笔沉重的宿债。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的脚力的时候,便焦渴地企盼着对梦境的踏访。这种焦渴有时候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亲人的查访。这是一种文化的焦渴,文化的观照。
  在我工作的那个地区,领导、干部们每要下乡,便都争着去一个古长城下黄河边的最偏远、最贫穷而又最有人情味的叫做清水河的地方。放着十多个远的近的、肥的瘦的、农的牧的旗县市不去,好像只有到清水河才算下乡。为此一来二去,其他地方门庭冷落,而清水河经常人满为患。人们将这一个很怪的事情叫做“清水河现象”。
  我几十年里到过不少地方,而目光始终遥望着新疆,仰望着灿烂阳光下积雪的天山。这也是一件怪怪的事情,就叫做新疆和天山情结吧。
  我们匆匆上路了,扑向我遥望多年的天山。辞别嘉峪关――中国西部最雄伟漂亮、最具现代意识和代表意义的关城――很有点悲壮的意味。我的朋友,嘉峪关市委宣传部的王平部长为我们把酒饯行。他说即将西出阳关,虽故人是有的,但还是更尽一杯吧。面对茫茫前路,席间仍弥漫一种淡淡的缠绵和忧郁的气氛。大家也不推辞,三杯五杯通通下肚,毕竟是关内的酒吧。
  真是很怪,一出关外,竟全无一点绿意。极目地平线,平沙漫漫,盐碛莽莽,满目萧瑟,一片死寂。“驱车晓出萧关北,莽莽黄云望空碛”。人们除了荒凉没有看的,遂收回疲惫的目光,甚至不知该想点啥。一股愈来愈强的孤独感和压抑感渐渐袭来,纷纷闭上了眼,连话也少了起来。即使说,也轻声细气。
  是的,在这种过于雄大磅礴的荒凉自然之中,人觉得自己渺小得连悲哀都是徒劳。于是我只好逃离现实,向历史寻觅。叩问历史似乎容易使人们变得自信起来。我总爱跳出去,立足在历史和现实之外的一个相对超脱的位置,努力地还原历史的时空,努力地将心比心,然后小心翼翼地审视发问:博望侯张骞是靠着怎样的坚韧和不屈用十三年的时光凿空了这样一条西域古道(而且竟然又走了一次!)?大唐和尚玄奘是凭着怎样的英雄孤胆,几近生死走向西天净土?湘军左宗棠及其湖湘子弟是在怎样戎马倥偬中“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西洋鬼子马可?波罗是怎样孑然一身,一步一步捱向中原辉煌的都城?这样的叩问又常常是考问自己。结果是豪迈情怀总是轮不着我们,轮着我们的只有汗颜!我们最次还乘坐时速百公里的汽车,驰行在别人拓建的一平如镜的等级公路上,而且给养充足,后勤保障无虞:干粮、水果、矿泉水,一应俱有。我们太奢侈了,拿什么和前人相比!即使这样,还是有人耐不住这荒凉和颠簸的折磨,弃车而从空中去了。犹如悟空一个斤斗回了花果山,猪八戒一个踉跄跌回到高老庄。小时候我读《西游记》时一个强烈的疑问一直萦绕心头――既然悟空、八戒那样的好本领,取经让他们去不就得了,为啥要选一个窝窝囊囊的唐僧?父亲说,那样就不叫西天取经了。
  我以为,不管怎样形式的大地行走或大地阅读,都是必要的。无可厚非,也不必苛求,各有长短得失。但脚踏实地的步量、跋涉终究是任何形式的行走、阅读所无法代替的最基本的形式。就在我为自己的汽车行走颇为得意时,读到了邹蓝先生的一番宏论,他将“上路的麻烦都省去了,护照登记有人办,汽车有人开……吃饭住宿有人安排,算出差有人给补助,自己只要出一个人上路就行”,“比水面上的油脂和低空飘过的羽毛都不如了”的旅行指斥为“伪行走”。他是在《读书》上的一篇《关野吉晴和他的大旅行》文章中讲出这样的见解的。他主张“深入到当地,参与到其中”的大旅行。相形之下,我不只汗颜,甚至有点羞惭了。尽管选择荒凉,但境界还是太低。
  我想,就大地行走和大地阅读的主观形态和意义而言,由于行走者和阅读者的身份、心情、追求、方式、时间等因素的殊异,即使行走和阅读的是同一目标,也会带来不同的视野,不同的感受。这是受阅读个性和审美差异性决定的。由此便会出现和分野出这样一些不同的行走和阅读――真行走,伪行走;专业行走,业余行走;实际行走,名义行走;休闲行走,仓促行走;现在行走,未来行走;传统行走,现代行走;土行走,洋行走。无非感受和所得不同罢了。传统的两条腿行走与现代的空中行走,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空中几小时,地上七八天。感受迥异,所得差强。空中行走缩短了时空,省略了过程,直趋目的。失去的自然也很多。譬如,在恬静舒适的机舱中,断不会领略“黄沙碛下八月时,霜风裂肤百草衰”、“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趋”的惨烈的边地风光,不会体验“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的困苦,也不可能感受“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烟欲烧空”之火焰山下近70cC高温炙烤的味道,更无缘触摸那坎儿井里潺潺流淌的天山雪水沁人心脾的清凉。这样,又怎能读懂和理解前人跋涉于千年古道上的独特书写和情感呢?
  
   三
  
   从甘肃嘉峪关到进入新疆边境的这几百公里的路段,是兰新线上最为荒凉的一段行程了。河西走廊已经走到尽头,书载这里是中国的旱极,也是世界的早极。降水几乎为零(不足10毫米)。路边的牌子上赫然写着中国旱原什么试验基地的字样。一路行来,除了靠祁连山雪水、疏勒河浇灌的玉门、安西、柳园几个集镇,已难以见到人烟了。人们只消从沿途的古驿站和居民点的名字上便会知晓,这里最多的是荒凉,最缺的是水。沙泉、马莲井、苦水、一碗泉、三个泉、车轱轳泉……显见,找水和维持生命之水在这一段行程中,已成为古今旅人的第一要务。也许是条件反射,百无聊赖灰心懒意的人们纷纷开始喝水,车上水的储备急剧下降。
  快到中午,车驶进了星星峡。让人颇感意外和失望的是,出现在古今诗赋典籍上的颇有点名气的星星峡,竟然只是一个没有多少户人家的小小驿站。除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形外,再没有什么可看的了。太阳懒懒地照着,峡谷中一片安谧。几声鸡鸣狗吠把人们唤回到现实中来。人们又活跃了起来,各自方便。几经比较,选择了一家饭馆。倒是这一顿风味浓郁而地道的拉条子面吃得大家脂水汗流,顺便将星星峡留在了心里。临上车,我又回头瞥了一眼,不少历史大事就发生在这弹丸之地吗?
  我们终于行进在这西域的新疆大地上了。太阳当空朗照,远方的天山闪着银辉。我从陇上走来,戈壁敞开坦荡的胸怀。这里已进入塔里木盆地的大戈壁了。四野变幻着肤浅的灰白和凝重的黧黑。停下车走向这泛着一层黑油油光泽的荒野。脚下是一层分布均匀,颗粒基本相似的砾石,大体呈流线型,人走上去稍有些硌脚。按其形状和分布的均匀度,我想应该是水成(古为苍海)和风化。风成的成分也有,但不会太多,因为风成的一般不会是砾质,而是砂质。刨开看,是一层硬土层。这时我才搞清,戈壁――碛,原来说的是同一地貌。书面阅读戈壁已经几十年了,直到这次行走实地,方才真正懂得。
  戈壁,乃蒙古语,难生草木的土地之意。碛,则是砂石积成的浅滩。值得注意的是,阅读关于西域浩如烟海的古诗文,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竟是这个字――碛。可见,凡进入西域的客人最怵的最感头疼的便是这无际无涯、没完没了的碛。碛即戈壁,是一种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是仅能生长稀疏耐碱草类及灌木的砂碛。
  真得要感谢造物,在这“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大戈壁,上苍为这大地轻轻敷设了一层光滑、流线型的砾石!恰如古代武土身上披挂的盔甲,有效地保护了生态安全。谁若动了这层砾石,便必然遭“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惩罚。眼见一些人工开挖过的地方,已被风沙剥蚀得疮痍满目,惨不忍睹了。砾石――戈壁忠心耿耿的生态卫士。只是这砾石为何是黑色的?我弯腰拾拣了几枚精巧的砾石,放在手心,感受那戈壁传来的微弱体温。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当日目的地,俗称天山第一城的哈密。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最东边的绿洲。经历了一天的寂寞行走和荒凉阅读,一下子被这满目葱茏热烈拥抱,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人们贪婪地吮吸这丰盈的绿色和舒爽的湿度。我的朋友哈密市委宣传部的吴广亮部长,把一切安排妥帖,早已等候在哈密宾馆了。这位第一批挺进天山的山东老兵的后代,仍不失其父豪爽的齐鲁遗风,以哈密的美酒和巴里坤的羔羊招待远方的客人。还有市委领导――一位典雅美丽的维吾尔女士来看望我们,共进晚餐。自然是大碗吃酒,大块啖肉,兴会无前。席间,我突发感喟:这最好的羔羊美酒不在别处,是在这西域。以前我们老是说内蒙古的羊肉最好,而且以供北京东来顺专用而自居。现在看来,主要是遥远的地域隔离使天山羔羊未能东度玉门关罢了。没有进疆的人是不会尝到那样的美味的。我敢断言,那遍布全国的陈佩斯一类的挂着新疆羊肉串招牌的玩意儿,一定不是正宗的新疆羔羊。就像一夜间冒出了许多宁夏黄渠桥饭馆,天知道吃的是哪里的羊肉。看来,美酒羔羊是西域从古迄今最传统最经典的宴客佳肴了。无怪乎,诸葛孔明坐在空荡荡的西城城楼上,掰活着要请司马懿进城去吃美酒羔羊。诳得有档次,诳得有依据,诳得司马十 万大军掉头而去。
  
  第二天,哈密的朋友为我们安排了几个颇有特色的游览:西路军烈士陈列馆,这是我一直密切追踪的一个关注点;一个硕大的驼鸟饲养场;一个创意新锐的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一个很有历史分量的哈密王墓。
  下一程,便是葡萄飘香的火洲吐鲁番了。
  由哈密到吐鲁番,人们是带着美好的印象上路的,似乎依然沉浸在绿色的浓荫中。因此,这是一段相对轻松的旅程。经过几天的颠簸,人们已学会了期待。大家知道,一个美丽的、传奇的吐鲁番就在前方不远处等待。车中有人唱起了“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优美的歌儿。窗外尽管一片荒漠,但心中已是一片清朗。
  吐鲁番果然不同凡响。这个以葡萄、哈密瓜著称于世的低于海平面154米的陷落盆地,给旅人的见面礼,首先是一场极典型的桑拿:先将你投入火焰山那接近窒息的火海出尽臭汗,然后立即将你请进坎儿井里畅饮冰凉和甘冽。真正是热来时热得蒸笼里坐,冷来时冷得冰凌上卧。接着更精彩,让你走进历史,接受交河古城废墟怵目惊心的视觉冲击,再将你拉回现实,置身于宛若天上瑶池般的人间仙境葡萄沟,给予绿浴的抚慰。
  新疆注定是大手笔。大空间、大视野、大戈壁、大天山。不搞小家子气。想来,也只有新疆才能搞出这样的名堂。他将大寒大暑、大美大丑、大喜大悲、大开大合巧妙地组装在一块,制造悬念,坐收大对比、大反差、大跌宕、大刺激之奇效。这就是新疆了,好到极致,美到极致,要美美个死,要丑丑个死。丑陋得再不愿走近你,美丽得又让人不忍离去。新疆不向游人邀宠,他只将原始和恢宏坦露给你,不迎合,不迁就,只在那里不声不响、不慌不忙吊你胃口,不到正是好处的时候,他不会轻易地掀起那曼妙的盖头。这恰如在等待观看一场顶级大师的演出。那帷幕只管紧紧地闭着,一直捱到你不耐烦,三通锣鼓后,才慢条斯理地徐徐拉开。是的,未经审美期待,轻易得到的东西不是有失肤浅,就是很差的货色。只有耐得住寂寞,不惧等待的人,才会收获大美。
  新疆就为了让你将他牢牢记住。
  
  四
  
  说来可笑,以前从来没有认真地注意过绿洲。一步步地走进新疆,方知“绿洲”这两个美丽的字眼,乃解读新疆,解读西域的钥匙。
  绿洲,《辞海》把它定义为荒漠中通过人工浇灌,农牧业发达的地方,一般见于河流两岸,泉、井附近以及受高山雪水灌溉的山麓地带,也叫沃洲。当然还有各类辞书典籍的若干种注解、诠释。我觉得,绿洲就其实质,就是沙漠中的岛屿,是人能喝、能吃、能住的地方。就像哈密、吐鲁番这样的世外桃源。
  绿洲肯定是以荒漠为对立物而存在的。在那样灭绝生命的望而生畏、望而生厌的荒漠中,绿洲无疑是人类的福地。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的我国第一大省新疆,绿洲仅占8.89%,14万平方公里,却承载了全疆95%左右的人口。
  专家将绿洲分为天然绿洲和人工绿洲两类。而且更明确,一类人工绿洲是一个具有高投入量和高输入量,并有高产出量和高输出量功能,同时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活动有序,有稳定承载能力,能持续发展,而且具有清晰边界的镶嵌系统。专家是讲究严密、准确的。镶嵌,即将一个较小的东西嵌入一个较大的东西上面。将9%的绿洲一粒一粒地嵌入90%以上的漠漠荒原,这样一个系统,便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新疆人文地图。
  绿洲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区域,是荒漠中形成的特殊景观。它的自然属性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上的对水的绝对依赖,唯水是存;环境上的自我隔绝和封闭;地域上的孤立、分散和离群索居。新疆87个县市,一千多块绿洲串珠状地镶嵌在两万多公里的古丝路和交通线上。加之生态的脆弱,经济的单一,气候的特殊,构成了新疆个性文化特质赖以生成的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特殊因子系统。特殊的山、水、土壤、地质、地貌;人口、交通、农业、商贸、物质;民族、宗教、艺术……这便是绿洲文明。“存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著名论断,在这里得到了明证。特殊的条件造就了绿洲文化的点状带状分布和线性连络。比如,这里最突出的动辄讲距离。“阿拉木罕住在哪里?吐鲁番西三百六”这要和“头一回吒你你不在,你在南梁后底挑苦菜”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生存空间和审美距离。
  绿洲是维吾尔文化生长的肥沃土壤。
  应该说,新疆的绿洲文化有着深厚的草原文化背景。来自漠北的游牧的维吾尔先民,公元九世纪定居天山南北,才开始了从游牧到农耕的过渡。你听,都塔尔的奔放,热瓦甫的激越,冬不拉的欢快,手鼓的热烈,不都充分透射出草原和骏马的风韵?
  讨论和认识新疆的维吾尔文化或绿洲文化,必须注意其宏观的文化地理背景。注意其在中华文化中所占的独特地位。
  新疆位于欧亚大陆的心脏,是亚洲大陆地理的中心。季羡林先生有一段关于新疆的精辟而独到的讲述:“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辽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大文化体系惟一汇流的地方就是中国的新疆。”沟通东隅之中国文化,南隅之印度文化,西隅之希腊文化,西南隅之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三条丝绸之路都经过新疆,交会点亦在新疆。受这种特殊文化地理影响而产生的绿洲文化势必是东西方不同文化间的交融和会合。加之草原文化和绿洲文化的底色,那自然是独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了。
  文化就其与文明的同义性上讲,“是一种思维和信仰样式,一种存在形态,一种生活模式。也是一种风格,一项品质,一个涵摄了这些要素却也包括地理气候因素在内的时空连续体,或一个长时段的动态结构。”(阮炜)
  由此,再关注绿洲文明,就不难发现,它仍是农耕文明孕育出的胚芽。虽然各绿洲单元地域上的隔离和孤立,造成了一些文化差异上的相对独立和多元,毕竟“离家三里远,便是一乡风”,“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何况以绿洲为单元的古城廓之国凡五十余国!但受强大而统一的中原汉文化的深刻而漫长的背景影响,使得绿洲文化终于生长成为这大文明躯干上的一朵奇葩,依然表现出文化品格上的更多的同质和相似。譬如,普遍尊奉中庸整体、家国伦理、重教笃学、勤俭奋发、温良平和等中华传统文化理念。普遍讲求和平的秉性和道义的精神。不管生活在绿洲的哪里,偏隅孤岛,犄角旮旯,总能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圆而神的智慧”,“温润而恻怛或悲悯之情”,“天下一家的情怀”。这样优秀而合理的价值体系的普适,必然超越地域的桎梏,成就中华大文化的同质。
  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升平安详,安土重迁等农耕文明特征,在绿洲文化上有着更为典型的体现。历数我国几千年文明史上无数次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间的征战,大部来自北方,来自西域的十分鲜见(清康熙年间准噶尔盆地游牧的葛尔丹东侵是少有一例)。绿洲人民守着自己的宝地就足够了。――满世界去哪里找这样的好地方呢?地是最肥沃的冲积平原,水是雪山长流水,有着最好的光照和积温,无霜期二百多天,长得叫人不敢相信。守着这样得天独厚的农耕条件还要干啥去。绿洲民族中除了少数受丝路商贸古风影响走出去做买卖、烤羊肉串的之外,大部守土为业,守着那心爱的家园和绿洲宝地呢。
  我们从吐鲁番郊外的农舍前走过,那洋溢着维吾尔风格的庭院,一簇簇连片如云的浓荫,水渠中淙淙流淌的清泉,葡萄架下坐着小板凳敞怀乘凉的老农,唔,好一幅浓郁的维吾尔风情,好一幅人间仙境!此刻,我读懂了关于维吾尔的许多:维吾尔的歌舞,维吾尔的色彩,维吾尔的小花帽,维吾尔的馕……
  徜徉在吐鲁番郊外的田头,我由不住羡慕绿洲居民这诗意的栖居,同时为绿洲兄弟暗暗祝福――就这样过下去吧,多好的日子呀!
  在这里我才真正感受到天、地、人的和谐相处,人是大地的孩子,理应亲近和尊重大地。天、地、人融为一体,自然的人化,人的自然化。维吾尔人最善于应天时,趋地利,求人和,体现了绿洲文化的世代追求。这该就是我们苦苦追寻的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吧。
  乾隆进士洪亮吉戌伊犁,被赦还。一路诗赋壮行,步履匆匆。到得凉州武威,方记起回首向他魂牵梦绕的天山道别,放歌一首,作《凉州城南与天山别放歌》。诗中唱道“天山天山与我有夙因,怪底昔昔梦曾相亲”。唱得这样直白,我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一早,带着对吐鲁番的美好祝愿,我们又上路了。“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我梦中的天山,已悠悠不远。
  
  五
  
  到了乌鲁木齐,天池是必要去的。看天池自然也看了天山,这是初次旅疆者的首选。关于天池揽胜,已有许多优美的篇章了。我只想说,天池作为旅游名胜最奇绝处,是山水的组装搭配。这以“天山明珠”享誉海内外的天然高山湖泊,神池浩淼,天镜浮空。宛若冰清玉洁、风姿绰约的女郎,紧紧依偎在伟丈夫博格达峰的胸前。高悬的红日下,峰顶是皑皑冰川的闪闪银辉,峰腰是掩映于绿色波涛中的一池澄碧。英雄加美女,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理想,很美学地构成了卓尔不群的旅游景观。天池是一个冷艳的美人,自古有美丽的传说。谓大天池是王母娘娘的沐浴池,小天池是王母娘娘的濯脚盆。只是冰冷激肤的池水让王母娘娘如何下得进去?
  天池揽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很纯净,很安详,很静谧,很从容。没有现在充斥于各旅游景点中的闹哄哄,杂乱无章,疲于奔命。这里能展开遐想。
  面对圣洁的仙境般的景致,我突然感悟到,捕抓住了一条透视、理解和把握新干疆的主线。线分两端。一端是:太阳一天山一雪水一绿洲一人一丝路……一端是:太阳一盆地一千涸一荒漠一原始……这就是新疆面孔矛盾统一的两面。一面是健康人文的,一面是狰狞原始的。
  新疆就是这样坦率:没有天山(当然包括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便没有冰雪;没有太阳便没有雪水;没有雪水又何来绿洲和人的生存?创世和造物就是这样精致。我终于找到了“天山与我有夙因”的所在――阳光灿烂照天山!
  应该说,丝绸之路的出现,是人类在这神奇土地上的最为壮美的社会行为。新疆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区位注定了人们对这条丝路的坚韧不拔的经略。从张骞凿空西域算起,迄今已2100多年矣。丝路已被开拓的空前繁盛和壮大了。由最初的三条,发展到如今公路的,铁路的,地面的,空中的,加之信息高速公路,已构建起当代立体的丝路。如果那古阳关道上的驼铃为罗马贵妇捎去的是令她们朝思暮想、意醉神迷的丝绸之梦,那么,这新兴的欧亚大陆桥连结和贯通的将是这古老大陆的再一次崛起和彰显。万物讲联系。丝绸之路是联系的纽带。它一头系着悠远的历史,一头系着蓬勃的未来。其他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尽在网罗和编织之中。我十分钦佩古人的智慧,能为这样一条充满诱惑也充满险恶,阳光灿烂又危机四伏的路径,命名一个如此柔曼如云,飘逸灵动,色彩光艳,光滑质感的非常到位的名字,真需要一点浪漫情怀的。我悟到了,也只有在古道西风瘦马的新疆,在阳光璀璨的天山脚下,才能设置这样的名字,试看放在杏花春雨江南,般配吗?
  丝路所承载的内涵和外延,已远远超出了生存的意义和发展的意义。丝路存在的外向性,决定了对丝路的关注是国际性的。谁都别指望将丝路纳入一种狭隘的利己体系之中,也更不可能据为已有。妄想人为地扼断丝路的企图是愚蠢的不可 能的。这已被历史证明。丝路必将飘过历史云烟,飘向未来。
  但丝路的生态系统倒是最让人担忧的。核心是水。眼见雪线在逐年降低,天山之水远称不上丰盈,再加日益增长的人口、畜口、田口、井口等无休止、无节制地增长,鲸吞了不应回报自然的生态之水,脆弱的生态系统日见重负累累,前景堪忧啊。
  行走新疆,有那么多的喜悦和欣慰,但总排解不了这一点阴影的侵扰。我也高兴地注意到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疆这几年已减少农业人口70%多,而且开始向塔里木河注水。将生态之水还给大地,这是非常可喜的事情。我想,有着两千多年丝路经略史和丰富经营经验的绿洲人总归是会有办法的。
  我们祈望绿洲长青,丝路永续。
  
   六
  
  乌鲁木齐是一个很现代又很古老的城市。在街上我们转了几个圈,逮机会逛了趟二道桥的巴扎市场。一股浓烈的像孜然或者什么的独特的香味轰地包围了过来。街上挤挤碰碰,人头攒动,满眼小花帽。但奇怪的是,人这么多,嘈杂声却很小。我注意观察,维族商贩只忙着自己手里的活计,没有声嘶力竭的叫卖,很少生拉硬扯的强买强卖,也少见没完没了的讨价还价,给人一种没有上当受骗的安全的感觉。细一听,几乎全部是维族话,同伴们的汉语游丝般地被淹没在那洪大的声浪里了。有人开玩笑,好像到了国外。
  我要说,不到新疆不知道民族。
  教科书上关于民族和民族理论的经典论述,只有到了这里,才有了至为深切的体会。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关于民族的经典阐述是斯大林所有论著中最为精辟最为严密的论述。民族首先是一个共同体,条件是漫长的历史形成的,然后是几个不可或缺的语言、地域、经济生活、文化、心理素质的要件。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致和宏大。
  在巴扎这特定的“共同的经济生活”的舞台上,突然无一缺失地浓缩了关于“民族”的若干要素,使我们幸运地观摩了一堂关于民族的演示课。摊贩们能够听懂汉语,只是就听不说。是懒得讨价还价,还是长期互市的约定俗成?我想,这是传统。
  新疆的特殊的地域成就了构成民族的悠久历史的要件,因而成为我国重要的民族聚居区。1700多万人口,就有47个民族,维族占到一半。这绿洲沃野上差不了几个就开遍了56枝花。堪称民族展览馆。披着历史的风尘,行走在这丝绸古道上的商贾、僧侣、士兵、政客、旅行家、冒险家、失意文人、谪戌官员,都在这块偏处一隅的福地上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这里有灿烂的阳光,清洁的空气,晶莹的雪水,膏腴的土地。只要扎下根便会融人进去。广袤的新疆绿洲以博大胸襟接纳着各民族儿女。关键是融人。湖湘子弟融人了,王震的几十万屯垦戍边的大军及其内地娶回来的媳妇融入了,内地知识分子、支边青年融人了,目光远大敢于把资本注入绿洲的投资家融人了,垂涎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和天山羊肉的商家融人了。其乐融融也。他们和维族兄弟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守望和繁荣着家园,开拓和建设着未来。
  这些年不停行走在荒凉、贫瘠的西部土地上的回族作家张承志对着新疆大喊:“民众其实只是在忙碌生计,民族其实只是在眷恋传统。他们是最真挚的!你们懂吗?”――我读懂了。
  
  七
  
  我很为自己这不成样子的新疆行走而沮丧。来去匆匆,勉强呆了一周。连最为神往的伊犁、喀什也没有去成。人们都说,到新疆不到喀什就等于没来一样。这样一来,愈感泄气。但我又安慰自己,新疆的卷帙才刚刚打开,对于这样一本大书、天书,需慢慢行走,慢慢品读。我十分注重首次阅读,因为我非常看重那份新鲜甚至刺激带给我的第一感觉、第一印象。我甚至觉得一些看似肤浅或幼稚的东西也许更接近真实。
  于是,我努力整理和检索首次新疆行走带给我的星星点点的感觉和斑斑驳驳的印象。
  新疆是一只花篮。天女遗落在西域大地上的一只花篮。新疆这“故土新归”的疆域充满了玄机。这“疆”字就对应了三山夹两盆的地貌特征。阿尔泰山和昆仑山正是她结实的筐边,编织在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的周缘。中部的天山似花篮的提梁,提携着这只硕大花篮。一千多个绿洲,四十多个民族便是那五彩斑斓的鲜花,异彩纷呈,花香袭人。
  新疆是一个火锅。烹煮三鲜美,调和五味香。人们都能从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先是一道一款的品味,后来干脆全部放进去,中西合璧,南北荟萃,兼容并蓄,融为一锅。人们吃得就是这样一‘种博杂融合,吃得就是这样一种热乎乐呵。于是吃出了档次,吃出了情致。
  新疆是一串彩灯。极富装饰性和节日氛围。一个个虽不大耀眼,但用七彩丝绸串溜起来,便群星璀璨,华彩斐然,装点中华西北一隅,顿显雍容华贵,气宇不凡。
  新疆是一个舞台。这是一个何其重要的台口啊!西风汉韵,南腔北调,胡乐胡音,在这里各展异彩,各显风姿。这是一个浪漫的文化艺术之海。是诞生英雄史诗《玛纳斯》和艺术瑰宝十二木卡姆的地方。大碰撞,大融合,大排斥,大借鉴。演尽了古往今来的威武雄壮,演尽了天上人间的悲欢离合。现在这大舞台沐浴着西部大开发的历史风云,愈发是“龟兹乐部起纷纷,调急弦粗响遏云”。火树银花,万方乐奏,演得正是好时。历史的演绎方罢,现实的高歌方兴未艾。
  新疆是一面手鼓。一面稍经触碰便轰然作响的大鼓。徐缓有致,热烈奔放尽显西域风情。既紧迫时代节拍,更不失西部韵致,演奏着极富新疆绿洲特色的社会主义乐章的主旋律,鼓舞着各族儿女高昂的步伐。
  新疆是一款掖垣。浩浩大中华巍峨巨制中的旁垣。门下为左掖,中书为右掖。实为中书,乃掖省、省中之地。中华古国苦心经营两千年,非为儿戏,如今日见窗明几净,金碧辉煌,岂容他人觊觎。
  新疆是一个小孩。一个聪明的小孩,一个被大人紧紧牵着的淘气的不安分的小孩。羊肉串吃腻了,时不时玩出一点小花样,有时甚至搞出一个恶作剧,想逃离,想自由一把,想尝尝外边的麦当劳、肯德基。但骨子里是对大人的依赖和依恋。几千年的维系、融化,血浓于水,全是不谙世事的孩童之举。他不是一个坏小孩。
  新疆是一轮太阳。一轮升起在“中亚的太阳”,在欧亚几大地质板块和文化板块碰撞、挤压下隆起的亚洲中心地域,需要一个特殊的力量,此非新疆莫属。历史选择了新疆,自然选择了新疆。新疆必将以其独有的博大胸襟和恢宏气度,阐明自己,烛照世界。
  新疆是走廊、客栈、桥头堡、街心公园……
  
  八
  
  临近离开乌鲁木齐之前,我总觉心里还有点放不下的事。几个人跑出去在市里绕了一大圈,几经打问终于找到了红山公园。园内浓荫似盖,游人如织,山势陡峭,海拔不高。拾级而上,很快便到得山顶东首。夕阳的余晖中,那并不雄伟的台阶上肃立着一尊花岗岩雕像,这就是我们专程来拜谒的清末宿将林则徐。这位亲自掀起中国近代史沉重史页的伟人,此刻静静地不无孤单地站立在天山的斜阳之中。老头儿嶙峋瘦削,精神矍铄,一捋胡子风中微微抖动,神情凝重而略带忧郁地凝视东方。在南海之滨的广东虎门,也有着这样一尊雕像,不知为什么,我就想看看这位不惧西洋鬼子,敢和西夷的坚船利炮顶着干的清朝重臣、清末政治家在遭诬革职充军新疆后,是个什么样子。关于林则徐贬谪新疆后的文献史料甚少,我只读过一点关于他在新疆奉命履勘回疆十城,兴办水利,垦辟屯阻的记载,还读过一点少穆先生和同期被谪戍新疆的与他命运惊人相似的同僚邓廷桢之间酬答奉赠的诗文。我想探究和揣摩一下这位从轰轰烈烈的峰巅被抛人谷底的老先生的心路历程。
  这位不屈不挠一生忧患的长者在即将赴戍登程之际,还在告诫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以“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不信玉门成畏道,欲倾珠海洗边愁”的大无畏精神和“白头到此同休戚,青史凭谁定是非”的豁达情怀,踏上了风沙蔽天的万里危途。
  新疆行走使我有了这样一点感受;一旦置身于新疆这浩大之中,人的那点里里外外的块垒还算什么呢?新疆成就了林则徐,林则徐也没有愧对新疆。他给新疆留下了浩然正气和挺拔人格。这无疑已成为滋润营养新疆文化品格的厚重沃土。
  我在林则徐身边留了个影,身后是即将滑落的太阳。
  太阳明天还会升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心中的太阳永远灿烂在天山之巅。

标签:之旅 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