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正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小学语文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作者首先分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从鼓励学生的质疑入手,探究如何培养问题意识,最后结合教学经验,分析并归纳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问题意识 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从“不会问”到“学会问”,从“不敢问”到“敢于问”,并通过搭梯子,引路子,教方法,让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学会质疑问难,进一步提高探究学习的含金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教师必须认识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和密度。
  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最近发展区”,可以“跳一跳,摘果子”;应疏密有间,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特别注意不要一直问个不停,否则学生应付都来不及,哪来的时间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2.培养自学能力,促进问题意识的发展。
  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完成教学任务,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发展能力。自学往往是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比如阅读课文一般安排在每一组课文的后面,其阅读的方法基本在本组的前面课文中已讲解过,教师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学习,切忌把阅读课上成讲读课,讲得过多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二、鼓励学生的质疑,培养问题意识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较多的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导致了教师对学生认识发展的整齐划一。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的一言一语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造成了思维定势,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的创新。因此,克服思维定势,发展求异思维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辐射,并敢于争议,发表新颖独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标新立异。这样,即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是非、优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维过程、辨析过程就是创新意识萌生、成长、成熟的过程,其积极意义绝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能代替的。
  三、指导学生学会质疑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不仅要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还要给学生教方法、搭梯子,使学生懂得,一篇课文或一段、一句话要质疑什么,从哪儿质疑。教师要先给学生搭梯子,帮助学生设问题,从细微处入手,从字词句入手设计问题,由浅入深,然后从段落、文章整体入手设疑,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
  1.在预习课文中质疑问难。
  在上新课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自学除要求学生完成一般任务外,还应“不提问题不读书”、“读书必发问”。让学生将初步自主探究课文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
  2.学会抓文章的题目设疑,在课题的题眼上质疑问难。
  文章的课题一般都浓缩了整篇课文的精华,是文章的眼睛,思维的窗口,可以帮助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能理解课题,又能为学习课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如教学《梅花魂》,出示课题后,学生问:“魂”指什么?“梅花魂”真正指什么?
  3.在阅读理解整篇文章中质疑问难。
  学生在学习和探究课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读书必疑从而培养了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启迪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学习《林海》一课,“亲切与舒服”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学生问:为什么这儿要写三次?这三次“亲切与舒服”,各有什么不同?是不是课文的重复?《凡卡》一文中,学生读了凡卡写的信封“乡下,爷爷收”“康司坦丁?玛卡里奇”问:信封这样写,爷爷能收到信来接他回乡下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产生的疑问,对理解文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提出后,探究的兴趣高涨,积极思考讨论,很快就能更深入理解这些内容。
  4.在教学结束后质疑问难。
  学习完课文后,师生合作整合全篇课文内容,再联系实际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学生此时质疑,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如教学《穷人》一文后,学生问:仁爱的桑娜最终结局会是什么?学生就能联系实际,认识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不同的生活。学了《鲁滨孙漂流记》后,有生问:鲁滨孙回国后将会怎么样呢?,这些问题的提出更进一步拓展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总之,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方莉华.在研究中寻找失落的教学――对“在教学中研究”的审视[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01).
  [2]王圣胜.小学语文课堂生动化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8).
  [3]张殿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魅力中国,2010,(04).

标签:培养学生 小学语文 意识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