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格言 > 正文

农村高中生厌学心理原因及矫正策略 高中生厌学了怎么办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厌学是一种消极适应环境的不健康的学习心理。近年来,农村高中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农村中学高中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高中生 厌学 心理原因 对策
  
  “厌学”即对上学读书感到厌倦或厌恶学习,不愿意主动学习,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一种行为反应,是一种消极适应环境的不健康的学习心理。[1]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每年因厌学导致的辍学率居高不下。农村高中生的厌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已成为困扰我国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一、农村高中生厌学的表现
  农村高中生厌学的突出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2]朱盘安在研究中提出中学生厌学表现为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等。[3]王冠军等对57例厌学中学生进行了MMPI测试分析,发现厌学学生常表现为敏感、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易疲劳、抑郁、焦虑、稚气、表达自身感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有不安全感、继发情绪紊乱和过分行为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4]
  二、农村高中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
  1.所处社会与家庭环境使得农村高中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部启动机制,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学习者对学习的需要、兴趣、愿望、好奇心、求知欲等内在因素引起的,具有很大的积极性、自主性。学生的学习行为越自主,越能够得到自我满足感和主动控制感。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如父母的奖励、教师的赞许、伙伴的认可、理想的学校和职业等),具有指向性和可变性,一旦诱因发生变化,外部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变化。当前部分学生厌学的原因就可以归结为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对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过分强调“奖励”等外部强化手段。
  每个学生都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最初学习时,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有着面对困惑“弄个究竟”的冲动,这是他们的内部学习动机,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发动机”。但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不能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学习需求,简单地通过奖惩、评比、排队等各种外部刺激来促使学生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就会日渐弱化,对奖励产生依赖性。当外部的奖励达不到学生的期望值时,其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厌学情绪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随着新时期改革的深入,城乡差距的扩大,农民子弟接受教育的经济投入也越来越多,在广大农民的心目中,孩子上大学要承担数目不菲的学费,而大学生毕业后要“自谋职业”,国家不再“分配”,反观不少辍学打工者,每年都可获得相对可观的经济收入,相对于大学生毕业后的不可知性,这些经济收入显然对农家来说更为诱人。上述因素使农村高中生受到的家庭支持水平的降低,进一步加剧了部分农村高中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心理,造成目前农村高中生厌学情绪的蔓延滋生。
  2.较为单一的学业评价机制致使农村高中生学业成败归因不正确。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认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的归因主要分为三个维度六个类型:内外因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性维度。①根据内外因维度:将能力、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归为内部因素,将情绪、运气、任务难度、教师水平、师生关系等归为外部因素;②根据稳定性维度:将能力、学习兴趣、任务难度、教师水平、师生关系归为稳定性因素,将努力程度、学习方法、情绪、运气、课外辅导归为不稳定性因素;③根据可控性维度:将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基础、情绪、机会、试题难度、教师水平、师生关系、课外辅导归为不可控因素,将努力程度、学习方法归为可控性因素。[6]正确的归因是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等不稳定但可控制因素,将成功归因于努力等内部可控制因素,从而使学生感到愉快自豪并愿意继续争取成功。厌学的学生在学业成败归因上存在着障碍,他们倾向于把学习上的失败归于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因素,如智力低、能力差,而把偶尔的成功归于运气、任务容易等不稳定的外部因素。当一个人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低导致自己失败时,就会对自己的学习丧失信心,失去学习兴趣,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目前多数学校施行单一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看重学生认知测验的考试分数即所谓的文化科考试分数,那些在认知测验领域不占优势的学生一再地经历失败而缺少成功的体验。多次的挫折和失败体验使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搞好学习,即自我效能感下降,这样一来,必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
  3.面临的种种诱惑让意志力薄弱的农村高中生难以忍受学习的寂寞。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一个人的学校生活是单调、艰苦且必须长期坚持的,而校外的世界却是自由和丰富多彩的。漫长的学习生涯更需要顽强的意志来支撑,而今天的“90后”高中生多为独生子女,一出生就受到家长的宠爱甚至娇惯,即使生活在农村也很少参加生产劳动,从未体会过生活的艰辛和意志的磨炼,使他们依赖性强情感脆弱,缺少战胜困难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和勇气。当面对有一定难度的高中学习任务或一时的困难挫折,就会丧失求学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实践证明: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智能发展优异外,还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坚持到底的勇气;而厌学的学生意志力薄弱,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抗挫折能力和抗不良社会风气诱惑的能力比较低。
  一般来说,意志力薄弱的农村高中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缺乏自觉性。他们在那些需要意志努力的事情面前总处于被动的地位,总是依赖教师、家长的督促或帮扶,很少能主动完成。[7]第二,缺乏自制力。由于他们思想的不成熟,理智不健全,控制力较差,所以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7]如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常常利用学习时间玩网络游戏,不仅荒废了学业,而且严重影响了心理生理健康。第三,缺乏毅力。学习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事,当他们长时间面对枯燥的学习生活,他们就会选择放弃。
  三、改变农村高中生厌学现象的对策
  1.引导农村高中生厌学者进行积极的归因。
  积极的归因就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归因方式,主要有努力归因、现实归因、兴趣归因、策略归因等。(1)努力归因:如果学生把自己学习的成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提高后继行为的信心和成功期望,为了获得成功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教师可以采取的方法主要有:讲故事法、讨论法、强化法(针对一次学习行为结果要求学生进行归因总结,对正确的归因鼓励,对消极的归因否定)、做归因记录(让学生记录平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自己对事件成败的积极归因、对自己以后的行为和情感的影响,以及积极归因后的心得体会)等,通过这些训练让学生学会将自己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努力因素,形成积极正确的归因模式。(2)现实归因:除努力外,学习方法、家庭学校环境、人际关系等也不同程度地对学业行为产生影响。同时,由于个性特点、智力水平不同,以往的学业成败经历不同,每个学生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归因风格。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归因时,既要考虑到影响归因的多个因素,又要结合他们的不同归因风格,使学生做努力归因时与现实相联系,做现实归因时又强调努力。这样一来,就能促使学生坚定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克服厌学情绪。
  2.丰富学业评价手段,提高农村高中生厌学者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背景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8]即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的信念。如果学生相信自己有学好的能力,他就会努力学习;如果学生感到自己对学习无能为力或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评价太低,他就会为避免失败而逃避学习。因此,教育者要丰富学业评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一方面,开展多种活动,采取各种手段,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体验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把握好教材和考题的难易程度,让经常失败而产生厌学的学生体验到成功,教师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榜样示范法、积极的心理暗示法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克服厌学情绪。
  3.学校和家庭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意志力是指人们为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程度或意志品质,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意志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锻炼出来的。因此,学校和家庭要有足够的耐心培养厌学学生的意志力。首先,帮助厌学的学生树立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如每天、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并督促学生认真落实完成。普罗斯教授的研究结果证明最成功的是那些目标最具体明确的人。引导学生把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明确具体的小目标,在实现小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信心、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其次,可通过一些强化训练、挫折训练,提高学生的自制力和耐挫力,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磨砺意志力。最后,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风气和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进取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意志和意志行动,最终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建萍,褚安娜.浅析学生的厌学症与辅导策略.中国校医,2000,(6).
  [2]高利兵.中学生厌学的归因与矫治[J].教育科学研究,2004,(7):53-55.
  [3]朱盘安.学生厌学心理及行为分析研究[J].职业技术,2006,(10):59.
  [4]王冠军,景艳玲,石少波.57例厌学中学生MMPI测试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5,(3):136,139.
  [5]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叶缇芳.初二学生生物学业成败归因调查研.
  [7]刘志华,刘志伟.浅析厌学心理及其对策[J].辽宁教育,1998.
  [8]Bandura,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91-215.

标签:厌学 矫正 策略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