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格言 > 正文

类似以命抵命的格言

时间:2017-03-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201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力测试

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

A.科举考试B.君主专制 C.纲常伦理 D.军机六部

25.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2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类似以命抵命的格言)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西汉时期的新儒学

C.宋明时期的理学D.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潮

27.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

佐证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28.《十二铜表法》规定了“同态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遭到外伤害时,受害者给对方以同样的方式,按受伤害的程度实施正当的复仇,即“以眼抵眼,以鼻抵鼻、以耳抵耳、以齿抵齿、以命抵命”。它的出现

A.保护了奴隶的权益 B.限制了复仇的范围

C.保护了财产的私有 D.限制了奴隶主权利

29.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A.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B.苦修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C.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D.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

30.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每5年机器和工具的年平均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

表格中的数据主要反映了

A.民国时期农业近代化有所发展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领域

C.近代民族工业持续快速发展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31.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32.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下列情况出现的原因正确的是

A.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B.全球各国都采用了完全一样的市场经济

C.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D.经济区域集团化

33.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3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这表明列宁主张

A.建立各阶级联合政府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彻底废除各种私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5.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A.鉴往知B.以古讽今 C.厚今薄古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II卷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 ( 25 分) 2013 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探索实行官邸制以制约住房腐败的设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

D.贯通古今

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 ?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 ? ? 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 ?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 ? 美国官印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邱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邱”。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

制》

( l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10分)

( 2 )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10分)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城镇人口只有5765万人,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当时世界城镇化的平均水平。到1978年城市数量由136个增加到193个,平均每年增加2个,这种速度非常缓慢;1978年—2000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小城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市镇总人口由1.7亿增加到4.56亿。

材料二

19世纪工业繁盛的曼彻斯特

根据材料一、二提取两项中英社会历史变迁信息并予以评析。

请考生在第46、47、48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9分)

46. (15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提出的“革命不得共和而得专制”问题,亦可称之为“梁启超之问”,它直接受波伦哈克(德国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1 896年出版《国家论》)“因以习惯而得共和政体者常安,因于革命而得共和政体者常危”之论断的启发而提出。

篇二:以善制恶,才是王道

这个世界有善有恶,善举为人所欣慰,恶举为人所痛恨。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恶呢?以恶制恶?还是以善制恶?在我看来,以恶制恶,只会让世界变得充满暴力,而以善制恶, 以善来感化他人,这个世界才会更可爱,才会充满爱。所以,以善制恶,才是王道。记得看过一个故事:一个雨水淅沥的下午,一群小男孩紧跟在一个跛脚老汉的后面。他们学老汉一拐一拐地走路的样子,还不停地嘲笑他。

突然,一个男孩想到了更顽劣的做法,他把手上的篮球用力往老汉背上一扔。老汉措手不及,失去平衡,倒在泥浆里。看着老人摔得那么狼狈,男孩们哈哈大笑。

他们都认为:老头儿一定会因此大发脾气。如果他能吹胡子瞪眼睛,那就更可笑了。

没想到遭受欺侮的老汉,表现得非常平静,从地上站起来,又弯身向前把球捡起,然后简单地对他们说了句:“你们的球掉了,让我把它擦干净吧。” 之后,他把球在自己的衣服上来回擦拭。球上的泥污被擦净后,他仍是心如止水地把球还给他们,然后转过身,继续一瘸一拐地往前走。

那几个做了恶作剧的男孩目瞪口呆地站在原地,心里生出难言的愧疚。而后,他们追上跛脚老汉,齐声说:“爷爷,我们错了!”

我觉得这位老人很有智慧,他以友善的行为和一句柔和的回答就把这些顽劣的孩子们制服了,让这帮顽皮的孩子乖乖地认错,可见以善来感化他人的魅力有多么的大!

假若我们以恶来制恶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寓言故事吧:有一只羊遭遇到一头恶狼的袭击,被吃掉了一条腿。羊气愤地去找狐狸律师要讨回公道。狐狸说:“你留下一条腿做为请律师的酬劳吧。”羊为了告倒狼,只好忍痛舍了一条腿给狐狸。狐狸帮羊把状子递到了狮子法官那儿。狮子对羊说:“这案子看起来理是在你这一边,不过要告倒狼也不那么简单,狼有权有势,门路又广??”到了这份儿上,羊已经开弓没有回头箭了,心一横也把一条腿献给了狮子。最后,官司真的打赢了,狼被判故意伤害罪锒铛入狱。可是羊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它只剩下一条腿了。羊和狼都是这场官司的输家。羊以恶来制恶,虽然赢了,但是却失去了自己的三条腿,两败俱伤的结局让我不禁感慨:以恶制恶,绝非王道。

这则寓言也让我想起了2008年的一场真实官司,北京市一中院开庭审理宋晓明故意杀害马某一案,经受着丧子之痛的马母表现出人意料。“我儿子已经死了,即使把宋晓明枪毙了,我儿子也活不过来了。他还年轻,请法院给他个机会吧。”听到这番话,凶手宋晓明感动得当庭痛哭,“我犯了这么大的错,被害人的父母仍然原谅了我,我一定好好改造,出狱后一定好好报答二位老人。”并两次下跪向马母磕头谢罪。公诉人和法官也被马母的深明大义所感动,在休庭后主动向马母致敬。见惯了在法庭上声泪俱下,要求重判凶手的,却从没见过要为凶手开脱求情的!大爱无疆,慈悲为怀,以善制恶。这位普通母亲的宽厚、包容,让我们看到了闪光的人性。人死不能复生,在用什么都挽回不了生命,弥补不了生命的时候,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束缚,却让我们习惯了“以命偿命”、“以命抵命”。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我们也见惯了“以钱抵命”。然而,当一个母亲面对一个“用水果刀狂刺儿子10余刀,致儿子当场身亡”、罪大恶极的穷光蛋凶手时,却没有丝毫的杂念,宽厚仁慈,以德报怨,不计得失,用求情代替严惩,让大爱感化罪恶,让法官为之感叹,让我们一起为之感动。这位菩萨心肠、大慈大悲的母亲,为我们诠释了“善良可以战胜邪恶”的道理,让我们领略了大仁大义和大慈大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像这位母亲那样,宽厚、包容,多替他人着想,会有多少问题青年被我们挽救于犯罪之前,而不是成为冷酷的杀手?用爱和温暖去感化他人,我们应该在感动中反思,在反思中同化,明白“以善制恶,必将人心向善”的道理,让社会这个大家庭,更温暖更和谐!所以如果我们能用善来治理恶的话,尽量不要用粗暴的方式。

老子曾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对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待他;对恶的人,我也以善良对他,以使人人向善。可见在老子看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用善来感化他人,从而建立一个人人向善的和谐社会。孟子亦认为:“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纳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认为以善制恶是最根本、最便捷、最有可行性的办法,而以恶制恶、以怨报怨、以欲制欲,则是不可行的,势必会使社会陷入更加深刻难解的仇恨与纷争中,使人类更加无望 。孔子的“不教而杀谓之虐”、“绝恶于未萌,而起敬于微眇,使民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的原则亦表明了他相信通过教化途径---引导人们向善,从而以善制恶。

以善治恶必有善果, 以恶治恶必有恶果。总之从制度和人道方面来考虑以善制恶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而以恶制恶,其结果只能是恶性循环,永无宁日。希望这个世界可以通过以善来制恶来收获更多的善,毕竟,以善制恶,才是王道。通过以善制恶,希望我们的世界可以变得美丽,人间处处是真情!

篇三:黑龙江省绥化市三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p class="txt">文综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

A.科举考试B.君主专制 C.纲常伦理 D.军机六部

25.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2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作者所说的“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西汉时期的新儒学

C.宋明时期的理学D.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潮

27.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

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28.《十二铜表法》规定了“同态复仇”:指氏族、部落成员遭到外伤害时,受害者给对方以同样的方式,按受伤害的程度实施正当的复仇,即“以眼抵眼,以鼻抵鼻、以耳抵耳、以齿抵齿、以命抵命”。它的出现

A.保护了奴隶的权益 B.限制了复仇的范围

C.保护了财产的私有 D.限制了奴隶主权利

29.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学者伊拉斯谟虽然同路德存在争论,但也有一些与路德相同的观点。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A.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B.苦修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C.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D.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

30.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每5年机器和工具的年平均进口值。单位:1000海关两)

表格中的数据主要反映了

A.民国时期农业近代化有所发展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领域

C.近代民族工业持续快速发展D.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31.学者金观涛、刘青峰在《五四新青年知识群体为何放弃“自由主义”?》一文中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人们的观念,而且影响到对《凡尔赛和约》的解释,并进一步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对未观念的建构。”一战后,中国思想界最突出的转变是

A.从宣扬科学到反思“科学万能”说B.从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到质疑

C.从盲目崇拜西学到回归传统文化 D.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宣传社会主义

32.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下列情况出现的原因正确的是

A.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B.全球各国都采用了完全一样的市场经济

C.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 D.经济区域集团化

33.美国《商业周刊》的评论称,美国企图把中国“无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台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内瓦会议所粉碎。此说法的依据是日内瓦会议表明

A.中国外交开始实现独立自主B.中国积极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3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把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立刻把全国所有银行合并成一个全国性的银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进行监督”。这表明列宁主张

A.建立各阶级联合政府B.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彻底废除各种私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5.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布洛赫在此强调的是

A.鉴往知B.以古讽今 C.厚今薄古D.贯通古今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II卷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 ( 25 分) 2013 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探索实行官邸制以制约住房腐败的设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无论是各地贤能被征辟或举荐到中央当官,或原在京畿居住者

被外放到各地当官,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 ?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个案,据《海瑞集·兴革条例》载,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 ? ? 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 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 ?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4——5人住5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 ? 美国官印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在美国,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邱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邱”。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 l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实行的目的和特点。(10分)

( 2 )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10分)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城镇人口只有5765万人,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当时世界城镇化的平均水平。到1978年城市数量由136个增加到193个,平均每年增加2个,这种速度非常缓慢;1978年—2000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3个,小城镇由2173个增加到20312个,市镇总人口由1.7亿增加到4.56亿。

材料二

19世纪工业繁盛的曼彻斯特

根据材料一、二提取两项中英社会历史变迁信息并予以评析。

请考生在第46、47、48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有学者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9分)

46. (15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提出的“革命不得共和而得专制”问题,亦可称之为“梁启超之问”,它直接受波伦哈克(德国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1 896年出版《国家论》)“因以习惯而得共和政体者常安,因于革命而得共和政体者常危”之论断的启发而提出。

对于辛亥时期革命党人未能深入思考的“梁启超之问”,化解“民主专制”或假共和变真共和的关键,陈独

标签:抵命 格言 类似 抵命的意思 格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