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公告书 > 正文

[中美对朝韩冲突新闻的批判性语篇分析]朝韩中美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批判性语篇分析不只是一种语篇分析方法,也是人们处理问题的态度。它以批评的角度看待问题,同时又不脱离规则。2010年11月23日朝鲜向韩国延坪岛发射了数枚炮弹,之后韩国做出了相应反击。鉴于两国冲突事件的发展,事件波及的宽度和特殊性,作者以第三方的角度,采取特殊分析工具――批评性语篇分析,从收集的10个时间前后新闻报道文件中分析选取的两篇及时新闻文本。
  关键词: 朝韩冲突新闻 批评性语篇分析 网络新闻 意识形态
  
  一、研究背景及现状
  1.研究背景
  当地时间2010年11月23日下午2时34分许开始,朝鲜向韩国一侧的延坪岛附近发射200余枚海岸炮炮弹,其中数枚落在有韩国居民居住的岛上,导致60至70栋建筑起火或受损,至少7人受伤(3名当地平民和4名韩国士兵)。韩国立即发布最高警戒并对朝鲜方面进行了反击。韩国军方启动危机管理体系,加强了全军警戒态势,朝鲜炮击后其在白翎岛进行80多发炮弹回击。韩军方表示,“朝鲜再挑衅时”,“将会予以重磅反击”。韩国此前宣布,将从11月22日至30日在韩国首都地区、京畿道、江原道和西海海域等全国范围内进行护国军演。据悉,韩军陆、海、空军、海军陆战队,以及美空军等将近7万名兵力将在京畿道和南汉江一带进行陆军军团级双向训练,并在西海(中国称黄海)进行舰队机动训练,以及韩美空军联合编队群训练和联合登陆训练。延坪岛位于西海(中国称黄海)韩朝北方分界线附近,双方对此岛归属存在争议,曾爆发海上军事冲突。目前该岛在韩国仁川广域市瓮津郡的实际管辖下。事发后各国媒体针对此事均发表了第一时间报道,本文选取了两篇网络新闻进行批判性语篇分析:一篇来自《中国日报》英文官网,一篇来自美国《华盛顿邮报》英文官网。
  2.研究现状
  在过去的20多年里,研究批判语篇分析的人越来越多。1991年词条“批评语言学”被收入了Crystal编的《语言学和语音学字典》,Malmkjaer在《语言学百科全书》中对“批评语音学”作了详细的介绍。1993年由Van Dijk主编的杂志《话语和社会》出版了“批判性语篇分析专刊”。有关这方面的著述还有很多,比如《意识形态:一个多学科研究》(Van Dijk,1998)、《话语和社会变迁》(Fairclough,1992)、《批评语言意识》(Fairclough,1992)、《批评话语分析》(Fairclough,1995)和《语言学批评主义》(Fairclough,1996)等。所有这些都表明批判性语篇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新趋势,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西方国家所接受。但是,与国外批判性语篇分析家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各领域语言的积极关注相比,在中国它还是一个较新领域,有中国语言界学者还持极其保留的态度,目前对此的认识还多是停留在借助批评语言学的理论对语篇实例进行分析,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和著作还不是很多,主要有辛斌的《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英语语篇的批判性分析刍议》、《新闻语篇转述引语的批判性分析》、《批判性语篇分析方法论》,陈忠华等的《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戴炜华等的《批评语篇分析:理论评述和实例分析》,等等。
  二、 理论综述
  1.语篇分析及批评语言学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语篇的认识也处于动态变化中。国内最权威的定义是胡壮麟先生依据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给出的,即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它是协调词汇学、句法学、音系学和语义学(包括语用学)的语言学分支,目的是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行为。国内能看到的最新的定义是杨自检先生的解释,即语篇应是由两个以上的交际单位构成的一个较为复杂的交际系统。用一个词或句子完成的一项简单的交际任务叫做一个交际单位。语篇分析,也称话语分析或语篇研究是研究语言运用,即语言使用者如何根据语境组成通常大于句子或语段的语言单位来达到交际目的。它的分析内容包含对语篇、文章、谈话、对话及各种交际事项等,这些内容由各种连贯性的句子、命题、会话行为和话轮转换组成。
  批判性(Critical)一词源于希腊文kritikos(Critic),意为提问、理解某物的意义和有能力分析,即辨明或判断的能力。它可追溯到krinein,意为决策。批判性思维是以鉴别一个人思维的力量与弱点的方式来思考其思维的能力,它以一种改良的形式重铸思维。这种对思维的反思包括识别思想的基本要素:目的、问题、信息、假设、解释、概念、含意、观点等,以及使用诸如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深度、广度和逻辑性等普遍智力规范和标准评价这些要素的能力。它也包括发现和评估价值、利害,以及与相关选择联系的后果。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意在研究固着在语言内部无法可视的意识形态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Roger Fowler及其他一些语言学家认为批评语言学是最早期的理论,并指出它是语篇分析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导向的批判性方法。这一术语即是最早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法》中提出的分析性方法。批评语言学试图使自己与当时流行的受制于Chomsky句法学理论的主流语言学区别开来。当时的主流语言学把语言体系看作是自主的,是独立于语言“使用”之外的,意义与表达形式相互分离。批评语言学还试图与当时的社会语言学区别开来,当时的社会语言学由于仅仅建立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而没有考察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包括语言对于社会的作用而受到批评。批评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众语篇,如电视、广告、报刊、官方文件和法律法规等。研究的课题包括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教育、就业和法律方面的不平等,战争、核武器与核力量,政治策略和商业行为等。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让人理解和揭示社会的不平等并最终地址这种不平等。
  2.批判性语篇分析
  批判性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以下简称CDA)旨在透过表面的语言形式,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包括意识形态对语篇生成过程的影响,语篇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是如何源于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又是如何为之服务的。批判性语篇分析被认为是批判语言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分析。批判性语篇分析在语言学理论和分析方法上吸收了系统功能语法的观点,主张语言的本质与我们对它的需要和它所应完成的功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批评语言学家看来,语言与社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说话者的话语选择都是有意或无意地受一些原则支配即是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句式本身就承载和表达了一定的社会意义。因此语言形式取决于其社会功能,结构的不同既反映意识形态的差异又反过来帮助维持和强化这种差异。本文采用批判性语篇分析的基础理论,对前者研究方法的汇总和选择,对中美两国的对朝韩冲突的网络报道进行语篇外部结构和语篇内部的分析。
  3.新闻
  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并行不悖的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两个定义都概括或反映了新闻的“真”和“新”这两个基本特点,也就是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也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新闻事件是立体的,它具有横向多面性和纵向综合性的特征。其价值取向、思维惯性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观察事物的出发点,同时也直接决定着报导语篇中词汇、句子结构的选择和使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又有了新的载体――互联网,甚至有时它成了人们和外界交流沟通使用最频繁的工具。无论是工作办公时还是旅行途中,人们都可以借助网络取了解、观看各类新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新闻的三点优势:(1)传播上的快捷和时间上的自由性;(2)传播的全球性和空间上的无限性;(3)传播的多样性和沟通的交互性。网络新闻以其全时性、内容广泛性、数据库超大信息量的支持、多元化的阅读方式、开放性、互动性等传播特性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使网络新闻相对传统媒体新闻而言,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记者通过新闻语篇的实践行为,传递其所认同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的心理,并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达到更高一层权力对他们控制、统治的目的。
  三、案例分析
  1.《中国日报》
  作为国内外的主导报纸,《中国日报》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同时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当它对某事作出报道时,每一个词汇都会引起中国和世界的骚动。此篇报道我们可以看到,文章由标题、照片、引语、新闻主体和照片构成,共325个单词。标题及图片下方附言均简洁明了,尤其是照片的选择,两张照片分别拍于岛屿两侧,并无任何选取倾向,而且清晰明了的照片充分反映了事发地炮轰时的情景。新闻主体简短明确说明了事件的发生情况,并作出了简要评语,并未使用过激词语或贬义词汇。为避免人们对时间有理解偏差,文章主体的最后部分又对事件背景历史进行了简要说明。
  再从新闻标题开始语篇内部分析。
  (1)称呼。基于历史原因,朝鲜与韩国之间的争执由来已久。作为第三方国家进行新闻报道,记者也很难直接指出事件发生中孰对孰错。在《中国日报》的网络英语新闻报道中,朝鲜(DPRK)是以温和口吻使用了两次,也由此重申了朝鲜的国家体制。作为半岛南部国家――韩国,South Korea是各国公认的英语翻译。
  (2)单词和词组。文中几乎没有使用明显强烈情感副词。全文共使用了5个副词,包括照片下的附言。相反,名词和介词大量运用于词句中。由于人称代词有可能会引起人们认知的歧义,撰稿者多用了官方称呼和隐晦词语。即使是引用韩国联合通讯社的话,也并未道出话语出处是谁。为了描述和介绍得更清楚,文中用了许多介词来标明事件地理位置和事件发展过程,如“onto”,“into”,“off”和“between”。
  (3)语态。全文由过去时态构成且语气平和,如“The clash came at a time when South Korea is engaged in massive annual military exercises involving some 70,000 troops,launched Monday and scheduled to last through Nov.30.”作者没有夸大炮轰情况,没有冗余的描述,但是人们对具体的情况了如指掌。在表达个人观点时,多引用了官方和媒体的话语。
  2.《华盛顿邮报》
  作为美国最历史悠久的报纸,《华盛顿邮报》在媒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政治观点的报道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中国日报》相反,美国此篇报道更倾向于对事件各方面作出详细描述。从文章初始即已表明其发文出处是在韩国。全文共845个单词,多于前者两倍。文章前两段对炮轰事件做出非常详细的解释,以韩方的口吻叙述,较多关注了南部半岛的伤亡情况。在引用官方陈述时,只引用了韩国国防部和美国总统的谴责。随后又对中朝关系作了背景介绍,侧面给出压力,期望中国对此事件做出判断和决定。通篇仅有一句描述韩国在事发后对半岛北部做出的反应。
  (1)称呼。North Korea或North是美国用来称呼朝鲜的用词,全篇共使用16次。美对朝态度上始终略有偏向,他认为朝鲜是对美及世界其他国家具有威胁的国家,对朝鲜国家体制上也未表示赞同。在标题中尤其突出了朝鲜炮轰的结果和对韩国公民的同情。由此,读者有很大的可能性被误导,国家体制的认同也就产生了偏差。
  (2)单词和词组。重审全文,虽没有过激词汇,但也不难发现一些贬损词语,如In Beijing,the chief U.S.negotiator for the peninsula,Stephen W.Bosworth,told reporters that both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view the conflict as“very undesirable”and agreed that restraint should be“exercised on all sides”.在美国看来,both和all也附加给了中国更多责任,所有事件参与方都要履行责任。因为至此中国还未作出官方表态和解决办法,这就可能使中国处于两难的境地。又如China is hermetic North Korea’s main ally and trading partner,contributing food aid as well as economic assistance and investment.,句中hermetic一词是指描述某种人们不认可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两者结合后完全与社会上的人和事分离无瓜葛,所以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中朝关系势必会让读者认为中朝关系与事件的解决有一定的关系。
  四、结语
  概括地讲,批判性语篇分析与其说是一种语篇分析方法,不如说是看待问题的态度,即以批判的观点看待问题,不轻易接受约定俗成,对语篇做深入的语言分析。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新闻媒介以有利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自觉地接受共产党领导,倡导维护国内和谐和世界和平;而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政党和政府基本上不直接控制新闻媒介,但是会借助各种媒介巧妙、灵活地宣传其政治倾向。西方社会一直宣称其社会的民主化和自由化,其新闻报道总是客观、公正的,而事实远非如此,任何一篇新闻都不可能做到反映所有人的观点或代表所有人的利益,什么事件被当做新闻来报道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取决于报道者;在报道过程中,哪些材料被作为重点、哪些人物的观点被引用等一系列要素也都取决于报道者。由此可见,西方国家的新闻报道并非如其宣称的那样,是对事实客观公正的报道,而是代表着某个人或某个集团的特殊利益。
  鉴于新闻事件的特殊性和网络新闻的优势,我认为,读者可以更直观迅速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经过,无论是文字还是附着图像,同时,读者在阅读新闻时的批判性思维会受到语篇的限制。具体是什么会限制读者对语篇的批判性思维,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中竺.批评语言学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1).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3]辛斌.语言,权力与意识形态:批评语言学[J].现代外语,1996,(1).
  [4]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Fairclough,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Longman,1995:9-73.
  [6]Fairclough,N.Media Discourse[M].London:Edward Amold,1995.
  [7]Kress,Gunter,Rober Hodge.Language as Ideology[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79.
  [8]Van Dijk,T.A.News as Discourse[M].Hove and London: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8.
  [9]Van Dijk,T.A.Discourse Analysis as Ideology Analysis[A].Language and press[C].Darrmouth: Aldershot,1995.

标签:中美 批判性 冲突 朝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