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公证书 > 正文

对理工科院校开展人文类讲座的思考:理工科大学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注重实用的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开设人文讲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理工科院校对开设人文类讲座重视程度不够、讲座低质化、组织无序化,并且缺乏品牌意识,为使理工科院校能够在浓郁的人文学术氛围下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强化人文学术讲座的理性自觉,优化讲座宣传环境,树立品牌意识,将讲座制度化、规范化。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人文讲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91-02
  
   讲座是指大学邀请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或教授学者所做的有主题的演讲,讲座对大学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讲座的内容和类型很丰富,本文所讲的是指在理工科院校开展的人文类讲座。理工科院校的学习氛围一般是“唯理独尊”,实用主义大行其道,人文素质的缺失使得理工科院校不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学,而更像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在理工科院校需要开展人文类讲座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价值熏陶,培养学生一种“仰望星空”的精神。[1]
  一、理工科院校开展人文类讲座的必要性
  1.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使学校影响力不局限于优势学科。现在的理工科院校已经越来越不愿意只专精几门优势学科,都把办学目标列为建设综合性大学。举办人文类讲座,学校与被邀请的学者之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学者把自己的思想成果和知识经验介绍给学校,学校同时也把自己介绍给学者,使被邀请到的人对学校产生一定的了解。[2]这一过程就是理工科院校在自己非优势领域提高自身影响力的过程。多邀请人文类名家来做讲座,邀请到的名家人数越多,学者的来源层次越广,学校可以影响到的人就会越多,学校在其他非优势领域的知名度就会越大,而不仅仅局限在几个学术领域,这有利于提升自己学校的综合实力。
  2.创建校园文化的多元性。人文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哲学上的思辨,有人生道路上的感悟,有个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也有最新的社会热点问题探讨。开展类型丰富的人文讲座,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文化的熏陶,同时演讲人又会打通学科壁垒,牵扯各派、融通各家,使学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视角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3]。这种学术争鸣可以创建校园文化的多样性。
  3.完善理工科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高校由于教育资源不流动,所以学生所学知识往往局限在某个学科的体系当中,学生的视野受到限制,导致他们不能从多重的角度来深入理解自身学科。[4]比如学建筑的,如果没有一点美学的修养,那么他们对于建筑美的理解就会很狭隘。开展人文类讲座可以扩充理工科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从更人性化的角度理解科学,可以用更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指导其在自己领域的研究。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场震撼人心的讲座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多少学子都是受了演讲人学术思想的启发而灵光一现,对自己的研究有了新理解新发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过:“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透中产生的。”在理工科院校举办人文讲座,可以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视角下看待问题,从思想的碰撞中激发出创新意识。
  4.有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启迪学生心灵。每一位登上讲堂的学者教授除了自身的学术造诣深厚外,他们会把自己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带到生活中,往往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的道德品质也受到学生的景仰。在讲座中,这些名家学者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对待科研、生活中困难时所表现来的坚忍不拔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术讲座演讲人的道德影响力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往往可以启迪学生的心灵。
  二、理工科院校开展人文类讲座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人文类讲座的重视程度不够。理工科院校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将人文类讲座作为提升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来建设,学校并不积极邀请人文社科类的学者、专家、教授来校开展讲座,讲座有关人文社科方面的主题很少。另外在开展人文类讲座时,申请配置较高的会议厅也会有很多条件限制。在讲座经费方面,学校也存在着重理轻文,边缘化文科讲座的一面。
  2.讲座的宣传不到位。由于理工科院校对人文类讲座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对讲座的宣传也不到位。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人文讲座的宣传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是提前两三天张贴海报,或者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口口相传,或者是讲座已经结束后在学校网站上发布对本期讲座的感悟回顾。很多学生感兴趣的讲座,在讲座结束之后才被发现。前期的讲座宣传不到位,讲座开展的信息得不到有效的传播很容易造成讲座资源的浪费。
  3.讲座缺乏系统性计划性,品牌性不足。理工科院校开展的学术讲座,缺乏有序规划,内容上参差不齐,对讲座的系列性、专题性探讨缺乏合理有序的安排。学校外邀的专家学者中借“路过之名”开讲座的比例相当高,临时请对方为学生开展一场讲座,会导致讲座的开展没有系统性、计划性,过于随机。[5]我们知道学者、专家个人研究的方向很深,如果想系统地了解他的思想就不能只开一场讲座,只有围绕一个专题来组织系列讲座,才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某个问题。同时,每个大学都应该有自己的讲座品牌,例如北京大学的“北大百年讲堂”、南京大学的“行知论坛”,但是理工科院校普遍不重视人文讲坛,所以讲座缺乏品牌效应。
  三、理工科院校开展人文类讲座的对策
  1.学校应重视人文讲座的开展,规范经费支出制度。名人大家对于学生的感召力是不言而喻的,邀请一些名人大家来校开展学术讲座能够提升一个大学的学术讲座的水平,由于社会科学的特殊要求,一场人文讲座需要查找的资料多,准备的难度大,耗费的时间长,付出的脑力劳动多,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对人文讲座的经费支持,建立起一个规范的讲座经费支出制度,每年划拨专门经费来邀请知名人士来学校开设讲座。[6]比如,从1999年起,教育部就划拨专门经费先后在157个大学建立了9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这些学校应该利用好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邀请更多的名人来校讲座。同时,也可以邀请本校的知名社科专业的教授博导开展讲座,同样的,讲座费要高出平时的授课酬金,对于主讲者要制订相应的奖励政策,鼓励其将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思考给学生做专题讲座。
  2.合理运用宣传手段,精心组织讲座活动。在讲座的宣传方式上,学校应该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讲座宣传。在讲座开始前,组织方应该进行海报宣传和网络宣传,海报要张贴在学校的各处宣传栏,同时通过校园网主页、学生网站和大学的BBS进行讲座宣传,在校园主页上最好开设学术文化活动的专版,方便学生集中浏览,便于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安排听讲座的时间,从而保证学生听到自己感兴趣的讲座,可以使讲座发挥其最大价值。在讲座过程中,多校区的高校可以开通网上直播,使不同校区的学生同时聆听到大家之音,共享教育资源。在讲座结束后,组织方要及时对每次演讲的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发布到学校的网站上。
  3.讲座建设要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学术讲座的品牌建设。每学期初,相关部门要对讲座的类别、数量及邀请的专家做计划,各部门要协作分工,充分挖掘为教学服务的资源。要健全讲座的审批制度、备案制度和责任制度,保护开展讲座的积极性,活跃学术氛围。同时,来听讲座的同学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组织与管理,以高度的责任心、文明的举止与良好的精神面貌来面对学校精心策划的每一次人文讲座。学术讲座要注重品牌化建设,树立讲座的品牌意识。学校应该从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构建学校的学术讲座精品工程,使讲座成为大学生和名家互动交流的思想盛宴。
  综上所述,对于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欠缺的这一现状,改进和完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是高校的当务之急。人文学术讲座在提高其综合素质上有显著优势,学校应该看到讲座带给学生的诸多作用。希望学校可以利用各种力量和资源来推进学术讲座的繁荣,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新的讲座。
  参考文献:
  [1]杨叔子,刘献君,等.理工科大学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l):1-5.
  [2][7]郑彩莲.校园讲座的现状及建设途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3):33-36.
  [3]火?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42.
  [4]王根顺,延立军,张娜.校园讲座对大学校园文化建构和学生行为的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06-108.
  [5][6]田仙贵.大学学术讲座与人才培养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路云(1988-),女,山西长治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

标签:理工科 讲座 人文 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