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公证书 > 正文

[浅析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中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弊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是现代科技、文化、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普遍现象和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全世界不同国家的生产和市场变得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就融入了这个一体化的格局,本文就经济全球化特征开始展开论述,谈谈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中,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关键词:全球经济一体化 中国 经济增长 动力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配置和流动,跨越国家边界的经济活动日益频繁,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在每个层面上互相融合、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到现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经济资源开始频繁的跨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和流通。而对于中国来说,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个难得的机遇,当然挑战也与机遇并存,我们要理性的审时度势,深入分析,充分参与到全球经济的国际竞争与合作中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和条件来发展本国经济。
  二、中国经济增长趋势
  (一)中国经济增长第二季后加速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呈下滑趋势,但到目前为止,这种下滑的势态已经基本结束,可以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增长速度上升的轨道,走出了低谷,并且经济规模甚至有可能在今年底超过日本。
  (二)中国经济要想恢复到金融危机前还需要一定时间
  虽然今年我国的经济复苏现象开始抬头,但要真正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增长水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在我国国内一些企业还面临着相当的实际困难、内需启动困难、就业和财政收支问题、出口额连续大幅下降等诸多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的增长都会产生影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所以中国经济很有可能保持相对较慢的增长速度,而保侍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连续性是必要的。
  (三)未来几年经济增长还需实行国家宏观调控
  金融危机过后,只有实行国家宏观调控,将其与改革、中长期发展相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稳中求增长的关系、减缓经济波动的频率和幅度、防止经济大起大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宏观调控,致力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加快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巨额的贸易顺差并不能完全代表我国商品的竞争力相对较高,中国商品的高竞争力是建立在超额的环境损耗和廉价的人力、资源成本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要看清这一现状,立足实际,看准时机进行经济转型,将国内消费主导做为经济增长转变的模式,以缓解顺差压力:
  1、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国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步伐,促进科技开发能力的提高。对于提升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性产业,要加大投入其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传统的重化工、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用高新技术进行改造,并积极推进高科技的研究,在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集中力量,以期取得突破,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进步的主体;然后进一步调整出口退税率等相关的出口照顾政策,调整贸易和发展战略。鼓励出口在当前形势下不应再做为政策目标,应该调整进口政策来刺激进口;最后要采用适当的政策措施扩大QDII规模、推动国内优质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只是要考虑到近几年大规模投机性资本流入市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需保持政策谨慎,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的控制。
  2、转变消费模式,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对于国际市场的过份依赖,不仅会增大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也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因此我国当前形势下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仍是推动形成内需拉动的经济平稳增长模式。首先,财政政策刺激需求方面要发挥一定的作用,以抵消当前人民币升值压力带来的紧缩效应。通过降低预防性储蓄积累的动机、放宽信贷限制等相关财政政策,来加快中国金融市场建设,从而解决中国投资和储蓄不均衡的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忽略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要保证之前财政刺激政策的平稳退出,不宜过度放松;其次扩大内需的政策调整要高度关注民生,不仅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缩小贫富差异,提升人民的整体实际消费能力,还要将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做为基础,最低生活保障和基本养老医疗做为重心,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使人民无后顾之忧的消费。并且要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群众直接受益,扩大政府转移支付,支持民生工程建设。
  (二)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脚步
  1、藏汇于民,缓解国家巨额外汇储备压力:现有的管理体制使货币当局处于被动地位,吸收大部分的流入资金,而基础货币的投放又与外汇储备的吸收息息相关,无形中就加大了央行货币政策落实和操作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要积极推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国内资本流动进行安全有效的保障,从而实现缓解国家巨额的外汇储备压力,藏汇于民。
  2、对于人民币汇率上升保持谨慎态度:人民币从2002年以来就一直保持升值趋势,对进出口贸易企业和国家经济已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大部分原因在于中国储蓄过度和美国消费过多等结构性问题,并非因为人民币汇率低估。如果人民币汇率加速大幅的升值,会给正处困境中的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沉重的包袱,严重的有导致全球经济滑坡加剧的可能。所以在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上,应使用渐进式的改革方式,防止货币剧烈升值造成冲击。
  3、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当一个国家在选择其本国货币的汇率时,与其说是在跟市场竞争,还不如说是在跟美国竞争,因此当前世界货币体系以美元做为本位货币并不合理,这次的经济危机就暴露了该体系存在的缺陷。因此世界经济如果要持续稳定发展,那么就要尽快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而对于中国来说,面对当前复杂的金融形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人民币走出国门,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一定地位,减少对美元的依赖。随着双边贸易的增多,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国际商贸人员往来频繁,人民币已经以“硬通货”的形式出现在我国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比如中蒙边境贸易基本上以人民币结算,中越边贸、云南省边贸的90%以上以人民币结算。东南亚很多旅游国家的商店已经逐渐接受人民币作为付款方式,马来西亚、韩国、柬埔寨等国的中央银行也已将人民币作为其储备货币之一。这就证明了我国先将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然后成为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的思路是可行的,立足实际,使人民币先区域化、周边化,而后再国际化。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项增进经济发展的全新举措。
  (三)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自主知识产权
  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地区经济一体化目前的核心仍是民族国家,因此有相对比较完善的协调、监督机制,包括利益分配在内的游戏规则相对也比较明确,所以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可以得到相对较好的利益保证,而且可以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积累相当的经验。当前我国要加强与APEC的经贸联系,注重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区域合作,将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做为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练兵站”和“实验场”。
  根据IFS统计等数据分析,与日本同样属于发达国家的美国,其资本产出效率要高于日本投资产出效率的三分之一,美国的产出效率之所以相对较高,主要是它的产业技术含量、劳动力综合素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家综合声誉等无形资产对其产出效率有相当的影响,因此品牌效应就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体现出了强大的作用。以此为鉴,中国就要将眼光放长远,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进行高层次的技术创新,打造中国品牌,打造经济强国的无形资产。而政府的相关政策也需进行配套调整,建立创新体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实行区域之间的技术转移,缩小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与内陆落后地区的差异。将创新活动的主体定位在企业、研究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等,政府部门制定出保证资源配置的实施和保证相关政策,鼓励研发实力雄厚、经济实力强大的企业开发自主知识产权,实行科技成果生产化、商品化、国际化,从而提高我国科技技术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汤跃跃,张毓雄.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J].工业技术经济,2005;2
  [2]宋群.21世纪初国际经济格局与中国经济发展[M].人民出版社,2001
  [3]钟玉梅.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与途径.中国市场[J], 2009.
  [4]马杰.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吴冲锋,马春林,郭磊.商务成本水平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A].世博会与上海经济,2003

标签:浅析 全球经济 格局 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