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GRE > 正文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式”,课型设计与实施_小组合作的收获与反思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式”课型围绕任务展开,通过一系列贴近实际工作情景的教学设计,将“知识任务化”,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本文系统介绍了如何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式” 课型下开展《印刷品的输出过程》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印刷品
  
  目前印刷界的趋势是:一个好的设计制作人员不仅应擅长创作和设计,还应掌握印刷品的输出知识,避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输出者的失误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基于这一原因,中职学校设置了《印刷品的输出过程》这部分内容,使学生对印刷输出方面的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由于教材内容不完善,概念性的知识比较多,学校也没有相关的印刷设备,且中职生存在理解能力差、好动、好奇心强、逻辑分析能力较弱等特点。所以,笔者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快速掌握并使用印刷技术。
  一、课型与程序
  1. 课型分析。
  本课以“任务驱动”的方法合理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在教学设计中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培养应用印刷技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进行讲解,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和视频展示印刷品输出的基本原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印刷品输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将“情景引导――交流――实践活动”的教学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辅以比较法、演示法、情景法和小组竞赛法等方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种任务驱动式授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自主地获取知识。
  2. 教学程序。
  “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的基本程序为:任务驱动――假设任务问题――引导思考――参与活动――分析问题――总结归纳――课后延伸。
  “任务驱动”是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把知识融入任务,学生在强烈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假设任务问题”即根据课程内容,设定一系列任务,将问题贯穿其中,让学生在任务中理解知识。“引导思考”即引导学生找出教学内容中与任务的技能标准相衔接的技能点。“参与活动”是指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任务,在活动中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分析问题”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适的方法,多角度地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和思考。“总结归纳”是指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检查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获得规律性的认识。“课后延伸”即教师结合该课内容给出作业,是学生把新知识应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过程
  根据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最熟悉的“印刷课本”入手,自然地引发出对“电脑屏幕显示出来的印刷品效果是不是最终的印刷成品效果”这一问题的探讨和思考。
  接着,围绕刚刚举办的2010年亚运会主题,让学生完成贴近实际生活、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任务,在前一阶段学生手工制作的一幅2010年亚运会吉祥物宣传海报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任务――“如何印刷出该2010年亚运会吉祥物宣传海报”,轻松地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学习内容――印刷品的输出过程。
  针对该任务,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展示出两幅宣传海报的打印稿,让学生分析两幅图片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打印与数码打样?打印与打样有何区别?各有什么作用?在引入“打印” “打样”的新概念、新知识时,通过直观图片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形象化,充分展现打印与数码打样的必要性,从而引出校对及校样的重要性,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宣传海报进行校对的学习任务。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协作学习体现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完成校对任务的基础上,再创设一个模拟环境,展示一本公司简介样本的实物,让学生认识拼大版的作用。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胶片输出和校对的一组工作场景图片,这些生动直观的实际工作场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掌握胶片的输出及菲林校对的基本常识。接下来,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让每组学生对所提供的一套胶片进行检查,并指出其中的错误,检查完后将四色胶片进行套版,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启发、诱导,并适时地加以总结,概括出胶片校对的规律性知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引导出“打样”这一环节,采取课件演示、引导和讲解等方式,分析胶片打样出样图的套色顺序,设计出可操作性的“任务”,以小组游戏的形式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知识与技能。
  在最后的回顾知识环节,让两组学生归纳总结出打样的作用,通过抢答的形式完成小组竞赛,使学生不仅掌握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同时锻炼归纳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评析
  1. 特点。
  (1)课程设置:从职业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以就业和企业标准为导向,以岗位技术标准为依据,使学生掌握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考虑现有教学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反映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技术和工艺;注重把美术相关课程与印刷技术标准相整合,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适用性和针对性。
  (2)教学内容:按照“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模式进行重组,安排紧凑,注意每一环节之间的衔接,强调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标准的对应,统筹兼顾,注重印刷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同时考虑学生的文化水平、学习兴趣,“任务”设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具有可操作性,符合教学进度;教师注意备足资料,讲授生动直观,具有启发性;把知识融入任务中,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采用互动的学习方式,不断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
  (4)教学设备:主要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生动形象,信息含量大;无线鼠标及电子教鞭教具的使用,拉近了师生间的授课距离,优化了课堂效率。
  (5)教学场地:课桌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进行分组排列,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利于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2. 效果。
  纵观本次课程,笔者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以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很好地体现了“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式”课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行为和教师行为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精心设计,导入自然,同时,根据中职生的身心特点,采用小组竞赛、游戏等多种活动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各项活动适量、适时、有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他们学习印刷知识的兴趣,培养了自主学习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印刷知识的应用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通过对知识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融于几个任务中,改变了传统的按内容顺序逐一讲授的方式,抓重点,攻难点,把宝贵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2)通过小组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人人参与,达到认识、理解并运用印刷知识的目的;授课过程中比较分析法的运用,明确了“打印与打样” “校对与校样”、“胶片输出与计算机直接制版”等抽象概念。
  (3)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刷品输出过程的工作场景,呈现相关的实例图片,使课程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情境化”的媒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优化了教学效果。
  (4)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功夫做在课前,课中组织和引导学生思考、学习,避免了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现象。
  (5)从小组竞赛、讨论、归纳以及课后作业等学习行为和效果看,学生能积极参与并认真投入到学习中,能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印刷厂参观,进一步了解印刷工作的生产流程,了解印刷生产中理论与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将理论知识与印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分析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实习中培养学生初步具备顶岗生产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切实体验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毕业与就业顺利接轨。
  (作者单位: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 王坦. 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 何克抗.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998,(5).
  [3] 王梅. 包装印刷技术类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7).
  责任编辑 陈春阳

标签:小组 驱动 实施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