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广播稿 > 正文

清穿和历史:清穿宠文(男主是康熙)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直以来我对网络小说都有成见,有时看到帖子里列举当代作家时,把网络作家与余华、苏童、池莉并列,就为后者难过。也许是我老了,以我这老眼光看来,二者最大的区别不是发表形式和读者群,而是非文学和文学。
  下载电子书时,发现书库里的小说分类基本是:玄幻、穿越,然后才是校园、言情之类的,就特别不能理解前两类怎么会成为当代网络文学的主流。尽管玄幻之类也是吴承恩玩剩下的,但过去的志怪小说总有现实根基,影射人间生活,现在的玄幻想讲什么呢?
  再谈穿越,我看过《史上第一混乱》,只觉得文字也很混乱。恕我后知后觉,《步步惊心》电视剧播完,才知有“清穿三座大山”之说。另两部是《梦回大清》、《瑶华》(或《独步天下》)。看《宫》的时候就很纳闷儿,为什么作者都和清朝脱不了关系呢?清朝就清朝吧,为什么只和雍正四阿哥干上了呢?
  我终于想明白了,并自以为想通了网络文学的起源。网络作家大多是“80后”,他们从幼儿园时期就在电视机前度过童年,所有的文学历史知识几乎都来自电视剧。过去曾有统计:溥仪是影视剧中被表现次数最多的皇帝,慈禧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历史人物。但是“80后”生长于富庶的年代,缺乏反思,无须思辨,所以这两个亡国人不能满足他们“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心态。
  电视剧一代对其他王朝没有知识,春秋战国就甭提了,看不懂史料;秦汉虽有电影讲过,还是汉武、光武,傻傻分不清楚;三国故事够熟吧,可不是一统天下,难以产生代入感;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更是一团乱,历史系学生都背不下来;唐朝倒是兴盛过一段,奈何还是不如对清宫熟悉,果断放弃;宋明不用说了,不够强悍,动不动割地赔款,看起来不过瘾;清朝皇帝比较重视汉文化,清宫便成了大家唯一的选择。
  《步步惊心》已经算是对历史略知一二的作品了,但如果你记得二月河的《雍正王朝》,就一定能看出作者是看着那部戏长大的,至于《宫》,又模仿《步步惊心》,落入更下乘。还有TVB的剧集,抚育了一大批网络写手,基本上那点宫斗招数都是拷贝香港人的,香港编剧的中国历史知识过去常常被内地人笑话,现在老师的儿子又学起了学生,这是为什么呢?
  有一部分原因是现代人基本已经看不懂文言文了,或者说看起来非常吃力。正史极其枯燥,野史除了电视剧,普通民众似乎也没有其他了解的渠道。当年明月的口语版明史《明朝那些事》,真正看过的人又有几个?怎能比得上电视剧的影响力与传播速度。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算是作者带有历史观写得既通俗又有文采的正史了,不过除了知识分子,老百姓还是不会看的。我的第一波野史知识不是来自课本,而是武侠小说。梁羽生写康熙掐死了顺治,雍正被女侠吕四娘砍下头颅,上小学的我真相信了,并且天真地以为康熙的确有个宠臣叫韦小宝,后来才知道是小说家虚拟出来的。
  可是,现在看穿越剧并且相信那些故事的人已经不是小学生了,这样误读下去,100年后的人们大约会以为康熙持香港护照吧!在历史课本里加入一些野史知识,并对电视剧勘误,或许是新教材编订应该考虑的一部分。
  [编辑提点] 郑文龙
  时下穿越剧可谓大行其道。其发轫于清宫戏,流行于网络小说,光大于电视剧。在娱乐至死的信息时代,占据着躲闪不及的视频窗口与电视荧屏。事实证明:流行文化症候群一如既往的庞大。青史有信,观者无心。如何规避流行文化对知识殿堂的冲击,在抨击影视剧工作者的粗制滥造之余我们仍要反思教育工作者与文史工作者为何没能将生动详实而真实可靠的历史饶有趣味地介绍给我们的学生,以致于学生有限的历史知识不是来源于稗官野史便是清穿大剧。另,《中国人史纲》、《明朝那些事》着实不错,推荐阅读!

标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