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师父观后感

时间:2017-03-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师父观后感

师父电影观后感欢迎光临,这里是语录频道!位置:>>师父电影观后感发帖时间:2015-12-18 14:52 , 云无恙 | 4条回复,15658次阅读本文目录

师父电影观后感:后武侠时代的江湖

丢了的心

什么是江湖?

十年前,在那部横空出世风靡大江南北的武侠题材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满怀壮志誓言闯荡江湖的“女侠”郭芙蓉反复追寻。

什么是武侠?

无非刀光剑影、恩怨情仇,倘若格局大些,直须再加上一句“家国天下”方可概况——看惯了港式武侠的我如是解读。

周末的午后、城市中心繁华商城的电影院。徐皓峰武侠,上座未满。意料之中。其实如果事先向我详述这种风格的精髓,或许我也是拒绝的(笑)。毕竟作为一个并未研读过当代武侠新作的人来说,我心中的武侠早已与“浪漫”近似等同。她是飞檐走壁刀光剑影;她是情仇难断仗剑走天涯;她亦或是金戈铁马气吞山河为民与国共存亡。武侠,武侠!纵使世事险恶,武侠的世界里怎可独缺一位正气凛然的侠士?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纵然这一份“浪漫”的偏执于我似乎已所剩无几。将现今这一风格的作品归为“后武侠时代”,说白了也不过是我个人的装腔作势的一家之言。

然而以上的这些都不是本片的主题。题为师父,“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当我以为标题应当这样解读时,影片却并没有向我们讲述往昔经典武侠中常有的因师徒关系而滋生的恩怨情仇。一个武学天才,是一个帮派的全部未来。没有师徒情深,有的是扬名立万对功成身退。什么是江湖,人心即是江湖。徒儿是师父的棋子,毁掉一颗子成就一盘好棋。何况这棋子,只是个卑贱的“小人”,一个已无家可归,初时拜师只为看美貌师娘一眼的本地浪荡子。不要以为我是以批判人性的心情在叙述这段剧情。时势造英雄,然而这不是一曲英雄的赞歌,不是英雄,就没有人能超越自身所处的时代囹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江湖一日,请守一日本地的规矩。军阀割据,外敌频侵,靠拳脚功夫长枪短刀对抗洋枪洋炮的美好愿景在《黄飞鸿》一类的浪漫武侠中已是稀松平常。但这里是武侠纪实文学:民国津门,武行联合、封闭排外、规矩森严、不教真的。纵使开篇老江湖提出要振兴民族绝技的伟大构想,终究也将沦为师徒算计、门票斗争下的牺牲品。蒋雯丽一句话说的好“好日子不多了,既然如此,何不能多享一日是一日?”何须再去追究竟是谁为谁准备了徒弟,谁布局吃掉了谁的棋子?规矩,才是这里真实的主题。

外来者为树立门派出卖了自己的徒弟,老江湖地位显赫却终被徒儿算计了一世的声名。“武行的未来在军界”倒不如说军界看中了武林这块肥肉,没落的武学门派除了拱手献上,也并没有什么实质可行的抗争对策。干的是不光彩的勾当,诸多看起来礼仪兼备的规矩不过是当家者口中的“装装样子”。你看,其实在时代的现实面前,人与人之间的剧情往往没有什么浪漫可言。以个人对抗群体,以群体对抗时代,热血亢奋的那种表达是观众热爱的模式,却未必写实。徐皓峰的武侠,讲究的唯一个“真”字,后武侠时代,演绎的是你我当下的真实情境。

影片拍得范儿十足,选角更是精准到位。看惯了电视剧里多以东北大妞形象示人的宋佳,多半会被此处的风情绝艳所迷倒。影片的对白简洁、干脆,多数韵味十足的台词也出自她所扮演的师娘之口。“这不是我最好的命,我最好的命是在餐馆遇见一个巴西人,然后嫁到南美种可可”“你要回广州,我不跟你”“天津女人,不外嫁”“这辈子嫁过了,多谢你”还有最终那一句“我男人犯了事儿,我担着”。连片中另一位气场强大掌控津门武林,多以男装示人的蒋雯丽都数次对男主表态“你女人漂亮”。一个能使另一位成功女人赞赏的女人究竟有多美,光靠想象难以一言蔽之。

男主是一身男人气十足的硬汉影帝廖凡,功夫戏份完成得踏实到位,配得上最佳动作设计的指导,令本片的纪实武侠显得诚意十足。有了绝色佳人,有了功夫硬汉,若你以为这里即将上演一段风花雪月铁汉柔情的纠葛,那又错了。一见钟情,无关风月。师父需要住平民区,有女人要养,方能掩护自己作为门派全部未来的动向。爱吃螃蟹的师娘,旗袍、素衣,繁华、俗世,淡然相随,可作为民国时期傲气的天津女人,她过的是自己的生死。

颠覆了港式武侠,再无关乎浪漫。徐皓峰的江湖里多的是北方武术的大气与硬朗。高手较量,写实但不血腥。摒除了飞檐走壁腾空飞跃的招式,点到即止却扎实凛冽的力量往来反倒成为本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切实观感。

早在十年以前,当各种恶搞文化与玄幻、仙侠等时为“非主流类型”一切伴随争议冲击我们视野的时候,多元化的当代文学影视氛围之形成已成大势。金古温梁之后,文学领域的武侠已愈渐颓靡,其中伴随着多少武侠迷的流逝,我不能断言。虽然在国际电影市场上,中国功夫依旧在某种程度上与本民族文化休戚相关,而经年累月层出不穷的单一模式武侠电影却良莠不齐。个中落差,纵使身为伪武侠迷,亦倍感唏嘘。像《师父》这样的影片,拍得个性十足,票房却仍然注定难有作为。没有什么屌丝逆袭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剧情反(转自:wWw.DXf5.Com 东星 资源网:师父观后感)转,亦没有盖世英雄拯救万民于水火的壮志豪情。单纯写实讲述特定时期武林的现实故事,恐怕难以引起最大范围观众的共鸣。镜头和场景美术方面,虽大气带感,却确实更具有电视剧质感,这恐怕与幕后班底的构成有很大关系。然而在我看来,瑕不掩瑜。商业时代的泡沫影片那么多,独树一帜,观后若有回响,足矣。

武侠业已没落,江湖尚存于心。就算某天,文学界再无一人写武侠,现实的江湖,你我仍旧辗转徐行。

师父电影观后感:徐浩峰任性坐庄代价是票房沙发2015-12-18 14:54 | 作者:经典1

徐浩峰任性坐庄代价是票房

黄啸

徐浩峰对武林的执着,大成电影的新武侠一派,从《一代宗师》到《道士下山》到《师父》,都是他的调性。他跟王家卫在气质和审美上有相通之处,陈凯歌则是完全被徐浩峰带着跑了半部片子。当然徐浩峰自己的《师父》最彻底,每个人物立场和人性都是绕了几绕的维度,这种编剧电影,完全不考虑寻常人的脑子承受度,我也是几乎跟不上趟,但还是很尊重那种形式感和坚决,无论画面还是台词,徐浩峰到底。让他恋慕的逝去的武林和规矩,成为他所构建的武侠王国中的不二宗法,他的新派写实武侠之途,讲的都是武林江湖崩坏崩前夕,一切逝去。

国产片看得少,看《师父》最大收获,是分清了女演员小宋佳。“一个月逛一次街”“只逛不买”,“一个月吃一次螃蟹,天津九条河,螃蟹不值钱。”“螃蟹管够”“这辈子嫁过了,多谢你” “这不是我最好的命……我的命是在餐馆遇到个巴西人,然后嫁到南美种可可”“你是神的一手安排,你回广东了,也给我一张照片,我也把你当神。”还有指上那个翡翠烟架,真是绕指风情。小宋佳不像章子怡演的宫二那么决绝那么狠,她轻声细语,天津女子的好,接住了。师父这一层层剥开的武林错综中,几乎找不到信任点,师徒、军警、武馆当家……兵不厌诈,处处是诈。如果说宫二是一个会迷的人,宋佳就是信的,或者说她是相信信任的力量的。就像王家卫是迷乱的,徐浩峰是笃信的。

《道士下山》受到逻辑质疑的时候,很多人不怀好意地去套原作者徐浩峰的话,你怎么评价陈大师作品?徐浩峰在电影上映之前说,我很好奇陈凯歌导演会把电影拍成什么样,电影上映之后,他就封口不解好奇了,很少有记者能撬开他的嘴,这点江湖道义他有,不会背后说是非。然后潜心革面,筹备《师父》,还是自己来吧,任性讲述失去的武林。

跟《道士下山》同母异父获奖无数的《一代宗师》,是跟徐浩峰那部奇情美欲的小说《失去的武林》首次结缘的片子。王家卫去山西天津这些形意拳根据地寻根走访的时候,发现当地习武拜师,师傅会送给徒弟《逝去的武林》这本书作为回礼,很好奇作者徐皓峰是谁,就到北京拜访,相谈甚欢。于是徐皓峰就成了电影的武术顾问,后来涉及中华武术会,徐皓峰又进入了《一代宗师》联合编剧团队。做联合编剧的时候他先写了一个整稿,被打散之后再写。徐皓峰打了个比方,这次合作的方式,王家卫很像一个牌桌上的庄家,他把一幅扑克牌打乱了,洗牌,洗了好几次。然后再跟他打牌。等于王家卫组了一个牌局,众编剧都是去赌的人。对于徐浩峰来说,与其上别人的赌桌,不如自己坐庄,到底原著是自己的。

廖凡说:“徐浩峰身上,有民国气质,不疾不徐,极有定力。”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实在太稀有品种了,所以他的书,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思拍吧,给极致以自由,以淋漓,代价是票房。

希望本文师父电影观后感能解决您的问题。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师父电影观后感:铁屋子里的咏春要出头板凳2015-12-18 14:56 | 作者:经典2

铁屋子里的咏春要出头

云飞扬

《师父》是破规矩的好电影,故事强过99%的功夫片,《师父》小说极简,电影练达,讲出了武林和世道的本心,任何人和行业纵然不过是人心搭建的舞台。既为武人、又是文人的徐皓峰,他的武世界,由影评、小说、电影、课堂、口述实录等文宇宙构成,我个人最喜欢他的影评和电影,这也是很令我等惭愧的。徐浩峰电影不同于金庸的侠骨柔情、徐克的潇洒不羁,也不同于古龙的暗黑冷酷,徐皓峰的武侠虽然一样不缺各种合纵连横阴谋布局,但是在外观上却始终充满了力量感,一种男人的野性与暴力,以及与宋佳在一起的性感,如果强行比喻,徐浩峰电影更接近胡金铨、刘家良和洪金宝的某些电影作品。中国电影发展百年以来,几乎难有完全新生的事物,在下大言不惭的以为,《师父》是《卧虎藏龙》以来最出色的华语动作片、功夫片,是对民国国术、武功的一次自带评论音轨的致敬,也是对武侠文化的再反思,《师父》的动作设计理念也是对中国动作电影的一次问桥。正如2015年度金马奖授予徐浩峰时的颁奖词,“徐浩峰身兼作家、导演、编剧、武术指导等多重身份,对于武侠文学和传统武术的深刻理解,让他的作品独树一格,《师父》对于拳法与兵器的巧妙诠释,即使是熟悉武侠功夫片的影迷也会大开眼界。”徐浩峰的《师父》,可以说是与中国和平崛起相匹配的电影,不为尊者讳,又有足够的创作快感,有强烈的内在文化结构,围观的群众都能得其所哉。

《韩非子·五蠹》中告诫君王“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与侠是法家的对头,却是凡人的希冀。民国之时,政治松弛,军阀混战,党派帮会林立,而武者得以相对自由。《师父》之时,在七七事变之前,天津得以暂时的小安稳,可以说是武术行家最后的惬意时光,却也离侠客的境界很远。民国可以称是乱邦,礼崩乐坏,为师者多有保全名声不坠,收徒往往只是场面技,高才也难在名师下出徒,徒弟不能挑战师父、外来者几乎不能再入场。廖凡饰演的陈识试图打破天津武林之识见障,也只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写到“文官集团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虚伪性: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基本上可以形容《师父》民国武林的背景,貌似与王家卫《一代宗师》的琉璃影像、陈凯歌《道士下山》的堂皇谐趣都很有不同。《师父》依旧是徐浩峰对人性深刻的不信任,对组织和制度的嘲弄与反讽。必须同时走明规则与潜规则,牺牲的是徒弟宋洋,逢迎的是当地宗主金士杰。却不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蒋雯丽作为前任大佬遗孀实际操控江湖,隐隐是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闹市宰相,而金士杰在军界之徒黄觉更有黄蜂尾后针,这一出武人演出的大戏,终究要以廖凡大战天津武行十八家为结束。江湖作为国术共同体,其中的道行,男与外人言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其中破、立、成,我们外人只是看个热闹,而已。

廖凡、金士杰、宋洋的来,简单,打就是了,站住脚也不成问题,跨行也是可以,至于怎样才能从舞台上安全退下来,才是考验人生的最关键。《师父》里终究也没有赶上盛世,女当家蒋雯丽最终还是“以武犯禁”阴谋杀了军官黄觉、假货并赶走了廖凡。拍摄之前,徐浩峰曾于廖凡达成协议,如果廖凡拳法能够练好就对外告知其是咏春,练不好就另起名称。为此,廖凡闭关修炼两个月,每天早晨凌晨四点就起床“死磕”刀桩学习咏春拳,开机前累计练习功夫超过了720个小时。廖凡的坚持中有一种隐忍,引而不发,一种恰到好处的疯癫和一种严丝合缝的节制。其实,武侠就是愿望、小念头,而惩恶扬善只是个无望的假想,是武林故事造成了一个侠客遍地的生活幻想,而徐浩峰想用功夫片、剑戟片刺破这个幻想,制造新的真实。

古龙的《大人物》在徐浩峰硬派武侠文学的创作上给予很大的启发,除了武侠作家的惺惺相惜之外,严肃文学的写作手法来撰写小说成为徐浩峰作品的特点,不仅讲述可信的故事可考的人物,还勾勒当时的社会结构。他的电影观念同样如此,他坦承自己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维斯康蒂的影响,尤其维斯康蒂从美术到电影过渡时产生的写实力量,“他的作品《豹》非常的有震撼力,他将革命产生的社会变革细致的描绘了出来,一个阶级因为革命没落了,一个阶级因为革命飞黄腾达,社会的现实就是如此。”而在武侠电影的创作上则倾向了胡金铨。

胡金铨导演的《空山灵雨》和《山中传奇》是徐浩峰最喜欢的武侠电影,这两部电影完全超越了武侠电影的旧有模式,吸纳并显露出中国文化中士大夫的审美情趣。胡金铨小时候迷恋武侠文学的时候为了听还珠楼主讲故事,偷了家里的福寿膏去讨好这个怪老头,《师父》中特意展示了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而在青年时代则曾专门去京城名士张伯驹的家里,听徐悲鸿、张大千讲国画艺术的精髓所在,徐浩峰早年就读中央美院附中油画系。其电影中写实、写意并举的技法,对离家去国、怀旧思乡情绪的表达,对儒释道文化的阐释,对历史细节、社会结构的考究,还有文学造诣和绘画才能都与徐浩峰在精神上、观念上前后呼应,相当契合。徐浩峰的武侠电影除了追求动作上的写实硬派之外,更注重情怀的抒发和历史的还原,而这如同胡金铨一样的苛刻,所以电影《师父》有着更加严格的制作流程,拍摄历时92天辗转3800公里进行取景,招募启用8000余名演员,还原了民国服饰千余套,其对武林阶层的探究,文化传统的回溯,使历史照进现实,世俗生活与艺术的升华让人沉醉。

大美的东西总显得太虚,一个有侠肝义胆的汉子,也是很懂得粗俗功利,一位柔情蜜意的先生又往往优柔怯懦。侠骨柔情的确是一个很美也很难达到的境界。但正因为可望而不可及,才让人更加神往。在蒋雯丽系统解决黄觉与廖凡的内部会议上,黄觉提议观看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那些掌心雷在十八家掌门人看来作何感想,然而徐浩峰有意私心对已经消失在历史中的著名老电影做再现,也是极好的。在电影《师父》里,僭越者黄觉死于蒋雯丽设置的连环套,小说《师父》中他是死于陈识之手,总之他必须死。武林的边界、分寸感极其强烈,不逾矩、知进退才是做人的本分。王尔德说“同情一个朋友的苦难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但消受一个朋友的成功则需要具有十分良好的天性。”黄觉与宋洋作为金士杰与廖凡的徒弟,两个人一反一正的实现了自己的契约。用无法成为天津相声界代表人物、只能在北京成名的郭德纲的话来说,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特别是黄觉还有军人身份,至于宋洋也从脚行拐过来,他们的九河螃蟹的本地人身份至少让他们有了向武馆挑战和欺师灭祖的资格,北上的廖凡便要寻一个当地女子、做一份木工活、于穷街陋巷中讨生活,才可以说无法管教徒弟,否则他与金士杰的计算——广开武馆、真教实学——便一定半途而废。王家卫说一个人的记忆力太好是悲剧,我觉得一个人的事业心太重也是如此,尤其是要破要立,陈识便是自己的囚徒。最终,他要逃亡,撞开封闭武林的门板,在横向的奥义塔,与天津高手一一过招。街道上见了兵刃,出了血,亮了招,总能留一些。此前,金士杰被黄觉暗算时,也是不忍心,可以说是武痴,又是看得开的大家。廖凡对于牺牲徒弟,即便心内排山倒海,也要风过浪静。黄觉、宋洋与廖凡都不是屈服者,然而他们也难以找对路,民国是个给你舞台探索的大时代。叶问和李小龙的故事,后来大家都知道了。

《师父》对末代武林的臧否,写实了武林的一个扇面,令人喟叹,这个崩坏的武林在天津的社会系统、中华民国的大局中,又是何等的茫然。那么多明面上的规矩、台下的心思,善后的难度,都说明中国非大变革不可,所谓讲究的人,其实讲究的都是细枝末节,对于大道则茫茫然。即便如此,徐皓峰的江湖充满了力量的博弈,武林豪客之前的打拼比斗场面让人血脉偾张。《师父》的武打场面。刚猛暴烈的武力搏击,基本都在电光火石之间,因为真实的对决往往如此。徐克之武近巫,徐浩峰之武则是物理,武林真高手,或以天才,或以勤奋,最终都以经验、通感行走,追究到底是任何武器、力量、招数的对抗,都是力学。《师父》里八斩刀、六点半棍抗衡八卦、形意以及小混混,看似以守为守、秉守为功、以短打长,其实是坐对重围、形力急转,“打得有理,赢得漂亮”,对于熟稔了香港动作电影的观众可能感觉怪异、奇特,但这就是混乱真实的本真,流水东去落花远,拳理动容如影响。咏春套路最少,截拳道甚至被李小龙以哲学化之,而徐浩峰则明说所谓功夫其实是力学原理在起作用,武术确实是在做功。

所谓陈识,大抵意思是传统的识念,应该是采陈华顺、叶问和李小龙三代咏春拳大家的合一。最终街巷的决战,其实是李小龙大战奥义塔的横贯。陈识犹如鲁迅先生《呐喊·自序》中那个试图指出大家正困在铁屋子里的人,然而除了被放逐的金士杰,其他人以传统的方式,正确而无聊的排斥了陈识,他唯有杀出一条生路。摒弃法术、戏曲打法的徐浩峰,让陈识以八斩刀对战子午鸳鸯钺、战身刀等,似乎只有被夺了兵器的戴立忍,才能称得上天津武林的一个真英雄,其他人多是抱残守缺的老朽,在徐浩峰其他小说诸如《国士》、《倭寇的踪迹》等,他们都是寻尽一切办法,不与人对手,这也是中国各行业大佬留一手的思维作祟,于是每下愈况,不但富不过三代,绝招更是如此,他人尤其是洋人在相当长时间内只能对国人等闲视之,尤其是东瀛人率先觉醒之后。《师父》里咏春北上寻桥无功而返,陈识追逐南下的火车,再后来便是明确的当代故事了。叶问到港,授徒李小龙,咏春、截拳道名扬四海,铁屋子里咏春终究是出了头。

师父电影观后感:师娘,请让我再看你一眼#3楼2015-12-18 14:57 | 作者:经典3

师娘,请让我再看你一眼

安德烈大叔

想都不用想了,这是年末唯一一部值得去看两遍以上的电影,就冲着徐(shi)浩(niang)峰。

剧情大概是这样子的: 从南方到北方,咏春传人陈识独自一人带着整个门派的未来来到了武术之城天津。西方的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彼时的天津军阀混战,租界林立,而此时国术界也在乱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陷于崩坏,面子还在,里子却烂透,本来的大义之道,逐渐变成了一门生意,聪明人和强权者越来越多,但是有骨气的人已寥寥无几。陈识在此时闯入武林的本意也是为了分而一杯名与利的羹。当然以上这些都只电影的铺垫而已,乱世中江湖虽已崩坏,但是在徐浩峰的作品中,情义永远是一颗不灭的火种,暖了乱世,也成了《师傅》的精神内核。

心性浪荡的徒弟耿良辰原本是惦念师娘的美色而来到陈识身边的,所以一开始师傅和师娘都觉得这只是个可以利用的小人,而到后来,耿良辰连踢八馆,声名鹊起,但是却表现得有情义且有骨气:他无时不刻对自己心爱的姑娘施予关怀,重伤之时不惧军阀的胁迫舍命回津也只是为守护家庭的种子,甚至在临终前对自己曾经舍弃的脚行施予最后一报。这个本来好勇斗狠青年身上的情义和骨气让人叹服。

接着是妖娆妩媚的师娘(流口水了),赵国卉本是为了一笔钱而委身于陈识,两人的婚姻本是一门利益明确的契约,本无情义可言,但其乐融融相处甚久之后,赵国卉对陈识甚至耿良辰的情义确是真真确确的,她在耿良辰危难时刻不顾与陈识撕破脸皮去提醒耿前面的危险,而在陈识生死决战之时,本可带着钱财一走了之的她选择默默躲在事发地不足两百米处为丈夫祈福,甚至在丈夫逃走之后愿意承担起丈夫的所有责任,这显然是一个有情有意的女子。

最后是陈识本身,本把徒弟耿良辰作为一枚棋子来用,但是徒弟死以后,陈识身上义的一面被彻底激发,他放弃了本来得到手的名利,冒着生命危险和全天津十几九武行撕破脸皮,大闹天津城,支起了整个故事。《师傅》看上去讲的是江湖,其实讲的还是情义,这一点和《一代宗师》一模一样。

武打设计一直是徐浩峰电影的招牌,这次也毫不例外。徐浩峰在《师傅》中精彩无比的武打设计则直接把武侠片拉回了黄金年代。没有虚浮无比的打斗设计,徐浩峰镜头下的拳脚博弈更近于智力的博弈,一招一式都很考究很细致,见招拆招,步步为营,这样打磨细致的讲究法让人感到无比的畅快,而且还极富趣味性。当然也只有徐浩峰能做到这样,这些考究劲道的武打设计源于徐浩峰本身对民国武林研究深厚的底蕴,影片的不少元素来自于他那本《逝去的武林》。

说到武林,徐浩峰作品中的武林一直是非常讲究规矩的。无规矩不成方圆,里子糜烂了但是面子仍然不能丢,江湖崩坏了规矩还是不能丢,《师傅》中对江湖规矩的考究是对真实津门武林的致敬,这些面面俱到的礼仪和规矩是电影重要的人文文本,是对民国人文的一种致敬,当然这种对真实的重现为电影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对白很精简但是却很到位,甚至强于《一代宗师》。然后是徐浩峰独特的个人趣味,大量带有浓烈个人色彩的冷笑话穿插在这样一部看似正经的影片中,给影片增添了不少“古怪”的气息,满足了导演独特的趣味的同时,也满足了我的恶趣味,就为了这一点,我愿意去看第二遍。

最后最后是那位风情万种的师娘,就为了她,也应该有第二部吧,师娘,请让我再看你一眼!

师父电影观后感:没有师父,只有段子手#4楼2015-12-18 14:59 | 作者:经典4

没有师父,只有段子手

luc

对于徐浩峰来说,挂名《一代宗师》的效果,就像是某个南方小门派,终于在津门的热闹地界打出了名气。有了名头再上校场,才能博得闲人们的围观和喝彩,《师父》的一切由头,传功、授踢武馆,为的不正是扬名立万、开枝散叶吗。但这只是明面上的气派,挂在嘴上的规矩,里子却是龌龊和阴谋,武行里没有人想被分了蛋糕,外人不行,军阀不行,科技也不行,这才是时代的悲哀。

《师父》里其实没有真正的师父,开馆授徒者皆有私心,功夫不教全,把看家本事都带到棺材里去了,武行哪有不没落的道理?金士杰饰演的郑老爷子早就明白这规律,与其相信徒弟,还不如相信大洋马。徐浩峰从一开始就不是在拍“武侠片”,而是“武林片”,准确地说是清末民初,兵荒马乱,行将没落的旧武林。什么“街面上不亮铁器”,最后还不是满街追着打,和上海滩的斧头帮差不多少。从《逝去的武林》的口述开始,徐浩峰就擅长讲规矩,武行里的人拼命要守住规矩,可是时代变了,武功再高,还是抵不过一颗子弹。《道士下山》(徐浩峰原著)虽说是被陈凯歌拍糟了,可郭富城死在枪下还是这个理;《镖门》(徐浩峰编剧)里同样如此,老规矩不断遭到新挑战,科学技术和新观念的挑战。新的规矩是掌握枪杆的人来订,军阀对于老规矩的破坏程度,甚至超过了德先生赛先生,盖因当年不入流的小徒弟,如今成了佩枪的副官,有枪就能取代老师父,还用胶片给你拍下来,连翻盘狡辩的机会都不给。被打清醒的金士杰急流勇退,不甘心遭压服的蒋雯丽们苟延残喘,可上无政府,下无贤士,武行最后靠的还是阴谋诡计。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部影片里的人几乎都很贼。最不贼的那个年轻人,却死了。在广州来的陈师父眼中,这个送上门的徒弟,就和餐馆里买来的媳妇一样,只是一个敷衍外人的幌子。这份私心和世故,与郑老爷子的心思一拍即合。授本地徒,踢本地馆,最后牺牲徒弟成就师父的布局,顾全了所有人的脸面,又岂是一个脚夫小伙子能明白的。徐浩峰没有深入耿良辰的心境,他对师娘的起意也没有发展,与其说是忙于练功,还不如说是转向了茶汤妹。这其中的情感转合是缺失的,对宋的“硬气”也没有足够的铺垫,他对脚帮的回归,更像是一种津门市井的故乡情,底层劳动者的守土秉性,与师门无关。

其实整部影片在情感上都有种孤立感,“什么也不能对她说,只能一夜一夜地睡她”,宋佳只有在说到卖掉的孩子时,才有点发自内心的温情存在,大部分时间她还是像个王家卫电影的副本,撤掉了升格和虚焦,那只烟架和那身旗袍,也就是迷惑徒弟这样精力充沛的小伙儿。师父与徒弟之间,师父与师娘之间,关系随着时间悄然变化,徐浩峰比起《倭寇的踪迹》时又有了改进,照顾观众拍出来这种变化,甚至还偶尔卖个萌,弄成了民国剧的俗套。但是这两层关系里,总有放不下的说教存在,这也让廖凡的表演半遮半掩,人物显得外强中干,首鼠两端,纵然最后良心发现,也得不到观众的同情。

说白了还是陈师父不够老,没有到非得找传人的年纪,也未达郑老爷那种苦心维系名誉的地位。所以他即便欣赏徒弟的天赋,也不愿改变初衷,更不打算与“一夜一夜睡”的她长相厮守,宁愿在武行的追击下落荒而逃,什么开宗立派都抛之脑后。在徐浩峰的小说和实录中,总是有“唐师”、“尚师”等师父出场,他们也并未对单个徒弟投入多大的情感,往往是看中徒弟有缘就教下去,三五年“这功夫就成了”,飘然而去,剩下徒弟靠自己的造化。“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话,并非发自内心,更像是维持社团运转的规矩,定下来让人去遵守的,搁在《师父》里就成了一种讽刺。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个明显的“丢失段落”,相信是徐浩峰有意为之——光看着徒弟一家家地踢馆,抱着人家姑娘的大腿不放,咋没见到师父是怎么教的?这可几乎是所有武侠片、成长类型片的必备情节,连《功夫熊猫》里师父都要对阿宝严厉教导,从基本功一步步学起,风雨不歇,点拨悟道,用一种很“燃”的情绪来完成磨练,赢得师父在远景的颌首暗许。但是徐浩峰拍了徒弟练桩,师父砸桩,对整个学习进度却一笔带过。入门,传诀,讲解,拆招都没有,也只有古龙的小说才会忽略这些,突然就变成了叶开式的高手。《师父》的反类型处理造成了一种逻辑上的不自洽,这最后能踢馆成功,若非是徒弟天分太高,就是对手太烂,集体放水,配合了蒋雯丽的“黄雀在后”。

金士杰退场后,蒋雯丽转到台前,满嘴的“金句”,既是徐浩峰小说带出的多年习惯,也是王家卫《一代宗师》的嫁接。作为一个极具符号化的“守墓人”,蒋雯丽一副抱肩的气势镇住了场子,但终归是没有底气,周边一群面目模糊的掌门人,只能充当谋杀栽赃的伪证人。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武林,当然不会有“整合了八卦,形意,促成了中华武士会,北拳南下”的豪迈,陈识即便留下来开馆授徒,也不过多了家街边的店面罢了。行情如此不济,年轻人都不来学武,政府军阀再断了金援,剩下来就只有路演式的“兵器秀”了。

徐浩峰凭借《师父》拿到了金马奖的最佳动作设计,也算是完成了他从“文人”到“武人”的过渡。大家都在夸此片的动作写实,不吊威压,电光火石,一击而退,但并非所有的场面都如此凌厉,譬如用长竹竿打群盗那场戏,就很像香港武侠片。李连杰在《黄飞鸿》里打得比廖凡还干脆,在拳脚上刘家良、元奎等人的挖掘和发明早在徐浩峰之前,各种招式拆演更到位,片中陈观泰的出场也默认了这份传承。《师父》给观众带来的凌厉感,剪辑的营造功不可没,更何况片中的比武以兵刃器械为主,不起脚,不演套路,只需短镜头对关键一击来个特写,对手应声而倒,就足以说明杀伤力。这让我想起了连恩·尼桑主演的《飓风营救》,虽是西式动作片,但那种手起刀落的节奏快感,靠这种剪辑也能让不会功夫的大叔成为大侠。廖凡一路杀过去时,八斩刀在每个人身上也就划了一下,长达二十分钟的巷战,作为整个影片的高潮,同时也是各家独门绝技的广告。这种演示效果很像《卧虎藏龙》里的那场天井对决,以一刀(剑)对阵十八般兵刃,蒋雯丽在巷尾一坐,还多了份仪式感。狭窄、逼仄的杨柳青石巷里,三尖两刃、戟、战身刀这样的长兵器,当然没有小臂长短的八斩刀来得灵活,廖凡唯一的劲敌,大概只有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戴立忍(帅呆了)了。子午鸳鸯钺貌似顺手,要练成八卦门董海川那样的大宗师也颇难,廖凡得手后夸了一句,算是给津门同行留了个面子。毕竟升级了装备才能打通关,那些拦他的武林人士也适可而止,无仇无怨何必以命相搏,挂了彩就势一躺。蒋大姐张口闭口的规矩,其实也是多少年来为了面子,绞尽脑汁琢磨出来的台阶话,那些所谓气节也只有傻愣的徒弟才会去死守。

颇为讽刺的是,虽说绝技等身,这群武林名宿却对银幕上虚构的《火烧红莲寺》津津有味。徐浩峰此处又耍了个资深影迷的考据趣味,让这些失去地位和传承的师父们,把对武术的期望寄托在了胶片做出的“掌心雷”上,这也是拜西洋的科技特效所赐。如此看来,踢馆比武时的激烈也好,滑稽也罢,都不过是事先喧哗的一场秀,就如同今天的炒作,有文人来报道著书,有影人来拍片放映,就有了关注度和人气,“上面”也会来支持国术,武林的未来也就有了重振的希望。少他几个师父徒弟又何妨?规矩啥的,还可以再订嘛。

师父电影观后感的相关栏目网友推荐的经典语句最新发布的语录最新发布的帖子本文相关搜索Copyright 2006-2015

师父观后感

上了大学看电影就愈发变得自由起来 一般新片只要有一点兴趣都会去看一看 既然师父有影帝和我喜欢的女演员撑场自然不能错过 赶上周日点映就去看了 偌大的巨幕厅就四个人 隔壁怦然星动到是人不少顿时觉得有点悲哀 好吧 说一说这部只有四个人看的电影 徐浩峰之前的倭寇的踪迹我没看过 也不太了解他之前的风格 如果单拿他是一代宗师编剧来说 相比我更喜欢师父 台词不飘了 好吧我承认是我都听懂了 情话也说的不显山不漏水游刃有余我喜欢

整部影片带有碎片式的剪辑风格 但碎而不乱节奏不慌不忙动作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很耐看 廖凡肯定下了不少功夫 拿金马也是情理之中

宋佳是我很喜欢的女演员 剧中作为师娘的她妩媚不做作独立 徐浩峰镜头下的女性也是一大亮点 他不像其他武术片中女性依赖于男人总是会露出无助的表情师父里的每一个出现的女性她们都是独立的自我的我喜欢这样女性角色的塑造

除了动作演技以外 很多台词真的是学不来的境界 徐浩峰一定是个说情话的高手吧

师父在我心中是年度最佳了

标签:师父电影观后感 师父好坏 师父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