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国外生活 > 正文

国外生活方式研究

时间:2017-05-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国外休闲教育现状与内容及对国内教育的启示

国外休闲教育现状与内容及对国内教育的启示

摘要:随着自由时间的增多,在不久的将来,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这对于绝大多数人认为“工作比休闲更重要”的现代社会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这个挑战不仅仅是建造更多的娱乐设施、开发更广的休闲空间、拿出更多的自由时间,真正的挑战是我们每个人能否承担起自我休闲的责任,在离开工作与生活的紧张压力后,我们能否从容地体验生命的和谐与愉悦,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安适,并且优雅地展现与塑造自我。为此,发达国家已率先开展了休闲教育,并且休闲教育在许多国家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对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休闲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教育、休闲教育、国外休闲教育、国内休闲学教育

1.关于休闲及休闲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休闲活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及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因素。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与其与一个人交谈一生,也许没有和他玩乐一个小时了解的多。”亚里士多德也曾说道:“人唯独在休闲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休闲是做自由人的基础。”20世纪以来,研究人员对休闲活动的重要性做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认为其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开发青年的生活技能,并使其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现代意义上,“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的感觉到有价值的方式,咋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而我所了解的“休闲”在中文里的涵义为:“休”,人依木而休—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指休假、休息、休憩等;“闲”,闲静寡欲、纯洁安宁—内在和谐,意思是闲散、闲适、闲雅等;“休”+“闲”=人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找到内心的平和与放松,体现为行为特征、精神状态、文化内涵、价值意义。休闲的本质从四个角度来分析:从时间角度来看,休闲是人们在劳动和其他义务活动之余所拥有的自由时间;从社会活动角度,休闲是自由时间内的活动或体验;从存在状态来看,休闲是一种从容、平静、忘却时间流逝的状态;从心态上看,休闲是心灵感知上的自由,是驾驭自我的内在力量。可是,还是有许多许多的人曲解了“休闲”二字的意义。所谓“玩耍”便是“休闲”的另一种说法。据我了解,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他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充裕:寒暑假、各种长假、双休日加起来,每年有170天左右的时间处于休闲状态,接近全年的二分之一。而大学生花费时间最多的休闲活动是网络游戏(25.3%)和聊天(21.5%),其次是听音乐(20.1%),然后是逛街(10.6%)和看书读报(10.4%),运动和谈恋爱(各为5.9%)。休闲方式单一又无趣,因此,引导大学生用何休闲方式、手段,将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国外在休闲教育方面已经比较成熟,这将会为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休闲教育提供很大的帮助。

2.国内外休闲教育现状

2.1国外休闲教育现状

如前所述,休闲教育在国外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古希腊雅典人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自由臣民,而休闲教育是生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则是自由臣民生活的中心。当年的雅典人曾是午前办理公务,午后便跻身浴室、角力场、剧场中尽情地饱尝休闲之乐。然而漫长的中世纪打断了这一传统,直至世纪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教育才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于休闲教育的大量学术论文、(转载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网:国外生活方式研究)专著发表,众多研究休闲教育的学术团体、研究机构成立,标志着休闲教育在美国成为研究的热点。此间主要讨论在教育系统内进行休闲教育的必要性,主张休闲教育应当成为一项明确的课程目标。休闲教育不仅赢得了与其他科目一样设置学分的地位,而且获得了更多的理论研究成果。较早开展休闲教育理论和实践并取得具有代表性成果的国家是美国,它将休闲教育作为学校课程设置并行教学实践。早在1918年,美国在教育目标中提出,要通过休闲教育使个人“从其闲暇之生活中获得身心之休息与愉悦,并充实其精神生活而发展其人格。”随着对休闲教育的研究,主要形成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观点是以理查德.克劳斯为代表的娱乐科目派。他们将研究重点放在学校的具体娱乐科目和活动上来,如音乐、体育、游戏、戏剧、舞蹈、绘画等,着重培养学生的娱乐技能。另一种观点是以琼.曼迪和奥多姆为代表的休闲教育过程派。强调休闲教育更应重视确立休闲价值观和休闲生活方式,希望构建统一的、综合的休闲教育模式。而通过这过程,个人获得了对自我、休闲以及休闲与他们自己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之间关系的理解。综合有关资料,不难看出国外对于休闲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休闲教育的价值和目的、休闲教育在学校实施的障碍、休闲教育实施的支持系统等问题上。

2.2国内休闲教育现状

首先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国人认为休闲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产物,社会主义应当讲工作、讲贡献,而不是讲休闲;其次,人民生活刚从温饱步入小康,在老一辈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影响下,许多人还认为休闲是“有钱人”的专利,或者认为只有年青人和“小资”才会去休闲,中国还没到推广休闲和普及休闲教育的时候;第三,很多人认为“休闲”就是打发业余时间,“休闲”就是休息,忽略了休闲和娱乐是拉动社会 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和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这是目前为止国人对休闲生活最普遍的认识。总体上看,我国高校休闲教育师资力量缺乏,专业审批困难,办学条件很不成熟,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课程设置混乱,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与统一性;2,缺乏正规教程;3,教学内容单薄;4,专业师资力量匮乏;5,没有休闲专业的文凭和学位。在社会中,各类培训机构鱼目混珠,呈现出多数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功利性强,这样的情况并没有真正提升到开展休闲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的高度。这种短视行为,也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休闲教育的普及。

3.国外休闲教育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通过分析国外休闲教育的发展,可以看出,一些发达国家和政府已经把休闲教育和工作教育放在同等的位置,甚至认为休闲教育比工作教育更重要。在我国,虽然离休闲教育的全面实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毕竟我们已经起步,所以,我们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具有我国特色的休闲教育。

第一,通过各种传媒教育人们正确认识“休闲”,成立休闲教育与研究中心。同时,媒体也应该确定休闲与娱乐专业方向。说到娱乐专业,那么,我们必须开

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与娱乐专业,根据休闲教育的对象不同,可以从专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国民素质(非职业教育)两方面入手,架构起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包括确立休闲与娱乐专业方向、成立休闲教育与娱乐方向和建设休闲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第二,将“培养休闲技能”与“确立正确的休闲价值观”这两个休闲教育的近期目标统一起来。既要从精神享受和个性出发,向人们传授一些休闲技能技巧,又要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科学、合理的休闲价值观念。引导他们选择文明健康的休闲方式。所以这需要建设休闲教育与培训基地。这两者应与旅游、娱乐、文化、体育、健身、美容等相关行业培训紧密结合,是休闲职业技术教育和国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培养休闲与娱乐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通过开展国民素质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修身养性,休闲养生,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第三,应把休闲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中。教育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全面开发学生们的感官、情感、智力、心理和精神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完善的人。但是有些大学这种重视工作教育而忽视休闲教育的教育模式是不完整的,所以高校教育必须超越专业性的实用领域,把休闲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但是在教育中,我们必须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这样既研究历史,又研究世界,使得我国的休闲教育在实施中少走弯路。并且,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休闲业的复杂性,高等院校休闲教育的课程设置也要走多元化的道路,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高等院校休闲教育必须与生态、人文以及素质培养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上有意识地进行合理规划。休闲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充分结合。休闲是一种体验,如果忽视实践教育,人才培养是不全面的,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最后,休闲教育一定要以基础理论教育为基点,以基本的理论课程来强化正确的休闲观念。这些便是国外休闲教育对我国休闲教育事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国外休闲教育探析赵丹

[2]国外休闲教育的发展和启示孙林叶,董美珍

[3]我国休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构想郑胜华,刘嘉龙

[4]浅析休闲教育张秋实

[5]大学生休闲教育内容选择的研究陈新蕊

[6]国内外休闲研究现状论述曾红英

篇二:形象北欧:外国老人生活方式启示录

形象北欧:外国老人生活方式启示录

濒临北极的北欧四国,在许多人眼里,那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那里不仅有神奇的极昼极夜极光现象,还是传奇的圣诞老人的故乡,举世闻名的科学家诺贝尔、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诞生和成长之地。 在这样一个钟灵毓秀的国度,人们不仅对生活的满意度比较高,幸福感比较强,而且老人也比较长寿。瑞典人的平均寿命正逐年延长,早在1988年该国的男子平均寿命已为74岁,女子为84岁,仅次于号称“长寿之国”的日本,列世界第二位;2001年,挪威的平均寿命为78.7岁;芬兰也是世界上的长寿国之一,近年来,该国的人均寿命为80.5岁;而丹麦,也有“高龄天堂”之美誉。

北欧人缘何如此长寿?因了什么生活得这样和谐与幸福?

北欧四国有完善的社会养老福利制度,可能有人觉得,有这样富裕的生活条件怎么能不感到幸福?我们的国家还处在发展中,生活条件根本无法相比。

幸福真的仅仅来自于丰厚的物质条件吗?答案是什么?

今年5月的夏季,在北欧最美的季节,记者考察了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四国,和四国的老人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分享了各国的民俗风情和地方文化,感受了他们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

走访中,记者深深感到,不同的国情,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文化背景,也许北欧四国的养老模式及生活方式在中国确实没有直接可借用性,但他们的一些生活理念和人生态度却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因为不管是富裕还是非富裕国家,都有着人类共性的东西,这些共性的东西可依托在国民的生活理念、人生态度和生活追求上。优越的生活条件固然可以成为民众幸福的基础,但幸福与快乐不完全是因为物质上的丰富,更主要是精神层面的满足。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满意度、幸福指数是否高,与它的社会环境、生活方式、人文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才是生活的核心,幸福、长寿的根源。

许多年过去了,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形态经历了深刻而剧烈的变革,但对于自然简单悠闲生活的回归与不懈追求,却随着世事的变迁,愈发显得更为迫切。

扫描北欧人的现实生活

连日里穿梭在北欧四国的几个主要城市,记者看到了一些最普通又最有代表性的生活画面,这些普通而又典型的生活场景,其实浸润着一个民族的生活观念和理念,透视着这个民族深邃的文化习俗。虽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仍然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但是,简单、悠闲的生活却是北欧四国留给记者最深刻的共同感受。许多年过去了,这里的人们的生活形态经历了深刻而剧烈的变革,但对于自然简单悠闲生活的回归与不懈追求,却随着世事的变迁,愈发显得更为迫切。

——镜头之一:简单、悠闲是北欧人生活的主体

轻松而悠闲的生活 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到达赫尔辛基的时候只是当地时间下午三点多钟,可是,从机场到宾馆的路上,记者却没有看见一个行人。路过市中心,只见街上行人稀

疏,当街的店铺全都没开门,感觉好像走进了一座“空城”,哪里有记者印象中的首都城市的热闹与繁华?

这天,刚好是周六。

北欧人重视私人空间,享受轻松悠闲的生活是北欧人心目中不可侵犯的权利。从小在瑞典接受教育的华人陈女士告诉记者,瑞典规定每人每周工作不能超过40小时,工作时间一般为早上8时到下午4时,每年还有25天的带薪假期。按照挪威的法律规定,周末或节假日加班可以领到双工资,但大多数挪威人都不会为之所动,他们宁愿去山上散步、海边钓鱼,去滑雪、晒日光浴。芬兰、丹麦也有类似的相关规定。因此,北欧不少商店下午五点左右关门,周末一般是不开门的。下班后或节假日,他们都尽情地休息或外出度假。只有在上班日,街上才能感受到热闹。但是,会享受生活的他们总能够在忙碌的一天中找出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或到咖啡馆喝喝咖啡,或到码头边喂喂海鸥,体会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

旅游是北欧人悠闲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有关资料显示,瑞典、丹麦等国已居世界外出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之列。在瑞典,包括旅游在内的娱乐支出通常占一个普通家庭开支的10%以上,是个人所得税和住房费用之外最大的支出。

热爱阳光的民族 北欧,地处高纬度,芬兰、挪威均有1/3,瑞典也有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在这些国家的最北部,每年都有极昼极夜现象。也许正因为冬季过于漫长,每到阳光明媚的夏季,都是让他们感到欢欣无比的好季节。其实,早在春日第一缕阳光初照大地之时,北欧人便迫不及待地全家大小外出郊游。一到夏天,北欧的许多城市便成了一座“空城”,游走在城市里的大都是外国人,北欧本地人纷纷放假到国外享受“阳光之旅”去了。陈女士告诉记者,有不少北欧人在泰国、土耳其等国家买了房子,就是为了享受夏日的阳光。

眼下正是初夏,阳光灿烂,记者不时可以看到这样一道特殊的风景:海边、公园里,甚至是街边的长椅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不少正怡然自得地晒太阳的人。有的是三点式,有的干脆脱掉上衣,旁若无人地躺在草地上。

这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亲近自然 这种和谐的一景其实在北欧随处可见。大街上,记者一次次地看到坐在海边或公园里喂鸟的人,这已是很普通却又深入他们生活骨髓里的一幕。

在芬兰的西贝柳斯公园,记者就和这样的一个老人聊过。老人已经78岁高龄,他全身穿着黑衣服,戴着一顶黑帽子,背着一个黑背囊,手提着一个黑袋子。老人一边缓慢地走着,一边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似的。他在干什么呢?记者好奇地迎了上去。老人告诉记者:“鸟是我的好朋友。”所以他常常带着面包或鸟食到公园或海边喂鸟。听说我们来自中国,老人笑称他从来没有去过中国,说:“中国是个很遥远的国家。”

喜欢自然,亲近自然,是北欧人乐此不疲的生活方式。北欧人绝大部分住的都是木房子。他们将一幢幢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别致木质别墅建在树木密集的地方,以致在城市的高处鸟瞰,记者不由地生出只见树木不见城市的感叹。北欧人热爱自然,这当中,是有其深厚历史文化渊源的。

北欧四国,森林资源都极其丰富。芬兰的森林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素有千湖之国的芬兰从空中鸟瞰,是一幅森林和湖泊构成的美妙图画。平坦的地面上森林密布,遮天蔽日,湖泊则如一颗颗闪烁的明珠镶钳在其中。挪威是个三面环海的小国,境内多山多峡湾,交通闭塞,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从贫到富,无论是芬兰、挪威还是瑞典、丹麦,他们崇尚大自然的习性并没有受到现代“灯红酒绿”生活的绝对冲击,仍然保留以农为本的传统生活色彩,冬天扛着雪橇去冰天雪地里滑雪,夏天赤身露体地享受日光浴。很多生活富足的人,除了享受别墅洋房、汽车游艇的现代文明之外还以在深山老林建一幢原始形态的木房子为荣,希望也喜欢体验更原始的生活。相对来说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对乡下生活更加情有独钟,他们即使已移居城市也跟乡村“藕断丝连”。

这样一些生活表象,其实是透露了北欧人崇尚自然简单的生活内核。

——镜头之二:喜欢运动、注重环保的民族

北欧四国经济发达,都是福利型国家:挪威的人均国民收入为4万美元,富裕程度位列世界第三位;2001年10月22日瑞典《每日新闻》曾经报道,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最新调查数字显示,在欧盟15个成员国中,丹麦人对生活状况最为满意。报道说,丹麦人中,对生活非常满意的人所占比例高达62%,比较满意的人占35%,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的仅占3%。

经济发达,生活富裕固然可以带来幸福生活。然而,金钱与幸福从来就不是绝对划等号的,这点已成了众人的共识。生活态度、人生追求同样也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相比于金钱,这种幸福感或许更容易把握,来得更真实。

富而不奢,注重实效,是北欧人显著的特点。

热爱运动的民族 挪威人爱海,喜欢海上运动,许多人都是户外运动俱乐部或协会的成员。每到夏季,在沿海地区都可以看到在海上游泳和从事帆船运动的人。挪威人尤其擅长滑雪,挪威人不论男女老幼,几乎都会滑雪。

瑞典作为欧洲乒乓球大国在世界体坛有一席之位,瑞典老人也热爱乒乓球运动,但那里的乒乓球运动和我们常见的不一样。乒乓球网略高一些,所用的球较大。原来这样击球时所花的力气就要多一些,而“多花点力气”,正是老年人打乒乓球要达到的目的。

感觉上,北欧四国都很注重环保。北欧四国政府都努力倡导绿色环保运动,鼓励国民多以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丹麦也被称为自行车大国,是北欧自行车最多的国家。在首都哥本哈根的街头,记者常常看到成堆成行的自行车,有相当一部分是免费提供给国民或游客使用的。使用者只需用20元丹麦克朗硬币打开锁,用完后可以在任何一个停车点锁好,20元丹麦克朗便自动吐还给用车者。也许正因为有这种强烈的环保意识,大至政府官员,小至普通国民,都喜欢骑自行车上班、出游。华人黄女士便对记者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她在丹麦参加一个高规格会议,散会后,她看见一个议员从会场出来,以为他去找车,不想,他却骑上自行车走了。在北欧人眼里,骑自行车是个很好的锻炼,这只是生活模式的一种,与身份没关,与年龄也没关。所以在这些国家,记者能时常看到一些有相当年纪的老人也在骑自行车。

除了骑自行车,北欧街头见得最多的运动还有“健行”。虽然喜欢这种运动的也有年轻人,但最多

的还是中老年人。“健行”者每人都会手握两条形同拐杖的棍子,棍子高及手肘,手肘中有一宽如护腕的凹面,刚好可以护住手肘,凹面有一小横杆,便于用手掌力行走。这种“健行”,可以牵动全身运动,对腰部肌肉更是有特别的锻炼效果。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相当于手握两条拐杖,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所以,北欧老人都十分热衷于这种运动。

有着浓郁异域色彩的芬兰浴 要说最奇特的运动,可能还属举世闻名的芬兰浴吧!到芬兰,是不能不了解芬兰浴的。

芬兰浴即俗称的桑拿。芬兰人喜欢桑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桑拿房,芬兰人建房子,最重要的第一件事一定是给桑拿房选个最好的位置。在赫尔辛基所住的宾馆,大堂里便设有免费的桑拿房,记者看见浴室的内部是用原木建成的,原木刷上了暗红的油漆,感觉十分温馨、舒适。室内热气腾腾的,呆不了几秒钟便让人汗流浃背的。

对芬兰人来说,芬兰浴有着特殊的意义,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只有500万人的国家,平均不到3人便有一间桑拿室。每个芬兰人,几乎从孩提起,便在母亲的怀里接受桑拿的熏蒸和洗礼。

到酒吧喝酒、洗芬兰浴,成为芬兰人的主要夜生活。

芬兰浴比较讲究,有一道独特的程序。按照当地的习惯,请客人洗芬兰浴是最盛情的款待方式,先由女主人陪女客人洗,然后由男主人陪男客人洗。客人入座后,主人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将冷水泼洒在石块上,一股股炙热的蒸汽便腾空而起,充满整个室内。顷刻间,室内每个人都是大汗淋淋的。大约一刻钟后,主人会带着客人洗个冷水浴,有条件的,主人会带客人到室外的湖上游泳,如此往返3次,整个芬兰浴才算结束。据说,在隆冬季节,当地人会事先在湖上凿个一米见方的窟窿,从浴室里直接跳到冰冷的湖水中浸泡或在雪地里打滚,用雪揉擦全身。虽一冷一热,但芬兰人自幼便接受这种锻炼,不会因此感冒生病。

运动、锻炼固然可以让身体变得更为健康、强壮,但热爱生活、积极生活却似乎显得更为重要。这便是北欧人主动寻找快乐、充实生活的生动写照。

透视北欧人的晚年生活

——镜头之一:北欧人的家庭观念

北欧人都过着老有所养、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些富裕的国家里,老人又是怎样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呢?

这些年,挪威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身家庭、老人独居家庭等小家庭模式越来越普遍。记者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中国人嫁给了挪威人,她的公公80多岁了,一个人住在离首都奥斯陆几十公里的乡下。这位中国女子于心不忍,几次动员公公搬来同住,但老人执意不肯。令这位中国女子深感困惑的是,她不但没有赢得丈夫的赞美,反而被抱怨多管闲事。丈夫的理由是,老人搬过来住,水电费怎么平摊,伙食费怎么安排,老人病了怎么解决?这诸多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父子俩就可能会法庭上见。看上去,这个儿子好像是个斤斤计较、不孝顺的人,其实不是这样。这只是不一样的文化差

异的缘故。

西方人有自己固有的文化传统,在挪威人眼里,父母抚养子女是责任,子女却根本没有义务赡养父母。在挪威,经常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背着行囊到郊外远行,自由快乐。但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比较缺少子女的关爱,虽然有车有房,也常常有孤独、寂寞感。

其实,这不仅仅是挪威老人的生活现实,在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有强烈的孤独感。北欧国家 “空巢家庭”出现较早且十分普遍,在丹麦,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65岁以上独居者就占11%。目前,瑞典独居老年人高达40%,每10个老人就有4人独居。北欧老人不仅极少与子女同住,与子女的关系也比较疏淡,这就是北欧老人孤独感强烈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凡事都有弊有利,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传统的家庭观念,北欧老人大多经济、人格独立,绝少去依赖子女,他们可以自由地安排晚年生活。

——镜头之二:遭遇18岁的疯狂,解读瑞典的生活习俗

陈女士告诉记者,瑞典人也没有养孩子防老的观念,孩子一般满18岁,父母就会让他们离开家去过独立的生活。

18岁,是瑞典人重要的年龄分界线。在哥德堡,记者便有幸亲睹了“18岁的奔放”,“18岁的疯狂”,“18岁的激情”!而这一幕,早已不仅是疯狂、激情的仪式,当中,深含着瑞典深刻的生活和文化背景,涵盖了他们的伦理道德观念。

那天,哥德堡大街上好像举行盛大庆典活动一样,热闹非凡。几辆彩车在主街道缓慢地来回游行,身着盛装的青年学生或手拿鲜花、彩旗,或手拎啤酒,嘴叼香烟,在车上狂热地欢呼、舞蹈??那种热烈、狂欢与激情,让在场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受到强烈的感染。

原来这是哥德堡学生18岁的成年礼。每年五六月间,哥德堡等城市都会举行热烈的庆典活动。刚刚高中毕业、年满18岁的男女学生会由老师或家长带着,一起庆祝人生走进另一个全新阶段。举行完成年礼,他们就要到外面独自生活。从这一天开始,他们可以喝啤酒,抽香烟,表示他们已拥有成人的权利与自由,需要对自己负责了。

孩子从18岁离开家后,父母很少再将主要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他们得安排、计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陈女士还说,在瑞典,很多人50多岁就开始做退休前计划。一到退休年龄,一般会先卖掉房子,将卖房子的钱和积蓄用来买基金增值,入住国家安排的安老院。安老院有比较良好和完善的设备、设施。入住安老院的租金50%由政府负责,剩下的50%自己出。

——镜头之三:“我们并不老,而且生活得很快乐!”

北欧的老人很忌讳别人说自己老,他们一般也不会随意认老。

所以黄女士告诉记者,每到冬天,如果在滑雪场地上看见七八十岁的老人在滑雪你一点都不必惊奇。被挪威誉为“体育之王”的挪威前国王奥拉夫五世,就是年过八旬还坚持滑雪的人。去年国内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82岁瑞典老人玛丽,竟然坐着由孙女驾驶的三轮摩托车,从3000里之外的新疆一路颠簸到兰州。今年初,不少媒体都报道瑞典前首相约兰·佩尔松的一次演讲,他说,他考虑最多的并不是如何发展经济、增加就业,而是怎样应对瑞典的老龄化。此言一出立刻招来一片反对声。不仅正在谋求

篇三:我国“低碳”生活方式探究

论文摘要 2014年4月24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法第六条增加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环境污染对身体健康的损害及由此导致的各种疑难性疾病、绝癥我们有目共睹,如何使保护环境不再是一句口号,让公民践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是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一一阐述,期望能唤起公众的环保意识共同为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论文关键词 保护环境 低碳 生活方式

一、低碳生活方式的含义及构建的必要性

低碳生活方式是指以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指导,在日常生活中树立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意识,积极主动地以自己的行动减少浪费,尽量避免使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减少碳排放的一种简单、健康的生活行为模式。低碳生活方式的本质属性就是低碳排放。它是一种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注重生态、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行为模式。提倡低碳生活方式有其客观必要性,主要从以下两方面阐述:

(一)人类走文明道路的必然

人口的不断膨胀,资源相对不足,加之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以前粗放的增长方式使得自然和人类的矛盾日益突出,气候变化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也促使人类不得不反思野蛮掠夺自然方式的后果,从而选择更文明的方式与自然和谐相处,低碳的生活方式是人类走文明道路的一方面。与此同时,十八界四中全会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在现实社会中实践,而低碳生活方式是人类对建立在对传统发展道路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代表着人类在发展道路和观念上的进步,体现了人类对文明发展方式的重视。由此可见,低碳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也是人类对以前粗放道路的放弃对新型文明发展道路的选择。反之,生态文明是“低碳生活”的目标,它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也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低碳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时刻左右着人类的活动,面对着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作用应该更受关注,因为这些不利影响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周围生存环境和生态等产生重大影响,还体现在涉及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等其他方面的问题上。应对气候变暖这一国际社会关注度高的棘手问题,绝不是任何国家一时、凭借己国之力就能解决,需要国际社会成员从科学、经济、政治、社会、外交等多方面、多国家协作配合和共同努力。低碳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正确战略选择。世界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中逐渐认识到,放缓经济增长速度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注重速度和质量的协调一致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出路,而这需要建立一种低碳型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在经济的发展中也应更加重视二氧化碳的排放对气候的影响,积极配合其他国家做出正确抉择,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发挥民族的凝聚力,汇聚每一个中国人的力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同步,共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二、低碳的生活方式在我国发展中面对的挑战

目前各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不同,对有些国家来说低碳生活已经实现,有的国家可能还在努力实现中。就我国的发展阶段来说,在推进“低碳生活方式”中可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其挑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思想意识薄弱,生活方式粗放

对于“低碳”的理解很多人还是仅停留在口头上,低碳的意识还不够强对于低碳生活方式的具体内容还不够了解,缺乏低碳、积极节约的意识。人们对于生活的关注更多地关注那

些能为个人带来方便,能更多地满足个人的需求,关注焦点在享受和舒适上,对于高能耗、高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却不够重视,忽视了日常生活对于环境破坏而导致的生态成本过高的问题。高碳生活方式根源还是在人们的观念上,人们对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的片面理解,在过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技术提供的轻松和便利的同时导致了人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人工环境系统对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与大量消耗能源的动力技术系统置之不理。除了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的原因之外,有时人们为了面子而过度消费,导致奢侈品的购买越来越多,产品的过度包装,人们纷纷追求拥有小汽车,购买时过多地攀比。

(二)受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大环境影响

来自于客观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的挑战和压力: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是追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目前经济发展还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的情况下,低消耗,低碳的生活的倡导,无疑需要更新设备同时注重科学技术的投入,这自然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随即而来的是产品的出厂价格会相应提高,从而提高了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价格,这与普通百姓习惯了的消费价格相矛盾。因此,在没有完全改变高碳排放的根源问题的条件下,一味地提倡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通过提高商品价格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来实现低碳排放,在具体实行上难免存在现实压力和困难。另外,在思想上,很多人认为科技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人生活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理应享受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不想接受低碳生活方式对于生活的限制,它与目前人们对幸福的追求相左。

三、低碳的生活方式在世界主要发展国家的情况概述

(一)国外的法律规制情况

英国除制定了各种保护环境的法规外,为倡导低碳规定了环境税种包括:填埋税、燃料税、总污染物税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碳税等;德国按照循环经济历年制定《包装条例》,规定生产商和销售商首先应避免包装的产生,并对已产生的包装进行回收和利用;欧盟和北美国家相继制定鼓励二手产品回收、绿色包装等法律,例如;欧共体理事会通过的《废物指令》、《报废车辆指令》;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提出了循环经济的建立,并集中制定了包括废物的回收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日常生活用品的循环利用、包装物的再利用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二)国外在日常生活上的倡导

在日本,由家电生产厂家负责废弃家电循环利用的研究和处理,由家电经销商负责将家电集中起来,并送到主要家电生产厂家出资设立的废弃家电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后并按资源类别进行循环利用;在英国,生活的琐碎处可见其低碳的精神,其中剩饭菜的处理被视为减碳的重要一环,每个家庭配备有政府发放的专门处理剩饭菜的垃圾桶,这样做及大地减少了英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美国,环保主义流行,人们重视对废品和垃圾的加工处理和循环消费,个人将旧货在自家的庭院甩卖,也有慈善机构进行的旧货交易,有的是通过一些商业网站或政府支持的网站进行旧货买卖;在哥本哈根,处处渗透着“低碳生活”的精神,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人用传统的发条闹钟而放弃电子的,选择更健康的户外锻炼而放弃现代的健身房,另外,哥本哈根还有世界首座“自行车之城”的称号,低碳环保的意识在这座城市贯彻的情况由此可见一斑。

四、在我国构建低碳生活方式的举措

(一)树立全民的低碳生活意识,建立低碳文明体系

宣传教育对于提高民众的低碳、环保意识必不可少,没有基本的认识低碳生活方式永远不会建立起来。同时宣传教育也是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每个人要做践行低碳生活的先行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组织、团体的名义进社区宣传降低碳的排放量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宣传此种生活方式对生存

环境和个人健康的益处,把低碳、环保的意识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改变人们奢侈的消费模式和浪费的生活方式。要不断规范管理避免出现过度追求高消费的现象,通过媒体的宣传来引导大家做到适度消费、低碳消费。逐步引导大家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自觉从自身生活习惯做起,控制好个人的碳排放量。在生活中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的用品,对于盲目过度消费的行为积极引导,坚决反对身边人的这种消费方式。加强对勤俭节约和简单健康生活的宣传,改变物质丰富后人们铺张浪费、奢侈消费的陋习。

(二)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人民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活

吸收其他国家先进的环境政策对环境保护、低碳排放的积极作用的经验,通过完善政府的职能来逐步引导人民的行为,例如:通过增加环境税新税种,环境征税与税收减免抵扣制度相结合或是给予补贴的方式让低碳排放进而保护环境的人们得到切实的利益;结合各国征环境税的经验,一方面,我国可以学习日本的循环型经济模式,让生产大件家电或经销商负担回收和再利用废旧物品的义务,并规定物品的回收利用率,若在规定的时间内达不到目标,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对于超额完成的给予奖励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经济手段如税收,来引导社会群体树立健康的消费方式,抑制消费群体的高消费方式。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引领低碳消费方式,带头进行节能减排,为践行低碳消费方式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建立个体碳排放配给制度

通过建立个体碳排放配给制度,即国家计算出一个合理的平均碳消费量,然后分配给每个个体以一定数量的指标供消费,再将公民每个人的日常消耗的资源、产品造成的污染折算成标準碳排放量,以月或年为单位计算每家的碳的消费量,超过分配的使用数额将会征收重税或受到罚款处罚,未超过使用配额的可获财政的补贴或减少碳排放量的奖励。通过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来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此种管理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通过政府的计算来确定不同群体适度的碳配给量,在综合考虑不同消费者的各方面因素后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碳的配给量,要注意区别不同层次的消费者间的差别;二是采取奖惩的手段鼓励消费者自觉树立起低碳的观念,改变高碳的生活方式,通过惩罚高碳排放的行为来弥补其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另一方面起到警戒的作用。

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从节约煤、电、水身边的小事做起,低碳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要建立的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并带动身边的人去践行低碳生活,就可以极大地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甚至可以达到设定的低碳生活的标準,实现宏大的环境保护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环保目标需要很多细微之处的累积,我们每个人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国家、企业的作为,也包括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一旦乘以众多人口,就是巨大的数量。让低碳的生活方式不能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切实履行即将实行的环境法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标签:生活方式 国外 研究 国外健康生活方式 国外对低碳生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