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寒假日记 > 正文

我国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之理性审视 未经理性审视的生活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着严重滞后的状况。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滞后主要是由于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较差、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较差、民办高校投入不足和民办高校教师教育的实效性较差等原因造成的。促进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保证民办高校教师的生存需要;民办高校应加大投入,应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民办高校教师教育的实效性;民办高校教师应开展反思性教学,以提高自己的实战智慧。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审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1-0108-03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但民办高校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滞后。促进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素质、保证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多数研究者将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理解为是民办高校教师个体或群体的专业不断提升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距教育部的总体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1 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先天不足”
  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专业的知识,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明鲜地存在着“先天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民办高校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在公办高校,博士或硕士是其主要力量,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公办高校教师的入职门槛还将会进一步提高,即大部分公办高校都将要求教师要有博士学位。而在民办高校,本科学历的教师目前仍占绝大多数,有博士或硕士学位者的人数偏少(见表1)。这样,学历低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限制了他们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2 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从事高校教师职业的教师所应掌握的专门技能,即各种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民办高校学生的异质性较高,所以教师的专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学技能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高等学校是知识和信息的汇聚地,是科学和技术应用的平台,所以过去的较为原始的黑板+粉笔+讲义的授课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在民办高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的更新也在加快,但管理还跟不上来。再加上教师的水平有限,所以大部分教师还不能熟练地使用新添置的设施设备。第二,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教师教学方法的获得一是依靠职前的学习,二是依靠在职的锻炼,且后者更为重要。但是,在民办高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难度很大,所以在职的教学方法的获得和提高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 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情意遭受轻视
  高校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指教师对其教育教学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引导教师使之具有专业行为的心理基础,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原始动力和精神支柱。从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看,目前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在育人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但是,近年来,我国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还是被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和提高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和提高几乎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代名词,专业情意则遭受轻视。主要表现为:第一,r教师职后培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法和教学规范等方面,几乎不涉及专业情意,专业情意的获得主要靠的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累。第二,教师个人也存在着轻视其专业情意获得和提高的倾向。在目前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和人们的功利取向明显增强的现状之下,民办高校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度不高。从教的思想不够坚定。其中,有些民办高校教师更把工作视为是一份普通的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消极懈怠,不安心于教师岗位,其专业情意的有无就可想而知了。
  4 民办高校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存在明显不足之处
  高校教师的科研索养是指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从事教育科研所必备的素质和修养,即从事科研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品质和精神。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研究型教师已是高校教师奋斗的目标。但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素养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科研的意识不强,研究的动力不足。民办高校教师开展科研,目前主要还是为完成学校交付给自己的任务或是出于自己评职的需要,而不是源于自己的兴趣或冲动,因而缺乏开展科研的内在动力。部分民办高校教师甚至持一种科研无用的看法,或者认为开展科研是额外负担。这样,民办高校教师就很难自觉而积极地投身于科研活动,很难真正成为科研的有心人。第二,科研能力缺乏。目前,很多民办高校教师往往只凭直觉或经验来开展科研,往往只对教育实践中的现象或问题就事论事地进行研究,不能对之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第三,科研方法不得当。对于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师来说,教学上一般并不会产生太大的问题,但摘科研却有一定难度,主要表现为不会运用恰当的科研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
  二、我国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 民办高校教师更关心自己的生存状况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一个人的基本的生存需要都不能完全得到满足时,他就是无法顾及其他的。目前,民办高校教师的待遇不如公办高校的教师。这不仅表现在工资收入上,而且还表现在福利待遇、医疗保险、社会保障以及工作条件等诸多方面。与公办高校教师相比,目前对民办高校教师的人事管理并未纳入到国家管理的体系之中来,所以他们在职称评定、业务培训、社会活动、劳动福利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均享受不到与公办高校教师同样的待遇。更有甚者,因为有的民办高校把办学当做是一种创收的渠道,因而对教师的工资等实施着各种形式的拖延与克扣的办法。在民办高校,教师多为青年教师,他们要面对许多重要而又现实的问题,如婚恋、建立家庭、购买住房、赡养父母和抚养子女等,这些对于工资待遇偏低的青年教师来说,均构成了沉重的经济上的负担。
  2 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相对较差
  与公办高校相比,我国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机会相对较少。其一,内部学习资源有限。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由于学历普遍较低,由于自己的研究成果较少,所以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的资源就相对有限,这对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其二,外部扩展的条件受限。除了资金投入方面的限制以外,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其他条件也严重不足。比如,缺乏相应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所需要的师资力量,缺乏高质量的书籍资料、文献数据以及必需的设施和设备等。
  3 民办高校经费投入不足
  投入不足是我国民办高校教师科研成果少及科研素养差的重要原因。尽管各地方政府也给予民办高校以适当资 助,但这种资助有限,仍满足不了民办高校的需求。据厦门大学邬大光博士的调查,“在39所民办高校中,学费收入占学校总收入100%的有14所,占90%的有9所,占80%的有8所。3项合计31所,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80%。其中,获得政府资助的仅有8所,占被调查学校总数的20%,且资助数额极为有限”。同时,有限的资助也多集中在诸如税收减免、用地优惠、低息贷款和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等方面。投入不足限制了民办高校的发展,民办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当然也受到了影响。
  4 民办高校教师教育的实效性差
  目前,一些民办高校虽然也开始关注自己的教师教育的问题,但其实效性却不高。一方面,教师教育的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了教育的形式化,导致了人职培训与在职培训相分离,难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在有些学校,其行政领导还过分强调依靠硬性指标来驱使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和培训,忽视了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对教师进行引导,忽视了教师的自觉。这不仅导致培训效果无法保障,而且也使教师成为被动的学习者,使教师失去了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繁重的教学任务也让民办高校的教师无暇顾及自己的学习和专业发展,参加培训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难以从中获得真正的提高。
  三、促进我国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
  1 保证生存需要,引导民办高校教师实现自主专业发展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在其低级需要得到满足之前,是难以有高级需要的热情的,所以民办高校只有先保证了教师的生存需要,然后才能引导教师实现自己自主的专业发展。为此,一方面,民办高校应提高教师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师的工资较低,福利待遇也较差。因此,民办高校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政策,应妥善解决民办高校教师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问题,在其他如旅游、商业保险、购房资助、教育基金、退休补贴等方面,也要设法满足教师的要求,以提高教师的满意度。另一方面,应引导教师实现自己自主的专业发展,应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对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更要成为自己学习的践行者。首先,应使教师确立起自己的专业发展的自主地位,应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才是实现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人和最终受益者。其次,应鼓励教师发现自己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校方再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教师设法解决。最后。可制订有弹性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方案,并允许在一定范围内的个体间差异的存在。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不足来选择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和要学习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潜能,也能充分调动教师实现自己自主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2 加大经费投入,让更多的民办高校的教师参与到接受继续教育中来
  除了保证民办高校教师的基本需求外。民办高校还应当加大投入,以让更多的民办高校的教师都能接受继续教育。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规模还较小,基础设施也较落后,投入的不足是制约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与国外私立学校的经费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来自于社会的捐赠和政府的补助不同,我国民办高校则主要依靠自己在办学过程中的积累和举办者的投资。足够的投入是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保障。一方面,由于由政府来承担民办高校教师的开支不太现实,所以应设法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以社会和学校为辅的多渠道的经费筹措机制,从而拓宽民办高校经费筹措的渠道。另一方面,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民办高校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以保证教师教育的经费能真正用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上。此外,民办高校还应该给教师的专业提升提供平台,以此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接受继续教育之中来。
  3 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民办高校教师教育的实效性
  “校本培训是指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发起与组织。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进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注重教师教、学、研的时空统一,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校本培训是围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而展开的培训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解决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的校本培训不但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应地也能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民办高校开展校本培训要重视其实效性。首先,要制订培训计划。民办高校应根据本学校的目标定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类型和办学特点,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师的需求,制定出一个有目标、有重点的培训方案,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培训工作。其次,拓展校本培训的形式。民办高校校本培训的形式有多种,其中包括名师导学式、进修提高式、学术交流式、严谨治学式、团队协作式和实践锻炼式等。以名师导学式为例,它是要让有需求的教师跟随校外专家或本校有特长的名师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直接对话,在对话与交流的过程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民办高校开展校本培训,多种培训形式应相互结合。这可以提高对民办高校教师进行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最后,应完善校本培训的机制,其中包括竞争机制、信息反馈机制与评价机制等。竞争激励机制的建立可以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培训之中来,可以使教师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信息反馈与评价机制可以对培训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从而保证培训的效果,保证能提高教师教育的实效性。
  4 教师应开展反思性教学,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
  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是教师自我发现与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反思性教学可以使教师多角度地审视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为此,民办高校应引导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首先,教师可采取写教学日志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根据教学过程,教师以书面的形式在备课本上进行一个全面的回顾或小结,将课堂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教学灵感、心得体会、教学中发生的主要事件和自己应对的措施等一一记录下来,或对教学过程加以总结,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方式。其次,由学校出面组织教师间的观摩与学习,邀请其他教师到某教师的课堂观察其教学,然后让他们指出这位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也可以组织教师观摩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然后再与名师进行交流,与名师一起探讨教学组织策略和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最后,从所教学生角度进行反思。可以开展学情调查。民办高校学生间差异较大,开展学情调查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反观自己的教学,以便因材施教。学情调查要求民办高校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能力及就业意向等有较多的了解,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或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这样做了以后,教师的教学会更有针对性。教师的实践智慧也会进一步丰富起来。
  [责任编辑:崔永平]

标签:审视 高校教师 理性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