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寒假日记 > 正文

简析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免费固定资产管理软件

时间:2019-02-0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受到应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日益增长,中小学办学条件日趋完善,固定资产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提升之中。不仅拥有美丽的校园建筑,而且大量地配备了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装备,教师的办公设施也有明显的改善……学校固定资产的总量在快速的增长之中。这本是教育的一大幸事,是促进教育事业快速、优质发展的物质基础。
  然而,面对这崭新的局面,我们尚未形成相适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失真,账实不符;管理不善,闲置流失;制度缺失,人员配备滞后等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在教育部门服务的财务人员,目睹现状,认真反思,一种职业责任油然而生,想借此短文探讨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设想。
  一、目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中小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资产存量不清,账实不符的现象。这个问题的成因也比较复杂。
  如建账问题:由于有的学校财务没有按固定资产类别设立明细账,所以在增添固定资产时只是记载金额。同时还存在资产管理员未能与财务平行记账,导致部分资产以账外资产的形式存在。
  再如不计提折:由于中小学校现行的财务制度的限制,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从入账之日起即以原值体现在报表上,但固定资产使用中自然会产生耗损,财务制度的限制都无法反映其净值和新旧程度,导致账实(质量)不符,虚增了资产。特别是电子产品淘汰速度非常快,比如10年前586型的电脑购置时的价格每台都要4、5千元,由于教学的需要自然会配置一些,电脑的总价一般都要达到几十万元,而现在估计只值几千元了。加上领导更换频繁,只要还能使用,谁都不惹这个麻烦,导致从表面上看账实(数量)相符,实际提供的信息严重失真。
  (二)管理不善,闲置流失
  中小学校固定资产时有闲置或流失,流失常常发生在资产的购建、使用、处置等管理的各个环节。
  购建过程中,存在“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是现象。一些学校领导争取经费的积极性很高,但是资金到位后对如何有计划地利用好这些资金,购买必要的教学装备,重视程度却不够,重复购置、超标购置时有发生。再加上存在“重外部形象,轻内部管理”,导致学校的资产管理不善,积压浪费现象严重。暑期校舍维修时,借口时间紧、项目小,没有实行政府采购材料,确定的施工队也没有实行公开招标,同时擅自调增维修项目,最后导致维修经费缺口,增加财政负担。
  资产使用时,为了追求与兄弟学校“齐头并进”,对一些尚能使用的资产提前更新,导致尚能使用的教育装备处于闲置状态。为了更换新的课桌椅,对一些正在使用的课桌椅不愿去进行维护和保养,造成这些资产的加速老化和提前报废。同时也由于管理不善存在损坏和丢失现象。特别是外单位捐赠的资产,由于管理的混乱,账目中未能反映,这样极易形成资产的流失……
  再如在资产处置环节时,应履行一系列的审批程序,应提交相应的材料。无论是特定资产还是非特定资产的处置都应严格按规定行事。或是相关知识的缺乏,或是责任感的缺失,特别对于非特定资产的处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变数,甚至疏于去处理,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制度缺失,配备滞后
  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是依靠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及由其规定的管理办法实现的。尽管学校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尚不健全,更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资产配置环节尚未严格规定必要的审批控制;在资产使用环节缺乏提高资产使用率的调剂和监督机制;在资产的处理环节,没有规定规范的处置程序和处置方法……
  而人员配置的滞后尤为突出。财务人员“半路出家”现象相当的普遍。在教育系统一般认为教育、教学、科研才是学校的“第一线”,人员配备不仅要齐全,而且必要具备一定的资历和素质。而财务部门,尤其是资产管理岗位则是“后勤”之“后”,至今还有些学校是由教师兼职的,甚至是老弱病者充数的。他们不具备专业的财会知识,对财务法律、法规了解甚少。由于兼职,时间、精力也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保证。这只能说是个极大的“遗憾”,因为“人”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决定性因素。
  二、改善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和设想
  (一)更新理念,树立管理服务新思维
  在履行固定资产管理职能时,要体现充分认识中小学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保障教学、服务教育、促进发展的核心价值。要体现其保障性、服务性,更要体现促进基础教育发展的先驱性。因为学校一切固定资产是办学的物质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都具备育人的功能,应在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当好“奠基者”,甚至是“先行官”。
  因此上至教育行政领导,下至教职员工都要改变观念,用新视角、新思维重新审视、认同这项基础而平凡的工作,将它放在应有的位置,加以重视。进而积极创新管理机制,落实人员配备,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努力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二)优化手段,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信息化是管理的革命,是决策的基础,是监督的手段。借助信息技术改革和创新资产管理方式,实现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意义重大。
  目前,单位固定资产“前清后乱”、“家底不清”的弊端,主要是因为缺乏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使得每次清理之后未能得到有效的管理控制,资产变动状况无法得到准确的反映。只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才能为实现资产的有效管理奠定基础,同时也为预算、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
  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通过资产详实的信息数据,自动提示资产的使用状况,反映资产的新旧程度,以便判断并作出计提折旧的决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更便于“随时跟踪”,可以利用借还登记手续,即时跟踪物品的现行使用科室、使用人员,避免了物品的“查无所踪”……信息化管理这一重大举措的确是时代和现实的要求及目标,我们要为此而努力。
  (三)健全机制,完善管理保障措施
  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是衡量学校科学管理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资产管理政策性强,任务重,工作量大,并有一定技术性要求,所以组织落实和制度保证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
  组织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之一,组织工作做不好,计划、执行、控制等管理的其他工作都不会达到规定的管理目标。不管是财务部门牵头负责,还是后勤服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或办公室等多个部门分别负责,都必须切实落实并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定位,这是组织落实的头等大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令畅通,认真负责履行起管理职责,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
  制度是管理的重要抓手。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依靠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及由其规定的管理办法切实解决“怎样管”的问题。中小学必须根据相关法规,针对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即购置环节、使用环节、处置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做到每个环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是“管理”二字,“物归人所管,为人所用”能否管好、理顺是靠人来达成的。人是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完善保障措施,做好“人”的工作,是做在点子上了。
  1、建立人员保障机制
  中小学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产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如果要在管理人员建设上实现突破,就必须设立固定资产管理专门机构,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如设置学校装备管理小组,负责教育装备的规划、管理、维护等职责;又如设置实验室专业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的管理、维护、更新等职责;再如设置图书管理员,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同时及时更新目录,办理借还手续。要“竞聘上岗”,签订责任状,要奖罚分明,责任到人。通过科学的管理,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并将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序列,与学科教师享受同等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资格,并纳入各级各类评优范围。
  2、建立考评保障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考评体系,是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有效举措。结合中小学校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制订《评估细则》,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检查评估,同时开展达标评优活动。
  3、建立培训保障机构
  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序列。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年度培训,并在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增强岗位意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全心全意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在正确理念引领之下,优化管理手段,完善管理制度,落实保障措施,势必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全新局面,体现其服务育人,促进教育发展的应有价值。

标签:中小学 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