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寒假作业 > 正文

[远东废城,世界最大城市墓群] 费城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这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墓群,从南到北跨越了20个纬度,从东到西跨越9个时区,绵延上万公里,在寒冷的西伯利亚和远东,一座座城市空无一人,成为死寂的坟茔。      
  这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寂静之城,街道上空荡荡的,莫斯科或是圣彼得堡的喧嚣对于这里来说宛如是外星球发生的事。前苏联时期修建的那些丑陋的千篇一律的居民楼墙壁已经开裂,露出了里面的砖头,空洞洞的门窗大敞着,从外面看就像是一个大盒子上开满了密密麻麻的黑洞。那些当时就很简陋的平房或者临时居所的情况就更糟糕了,有的房顶已经完全塌落,有的只剩下一堵墙。疯长的藤蔓与杂草似乎已经占领了整个城市,它们从裂开的路面里钻出来,探进空洞的窗户,覆盖了那些被主人丢弃的拉达汽车――钢铁比水泥更加脆弱,这些在「前世」就很粗笨的汽车已经根本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全部都是一片黑红色被完全锈蚀的模样。
  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想起「人类消失的世界」中的那些图景――是的,你偶尔也能听到从瓦砾残垣中传来的轻微声响,但那一定是来这处「人类遗迹」觅食的松鼠,甚至,是一只狗熊鼓捣出的声音。整个城市像是遭受过核打击,人类仿佛已经从这里消失很久了。
  请注意,这里并不是切尔诺贝利。
  「俄罗斯的黑洞」
  「这里的主要居民是蚊子。」
  如果在夜间从高空向亚欧大陆的北部凝望――准确地说,是俄罗斯乌拉尔山以东,一路绵延到白令海边的楚科奇地区的广袤原野,你会发现,这片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竟然只有稀稀拉拉一点点如萤火虫般的灯光――那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标志。在其余绝大多数的土地上,是沉沉的黑色的死寂,这些地方已无人烟――尽管也许它们也曾经是热闹蓬勃一时的居民点和城市。
  普京再次当选了俄罗斯总统,他的反对派们在集会与抗议,俄罗斯在向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供应天然气、石油和木材⋯⋯但是在这些资源的主要来源地――远东和西伯利亚,人口却在不断减少,劳动力短缺达到了50%,原本就不人丁兴旺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如今已是一片凋敝的凄凉景象,由于人口的自然死亡和人员大量外迁,许多城镇被遗弃,行政区划被撤销或是合并,工厂和田地杂草丛生,在硕果仅存的城市之间,则是大片大片社会与经济的荒漠地区,这片在夜晚没有灯光的区域,被称为「俄罗斯的黑洞」。现在,这些「黑洞」已经越来越庞大了。
  美丽的西伯利亚虽然拥有数不清的矿藏、森林与田野,但是寒冷的气候与蛮荒的环境却注定了这并不是一片适宜人类生存的土地。前苏联时期,这里曾兴建了一片片的人造城市,当年那些热情洋溢的拓荒者在这里艰难地建立起庞大的工厂,并以工厂为核心建设了学校、医院、图书馆⋯⋯这些「人工城市」曾伴随着前苏联的雄心兴盛发达,就像在那个时代,他们把加加林送进太空,以及为了研究地心花15年时间在人迹罕至的帕钦加地区钻出一个12261米深的大洞一样。
  而现在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回到了几百年前,前苏联解体,继承者俄罗斯一度经济困难,虽然如今已经步步复苏,但前苏联解体所造成的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和经济衰退,使俄罗斯人普遍陷入了心理误区和生存困境。在生存条件恶劣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这些情况尤其严重。
  当年「人工城市」的创立者如今已是垂垂老者,而他们创立的城市竟也与其一起进入了暮年。前苏联刚刚解体时,俄罗斯政府手上没有太多资金支援这些本来就依赖于国家财政的「工厂城市」。工厂停工,城市的基础设施得不到维护,电力、道路、用水乃至食品供应都出现了问题,没有人关注他们,城市的居民自行离开了,新生一代的年轻人争先恐后地向俄罗斯西部涌去,那是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气候温和,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富裕区,其中一些人甚至跑到了西欧。本来就来自高加索、中亚的移民返回了老家⋯⋯城市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孤苦老人的空巢。20多年过去,野草已经覆盖了道路和建筑,水泥与钢铁一点点被风化,岁月摧毁了一切,数万个村庄和城市消失了,这片广阔的土地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工业遗迹」,足以用浩瀚与壮阔来形容,却又安静得让人感到可怕。
  米尔内的悲剧
  「你相信吗?出产钻石的米尔内居然是世界上最穷的地区之一。」
  「我们买不起水果,甚至吃不起蔬菜。」潘德罗夫搓着手抱怨着,尽管已是初春,但米尔内寒冷的天气让他又拉了拉衣领。「这里以出产钻石闻名,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建于50多年前的米尔内市是典型的西伯利亚地区前苏联时期兴建的工矿城市,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在维柳伊河右岸支流伊列利亚赫河边上。拥有2.6万人口的米尔内在人丁凋敝的当地绝对算是个「大城市」了――尽管这个数字放在其他国家只是一个小镇的规模。
  米尔内的闻名在于它拥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钻石矿洞,巨大的漩涡状洞穴钻进大地,仿佛是巨人用钻头在大地上凿了一个深深的洞。米尔内钻石矿洞的入口直径有1200米之巨,深525米,以3米/层计算,相当于175层楼高。据说,沿着洞内壁的螺旋式道路前往洞底,再回到地面,一辆重220吨、时速60公里的掘土机要花近2个小时。而米尔内的钻石矿洞之大之深,已经使洞内和地表上空的空气气流形成了巨大的吸力,轻型飞机都不能直接低空越过其飞行,否则将被这股气流吸入洞中。
  如此「彪悍」的矿洞在往日是荣光,在今日却意味着无奈。建立于1959年的米尔内市,如今是一片破败的景象。2004年,运行了40多年的米尔内钻石矿洞正式熄火,只留下一个宛如地球伤疤的大坑。当地居民,主要是钻石矿工和他们家人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即使在矿洞运行的时候,这里的生活水准也很次。因为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地处西伯利亚腹地,靠近北极圈,冬长夏短,冬季平均气温为零下40摄氏度,最低温能达到惊人的零下60摄氏度。而即使是短暂的夏季无霜期,这里的气候也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米尔内的日常生活用品,包括食品大多都通过飞机来运输,成本昂贵,水果、蔬菜成了当地最紧俏的东西。
  「你相信吗?我们这儿出产钻石,却是世界上最穷的地方。」潘德罗夫是典型的米尔内居民,他生于一个矿工家庭,父亲是上世纪50年代第一批来到米尔内的矿工,但尽管在那段时间里这里和附近的几个矿场贡献了占全球总量23%的钻石,矿工们却似乎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大好处,生活一直都很艰难。在严寒的西伯利亚,这些生活在矿区的人可能好长时间都吃不上新鲜水果,那些要通过空运的蔬菜水果在米尔内是绝对的奢侈品。
  在米尔内,有不少人已经离开了,但拖家带口的潘德罗夫想要搬家却不那么容易,他寄希望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洞能被开发成旅游项目,但他旋即又陷入了沮丧。「这里距离莫斯科8000公里远,冬天冷得能把人鼻子冻掉,又有谁会来呢?」
  废城留守者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一切将逝去⋯⋯如苹果花丛的薄雾。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 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叶赛宁
  如果不是遇到斯捷潘,也许我们会认为卡德昌是一座死城。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如今和他捡到的一条小狗生活在一起,他说这座小城里还有别的几个人,「都是些老头子了」,但是我们却没有遇到。
  这是一个极富讽刺意味的画面,斯捷潘生活在一个四周都是人类文明象征的环境中――在他蜗居的那栋摇摇欲坠的老公寓楼周围,你能很容易地分辨出工厂、学校、医院甚至是图书馆,也可以很轻易地找到废旧的玩具、书籍、衣物和其他物品。但斯捷潘却如同生活在蛮荒时代,没有电,没有自来水,也没有邮递员给他送信。斯捷潘自己开垦了一小片菜地,据说他的一个侄子有时会来送给他一些面粉。这个垂暮的老人甚至对与人交谈都有些不习惯了,在这个寂静的城市废墟里,陪伴他的只有一条小狗。在寒冷的冬季,没有暖气的他只有整天蜷缩在火堆旁来抵挡严寒,据说这里的积雪现在都分外纯净,因为没有了人类的污染。
  「无处可去。」斯捷潘不愿意也没有能力离开这座城市,「至少我不担心被偷窃。」他还保有一丝自嘲的幽默感。斯捷潘是这座2003年就被废弃的城市的最后留守者,或者说,是这座城市坟茔的守墓人。卡德昌是前苏联解体后众多被废弃的小城市之一,居民被迫搬迁以获得诸如自来水、学校教育和医疗照顾等公共服务,这座曾经有1.2万人口的锡矿城市,如今已经化为废墟。而相同的一幕,在辽阔的远东,处处都在上演。
  在俄罗斯的最东边――楚科奇,这里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与莫斯科有4个小时的时差,多见的是白雪覆盖的山峰,最高温度12摄氏度,常年下雨下雪,手机没有信号,生活物资依赖空运,对外来人不太友好的居民⋯⋯在楚科奇的村庄,人口也在逐年下降,那些低矮的房屋里常常空无一人,随处可以见到被丢弃的自行车,它们的主人早已离开了⋯⋯
  尽管拥有堪称壮阔美丽的自然风景,但生活在这里的楚科奇人对此却有些无动于衷,他们唯一的乐趣似乎就是听广播,在这个手机没有信号的偏远地区,这种单向的信息传播几乎是他们与外界唯一的联系。当然楚科奇人也热衷于海上狩猎,他们捕食海象,因为外来供应品只能在夏季运往当地,价格奇高,所以当地人一般来说吃不到商店里卖的肉。此外,由于本地大部分地区缺乏工作机会,当地居民又热衷酗酒,这里的生存状况正变得越来越复杂。
  俄罗斯的对策
  「至少,我们要让别人知道这里还有人。」
  对于远东的被遗弃,俄罗斯政府也在寻求解决办法,但问题却没有那么简单。
  人口减少是俄罗斯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作为世界上最庞大的国家,俄罗斯却只有1.41亿人口,而且据俄罗斯国家统计委员会预测,21世纪上半叶,其人口下降的趋势将会持续,国民总数将处于1.32亿到1.38亿之间。甚至有不乐观的预测说,到2050年,俄罗斯人口的数量将减少到1.21亿。离婚率高,性观念开放,很多年轻人对未来缺乏信心,视孩子为累赘⋯⋯都是俄罗斯人口下降的因素,而且就是这不多的人口,还大部分集中在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部分,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等少数几个大城市人口稠密,而广袤的西伯利亚人丁却日渐凋零,走上数百公里都不见一个人影。
  面对人口危机,俄罗斯政府想出了很多方法,比如给孕妇提供饮食营养补助金、医疗服务费用和交通费用,向单亲子女、服役人员子女按月提供补贴等等。为了远东不被遗弃,俄罗斯也在试图向远东移民,不单是本国人,他们也吸纳邻国尤其是独联体国家的移民前去开发远东,去那些人口稀少的地区,并提供种种优惠条件作为激励。
  33岁的阿科皮杨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来自亚美尼亚―一个独联体国家,与28岁的妻子带着3个孩子和岳母千里跋涉,来到了俄罗斯远东安家。他们这样会讲俄语的移民家庭是俄罗斯政府欢迎的移民,俄罗斯官方给了他们1万多美元的搬迁费、土地、两头奶牛和一些小牛。阿科皮杨对此很是满意,他正劝说其他亲戚也搬到这边来。
  但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毕竟不是什么四季如春的人间天堂,严酷恶劣的环境也让不少新移民打了退堂鼓,有的甚至准备享受完优惠政策就马上走人,想要恢复这片世界最大的城市墓群的活力,恐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没有水,没有电,没有人影,甚至没有声音。
  米尔内钻石矿洞的入口直径有1200米之巨,深525米,以3米/层计算,相当于175层楼高。据说,沿着洞内壁的螺旋式道路前往洞底,再回到地面,一辆重220吨、时速60公里的掘土机要花近2个小时。而米尔内的钻石矿洞之大之深,已经使洞内和地表上空的空气气流形成了巨大的吸力,轻型飞机都不能从上面低空飞过。
  
  「无处可去。」斯捷潘不愿意也没有能力离开这座城市,「至少我不担心被偷窃。」他还保有一丝自嘲的幽默感。斯捷潘是这座2003年就被废弃的城市的最后留守者,或者说,是这座城市坟茔的守墓人。这座曾经1.2万人口的锡矿城市,如今已经化为废墟。而相同的一幕,在辽阔的远东,处处都在上演。

标签:远东 城市 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