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合同范本 > 正文

大学生涯规划书1000字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及对择业的影响分析

时间:2019-01-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探讨认知水平对他们未来择业取向的影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看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心理发展方向,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理智的定位,同时与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合理择业。高职学生只有在正确的心态下审视自己,客观而公正地评价自己,合理地选择定位,才能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行得更远。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合理择业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11-03
  
   一、自我认知内涵及发展
  (一)自我认知的内涵
  很多心理学家曾对自我认知提出过不同的见解,虽没有公认的统一定义,但在某些方面达成了共识,即自我认知是在一定意义上对自己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具体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两部分内容[1]。这两部分包括个体对生理自我(如身高体重)、心理自我(如思维活动、个性特征)和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无论是个体的成就行为还是心理健康,都有赖于人们对现实(自己的真实情况、客观环境)的准确感知。而自我认知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升华的过程,个体能够认识到自己整个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并能够将自己的整个心理活动进行合理控制,而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并能在这个状态中不断地超越自我。同时,在这个状态中,认识主体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和记忆的关系,并认识到自己在认知中的地位。最后,这个自我很可能在形式上被抛弃,可以在空间上纵观自己的整个心理状态和完全的自我运作模式,而不是整个自我都斡旋于思想和记忆的范围内。从认知自我,认识自我的性质和运作方式,到抛弃自我、达到无我,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这是现阶段自我认知的最高状态。
  (二)自我认知的发展
  从1890年威廉?詹姆斯把自我概念引入美国心理学,认知革命取代了行为主义而成为心理学的主导势力,自我在心理学领域也几经浮沉[2]。1939年哈特曼发表《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一文标志着自我心理学的成立[3]。同时,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James,1891年)与米德(Mead,1934年)曾提出把自我分为主体我(I)和客体我(me),即把自我一方面看作主体来认识,另一方面看作活动的对象或内容来认识。“主体我”表示自己认识的自我,主动地体验世界的自我。“客体我”表示物质的自我,即自我的身体、生理等要素组成的血肉之躯。詹姆斯认为,三种“客体我”(物质我、社会我、心理我)都接受“主体我”的认识和评价,一般说来,两者大致相同时,自我表现为一定的心满意足;当两者发生矛盾时,自我表现为一定的欲望和追求。1998年,包梅斯德在他的《社会心理学手册》一书中对自我问题进行了详尽的研究,提出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评价随着个体发展和社会经验增长而逐渐建立起来。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自我认知普遍存在的问题
  大学时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与过渡时期,面临着建立自我认同的核心发展任务。在这一时期其特点是个体自我意识和社会自我意识开始明显发生冲突,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出现一些矛盾;面临即将步入社会的焦虑、渴盼等心理倾向明显增加,理想自我逐步向具体计划发展,自我意识由“高昂”向“现实”转化,但仍是理想自我占据主导地位。在大学生中有一段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大一理想主义,大二浪漫主义,大三悲观主义,大四现实主义。”内容可能有点偏离实际,但较客观地描述了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理想―冲突―面向客观现实”的心理发展过程及自我意识的调适过程[4]。
  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着概念模糊、评价偏高或偏低等问题。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心理发展不平衡、情绪不稳定使其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心理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容易发生自我认知失调。社会与认知心理学家利昂?菲斯汀格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所呈现新问题
  高职院校求学的学生,由于社会、学校和自身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与本科院校大学生相比,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具有其特有的自我认知[5]。因为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大学生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与普通的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学习能力上,难免存在着学习主动性差、知识掌握能力薄弱等缺点,同时由于当前社会上存在着追求高学历等倾向,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呈现出新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基于自卑心理的过低自我认知。高职院校有部分学生存在过低的自我认知,原因是过多地自我否定而自惭形秽,使其形成了自卑心理的自我认知。高职高专学生这种自卑心理的严重存在,导致消极的自我认知,在这种认知水平下,学生容易丧失自信心、进取心,从而引发孤独心理、逆反心理、焦虑心理等,使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心理负担,增强紧张感,从而限制自己智慧和能力的正常发挥,导致效率不高和效果不佳。这种基于自卑心理的过低自我认知造成高职院校大学生本身的不自信或妄自菲薄,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使其在自我意识完善过程中,有时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出现自我认知偏差,甚至造成自我认知障碍。
  2.基于自以为是心理的过高自我认知。高职院校有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的过高的自我认知,形成与周围环境相脱节的堡垒式自我认知。这些学生认为人生的目的是“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并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毫不怀疑。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高职高专学生一方面在现实世界表现出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在虚拟世界中表现出极高的自我认知,现在网络的普遍成为了他们逃避现实的一个避风港,对于网络表现出了不正常的依赖性,对成功的渴求使他们生活在虚拟的梦幻世界。而实际上,这些学生把荣誉或引起人们的羡慕、赞赏,作为一种生活目标追求,他们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承认或在潜意识中不接受这种认知,始终在主观上建立起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这种过高的自我认知使得他们自身总是处于较强的自束和更强的情感波动之间的矛盾之中,一旦目标、愿望不能达到,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被压得喘不过气来,造成精神过度紧张。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对择业的影响分析
  自我认知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即将面临的求职择业的关键一环[6]。在择业过程中,当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社会客观评价达成一致时,择业就容易成功;如果自我认知高于社会的客观评价,在择业过程中就容易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如果自我认知偏低于社会客观评价,自信心就会较低,择业时畏首畏尾,踌躇不前,就会遗失良机。所以,认识自我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合理自我认知对择业的影响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从学校获得知识并掌握技能,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择业就业。职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职业是人一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一个人的收入、生活水平、社会地位、个人的价值体现以及生活状态。高职院校大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培养对工作和社会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所以,自我认知是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的第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步,正确良好的自我认知为以后职业发展道路奠定了稳定的基石[7]。高职院校大学生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社会的客观需要和自己的未来职业追求进行合理择业。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不合理自我认知对择业的影响分析
  由于现今社会背景下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认知存在着不合理、不正确的偏差,导致产生了以下几种非科学性的择业观:
  1.以自我需求为中心的完美主义。在择业的时候只关注到自己的感性需要,很少考虑自身特质。
  2.应急从众性。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期间一直没有构建一个完整的自我认知体系,到最后临毕业时来不及再分析自我和未来的择业相结合,只能盲目地跟风和随波逐流,而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3.急功近利型。学生往往只考虑哪种职业的工资高待遇好,哪种职业社会地位高,或者哪种职位不辛苦又容易得到,至于该职业是否适合自己、自己是否能胜任、是否有利于自己的长期发展却很少顾及。
  四、正确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及择业观念
  学生的自我认知关系到学生的自我定位,能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求学心理和就业心理,影响着学生的生活状态、学习状态和就业后的工作状态。对于自我的肯定和自我的心理调节有助于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塑造健康完全的人格,使他们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及定位下合理择业,对于以后进入社会工作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正确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栋梁,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息息相关,他们是社会价值与财富的创造者,但是如果他们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况,连对自己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自己本身都不能和平相处的话,日后必会成为社会问题。在他们择业就业过程中,如果没有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要求过高或过低,容易造成理想与实际的偏差,造成很大的心理落差感,形成巨大的心理负担。这样下去,就不能实现为我国社会主义作贡献,成为未来社会主义主人翁的目的。不能认同自我价值,更不能接受外界的价值评判和认定,长期的恶性循环,不排除部分学生对社会产生仇恨心理甚至发生报复社会的行为,这势必是为我们以后的和谐社会发展埋下了危险的地雷,很有可能一触即发,后果不堪设想。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趋于完善,其自我意识和认知正处于发展的动荡期,他们对即将踏入的社会开始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有了审视。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社会,人是处于社会中的人,人在与社会的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发展自己。因为自我意识在社会实践中产生,自我认知作为个体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个体在一定社会环境下,在与他人的人际互动过程之中发生的对自身的认识。两者都脱离不了社会,都是在社会中的自我认知。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只有结合自己和周围的社会环境,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水平,根据社会需求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自我评价,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不仅对其求职择业意义重大,同时对于其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不无裨益。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正确的自我认知水平下合理择业
  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地自我认知,对于其求职择业时的合理心理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目前教育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在择业时存在较多的心理误区,比如:攀比心理严重,过分注重薪金要求;过分相信自己,不能在总的社会环境中务实前行;缺乏自我奋斗精神,过分依赖社会关系;自命不凡,沉迷于虚拟世界寻找寄托,最后导致脱离社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所以只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才能不好高骛远,根据自己的实力水平,以平和的心态迎接面前工作的挑战。同时,客观的自我认知是使个人能力得到恰当发挥的前提。在这种正确的自我认识情况下,大学生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对,以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规划自己的人生,迎接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挑战,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施展。
  五、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及对择业的影响,认为高职高专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高自尊心,同时又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因而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我认知教育,架构科学的自我认知教育方法和途径,寻求学生自我认知与择业就业相嫁接的有效模式,这不仅有助于其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更有利于其个性特征与择业就业目标的理想匹配。这样才会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获得成功,这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自如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岳宝华.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和完善的途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5(22):96-97.
  [2]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72-74.
  [3]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36-37.
  [4]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论[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44-46.
  [5]程迪.浅析高职高专学生的自我认知――高职高专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82-84.
  [6]张雅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体的认知协调[J].求索,2006.64-66
  [7]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4-6.
  
  作者简介:赵宇(1986-),女,河南郑州人,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主要从事健康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标签:择业 认知 自我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