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合同范本 > 正文

小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的艺术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语文课上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口语训练的重要手段。精彩的提问能使学生智力振奋、情绪高涨,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打开学生滔滔不绝的话匣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提问上应做到:心中要有问、要善问,教会学生自己提问。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处理
  袁振国先生在《反思科学教育》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如果学生提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袁先生的这番话揭示了中国低效教育的症结,中国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是个不争的事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多种途径,其中重要的就是课堂上教师的提问。然而要想语文教学中每个提问都成为“重要的提问”,并非一件易事。
  一 教师心中要有问
  有时,我们有些教师自己都不知道提问有何目的。教师提问缺乏目的性,无的放矢,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比如简单地问: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比如空洞地问全文共有几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大意是什么。问题太简单或太空洞都会使学生渐渐产生懒于思考的习惯,形成对待生活轻浮的态度。教师要考虑通过提问让学生得到什么,思考和认识什么,形成何种能力等。
  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那如何从实际出发呢?一方面,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教师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为艺术的提问正是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来的,它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这个难度又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跨越和必须跨越的,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结合学生知识、经验的实际,又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随时调整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包括在何时提问,提问哪些学生,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考虑。
  二,教师要善问
  如何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平台,重要的是教师充分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主导”作用,以真诚的感情和平等的态度,成为学生疑难的咨询者、学生情意的感应者、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学生才能成为学习过程的亲历者、教师情意的应和者、教学活动的参加者。让学生自由地层示自己的观点,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面对问题,学生不受答案的制约,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是敢于展示自己的主张,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就给语文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讲究提问中的艺术。
  1 直题曲问。优美的文学作品往往倾注了作家的热情和智慧,如何寻找一个好的突破口,去感受作品的灵魂呢?变直为曲,绕道迂回,问在此而意在彼。则可以增加思维含量,并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李清照的《醉花阴》缠绵伤感,愁绪浓重理解主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诵读欣赏词句。但直接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刚好这首《醉花阴》课本上没有题目,我就提问:如果你是李清照,你想拟什么题目,为什么?学生立即兴奋起来。有的说拟“愁思”因为“薄雾浓云愁永昼”、有的说拟“重阳”因为“佳节又重阳”,有的说拟“西风吟”是因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个问?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感情经过思维的升华变得更为浓烈,课堂气氛很好,将诵读欣赏推向高潮。
  2 难题巧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新课程强调的是,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的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孔子的“循循然善诱人”和叶圣陶先生的“教师之为教,不在全般授与,而在相机诱导”都提到诱导。如何诱导?我认为首先在于提问,而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形,纯熟之功弥深”。
  鲁迅的《孔乙己》一文,篇幅较长,学生通读课文后,已大体了解全文的情节、结构、环境,此时应重点引导学生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问孔乙已是怎样性格的人?但这样的问题似乎在每一篇小说中都可以涉及,学生也会厌倦。但当我问及“如果孔乙己要谋生,你准备给他设计怎样的履历表?便如同在课堂上引入新鲜的因子,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先后提到姓名、性别、年龄、学历、特长、简历、自荐说明等,其中学历问题便涉及本文的核心科举考试毒害读书人心灵,特长写得一手好字,这本应该成为孔乙己谋生的手段,但没有利用,教师相机诱导为什么?好喝懒做,继续追问便可触到孔乙己的心灵伤疤,从而理解文章的深邃。当然自荐说明更是学生对人物形象的一个整体认识。教师对问题的设计统筹全局,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教材,找准突破口,这样便可事半功倍了。
  3 深题浅问。孔子在《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术:先易者而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意思是说提问要由易到难。以劈木材为例,先从容易的地方人手,然后攻其它关节,随手就劈开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深奥,或范围太广,作答时难度过大,可以将它转化为一系列小题、浅题,或以旧探新,或铺路搭桥,或同类启发,触类旁通,以平缓坡度,到达问题的本质。
  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在解决小说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时,就应从浅处提问:天气怎样?骡马在这样的天气中的反应如何?样子又是如何拉车的(动作描写),坐车人态度怎样?怎样的社会环境这个问题就会逐渐清晰了。有些问题看似浅显,学生不假思索便可作答,这时宜步步追问,使学生透过现象,准确把握、深入领悟语言的底蕴,以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
  4 正题逆问。“正”是指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要求语言字斟句酌,逻辑严密,思维指向准确无误。科学与谬误势不两立,形同水火。但是,有时教师提问故设谬误,以误识正,却更能促进学生深刻把握问题的实质,收到科学与谬误相克相生之效。教师从相反的视角切人,故唱反调,引导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的矛盾联系解决问题。
  《七颗钻石》一文中作者说七颗钻石变成了大熊星座,教师肯定得提出“大熊星座是七颗钻石的化身”以激起学生的思考:真的如此吗?若不是作者为何如此写呢?让学生进行正逆的思考来领悟这是作者在这篇童话中运用的重要写作手法“想象”,并可引导学生自己想象,还可以变成什么?围绕爱心的话题拓宽学生的视野。在透彻领悟作品精?的同时,联系学生的实际,使他们对生活的认知由低层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了一个理性的高度,从而达到了一种很好的审美效果,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会学生自己提问
  学生既然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就不应是施问的垄断者,学生也不应仅仅是被动的答问者。质疑是创新的基础,当教师在运用问题进行教学时,也应该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特别是鼓励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见解,哪怕是见解不成熟、有缺陷或问题,因为每个问题都有一定的发散性,我们不必追求完满的答案,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
  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真正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是他们内化的自我要求。学生不能仅满足于回答老师和课本的问题,更要自己思考和提问或教师回答,或其他学生回答,或自己回答。教师和学生通过互换角色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把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比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说明文的知识。完全可以把这篇层次清晰的事理说明文交给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巧妙地提问你们能就说明文体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吗?你们还了解哪些与沙漠有关的小知识?你们还想通过学习这片文章了解什么?同时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住关键问题提问,不能“浅问辄止”,而应该刨根究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
  语文课堂提问的确是一门艺术,如何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学生,使他们在“问”中增长才能,在“问”中启迪智慧,在“问”中激发思维。用提问引学生人文学的殿堂,妙“问”连珠,必将满堂生辉。

标签:提问 课堂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