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环保作文 > 正文

[铜川市城市用地合理利用研究]2018全国文明城市公布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铜川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近些年来,随着铜川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其城市用地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与管理土地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已成为摆在铜川市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铜川市 城市用地 布局规划
   铜川市处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地形多山地,丘陵,矿产资源丰富,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铜川市的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快速增长,经济呈跨越式发展。随着铜川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使得铜川市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与需求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合理利用城市用地对全市城市建设发展显得极为重要。
   一、铜川市城市建设用地的现状及其分布
   铜川市城市用地已初步形成“二区一廊”的城市布局。二区即南市区和北市区。南市区由新区、耀州城区、坡头镇三类工业园区优化组合而成;北市区即老城区,包括王益区和印台区的城市用地;一廊指董家河―黄堡绿色产业走廊。
   铜川市城市用地范围建设用地现状为3654公顷,主要分布在新区和北市区。新区1333公顷,占36.48%;北市区118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32.43%;绿色走廊598公顷,占16.37%;耀州区538公顷,占14.72%。
   1、北市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北市区是铜川市老市区,北市区人口为22.98万人,农业人口仅为1.8万人,城市化程度较高。铜川老城区因煤而生,北市区的形态与矿区布局息息相关。北市区内原来零散分布着很多大型国有煤矿,城市居住区主要分布在矿区周围。长期以来逐步形成以王益区的红旗街的铜川矿务局文化宫处为城市中心区,由北关―川口的一马路及沿着漆水河南面的二马路,将几个矿区连为一体的城市布局。受地形的影响,城市建设用地见缝插针,一二马路周围的支毛沟分布着居住稠密的居住区,地质环境较差,多处于滑坡区。
   近年随着市区煤炭资源枯竭,市区煤矿相继倒闭,其他工业用地也有相当一部分改制或者转产,北市区的大量工业用地处于低效利用和闲置状态。老城区中心区域的政府行政机构南迁新区后,存在用途转换的问题,有一部分向商业和居住用地转变。北市区居住用地虽较多,但集中连片设备设施齐全的居住小区较少。绝大部分是分散建立的较高比例的私房用地,这些私房中大多沿山坡、山沟而建,建筑较分散,质量差,公共环境相对较差,缺少必要的通行条件和绿地,质量和环境都需要提高。北市区还有部分单位自建住宅,都未形成集中的片区。
   2、南市区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分布及存在问题
   (1)新区建设用地的现状分布及存在问题。铜川市新区是南市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该区地处铜川南部塬区,与富平、三原接壤。新区地处黄土高原台塬区,为一条带状起伏黄土塬,是原耀县最大一个塬。铜川新区开发区于1993年批准建设,新区开发区规划面积为1975公顷。用地范围主要为原耀州区下高埝乡用地。2010年新区总人口为4.62万人,其中非农人口为3.54万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333公顷,约占新区总面积的67.5%。新区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面积最大,为610公顷,占新区总面积的45.76%;其次为公共设施用地,面积286.8公顷,占21.52%;工业用地面积103.1公顷,占9.38%;道路广场用地为124公顷,占9.3%;绿地122.4公顷,占9.1%。市政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及仓储用地面积都较小。
   从各类用地的空间分布看,新区居住区主要分布在市政府周围。新区居住用地主要为近几年成片综合开发的居住小区,相对质量、环境较好,公共设施超前,公共服务齐全。公共设施用地和公共服务用地主要分布在新区的中部及北部,办公用地以市政府为中心,辐射四周,在城市中心南移的情况下,将新区市政府周围予留有部分行政办公的用地。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新区南部工业园区内,是铜川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聚集地。
   (2)耀州城区建设用地现状分布及存在问题。耀州城区是原耀县县城,处在漆水河、沮河的三角洲,东西受到河流和通路的阻隔,东侧是漆水河、西铜铁路、210国道,有著名的药王山旅游区,西侧是沮河和梅七铁路专用线,以货运为主。铁路和河流在向外为塬区,地势远高于城区。作为原耀县的县城,和其他县城区相似,城区内有大量的农村宅基地,与国有土地交错布局。城市功能相对齐全,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均居住面积较小,居住建筑以自建和单位建房为主,在北部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居住小区,公共设施较齐全,相对居住环境较好,但基础设施较差,尤其是道路有待改善。另外,耀州区旧城四条街的住房质量较差,大多为平层和低层,且各种设施配置不齐全。商业金融用地有耀州县城北大街的商业中心,随着铜川市新区的发展,按照新耀一体化的要求,耀州区经济服务中心要逐步和新区融合,形成耀州―新区一体的商贸体系。
   3、绿色走廊建设用地现状分布及存在问题
   绿色走廊是指耀州城区和北市区中间210国道两侧的工业用地,主要包括耀州区的董家河镇、王益区的黄堡镇的部分土地。铜川市为促进这一不同行政区域的区域地块的发展,成立了董家河工业园区、黄堡镇工业园区,形成铜川市的建材工业循环产业园区是未来发展趋势。受地形影响,又加上河流、铁路、公路的阻隔,这里的建设用地地块相对较小,农村宅基地、工业企业等分散布局,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210国道两侧。工业相对集中的区域是王益区的黄堡镇,这里布局了铜川市40%以上的企业,如钢铁厂、纺织厂、电瓷厂等,但上述企业多数停产,工业用地处于低效利用或闲置中。
   二、铜川市城市用地总体布局与合理利用
   1、铜川市城市用地总体布局
   铜川应将“大力发展铜川新区,积极建设绿色走廊,完善改造调整老城”定为建设策略,通过“南扩北疏”,形成“一城二区一廊,三河六园多带”的山水园林带状组团城市用地总体布局形态。一城即铜川市区;二区即北市区、南市区(由耀州城区、新区组成);一廊即黄堡―董家河镇的城市绿色走廊;三河即漆水河、沮河、赵氏河的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通道建设;六园为玉皇阁水库休闲度假娱乐园、药王山风景保健医药园、新区和耀州组团之间的沮河两侧城市生态憩园、耀州窑遗址陶瓷文化园、北市区城市综合公园、北市区翠溪城市森林公园;多带既利用城市周围的沟壑、坡塬、小溪等地带,通过山体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形成纵横交错的多条带状绿化系统。
   城市应重点向南发展,并在西侧开辟城市工业园区。通过对新区的重点建设,及对北市区、耀州城区的改造完善,调整建设黄堡―董家河绿色走廊,促进“二区一廊”(南市区、北市区、绿色走廊)串珠式城市形态的尽快形成。在新区西侧的坡头镇建设铜川三类工业园区。
   2、北市区城市用地合理利用方向
   北市区将采取“下山出沟、控建增绿、综合改造、提升品位”的建设方针,禁止零星插建,不再建设办公和工业项目,进行成片改造。居民迁出边坡和支毛沟后,大量植树造林,增加北市区绿化面积,提高北市区环境质量。北市区建设用地应在总体控制下逐年减少。
   (1)坚持盘活土地存量的用地政策。政府南迁后,其办公用地绝大多数仍归原来的事业单位使用,对于少量的闲置资产,可通过市场方式,转换其用途。破产企业用地,可通过入股、拍卖等形式促进其向房地产转移。由于企业改制等原因,市区内仍有一部分企业闲置土地,尚待处理,应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企业将用地转换为其他用地。
   (2)积极推进对废弃企业用地的土地复垦整理。铜川市北市区内有部分废弃的矿产企业及建材企业用地尚待复垦治理。全市应建立专项基金,积极推进对闲置废弃企业用地的整治,严格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加大对工矿废弃土地的复垦力度,并将土地复垦整理与建设有机结合,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对于土地配置不合理和浪费严重问题要积极鼓励建设用地合理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重组,优化配置,比如通过政策引导牵线搭桥以及政府收回公开招拍挂出让形式来盘活土地。
   (3)实行北市区建设用地的减少与南市区建设用地的增加相挂钩政策。可借鉴国家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对于市区居民迁出边坡和支毛沟后种植林草的,将其用途转化为农业用地;对于已经倒闭的矿山企业生产用地,也可将部分土地整治后转换为耕地,而将建设用地指标置换到新区,实行北市区建设用地的减少和新区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政策。
   3、南市区城市用地合理利用方向
   南市区是铜川市的重点开发地区,将成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地区,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建设现代气息浓厚、建筑风格独特、产业支撑力强、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城市。
   (1)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水平。比起北市区来,新区建设用地相对充足,集约利用水平也不算低,但是台塬区仍然受地形的限制,供应面积有限。所以,在新一轮规划中,应采取各项措施继续提高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2)扩大新区范围,满足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随着铜川市新区开发区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新区的土地供不应求,原来规划区范围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建设的需求,土地成为限制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建议新一轮规划中,要扩大新区的面积,以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
   (3)严格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管理。新区范围内村庄数量多,人口密集,农村居民点占用土地面积大,随着新区建设的加速,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增加,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开始活跃起,非法买卖宅基地以及占用耕地进行建设的人数增加,并将随着新区建设速度的加快而继续增加。防止新的城中村的滋生,是新区城市发展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绿色走廊发展目标
   一廊以黄堡―董家河两侧坡地为依托,利用河流蓄水,利用210国道及铁路线,在老城与新区之间,建设铜川高科技传统产业廊,构建三大产业基地:优势能源产业、铝业加工业、建材业,以形成铜川绿色产业区。同时加强城市植树造林,加快城市化环境建设,形成铜川市区的绿色通廊。
   (1)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绿色走廊是铜川市的重工业分布最多的企业,目前已经有几个龙头企业,但分布比较零散。除秦岭水泥厂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比较完善以外,其他园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还有待继续完善。因此,园区建设首先应从改善基础设施入手,吸引新建企业,向园区集中。
   (2)提高入园企业准入条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区企业以水泥、铝产业为主,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因而在引进企业时,应提高准入门槛,引进大型企业,只有这些企业才有力量采取新工艺,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比如声威水泥,采用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对于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等,要提高入园准入条件,并加强治理,严格执行排污标准。

标签:铜川市 用地 合理利用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