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检举信 > 正文

数学模拟课堂教学视频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三放三收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三放三收的过程设计是以大问题设计为前提,将大问题“放下去”面向全体学生开放,通过教学的重心下移,使学生的基础性资源得到生成;将学生生成的不同信息和各种资源“收上来”,为下一步形成生生和师生的互动提供互动性资源;通过生生和师生互动的方式有效利用资源,通过“收”的层次性,来实现教学过程的推进和提升。
  关键词:大问题、放与收、重心下移、资源利用
  
  一、案例描述
   曾在日常的数学教研组活动中听过这样一堂课,老师教学生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43+31你是怎样算的呢?学生举手回答:我把43拆成40和3,把31拆成30和1,先算40+30等于70,再算3+1等于4。老师又问:还可以怎么算?可不可以算43+……?学生经过老师启发,又回答:我把31拆成30和1,先算43+30等于73,再算73+1等于74。老师又问:还可以怎样算呢?……在老师的追问下又有学生想到:我把43拆成40和3,先算31加40等于71,再算71加3等于74。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来总结:这些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相同之处在于都是43+31,都是用了拆分的方法;不同之处是有的拆了两个数,有的拆了前一个数,还有的拆了后一个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出示列好的竖式让学生试着做一做。
   显然,这样的师生互动就像挤牙膏,老师的提问和启发是由十分细碎的“小问题”组成,学生学得十分被动和艰难。我们追求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经不能象传统的数学教学那样,老师问,学生答;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在有方向、有目标、开放而弹性化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课堂上学生呈现的多种状态与具体情境,通过师生的交互作用,不断的重组和生成、推进和提升的教学过程,是具有丰富内涵,智慧灵动与生命活力的教学过程。所以我们可以有针对的设计“三放三收”的教学环节有效地改变这种过于琐碎的状况。
  二、三放三收的教学结构的提出
   何谓“三放三收”的过程结构呢?所谓“放”,就是为了体现教学的“有向开放”,面向全体学生,把教学的重心放下去,即把数学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所谓“收”,就是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信息“收上来”,为形成下一步师生的“交互反馈”提供资源准备。一次“放”和“收”的过程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而且,比较以往十分细碎的“小问题”而言,这里的问题是指“大问题”的设计。一般来说,一节数学课设计三个左右的大问题比较合适,简称为“三放三收”。
  三、三放三收教学结构的运用
   较传统的数学教学“复习、新授、练习、总结”的模式,“三放三收”体现出一定的优越性,更有效地提升了教学。“大问题”设计是“三放三收”教学的前提条件。“大问题”更能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更能激发学生形成深层次思考的意识与习惯。如上面的案例中老师不断地追问“还可以怎么算?还有吗?”就十分琐碎。如果设计这样一个大问题:“既然可以拆分第一个加数,那么是不是也可以拆分第二个加数?或者两个加数同时分拆?这一题还可以怎样做?”学生自然能打开思路,解决办法就多了。“由于“大问题”相对复杂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老师需要给足思考时间。
   “放”“收”之间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放下去”可以改变课堂教学中个别学生“替代思维”的现象,使教学的重心从面向个别学生下移到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动起来;还可以改变学生信息和资源贫乏的现象,使不同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有生成的可能,而这些恰恰是师生互动中不可缺少的“互动性资源”。
  四、案例的重建
   如果我们来重建刚才那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教学课,不妨这样来设计:一“放”:43+31等于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可能回答:把43拆成40和3,先算40+31等于71,71+3等于74。老师便紧紧扣住学生的回答追问启发:为什么拆分43呢?拆分了以后有什么好处?哦,这样就转化为了40+31+3,转化为了我们会做的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紧接着二“放”,帮助学生形成类方法:既然可以拆分第一个加数,那么是不是也可以拆分第二个加数?或者两个加数同时分拆?这一题还可以怎样做?思考一下,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然后老师便可到学生中间收集资源,为学生理解算理作好准备。
   当方法①43+30=73 73+1=74、方法②40+30=70 3+1=4 70+4=74、方法③竖式、方法④4+3=7 3+1=4同时呈现在同学们眼前时,老师便可提出核心问题互动:横式的过程在竖式上是怎么体现的?什么位上的数与什么位上的相加?写在什么位上?从而沟通横式与竖式之间的联系并比较两者之间异同:只是形式不同,意义是一样的。从而也发现第4种方法4+3=7出问题了吗?出了什么问题?十位上的3和4表示30和40,一定要写成40+30=70,不能简单地记为4+3=7。然后师生再共同提炼计算法则,进行巩固练习。
   总之,数学教学“三放三收”的过程结构,一方面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结构层次,表现出收放自如的明快节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放――收”展现学生的认识从错误到正确、思维从混沌到清晰地真实过程,而不仅仅是呈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结果,体现出教学向纵深推进的互动生成的过程。

标签:课堂教学中 数学 三放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