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检举信 > 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探索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它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如何上好语文课,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营造课堂教学的艺术氛围了。本文探索语言教学的艺术性特点。   关键词:语言教学;艺术设计;导入与创设情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77-01
  
   从古至今,教育学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教学离不开艺术。教师只有采用最佳教法,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培养、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那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有哪些呢?
  1.聆听配乐朗读,深入感受意境
  以《边城》教学为例,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边城的风光美;找出体现淳朴民风的人和事的语句,体会边城的人情美;找出有关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的生活的描写,体会浓浓的祖孙情。在美妙的音乐中,同学们会感受到小说中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翠色逼人的篁竹……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构成了自然清丽、优美如画、似真似幻的的世外桃源;同学们会感受到在“边城”中那热情、友善、淳朴,这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同学们会感受到翠翠和爷爷那浓浓的祖孙情,弥漫在茶峒的山山水水间,也弥漫在我们的心头。
  那么我们现在读这篇小说又有什么现实意义?经同学们讨论得出这样的结论:审视现实,我们也不由得感到,在今天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商品经济的大潮越来越把人也商品化、庸俗化,冷漠、自私、惟利渐渐充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人们互相猜疑、提防、抱怨,“四合院”文明逐渐离我们远去。读了小说《边城》,激起了我们心底对“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美好人性和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的呼唤;让我们思考怎样才能构建和谐的,一如边城的美好社会。课文讲到这里,我想我们的教学难点应该突破了,同学们领会到了作者的创作目的,小说的主旨;走进了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到了人性之美。本课的教学“意义”也就实现了。
  2.情感与课文相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与学双方的认识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得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由某一特定情感转移并沉浸在课文所规定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然而然地领会课文的内涵,使教学双方感情畅通交流。
  课文感情的基调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肃穆安谧,有的幽默诙谐,有的凄惨悲壮,有的明快热烈,有的典雅婉约,有的雄壮豪放。然而教师是调节课堂情感的主导,调的着眼点应是课文的情感基调。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如教师不注重引导和调节,不能激起学生在情感的共鸣,那就会造成学生的"感情饥饿",学生就会反胃,那么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就不可能协调、融洽。而注重新课的导入和教师的范读,则是教师调节学生情感使之与课文情感相结合的有利途径。
  《荷塘月色》一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全文通过描绘素静、淡雅、冷清的荷塘月色,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现实的一种淡淡的忧悉和苦闷的心情。我首先引用宋朝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即"毕竟西湖六月中,凤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着引人课文,我说:六月的西湖莲叶满湖,别有一番情趣。那么,夏日的夜晚漫频在清化校园的荷塘边,在朦胧的月色里又是怎样的一种风韵呢?由此,引导全班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我接着用低缓而委婉的语调将全文郎读一遍,学生带着自己的遐思冥想,去欣赏作品描绘的素雅朦胧的景色,去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沉浸在散文所表现的意境中。这时,教师,学生、教材三个要素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3.把“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当作一门教学艺术
  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专门研究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他的研究表明,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减轻作业负担,提高效率,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并且可使毕业的学生继续保持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的热情,教育心理学的实验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弥补智能的不足。
  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应当遵循兴趣活动的规律,抓住他们好奇心、好胜心、采取各种方式,如表扬,竞赛、讲作文故事、推荐优秀书籍,增加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之进入一个比较持久的阶段,对作文产生乐趣。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学习,去工作,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我认为把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当作一门教学艺术:要利用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喜爱语文课。在语文教学中,我变满堂灌为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处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要求每一个学生每学期都要阅读一本以上的名著,并在每一学年完成三千字以上的心得体会,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学生眼界,增新了知识。有个学生在读《鲁滨逊漂流记》后写道:“我对文章的感受有二,一是探索精神虽可贵,二是执迷不悟害人心。”结尾写到:“鲁滨逊真是一个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正是这种精神,使他成为了一岛的皇帝;但正是由于这过了头的执迷不悟,使他受了这么多的苦难,我们一定要学习他的探索精神,决不能学习他的‘执迷不悟’”。这个认识,还是有一定深度的。
  可见,利用情境教学,能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情景感受,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

标签:课堂教学 语文 探索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