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检举信 > 正文

[康德和黑格尔自由观的比较] 康德 黑格尔 自由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康德的自由观有其形成的背景和内容,自由观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的伦理意义。黑格尔在康德的基础上对自由观进行了发展,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的自由观的主要内容有自由是具体的,以必然性为前提的,它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历史过程。虽然两人的观点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但是他们两人作为伟大的哲学家,对当今“自由”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康德;黑格尔;自由观
  一、康德的自由观的形成和内容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生于东普鲁士的格尼斯堡(该地自1945年以后成为前苏联和现在俄罗斯的领土),父亲是一个马鞍匠。康德的家庭信封路德宗的虔信派,康德从小就在教会办的学校里受教育。康德一生没有离开过格尼斯堡,但是他却注视着世界的发展,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进步思想家。对于自由观,康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康德自由观形成的背景
  对于自由的阐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告诉我们“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人的主体性,从而也为自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伊壁鸠鲁认为建立在个人幸福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文艺复兴的发展和启蒙运动的兴起,使得科学知识和人的自由出现了矛盾;休谟的怀疑论认为“一切从经验而来的推论都是习惯的结果,而不是运用联想的结果。因此习惯是人生的伟大指南” ①因果性关系不能提供知识有效性的证明;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自然本性;康德是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批判的发展了自由观,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自由价值理论。比如:他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就否定了伊壁鸠鲁的观点,提出了德性和幸福相结合的至善的观点,虽然它只是建立在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的假设上。
  2、康德自由观的内容
  康德自由理论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它的自由理论正如同他的纯粹理性批判的认识论一样, 在现代西方哲学自由理论中有巨大的影响。他把自由问题从认识论领域拉走,归为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自由理论在许多方面超出了前人, 虽然他并没有真正完成自由理论的革命, 但至少他做出了尝试。他的自由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的伦理意义(道德自律)。
  (1)先验的自由
  先验自由的内涵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方面意味着摆脱机械因果性的约束,即这是消极意义上的自由,实现独立的经验世界;另一方面它意味着“在因果关系中,原因自身不隶属于按照自然因果律的另一原因,即它是主动的开始一种状态的力量,也就是指它是没有原因的原因,是一切服从自然因果律的现象的绝对开端,是绝对的原因”② 即积极意义上的自由。
  康德利用理性的第三组二律背反所指出的,在自然领域,一切都是被决定的,理性只能服从决定论和自然规律;但在实践领域,理性是自由的,不为任何外在东西所决定。
  (2)实践的自由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的序中所说:“自由概念的实在性既然被实践理性的一个必然法则所证明,所以它就成了纯粹的甚至思辨的理性体系的整个建筑的拱心石,而且其他一切概念(神的概念和不朽的概念)当作原来在思辨理性中没有依据的,到了现在也都附着在这个概念上,而借它稳定起来,并得到客观实在性。那就是说,它们的可能性已由‘自由’确系存在这件事得到证明,因为这个概念已被道德法则揭露出来了。”③在这里,康德明确的提出了道德的哲学基础是自由。自由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自由的任意;二是自由的意志。自由的任意是从先验的自由走向实践自由的一个桥梁,在自由的任意中包含着感性但是它是自由的,因为它是追随自己内心的想法,追随自己的意愿而表现为外在的行动,所以它其实也是有理性包含在内的,即也包含了实践的理性。
  实践的自由的根本规定是意志自由,这样就引出了“道德律令”;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基础,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条件。道德法则使得实践理性成立,从而使德性与幸福统一起来,从而达到人的至善,但是它无法解决的就是人死后,无法行动,是否没有自由,于是他又论证了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的观点,这样虽然指出了自由存在的时空范畴,但是康德却使“自由”走入了一个彼岸的世界。它成为了宗教上实现的可能性。在这里,体现了康德自身的局限性,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试图把宗教所具有的正当的道德功能与纯粹理性的道德学说结合起来,把宗教理性化、道德化。
  (3)自由的伦理意义:善良意志
  康德是如何从形而上学或本体论的高度来说明自由的意义呢?康德阐明了自由的伦理意义,这就是“善良意志”。自由的无条件性的一个意义是无外在的目的,否则的话,自由变成为追求目的的手段,不得不为目的服务,为目的所制约,这样也就不可能成为自由了。换言之,自由就是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人的哪些活动符合自由的这种特征呢?答案是:善良意志。自由的意志是以善良为目的的,如果意志不以善良为目的,那么也不是自由的选择。譬如:一个慷慨济贫的人,如果是为了沽名钓誉而这样做,那么,他的行为算不上是道德的行为。即便他是因为心里的怜悯而这样做的,那他的目的只是为了心安理得,所以仍然受到情感的支配,所以,也不是道德的行为。善良的意志是绝对自由的,它只以自身为目的,摆脱了一切经验因素,包括社会的约束力、自然情感以及个人好恶等方面的约束。善良意志为自己立法,自己守法,这就是道德自律。
  康德在《道德的形而上学的基础》中,试图用“先验演绎”的形式论证道德何以可能的问题。他都回答是,作为理性存在者的自由,使道德成为可能。但他又立即面临着人的自由何以成为可能的问题。他又说,人的自主自觉的道德行为,使得人成为自由的主体。在这里,他陷入了循环,用自由论证道德的可能性,又用道德论证自由的可能性。
  二、黑格尔的自由观
  威廉?弗利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出生于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1793年毕业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年的家庭教师。1800年以后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了《哲学评论》的杂志。1807年出版了第一部哲学著作《精神现象学》,之后又完成了《逻辑学》、《哲学全书》等。黑格尔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最全面的哲学体系,他的哲学的特点和优点在于它的整体性。黑格尔对于自由观有不同于康德的见解。黑格尔的自由观是近代资产阶级哲学自由观发展的最高成就, 是他在扬弃人类思想史上的自由观、特别是在扬弃了近代西方哲学史上自由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自由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它是以必然性为存在前提。
  黑格尔从具体的自由出发, 阐述了自由与必然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他说:“自由最初也是抽象的, 而这种抽象的自由只有通过放弃自己存在的情况和所保有的东西, 才可以得到拯救” “必然性发展的过程是采取克服最初出现的僵硬外在性, 而逐渐显示它的内在本质的方式。由此便可以表明那彼此互相束缚的两个方面, 事实上并非彼此陌生的, 而只是一个全体中不同的环节。而每一个环节同对方发生联系, 正所以恢复到它自己本身和自己与自己相结合。” ④这样看来,自由与必然是紧密相连的,且由抽象自由转向具体自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由不包含必然性的自由向包含必然性自由的转化过程,所以自由是以必然性为其存在前提的。
  自由最初是抽象的,但是它向必然性自由转化的过程中它渐渐成为了具体的存在,而非是康德的“彼岸”自由的存在,黑格尔认为“自由永远是自己决定自己”。他指出:“康德以前的形而上学家,却大都采取这种固执孤立的观点,把自由和必然认作彼此抽象地对立,这种不包含必然性的自由,或者设想没有自由的单纯必然性,只是一些抽象而不真实的观点。”⑤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康德以前的一些行为上学家都是片面的看待了自由,只看到了它们的区别,而没有看到联系。虽然他的自由观从唯物论的角度上讲是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但是它包含了马克思辩证法的观点。
  2、自由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黑格尔说:“人通过改变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事物上面刻下自己内心生的烙印,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事物中复现了。人要这样做,目的就在要以自己的身份去消除外在世界的那些顽强的疏远性。”⑥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黑格尔认为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可以实现自由。黑格尔认识到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并且还提到了对客体的改造这个深刻的观点。黑格尔的这个观点也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自由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但是,黑格尔所说的改造只是观念转化的一个环节,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性的活动。
  3、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黑格尔认为自由是一个历史过程,它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黑格尔称为东方君主专制时代。这个时代是一个没有自由和不知道自由的时代;第二个时期,黑格尔称为古希腊城邦民主制的时代。这是一个少数人有自由的时代广大的奴隶群众是无自由可言的;第三个时期,黑格尔称为日耳曼人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虽然人们知道人人应该得到自由,但是在现实中还远远不能实现人人都应得到的自由。黑格尔这种以自由意识为标准对历史所做的划分显然是不科学的。然而他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自由观念也逐渐具体化。
  但是,自由在本质上是非政治性和宗教性的,单纯的依靠自由是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善的政治社会的,真正的自由是要把理想中的自由生活化、社会化。
  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都有自己的特点,黑格尔对康德的自由观批判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又是对黑格尔自由观的继承和发展,所以,它们都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论的发展创造了基础,留有余地。康德对于自然层面自由( 经验自由) 与价值层面的自由( 道德自由) 统一于人这个整体。康德的这一观点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人们思考如何实现物质需求与道德的满足。黑格尔认为自由不是“任性” 不是为所欲为, 它是具体的, 内在地包含着必然, 是以必然性为前提的,因此我们需要现实的外在的制度和约束。两者都具有现实意义,所以研究康德的自由观和黑格尔的自由观可以更好的指导现实。
  
  注释:
  [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第267页。
  [2]李丽华;孙萍.康德的自由观探析.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0卷第2期,第80页
  [3][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4]黑格尔. 小逻辑[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第105页
  [5]黑格尔. 小逻辑[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0.第105页
  [6]黑格尔. 美学: 第一卷[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第39页
  
  参考文献
  [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
  [2]邓晓芒.《康德和黑格尔的自由观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3期,比较哲学
  [3] 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M].第一卷, 贺麟、王太庆译,
  商务印书馆, 1981年版
  [4]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M].邓晓芒译, 杨祖陶校, 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李丽华,孙萍.《康德的自由观探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0院卷第2期

标签:黑格尔 自由 康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