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建议书 > 正文

【探讨减负中的语文教学程序】 2018一年级上册语文书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为了加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进而形成技能,那么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就需要改革、创新。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是一种包括释题、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解释词义、划分段落、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等步骤的程式化模式,这种模式墨守成规地向学生灌输,如同一部破旧的老牛车,沉重乏味,单调枯燥,拙劣地将那本来生动优美的文学作品糟蹋得面目可憎,导致学生望“文”生畏。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被动,没有兴趣,教师吃力的后果,严重地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甚至迫使祖国的语言文字穿着“小鞋”步履艰涩地前行,在年轻一代人面前失去了光华,得不到长足的发展。基于这些原因,笔者在多方面汲取部分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先进方法的同时,尝试着建立了一种以教师指导阅读、学生自学为主要方式,以思想语言训练为中心,以听、说、读、写活动为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程序。这一做法实施效果较好,其程序分作如下六个阶段:兴趣导入阶段、设问导读阶段、读书动手阶段、切磋讨论阶段、动口总结阶段和练习巩固阶段。
  一、 兴趣导入阶段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更是学习、工作以至发明创造的动力源。在准备让学生进入自学状态前,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学习一些抽象的说明文和应用文时,更应该创造学生的学习条件,充分利用各种电教、模型及标本等手段,来激发兴趣。如在事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一文的教学中,可利用投影或教学VCD碟片或网络视频向学生展示沙漠侵吞良田美池的事实,让学生发挥想象,从正、反两个方面设想未来的世界环境景况,从而顺利地把学生思维引向课题,导入正课。
  二、设问导入阶段
  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以后,就该采用设置问题的教学方法,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难易适度的思考题(用小黑板显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又如在《向沙漠进军》一文中,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人类为啥要向沙漠进军?(2)沙漠这个可怕的巨人是如何在人类面前逞强显威的?(3)面对沙暴强敌,人类有办法吗?啥办法?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感受逻辑力量,结合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形式到内容上把握文章的整体。这些问题本身也应该具有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做到既简明、形象又生动有趣,与第一阶段的内容在风格上达成一致,不中断学生兴趣的延续。
  前两段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思”做好“点灯”“引路”工作,让学生紧随着“航标”,在知识的海洋中轻快起航。在这种态势下就进入下一阶段。
  三、读书、动手阶段
  学生在简短的导读把握文章整体后,就让他们精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边读边划,划出重要的词语、重要语句。文学性较强的文章还可提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段。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可提示学生划出暴风雨来临中描写海燕动作的词语,划出描写风云雷电动作的词语,并注意这些动词的先后的连续性与变化,提示学生思考这些变化说明什么问题?要求学生划出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这些修辞手法又说明什么问题?在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后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
  四、讨论切磋阶段
  学生动手阅读后,就会产生相互交流的欲望,这时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作为教师,则以平等的身份巡回组织、参与,加以点化指导,既要求学生紧扣文题争论,不可任由他们漫无目的的摸索,又要注重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往往有自己的思路有时能够突破习惯逻辑的羁绊,他们的那些闪烁着创造性火花的“神来之思”,正是教学过程最精彩的部分,教师要善于发现,给予真诚的鼓舞,让孩子们的思维有海阔天空的发展空间。讨论后让学生把思维切磋过的结果用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这个过程有两方面意图,其一是为了加深课文思想情感;其二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这一阶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要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使讨论充分开展,学生还可以有独到的创造性思维。
  五、归纳、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由教师做补充总结。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讨论切磋后,再进行归纳总结,把零散的知识集中起来连接成篇,把不同的意见统一起来(这一点能统一的则统一,不可牵强附会,可以让学生“保留意见”),把学生还没有认识到的补讲出来,并深入地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由于这时的总结内容是在学生努力探讨的基础上讲的,因此学生会兴致盎然,如饥似渴地听,效果会很好的。如高尔基的《海燕》,在老师导读的基础上,学生经过熟练讨论、切磋后,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在当时俄国社会背景下,这首散文诗的深刻含义,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海燕的形象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六、练习、巩固阶段
  练习必须在理解文章后进行巩固深化知识的读写练习,练习在教师备课、备学生时就优化设计,务必使练习少而精,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又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起来不会很艰涩。读主要指朗读,适用于诗歌、散文,还有一些语言犀利、逻辑性强的杂文也适用于朗读。写主要用于应用文、说明文及一些复杂的议论文的练习。
  上述教学程序是从大体上来说的,不能作为一程不变的模式,这就需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灵活掌握,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标签:减负 语文教学 探讨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