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建议书 > 正文

近几年中国国际收支的新变化:2017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近几年,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一些结构性变化。为此,我们从国际收支平衡表入手,用实际的数据说明问题,着重分析金融危机后直至2011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指出这个变化并解释变化出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国未来几年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作出分析,最终提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应对方法,以便深刻的理解目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及调控方向。
  
  后危机时期我国国家收支的新变化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变化,我们先对2005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国际收支变化的特点。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经常项目顺差主要来自于商品出口顺差这一项,历史上其对经常项目顺差的贡献度高达90%。但是要注意到这里的商品出口主要指的是加工贸易商品出口,一般贸易商品出口顺差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同时资本项目也长年保持顺差,形成罕见的“双顺差”,这样就导致了我国近几年官方储备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增速呈加快趋势。这些都是在金融危机以前就已经达成的共识,本文将不再赘述,本文主要研究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9年,我国经常项目账户余额迅速下降,2010年虽然有所恢复,但只是接近2007年的水平。根据2011年的前三个季度数据显示,我国经常项目余额又一次骤然下降,到年末可能只有2006年的水平。与此相反,自2009年开始,我国资本金融项目余额连续大幅增加,2011年可能达到史无前例的2600亿美元,在数额上首次超过经常项目余额。因此,官方储备增加额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仍然保持高速的增长,且增速呈加快趋势。
  我们取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两项的数据,制成2005年以来我国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变化图,如图1。
  图1表明,自2009年开始,我国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在“双顺差”中的比重突然加大,并持续下去。2011年,资本金融项目顺差首次超过经常项目顺差,成为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如图,两者的共同面积等于官方储备增加额,可见其在金融危机期间也保持高速的增长,并在后危机时期增速加快。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资本金融项目顺差在金融危机以来如此高速的增长呢?本文进一步观察了金融项目账户下的子科目。我们发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其子科目外国直接投资余额一直高于整个资本金融项目账户,也就是说,除去外国直接投资账户,我国的资本金融项目就为逆差。但在2009年,外国直接投资账户余额开始低于金融项目账户,即除去外国直接投资,我国的资本金融项目仍为顺差,这与2009年之前完全相反(见图2)。
  同时,发现其他投资账户余额从2009年起持续大幅增加,成为推动整个资本金融项目余额增长的另一大推动力,截至2011年,其对资本金融项目账户的贡献度为43%,略低于外国直接投资账户的50%。
  现在我们进一步观察其他投资账户的子科目,寻找其他投资账户贷方余额2009年以来迅速增加的原因,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其他投资账户贷方余额的增长并不是由于国外企业对国内企业的贸易信贷,因为我国企业对外的贸易信贷数额也很大,贸易信贷贷方余额并不高。整个其他投资账户贷方净差额主要来自贷款项,即外国对国内的放贷远远大于国内对国外的放贷,2009年这种趋势不明显,但从2010年开始就逐步趋于明显了。需要强调的是这其中短期贷款又占主体地位,达到87%左右。因此可以说,后金融危机时期,国外对国内的净贷款额的增加成为了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的另一主要原因。
  
  新变化出现的原因
  以上说明了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现在我们来逐一探寻它们形成的原因。在2008年以前,我国的对外贸易的顺差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产品的出口而不是内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国内企业往往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用,缺少核心竞争力,这种世界工厂的地位其实是很不稳定的,因为一旦我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失去,制造厂商就会转移工厂至中国的竞争国如印度、越南等。这样中国就会失去世界工厂的地位并会出现经常项目逆差。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内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处于逆差状态。经常项目顺差潜在的脆弱性无法抵御人民币升值的冲击。2010年9月重启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总体上处于缓慢升值的状态,截至2011年1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35,相对于2010年9月的6.83升值了约7%。这样我国的商品出口顺差就从2011年开始迅速下降,逆转了2010年经济复苏的态势,2011年末只能达到2006年的水平。
  再来看看资本金融项目,外国直接投资在2009年受危机影响有所下降,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投资机会的增加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吸引,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大幅上涨,目前已恢复到危机前期的高位水平。
  最有戏剧性变化的是金融项目账户下的其他投资账户贷方余额,在2009年危机期间突然急剧上涨,而且其中的债务方贷款项是其主要增加的来源,从直观上可理解为外国对我国的放贷净额的急剧增加。是什么原因让我国的外国对内贷款净额在2009年开始急剧上涨呢?首先,发达经济体经济比较低迷,但中国经济增长相对比较高速,国际上愿意把资金借贷给国内寻找投资机会。其次,我国2011年来实施稳健(实际偏紧)的货币政策,一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利率从2010年12月26日的2.75%提高到2011年7月7日的3.5%,利差套利机会也促使国外的短期资金涌入国内。最后,2010年中国重启汇改,人民币实质上的单边升值的状态及升值预期让国外企业更愿意对国内放贷,而国内企业也更愿意利用国外融资以减少成本。需要注意,这部分因人民币升值而增加的短期贷款有很多是带有投机性质的,属于典型的国际游资。
  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受出口下降影响,经常项目顺差大幅下降,但我国仍能维持外汇储备高速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外对国内贷款尤其是短期贷款的增加导致资本项目顺差的骤然增长,而这些对资本项目顺差产生影响的巨幅增加的短期贷款主要是由人民币升值预期而涌入的国际游资,这些投机性质的巨额资金对实体经济具有潜在的威胁,一旦人民币汇率达到其均衡水平或者我国经济出现波动,它们会迅速撤离,将对我国经济形成很大的负面冲击。
  在这种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在未来几年仍会存在;外国直接投资将保持之前的势头继续上涨,同时短期国际游资迅速涌入,我国资本金融项目的顺差会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保持高速增长。这样,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现象一段时间内会继续存在,外汇储备也保持高速增长,国内货币供给被动增加,这不利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也不会得到解决,如果继续恶性循环,对我国的经济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需要注意,国际游资比重的加大加剧了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潜在风险与脆弱性。国家必须加强对这些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继续保持对“热钱”的高压打击态势,积极采取措施抑制套利资金流入。
  
  应对与解决方案
  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我国理想的国际收支状况应该是,以内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出口顺差为主体的经常项目顺差,产品占据海外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同时资本金融项目逆差,国内资本走出去,在海外广泛投资,推广本国的文化与品牌,增进与世界的交流。但现实情况却与之大相径庭,“双顺差”给我们带来巨幅官方储备的增长,表面上对我国有利,实质上是把国内的资源低廉的用于外国人消费,同时让外国的品牌与文化在国内得到推广,打压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国民的福利没有得到与“经济奇迹”相配的提高。
  国家现有的政策正在朝这方面努力,如“十二五”规划里就强调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此举可以让经常项目顺差更多的来自内资的一般贸易,并可能让内资的一般贸易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但规划里实质上的依靠主体是国有企业,在2010年内资一般贸易出现逆差,这是备受支持的国有企业以及被冷落的民营企业共同的成绩单。我们对“十二五”规划时期国企能否完成产业结构升级拭目以待。同时,国家也借助这次金融危机大胆实施海外战略,真正实践“走出去”战略,但目前相比国外对内直接投资来说,其金额与规模还差得很远,但我们看好这一趋势。
  我们认为,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被忽视,要充分发挥好它们的作用。首先,应减少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优惠,加大对民营资本的优惠与支持,并为民间资本提供很好的融资环境,让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依靠民营企业来完成,这样我国的内资一般贸易才能创造更多的出口顺差,成为经常项目顺差的主体。其次,地方政府在引资方面应更多的向民营资本或国有资本倾斜,减少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同时对民营企业的走出去提供帮助和引导。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标签:国际收支 近几年 中国 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