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设计 > 正文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时间:2017-05-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光的色散教学设计--高淑娟

《第5节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富裕县第二中学 高淑娟 2015年11月25日

一、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是在学生学习完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来学习和探究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三原色和看不见的光。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经常见到各种颜色,而对彩虹之类的现象也在雨后经常看到,但不知是怎样形成的,对其成因较难理解,所以本节将通过多个演示小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光的色散现象等,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收集和查找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光是由色光组成的。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3)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通过学生收集和查找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培养学生收集和查找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白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

难点:色散的形成原因。收集和归纳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给学生足够的感性认识,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对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可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调查或者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课堂上再与同学之间交流,教师也适当补充,尽量使学生获得大量真实信息。

六、教学方法:演示和探究实验法、研究性学习法、讲授法。

七、仪器材料:三棱镜、水杯、多媒体、光盘等。

八、教学过程:

篇二:第五节 光的色散 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 <光的色散> 公开课教案

1. 授课人:唐华

2. 时间: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上午第2节课

3. 地点:112班教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光的色散、色光的复合。

2.难点: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四、教具:多媒体、手电筒、有颜色透明薄膜、颜料等。

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请同学回忆前一节学习的内容,回答:

光的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简单记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一般不等(空气中大)]。

[思考] 白光射到玻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猜想)

[多媒体展现图片] 以下这些你见过吗?

[思考] 你见过彩虹吗?它们是怎样产生的?你画过这样美术作品吗?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

[引入]

(二)进行新课

[想一想] 太阳光是白色的,彩虹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大家猜猜看)

我们用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1、光的色散(板书)

同学们看课本图4-30实验,看到了什么现象?是不是怎样,我们用以下实验来探究它们。

[演示]照下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照下图乙那样,把另一个相同的棱镜按相反的方向放在前一个棱镜旁边(两个棱镜要靠得近些),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又能看到什么

?

[现象](1)在演示图甲实验中,学生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后,不但改变了方向,而且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上的颜色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是红、橙、黄、 绿、蓝、靛、紫。

(2)在演示图乙实验中,学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将重新会聚成白光。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把感性认识理性化。师生共同活动得出:

[结论](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板书)

(2)太阳光(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板书)

(3)光的色散的原理:光的折射。(板书)

现在同学们清楚了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吧?[多媒体播放彩虹的形成]

[提问] 白色光可以得到七色光,那么七色光混合又怎样呢?

2、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板书)

[提问] 假如你们班级要开晚会?你们将如何处理灯

光?

[提示] 用一些彩色纸把日光灯包住,使班级更加绚丽多

彩。

[多媒体演示] 请同学们看演示色光的混合,填些下表:

色光的混合

[想一想] 彩色电视机里的各种颜色是怎样产生的呢?

你们见过彩电和计算机吗?

[做一做] 教师打开教室的电视机,把放大镜发给几个同学,让同学们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上的各色光条。

[现象]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电视机屏幕上显现出画面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的适当混合而得到的。这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用手电筒(白光的)照射有颜色的薄膜纸,看看透过什么颜色的光。

师生共同活动分析得:

(1) 红、绿、蓝三种颜色叫做色光的“三原色”。(板书)

(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想想做做〕把红色、蓝色、绿色透明塑料片放在阳光下,各透过什么颜色的光?

将任意两片透明塑料片叠在一起,透过的是什么颜色的光?

透过各色透明塑料片,观察我们课本上的画面,色彩发生变化了吗?

3、物体的颜色

当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透过物体。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呈现不同的色彩。

观察课本中图2.5-5,师生共同活动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板书)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板书)

在前面,我们看到的美术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什么是“颜料的三原色”?

4、颜料的混合,颜料的三原色 (板书)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颜料的混合。

你们喜欢作画吗?那调色可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颜料的混合与色光的混合规律是否相同呢?

请同学们拿红、黄、蓝三种中的两种水彩作单色颜料,拿毛笔分别蘸上两种水彩在白纸上混合以实现颜料的混合,观察白纸上呈现的颜色,填写下表

[比较]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三原色

①颜料的三原色为红、黄、蓝;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

颜料的混合 蓝。(板书)

②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颜料的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

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

③三原色光混合后为白色;三原色颜料混合为黑色。(板书)

大自然界中色彩种类很多,不同的色彩给人的美是感受和联想是不同的,见到红、黄、橙暖色,会想到什么?火或太阳;见到蓝、紫、绿等冷色,又会想到什么?水或草地。

冷暖的对比与协调能产生美妙生动的色感。

[练习]

1、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

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D )

A.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2、混合颜料的颜色由______决定;如图所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示为色光的三基色的示意图,图中的区域1应标__绿__色,区域2应标__白___色。将红光和绿光同时照射到一张白纸上,则红光和绿光相互重叠区域是呈__黄_色。

3、太阳光照射在白纸上,白纸呈白色,其原因是:__。 戴蓝色眼镜的人看红纸,纸是__黑_色,原因是___蓝色镜片只能让蓝色通过_。红光照射到绿纸上,绿纸呈_黑_色,原因是__绿纸吸收红光只反射绿光__。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1、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组成的。

2、色光的混合与物体的颜色:透明体只能透过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同的色光混合能产生其它颜色。三原色: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3、颜料的混合:红、黄、蓝被称为颜料的“三原色”。

4、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原理不同。

[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P53: 1. 2. 3. 4. 5.题

篇三:光的色散教案

《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合成的。

2、认识三棱镜并能用它做白光的色散实验。

3、能够对白光经过三棱镜变成不同色光的现象做出解释并用实验验证。

4、体验科学现象的神奇,萌发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与兴趣,意识到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经历光的色散现象的探究过程,知道白光是由七色光合成的。

学习难点:

如何寻找证据来解释白光经过三棱镜变成不同色光的现象。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水槽、手电筒、镜子、喷壶、相关课件

分组材料:三棱镜(两个)、白屏、手电筒、彩色塑料片(红、绿、蓝)、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谁来把这个手电筒光的传播路线画出来?

2、学生上台画光的传播方向。

3、谈话:当这束光前面被物体挡住了会怎么样呢?

4、指名学生说。(期望学生说到:不透明的物体会反射回来,透明的物体会透过去,并会改变传播方向。在此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引导)

5、提问:如果在这束光线前面放一个这样的物体会怎样呢?

二、认识三棱镜,探究光线透过三棱镜的实验

1、学生观察三棱镜,描述其特征,教师根据学生描述揭示名称——三棱镜。

2、提问:光线遇到三棱镜会如何变化呢?

3、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及依据,并将光线走的路线在记录纸上画出来。

4、指名学生汇报画的路线图。

5、教师讲解操作要领,学生分组实验。

6、汇报实验发现。(期待说出:①光的位置和手电筒的光不在一条直线上②出现了彩色光)

7、出示实验结果的图片,引导学生将出现这种现象的光线图试着画出来。

8、引导学生思考原因。(不在一条直线上,说明光线发生了折射,改变方向了。这里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怎么会出现彩色光。)

两种可能性:一是三棱镜的特殊作用,使得白光变色了;二是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分成了各种彩色光。

逐步引导学生如何来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解释。

(1)如果是三棱镜的特殊作用,那换一个其它的物体试试看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如果也能,那就不是三棱镜的特殊作用。这里可以教师做演示实验,做水棱镜实验,来证实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2)如果是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分成了各种彩色光,那各种彩色光是否可以再变回白光呢?如果能,那就说明白光里面本身就有各种色光,白光不是单纯的光,是一种复合光。引导学生如何做实验将白光再“变”回来。

9、学生尝试再利用一块三棱镜将白光“变”回来。

10、教师讲解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故事,并做出小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是一种复合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板书课题)

标签:色散 教学设计 物理光的色散 光的折射和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