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教学设计 > 正文

养成教育 从洗手开始:健康生活从洗手开始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养成一种好的习惯会让我们受益终生。尤其对于低年级孩子的养成教育来说,应从细节开始关注。一接手这帮孩子就发现他们没有养成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一部分外地孩子,双手一天到晚都是黑的。写字的时候是黑的,于是作业本是脏的;读书的时候是黑的,于是书本是脏的;连吃饭的时候双手也是黑的……流了汗水用手抹抹,流鼻涕了也用手擦擦,没有洗手的习惯,这影响了他们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一、辨析故事,明理
  
  面对这种情况,我先从低年级孩子喜欢听故事的天性出发,收集了一些典型事例,编成故事,引导学生讨论。如:《不爱洗手的东东》展现了东东的生活场景:在公园里玩耍后流汗抹成大花脸,还用手时不时地在地上做赶小猪的游戏。玩累了回到家不洗手就用直接抓东西吃……听完故事,孩子们都表示东东的手太脏了,太需要洗手了。这时我再给孩子们补充说明:脏手,可携带的病菌不计其数。而且会通过多种途径传染疾病。孩子们的表情很惊愕,不时发出“啊?啊?”的声音,显然,勤洗手的良好意识已经在他们心中确立。再如《白兔教你洗手》这个故事生动再现了小白兔如何正确把手洗干净:手心搓搓,手背搓搓,还有手指缝交叉搓搓!解决了不少孩子会洗手但洗不干净的现象。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孩子们认识到了不但要常洗手,而且还要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不但能清洁双手,远离病菌,而且也能给别人一个好印象,一双干净的小手就是自己的第二张脸。
  故事辨析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们明白道理却又不显枯燥乏味。此后,我经常根据班中孩子的行为动向编设故事,孩子们在议论中明白了洗手的必要性,正确的洗手方法也不断得到强化。
  
  二、家校联系,导行
  
  经过调查访问,我发现一部分外地学生家长卫生意识的薄弱是形成孩子卫生习惯较差的重要原因。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工作的繁忙、生活环境的杂乱,往往少有卫生的意识。很多家长自己就没有勤洗手的习惯。洗手在他们的眼中微不足道,怎会关注?教育需要合力,要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首先要改变家长的卫生观念,获得他们的配合。
  我先向家长发放了宣传资料。如:为什么要经常洗手?脏手会带来哪些危害?怎样才叫洗干净?哪些时候特别要洗手等等。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改变他们对洗手轻视的态度。
  然后我要求家长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给孩子买好手帕。每天提醒孩子在家在校勤洗手。此后,我采用“家长问卷”、电话访谈等进行调查,让家长及时反馈问题,商量解决的办法。在召开班级家长会时,我特意留了一部分时间给外地学生家长,让家长就如何培养孩子养成洗手交流经验和问题。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家长的卫生意识,更是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推动和促进。
  
  三、参与活动,养质
  
  低年级孩子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还不能很好地统一,习惯的养成、品质的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要让学生把洗手养成变成自觉的行为,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1.金点子发布会。为了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我让学生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出谋划策,出出金点子。孩子们集思广益,有的编出了勤洗手的儿歌;有的将洗手写成了一篇篇的小作文,在班里交流;有的在文具盒里写上一张小纸条,时刻提醒自己勤洗手。在活动中,孩子们想象的热情得到了释放,洗手这一行为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2.谁的手洗得干净。在活动课上,我们开展了“洗手我最行”的比赛活动。风中飘飞的肥皂泡,阳光下回荡的欢笑声,让品尝着自己洗手滋味的孩子们雀跃不已。在活动中,孩子们不光学会了怎样洗手,更激发了他们养成好习惯的积极性。
  3.夸夸我的小小手。我让孩子们用写日记的形式开展夸夸我的小手的活动,许多孩子讲述了自己如何把手保持清洁,表达了自己养成洗手习惯后的收获。听,这是孩子发自肺腑的语言:“我有一双干净的小小手,每个手指头都是白白净净的,在写字前,在吃饭前后,在玩耍过后……我都要认真地把它们洗干净,所以干什么事情都是干净漂亮的。老师喜欢它,同学们喜欢它,我更喜欢它。”
  

标签:养成 洗手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