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介绍信 > 正文

探索公众参与住区水环境的设计:公众参与 水环境治理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纵观城市的发展,住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环境,一个人对环境的选择――要山清水秀、风调雨顺;要给人一种幽雅舒适、心旷神怡的感觉;要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要利用水的资源;要公众参与住区水环境的设计。
  关键词 探索;公众参与;环境;设计
  从古到今,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一片水域,或人工的、或天然的。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水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史,是城市历史文脉的积淀地。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很多水环境设计忽略了城市的历史文脉,使一些有城市特色、传承城市文脉的水环境没有更好体现出来。
  1990年,科学家钱学森首次提出了“山水城市”这一概念。山水城市是在中国传统的山水自然观、天人合一哲学观基础上提出的未来城市构想。其特色在于将城市的自然风貌与城市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在尊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追求自然与城市相契合的山环水绕的形意境界。在武汉,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根据《武汉市园林发展“十一五”规划》将武汉打造“一湖一景”,美化湖泊景观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并重构江城魅力江南水乡,建设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以人类介入环境、运用环境、改造环境的方式,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转化和相互渗透等方面入手,塑造城市地方特色,沟通城市和山水的亲和关系,使武汉成为自然生态、现代科技、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的城市综合体。这就需要公众参与到城市住区水环境的设计中去,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寻找水环境的延续与创新。
  公众的广泛参与可促成有效的社会信息交流网,增进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在当前,公众的价值观念、需求多元化,参与意识不断增强,这些对政府、开发商、设计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更加灵活、高效和具有较强的应变力和创造力,对公众的要求更具有响应力,要满足公众的要求和愿望,并向公众征询意见。
  1.分析公众对住区水环境的需求
  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采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对住区水环境的功能持什么态度、做出什么反应、提出怎样的要求都是以人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
  把握好水环境与人的行为相互关系,找到它们之间的切入点,进行住区水环境的设计,以更好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住区,水环境多为人造景观,表现形式灵活多样,以服务功能为主,观赏、娱乐、参与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形式于一体,服务对象是住区居民这一特定人群,居民的使用频率很高。一个好的住区环境不仅能够为人们创造高品质的生活,更让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和谐。以人为中心、环境为焦点、人在环境的大背景下,以关心人的心理、生理及精神是政府、开发商、设计者共同的愿望。
  1.1 从行为上分析人的需求
  一个好的住区水环境设计不仅有游赏、娱乐的功能,而且还应有供人们使用、参与其中的功能,使人们能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和充实感。例如:在湖心岛水环境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水的特性,居民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可控制水的大小、形状,提供给居民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其参与到水环境设计活动中,在欣赏的同时也参与了其中。
  1.2 从心理、精神上分析人的需求
  在现代社会里,住区水环境设计局限于实用功能是不够的,还必须满足的人的审美需求,抓住人们对水环境的审美过程。在个人化的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领域,心理学家认为,环境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于沟通的信息,并应该尊重公众的心理、生理与环境的关系。在竞争激烈、气候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特别是在繁华的城市中,人类极其向往拥有一块远离喧嚣的清静之地,营造人们可以读书、交谈、休息的清静水环境中。因此,在住区水环境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水来满足人类精神上的需求。
  1.3 从空间形态上分析人的需求
  人们在活动过程中,需要自由开阔的公共空间,也需要相对私密的个人空间。环境心理学家曾提出“社会向心”与“社会离心”的空间概念,在居住区中心要水环境与建筑、地形、山石、植物、绿地相呼应,要尽量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搭配等。而水最具有柔性和多变性,对设计者而言,它是用于环境设计最合适的素材,为人类利用的潜力是无限的,能促进人与人相互交往,并相互寻求更丰富的信息。
  2.探索公众参与住区水环境设计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自身居住水环境的质量需求越来越高。而现代城市住区水环境的设计是伴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不断地创新和突破。任何住区的布局和设计其目的是相同的,为人们创造“以人为本”的生存环境。只有适合人居住的环境才是最具有可行性的,居民对环境的满意度是最为有效的试金石,因此,设计师要设计出更为舒适、健康、便捷的住区环境。在满足当代人居住环境的同时更要为后代考虑,坚持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空间。
  在公众参与住区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应诱导他们积极地进行“角色参与”和“活动参与”,使“人尽其兴,物尽其用”,让住区环境关联到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从各个方面参与到其中,并注意人们的多种选择的自由性和选择的多层次性。公众参与住区环境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公众参与的意识和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还有许多值得去探索,最终达到彼此的和谐。
  2.1 水环境的调查
  住区内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直接关系到设计师对住区水环境整体把握,在进行前期的住区设计方案时,应对周围住区环境进行分析、定位,采取实地访问、记录、观察、实测、摄影、录相以及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措施。高质量、高水平住区环境的调查,要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外,更有赖于居民的积极参与合作。在调查过程内容上包括与住区空间水环境有关的使用功能、空间布局、设施配置、艺术审美、经济标准等问题。居民主动参与调查活动中,要认真详细地回答调查中设定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反映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等。设计师还应该向居民提供有创意的想法供其参考,并介绍有关政策、法规和专业技术问题,引导居民在现有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居民积极参与住区水环境调查虽不能改善自己的住区环境,但对城市住区环境的整体提高和创新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因此,居民积极参与住区水环境调查活动是对住区环境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在做湖心岛设计方案时,见图1,先对住区环境进行定位,分析居民对环境的需求,主要分为三个程序:第一是由开发商和设计师向同档次的住区住户进行问卷调查、征询意见;第二是根据调查的统计、整理、综合分析和归纳,以满足绝大多数住户要求,制定设计任务书,并做出多个初步方案,由居民对方案评价或提出自己的设想;第三是由设计师对居民的评价意见进行研究分析,改进并完善设计方案,使方案满足住户的需求。
  2.2 水环境设计的参与
  随着住区住户家庭人口结构变化、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以及审美意识和时尚的改变,住区人们对水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水环境在住区具有可变性和可调节性。住户无法在住区建造早期参与设计的情况下,设计师应给住户留下创作、改造的余地。住户在小区居委会的统一规划、安排下,对住区水环境进行再设计,在不影响整体环境下,或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审美设计自己的使用空间和水环境。
  在住区水环境设计过程中,根据住区建设的政策法规,既考虑住户的共性要求,又考虑个性发挥,尽可能设计出多样化、系列化的住宅环境方案,使住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住宅环境。
  2.3 水环境评价的参与
  由于住区水环境与人们的日常居住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人们的感受和体验最深,最具有发言权。因此,开展住区水环境评论活动有着广泛的公众基础,应充分利用多种大众传媒,如报刊、广播、电视、模型展览等为公众和居民参与住区环境的评价,发表对住区水环境建设的感受、见解并反映需求和意愿创造条件。评价的参与方式也有多种,如设立意见箱和电子信箱,邀请居民参加设计方案展示会、论证会、评审会,聘请居民为住区水环境监督员。
  在住区环境设计与建设中,居民参与是很重要的环节,实践证明,把公众参与环境建设可作为一种规范化的程序,使其逐渐成为住区环境设计与建设的一种途径,这无疑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开发商、设计专家与广大居民和社会各界的长期探讨与努力。
  
  参考文献:
  [1] 《居民参与居住环境建设的基本模式》涂志群,黄 晖. 城市发展研究9卷,2002年1期
  [2] 《论环境行为学对景观设计的启示》温荣玢. 山西建筑,第37卷第25 期
  [3] 丁自峰《城市居住区水景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9 10
  [4] 张 丽《现代住区生态水景中的水循环设计》规划师,2005. 3
  [5] 俞孔坚著《景观的含义》时代建筑,2002(1)P14
  [6] 李睿煊,李香会,张 盼.《从空间到场所》[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标签:水环境 探索 公众参与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