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经典话语 > 正文

百度翻译在线拍照翻译 [翻译批评与再批评]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翻译批评, 可以说是译学研究中最薄弱的一环。对具体译作的专论文章不多,翻译批评理论的文章很少,批评的标准尚未确定。以至时至今日,乱译、滥译泛滥成灾,有识之士敲响译界危机的警钟,呼吁拿起翻译批评的利刃来剜“烂苹果”。本着学习探讨的原则,本文试在《翻译与批评》的理论基础上,大胆提出翻译批评之再批评及其重要性,并以书中实例进行论证,以示将翻译批评进行到底的决心,繁荣中国翻译事业的壮志。
  关键词:翻译批评;批评与再批评;治标不治本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2-0000-02
  
  一、 背景与理论
  当今翻译市场鱼目混珠,胡译、乱译、滥译、抢译 …… 叫人触目惊心。这已成为一种痼疾,一种风气,许多人习焉不察,当事者更是沾沾自喜,更有译者胡译一通,企图蒙混过关。难怪现当代著名学者、翻译家季羡林老先生曾著《翻译的危机》一文,强烈呼吁翻译界同行和读者同心协力,共同找寻应对危机的良药妙法。季老亦说:“这个题目看上去有点危言耸听,但是我自认为是实事求是的,毫无哗众取宠之意”。(1998)
  何为翻译与批评?《中国翻译词典》定义为:参照一定的标准,对翻译过程及其译作质量与价值进行全面的评价。理应包涵以下方面:1.解析原作,深入了解作者之意图,作品之功能;2.解析译者的目的,所用方法;3.对比研究原作与译作中的典型文字;4.从宏观、微观角度评价译作,如译者采取的翻译技巧方法,译作的质量等等;5.评价译作在译语文化或科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林煌天等,1997)简而言之,评价内容须包括:译文是否忠于原文;译文是否流畅;译文是否再现了原文艺术手法与风格。
  翻译批评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方法:整体评价、细节评价。本文则着重探讨后者,即对语言的批评。诸如:对单个词、词组和句子的理解与表述等,不一而足。也许,此类“文字校订式的批评”会令多数人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因为在他们眼里,不必为细枝末节的东西小题大做。他们怎知,此批评正是翻译之基石,举足轻重。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细节构成整体,细节决定一切。众所周知,西施是中国古代的一位美女。倘若她脸上有道疤痕,或是举止轻佻,又怎能在“四大美女”中占据一席之地?或许,急躁之人会拿断臂的维纳斯来驳斥我。我想说的是,这两位美人岂能相提并论。因为无人能保证维纳斯添加双臂后就不美了,但我敢肯定,有瑕疵的西施一定难以位列美女之榜。
  二、 批评与再批评
  翻译批评总的目的是提高翻译质量、繁荣翻译事业,因此批评者的态度一定要慎重、认真和、诚恳,批评的文字应该力求客观、公正,言之有据。切勿把花苗当杂草,但也不能看到杂草丛生而任其猖獗,更不能把香花当作毒草,或把脓疮说成“艳若桃李”。(周仪,1999)
  然而,某些批评者由于自身水平,难免会做出某些有失公允的评价,这就需要翻译工作者一同进行监督,也就是再批评。这让我想起国内的反贪现状,由于监督力度不够,结果贪官没抓着,自己都成“黑”的了。本文就以《翻译与批评》一书中的实例展开分析。
  2.1 治标不治本
  1) “Here, give them to me,” he said in a voice of sudden authority.
  原译:“来,拿来给我,”他的声音里头有了突如其来的一股劲。(吕叔湘译,1992)
  改译:“来,拿来给我,”他的声音里头有了突如其来的威慑力。
  分析:将 “authority”译为“一股劲”或“威慑力”都不足以把原文传神的东西给译出。Authority 的释义:1) the ability, power to control and command; 2) power to influence.为何不改为:“来,拿来给我,”他威吓道。
  2) …but in her bright, sweet, superficial little visage there was no mockery, no irony.
  原译:然而这明朗、甜静、缺乏深度的脸上却没有一丝讥嘲或讽刺的神奇。(方馨译,1992)
  改译:然而她那张明亮、甜美但浅薄的小脸,却没有半点冷嘲热讽的神情。
  分析:改译者认为:将“superficial visage”译为“缺乏深度的脸”,中国读者很难理解。什么事有深度的脸?是不是面颊深陷的脸才是有深度呢?便改成“浅薄的小脸”。试问“浅薄的脸”又是张什么样的脸?是否面颊部深陷则是浅薄?这样改符合汉语表达吗?不如改成“稚嫩的面孔”或“稚气未脱的面孔”。
  3) In my younger and more vulnerable years my father gave me some advice that I’ve been over in my mind ever since.
  原译:我年轻幼稚的时候,父亲跟我说过一句话,至今牢牢地记在我的心里。(范乐译,1983)
  改译:在我年轻幼稚的时候,父亲曾给我一个忠告,从那以后,我一直思考着它的含义。
  分析:改译的句子过于欧化,冗长。可变为:年幼无知时,父亲曾劝告过我,此后,我一直反复思索。
  4) Her ideal of masculine beauty had always been slender graceful.
  原译:她理想中的男性美,一向是弱不禁风,文质彬彬的那种美。(吴劳译,1990)
  改译:她理想中的男性美,一向是身材匀称、温文尔雅。
  分析:原译和改译都不太恰当。可修改为:他理想中的男性美,一向是身材瘦俏、风度翩翩。改译后的“身材匀称”体现不出“slender”意味。据《现代汉语大词典》可知,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风度翩翩:举止文雅优美。形容举止洒脱。风度,风采气度。翩翩,举止文雅优美。另据《红楼梦》第七回,曹雪芹写道:……果然带来了个后生,比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似更在宝玉之上。
  5) She’s so deliciously low-so horribly dirty.
  原译:她是这么下流得可爱,肮脏得可怕。(杨宪益译,1982)
  改译:她是这么庸俗得可爱,又肮脏得可怕。
  分析:“下流”和“庸俗”属同一类词,既然“下流得可爱”讲不通,“庸俗得可爱”又如何讲得通?可否把“可爱”改为“可怜”?
   6)As her young brown head detached itself against the patch-work cushion…
  原译:当他看见她的年轻的棕色的脑袋出现在靠枕上的时候……(吕叔湘译,1992)
  改译:她年轻的棕色的脑袋靠在碎片缝缀的靠枕上……
  分析:无论原译还是改译的文字,汉语里可有此说法?欧化得离谱。“年轻的棕色的脑袋”听起来十分别扭。可改为:满头棕发的她靠在碎片缝缀的靠枕上……
  2.2 “错把鲜花当牛粪”
  1)She continued to stare at him, the flame of the unshaded lamp out with microscopic cruelty the fretful line of her face.
  原译:她继续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没有罩子的灯把她的愁眉苦脸照得纤屑无遗。(吕叔湘译,1992)
  改译:她继续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没有罩子的灯无情地把她的脸上的皱纹照得纤屑无遗。
  分析:改译中用了“皱纹”一词,能对应 “lines”,但 “fretful” 却漏译。何况,改译者也说fretful有“烦恼”之意,故此,“愁眉苦脸”数意译,比只译“皱纹”要好。
  2)In this fable are represented the dispositions, and the fortunes too, of those persons who form consciousness either of beauty or some other gift with which nature unaided by any industry of their own has graced them, fall in love as it were with themselves.
  原译:尔辈自觉造化赋予美貌,或别具天赋,故不假自身勤奋,煞有介事自恋自爱,此辈中人性情命运,寓言之中暴露无遗。(杨自伍译,1998)
  改译:尔辈自觉造化赋予美貌,或别具天赋,故不假自身勤奋,煞有介事自恋自爱此辈中人性情命运,寓言之中均有典型描述。
  分析:“典型描述”是中性词,而原文含有贬义色彩,“暴露无遗”更妥帖。要把握原文的语境、语气,万不可死套词典上的释义。
  3)And the basis of trust is loyal give and take.
  原译:信任的基础是取和予都要正直忠实。(石幼珊译,1982)
  改译:信任的基础在于双方真诚地互敬互让。
  分析:“give and take”含有互敬互让之意,但并不能包涵取和予。就算这二者含义等同,“取和予”岂不比“互敬互让”更形象直观,更简洁?要用最少的字表达最丰富的含义。
  4)Party officials worked long hours on meagre food, in cold caves, by dim lamps.
  原译:党的干部吃简陋的饮食,住寒冷的窑洞,靠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张培基&喻云根译,1980)
  改译:党的干部粗茶淡饭,住寒冷的窑洞,靠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
  分析:将 “on meagre food” 译为“粗茶淡饭”,似乎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但原文由三个并列的介词短语构成,原译也构成了对比,这样有何不妥?“吃简陋的饮食”也能说得通。
  三、 结论
  翻译错误是难免的,就是名家也不例外。正如一个人不可能永不犯错误一样。对于翻译错误,哪怕是名家名译中的,也应该指出,这是确定无疑的了。不过批评者一定要持有慎重、全面和公允的态度。翻译批评有如捉蛇,时刻都有被蛇咬的风险。纵观二十年来的翻译批评,“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就这少得可怜的“炭”,还掺了不少“土”。《翻译与批评》一书中罗平等批评者敢于对名家名译进行批评,其勇气可嘉。不过,态度固然重要,基本功也要过硬,不能只会发现,不会诊治。只有在这批评与再批评之间,译者的水平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译风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译界才能真正的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弗?司各脱?菲兹杰拉德,《大人物盖茨比》[M]范岳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
  [2]亨利?詹姆斯,《黛丝?密勒》[M]方馨译。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公司,1990;
  [3]季羡林,《东方赤子?大家丛书?季羡林卷》[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8;
  [4]杰克?伦敦,《马丁?伊登》[M]吴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5]林煌天等,《中国翻译词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6]石幼珊,《名人演说一百篇》[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2;
  [7]萧伯纳,《卖花女》[M]杨宪益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2;
  [8]杨自伍,《英语诵读菁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9]伊迪斯?华顿,《伊坦?弗洛美》[M]吕叔湘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生出版社,1992;
  [10]张培基&喻云根,《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11]周仪,《翻译与批评》[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标签:批评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