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寄语 > 正文

OPAC2.0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传统的新生 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OPAC2.0;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古典目录学 ?   摘要:OPAC2.0开放与互动新特点,为读者参与图书编目提供便利,也为古典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优良传统的新生提供实现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1-0055-03?
  
  1古典目录学和现代目录学的困境?
  1.1古典目录学的困境?
  中国古典目录学(传统目录学)有两种主要形式:有解题之目录与无解题之目录。其中之解题向来被认为是中国目录学的精华所在,是中国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优良学术传统的体现。?
  章学诚说:“校雠之义,盖自刘向父子部次条别,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非深明于道术精微、群言得失之故者,不足语此。后世部次甲乙,纪录经史,代有其人,而求能推阐大义,条别学术异同,使人由委溯源,以想见于坟籍之初者,千百之中不十一焉。”[1]这种观点到近代占据主流,如刘咸?就说:“所谓目录学者,古称校雠学,以部次书籍为职,而书本真伪及其名目篇卷亦归考定。古之为此者,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与西方所谓批评学者相当,中具原理。至于校勘异本,是正文字,虽亦相连,而为末务。”[2]?
  代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学术传统的经典之作是刘向父子的《七略》及纪昀等人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两部书的核心就是为每部书所撰写的提要或曰解题。提要的内容主要有:一是介绍考辨著者,二是评述书的内容及特点,三是评价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通过这三个部分完成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任务。刘咸?认为这种提要类似西方的批评学,语甚恰当。因为提要不能止步于机械抄录书的内容,必须对该书的学术贡献放在学术史的背景下加以评析,看清楚该书在学术传承中的地位和影响。但这种提要和一般的书评尚有区别,书评的任务更多的是介绍,而非“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如此之提要,需要具有学术专长的专家方能完成。所以,一般编目员可以完成“部次甲乙”的任务,需要“校勘异本,是正文字”的现代图书不多,但要完成“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力量尚不足。CNMARC的字段中虽有提要、文摘等项,但实际操作中它们多被省略,或者多为广告宣传以及简单摘抄作者的话。如果说传统目录学的部类只是被西方目录学的分类所取代的话,那么最精华的解题则基本上被现代目录学抛弃了。?
  1.2现代目录学的困境?
  进入网络时代,现代目录学发生诸多变化,推动图书馆编目工作不断变化。如套录数据使编目员产生巨大惰性,忽视对文献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揭示。而日益发展的编目外包更是完全扼杀了编目工作,解放了惰性。外包商的数据更是暴露诸多问题,由于外包商的数据工作人员多是简单机器操作,把数据加工理解为重复的体力劳动,部分外包商又一味追求商业利益和效率,对数据质量控制不严,致使书目数据出现标准不一、分类粗糙、标引不精,甚至张冠李戴、著录错误。编目外包的这种低水平如果得不到纠正,恐怕连现代MARC也要遭受类似中国古典目录学被抛弃的命运。?
  编目外包的技术本质其实仍是编目协作,即当今网络环境下,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全球都可协作编目,尤其是基本数据,把编目的工作交给一个单位来做,然后其他单位来共享这些书目数据,这和早期的编目协作宗旨是一致的。但它的社会本质则是在商业社会中技术和商业结合,由商业利益驱动的商业模式。正是这一社会本质决定了它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这是编目外包毁灭现代目录学的原始驱动力[3]。?
  
  2“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传统的新生?
  2.1WEB2.0的诞生?
  网络在摧毁旧事物时,也带来新的机遇。相对于WEB1.0时代,WEB2.0时代的网络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Web2.0 注重用户的交互和参与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用户在模式上,由过去单纯地利用网络向“共同建设”网络方向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方向发展。当基本的网络平台搭建好后,网络就交给了用户,用户和网络建设者之间的界限就逐渐泯灭。一个好的网络就是能激起网民参与热情的网络,一个网络的信息增长越是依靠用户,这个网络2.0的程度就越高。或者说,WEB2.0时代的信息增长主要来源于用户。在这样的环境下,LIB2.0和OPAC2.0诞生了。?
  冯莲:OPAC2.0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传统的新生
  2.2当前OPAC2.0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当前的OPAC2.0出现了许多经典案例,在这些案例中,讨论较多的是界面、输入提示、分面浏览和导航、排序和推荐、输出选择、地图和位置显示、FRBA化显示、用户参与、RSS推送等内容[4]。在众多的声音中,Keven(刘炜)以他一贯的反思者性格质问“什么是真正的OPAC2.0”,[5]他认为应用上述功能并不等于就是2.0,“作为Web2.0的领域应用的图书馆2.0的最重要的内容,OPAC无论如何也不能丢失了2.0的灵魂:社会性,可以解读为:开放与互动。一个封闭的、仅仅以一个馆的书目记录为内容的OPAC,不能提供读者评论、标注,不能集成数字资源,不能融合Web资源,不支持开放数据(如OAI)以及开放服务(至少是Wedge/Gadge),即使界面设计得再2.0,骨子里仍然是1.0的”。这就是说OPAC2.0的本质是要向一切开放,和读者互动。实际上,2.0的核心在于一旦它形成面世后,它的成长应该更多地依靠“读者”,信息的增加越是依赖读者,那2.0的属性就越高。读者增加信息的值体现了互动和开放的程度与质量。?
  在OPAC2.0的众多讨论中,笔者最看重的是读者参与。读者参与有多种表现形式,经典的如豆瓣网中的增加书目、添加评论,一些图书馆的OPAC中已经允许读者在书目记录中增加评论、添加“标签”、给文献评级等等。遗憾的是,这些讨论中尚未谈到中国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而笔者以为,OPAC2.0正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这一优良传统新生的机会。?
  2.3OPAC2.0模式下为何允许“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新生?
  前面我们分析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目录学的典型形式就是“提要”: 一是介绍考辨著者,即作者版块;二是评述书的内容及特点,即内容版块;三是评价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
  撰写提要的困难在现代MARC条件下,并不在于添加一个字段,而在于要把这一字段标引好,就必须详读原书,甚至对该书有一定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达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要求,这非一般编目员所能做到,而且时间也不允许。?
  而在2.0模式下,由于读者用户是添加信息的主力,而读者是真正阅读书籍的人,并且其中不乏专家型的读者,这样,读者就成了撰写提要的最佳人选。?
  2.4OPAC 2.0模式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模式?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OPAC2.0模式下的书目信息分成两大块,一是图书馆编目员制作模块,它主要包括题名、责任者、出版信息、馆藏信息;而另一块就是传统提要包含的信息。?
  在OPAC2.0模式下,我们需要将传统提要模块进行重新组合,这里笔者将之细化为责任者延伸信息、内容评点、版式评点、相关著作四个部分,其中责任者延伸信息是读者可以在编目员已给的责任者信息基础延伸出的信息,比如链接到百度百科、wiki百科提供的作者简介或者是读者自己编辑提供的有关责任者信息。这个版块可以丰富读者对责任者(作者)的认识。内容评点可以再细化为主要内容、评论、专家观点、挑刺等内容,以深度揭示书的内容、错误(观点或印刷错误)和成就等。版式评点是关于书的版式设计方面的,以满足爱好收藏,喜欢美的读者的需要。相关著作也可以细化为同一责任者的著作和相关主题的著作链接,从而使读者可以从此著作延伸到其他图书上去。有了这几个版块,古典目录学“提要”所包含的内容也就基本囊括了。所有这些模块既可直接交由读者编辑,也可直接加上相关网站(如百度百科、wiki百科、豆瓣读书、Amazon等)资料。?
  考虑到一般读者可能不愿将自己的评论分类过细,也可以分成简单易辨的三个版块,如作者版块、评论版块、相关著作版块,甚至就只设立一个供读者参与的评论版块。?
  在这种模式下,图书馆编目员要完成的主要是物理定位作用,使读者能找到某种书,而读者提供的目录信息则可以完成知识定位与学术定位作用,从而满足更多读者的深度检索需要。读者对书的熟悉程度和使用时间使他们能够独各抒己见,有助于实现深度检索。而专业读者,尤其是专家读者的专业点评将有助于普通读者理解该书在学术上的地位和在学术史谱系上的位置。编目员或者网络管理者可以通过浏览对读者意见进行开放性和有序化管理,并对评论数据进行挖掘,进一步梳理出一些阅读倾向,为采访、典藏、导读等工作做参考则是图书馆管理层应该做的工作。?
  
  3两个OPAC2.0案例简评?
  
  3.1Vufind?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选择两个OPAC2.省略/),这是Villanova大学开发的一个OPAC2.0 项目,目前(2010年4月28日)的数据量为994,598 ,所收录的数据包括书目数据、本地期刊、数字资源、机构知识库、机构目录、其他图书馆藏品等等。Vufind不仅提供一站式搜索、标签等,笔者最看重的是他的评论版块(见图1)。?
  
  图1?
  图1是一个检索结果页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holdings”是目前的馆藏信息,是由编目员添加的,“Descripion”则是版本基本信息,包括ISBN、物理描述(页码等)等,“commens”(见图2)、“reviews”(见图3)、“excep”、则是链接或由读者添加的评论,它们就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similar iems”则可以提示读者相关著作,但是仅是该库收藏著作,且读者不能就此添加信息。另外,Vufind缺少对责任者信息进行编辑添加的版块,点击它的责任者链接,只是该库中同一责任者的其他作品,这尚不能完全满足我们传统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要求。?
  
   图2?
  
  图3?
  3.2汇文Ilib?
  另一个案例,我们不妨选择国内常见的江苏汇文制作的Ilib系统,该系统近年也添加了许多2.0功能。我们以随机检索的一条记录为例(见图4)。?
  
  图4?
  从图4可以看出,读者能参与的版块主要是评价版块,另外,相关资源也非编目员所编辑。整体来看,读者能有所作为的版块太少,2.0的程度尚十分低。按照笔者的设计,其中的“责任者附注”、“提要文摘附注”都可开放给读者进行编辑。??
  
  
  注释:?
  [1]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校雠通义通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刘咸?.刘咸?论目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3]Keven(刘炜).什么是真正的OPAC2.0 .2007-06-30.hp://www.kevenlw.name/archives/447.??
  
  参考文献:?
  [1]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校雠通义通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刘咸?.刘咸?论目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3]戴行德,钱京娅.图书馆编目外包的利弊分析[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3).?
  [4]胡小菁.论新一代OPAC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05):57-71.?
  [5]Keven(刘炜).什么是真正的OPAC2.0?.2007-06-30.hp://www.kevenlw.name/archives/447.?
  ?
  (编校:严真)?

标签:源流 新生 学术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