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寄语大全 > 正文

[浅谈课外资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二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而学生在课外确实具备了丰富的阅读积累,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该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学有所用,使课内外紧密结合,有效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资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现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都在提倡超越文本,超越文本的具体操作有很多种,而将课外资料在课堂中有效的运用则成为一种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又将课内外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课外资料更显其重要性。新的课程实验中主张教师们“用教材教”,反对照本宣科地“教教材”。也就是说,教师要指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因地、因时、因生制宜,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地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使课外资料合理适时地运用于语文的阅读教学之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升华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课文所记叙的事情、现象,学生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课文相关而教材上又没呈现的内容学生一概不知。所以教师可以在教课文之前,让学生查阅资料,以此促进课内阅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深他们文章的体悟,增强情感的陶冶。
  如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中《七律•长征》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去查找有关长征时期的故事、人物、路线、战役等背景资料,学生们纷纷动手去查阅各种课外读物等。通过查找,同学们获得了许多知识,尤其是对这首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等情况作了充分的了解。课上让学生介绍了相关的自然环境资料,尤其是感受到了五岭的连绵起伏,乌蒙山的高大雄伟,金沙江的惊涛拍岸,大渡河的水流湍急。因此,在理解“逶迤”“磅礴”“云崖暖”“铁索寒”这些词语的时候不用即可了解词语的大意。同时教师及时补充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地方的特点,进一步巩固了对词语的记忆。同时,课外资料的上述运用会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产生更深一步的感受,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教师适时抓住时机,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云崖暖”和“铁索寒”时,学生情感朗读还不够,这时,教师又用精炼的语言简要介绍红军战士当时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体会到“暖”和“寒”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他们不但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而且感情上得到了升华,巧渡金沙江后的愉悦之感和强渡大渡河的悲壮之情对比强烈,入情入境,比单纯理解诗句的意思更加有血有肉,生动易懂。
  二、借助课外资料扩充文本,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中,有一个单元专门涉及了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有的是关于古人的故事,有的是神话传说,有的是古代建筑的介绍。其中有一篇课文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内容。这是一篇阅读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儿童色彩较强。通过了解,我发现学生对这幅画的内容似乎并无太大兴趣。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决定用另外一种方法让学生走进这一课,于是便采用了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延伸的方法。教师可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再作交流,效果会更佳。于是让学生动手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课堂上,前半段的时间,我引导学生用来了解课文中所渗透的知识,例如这幅画的作者、朝代、内容、当时的生活情景等,后半段则安排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资料交流。我将自己从杂志上看到的关于这幅画的坎坷经历向学生讲述一番,学生在我的描绘下,饶有兴趣听起来,甚至有些同学在我读后发出了不住的感叹声。紧接着有不少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谈到了有关这幅画的其他内容。有的学生介绍的是小故事,有的学生介绍的是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有的学生介绍的是和《清明上河图》同代出现的其他名画等。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不但听得认真入神,而且还有很多学生听后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谈出自己的感受,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多种感官充分发挥了作用,听说读的能力均能得到培养。本以为这已经推向了本次教学的高潮,可没有想到这堂课之后,竟有许多学生仍然在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有些同学还根据这次课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了自己的心得和日记。教室的墙壁上贴上了一张又一张的资料介绍,一份又一份的感受心得,简直成了一个《清明上河图》的文字、资料展。《清明上河图》切实走进了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并且以此为桥梁,超越了文本,真正把书“读活”了。
  三、课外延伸,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科书往往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只要把教材中的文章弄懂并培养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已经达到了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其实,阅读教学的范围不仅仅是教材中的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固然要以课内阅读为主,但只靠课内学习往往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而课外阅读恰恰能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读书的良好习惯,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阅读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师除了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查阅处理资料,可以在课中穿插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之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课后开展拓展性阅读。
  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是选自某些长篇作品的片段,因此,学完课文以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找出原著来读一读,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促进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学习了课文《猴王出世》《草船借箭》一组课文后,可以介绍学生阅读、欣赏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之后,可以给学生读一段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其他片段,激发学生读这本书的欲望;在学了《鲸》这篇说明文后,可以让学生继续搜集阅读有关鲸的资料,开展科普知识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普知识的兴趣;学习《七律•长征》以后学生对毛泽东以及他的诗词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可以让学生开展毛泽东诗词的阅读或者通过搜集阅读资料了解毛泽东这位伟人的事迹,更加真实地走近这位伟人……
  综上所述,课外资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作者的意图,加深理解,促进情感,更好地与文本进行对话。课外,学生的读书兴趣浓厚了,阅读量也大大增加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均得到很大的提高。课外资料进入课堂是必要的,但这要求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恰当地使用这些资料,发挥课外资料的辅助作用,让它们为语文阅读教学服务,成为学生知识延伸的桥梁,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标签:课外 浅谈 语文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