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决心书 > 正文

[铜陵市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简析] 循环经济是国家平台吗?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铜陵市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令人瞩目的成就,也是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工业产业基地的代表。但是目前,铜陵市有限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该市对工业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要求十分迫切。本文简要分析了铜陵市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对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铜陵市;工业企业;循环经济
  中图分类号:F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19-01
  
  一、铜陵市经济发展概况
  铜陵自建市以来,经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去年来,铜陵市通过加快发展步伐、加大转型力度,谋求自主创新和承接产业转移;坚持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并重,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工业总产值为1512.79亿元,增长率39.0%;实现工业增加值401.98亿元,其工业企业基础雄厚,是安徽省工业产业基地的代表。
  二、铜陵市工业企业发展的背景
  铜陵是典型的工矿城市,其铜的采掘、冶炼史可追溯到商代。自1956年建市以来,工业一直以有色金属采矿,选矿和冶炼为主,地方经济相对弱小。在铜的粗冶炼过程中建立起副产硫酸、化肥等行业,逐步形成铜陵化工行业的基础。在“十五”、“十一五”发展期间,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逐步发展起电子和铜工业的深加工产业。有色金属,化工产业,建筑材料,电子技术,纺织业等,构成了铜陵几大优势产业。
  三、铜陵市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以铜陵有色为例)
  “十一五”期间,铜陵市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循环经济体系已初步建立。2011年,本市工业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2%,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8%。“废物”利用价值增长值从2005年的300万人民币到2011年的31亿元人民币,有着明显的提高。近年来,通过发挥市场主导和引领作用,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传统龙头企业依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循环经济的发展势态良好,促成了企业的改造和升级。本文以铜陵有色举例说明: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是铜陵这个工业产业基地代表城市的龙头企业。“十一五”期间,公司累计投入技改资金数十亿元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提升,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在矿业开采、冶炼、铜和化学加工四个生产周期内,坚持循环生产的理念,遵循“3R”发展原则,其循环生产和发展水平业界领先。
  (一)在开采过程中原料的循环、回收利用。
  铜陵的铜矿资源中,富含硫,铁等元素。为了利用本地矿藏的资源优势,该公司专门建立了循环经济园。园区秉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集中在产业链下游的精细化工产业中寻求发展:由上游产业生产下游产业可以利用的生产原料,工业废物、资源再回收利用,从而为公司获得高效益产出。
  (二)在铜冶炼过程中副产品的循环利用。
  在铜冶炼过程中,通过对产生的二氧化硫、冶炼渣和稀有贵金属副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实现冶铜副产品的循环。仅2010年回收利用的硫铁资源,就相当于一座年产一百五十万吨大型矿山的开发量,这中间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深加工过程中内部循环利用
  用发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办法,采用先进设备,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如高精度铜合金板、带、黄铜棒等,把生产中产生的废品由内部实现循环再利用。
  四、铜陵市工业企业实施循环经济政策的前景分析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铜陵工业企业资源供应压力的必然选择。
  铜陵市是一个以铜立市的资源型城市,其电解铜产量已位居全国首位,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处于重要的地位,磷硫化工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生产基地之一。鉴于我国工业处在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基础原材料依赖日益增强,铜陵资源型特色企业的比较优势凸现。在当前,工业企业为缓解制约其业绩增长的资源供应压力,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的道路,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使用,实现企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铜陵工业企业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
  目前,铜陵市的环境承载能力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多年来的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工业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时,推广清洁生产,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从根本上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五、结语
  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消费,超高量排放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铜陵市工业企业走循环经济道路意义重大:既能给企业自身发展带来巨大效益,又有利于环保、节能,实现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生态发展战略。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卫兴华,顾学荣.政治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黄志斌,吴椒君,张本照.当代产业的知识化与生态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3]郑季良,陈卫萍.论高耗能产业群在循环经济中的协同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02.
  [4]叶文虎,甘晖.循环经济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03.

标签:铜陵市 工业企业 循环经济 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