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军校国防生 > 正文

良好习惯创造美好生活: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行为习惯,影响人的一生,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尊重他们的个性,关爱他们的成长,让他们乘风破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关键词】行为习惯;美好生活;培养方法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教会孩子做人。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她可以让一个孩子逐步拥有享受人生的能力。
  在刚刚过去的我校的招生考试中我注意到一个让自己大为吃惊的现象,在四十多名考生中,竟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将试卷“统一”向左斜倾放在桌面上,情况严重的几份试卷几乎与桌面成零度角,学生们大都斜侧着腰身,偏着头,卧趴在桌面上做题。放眼望去四十几名考生之中,戴眼镜的学生竟达十五名之多……
  虽然上面的事例只是一个因学生学习姿势不当而引起学生视力下降的个案,但它却一览无余的反映出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突出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如此残酷的事实也给我们当前的素质教育敲响了警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切实重视和加强农村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广,中小学教育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依然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并且有逐步减弱的发展趋势,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习方面:学习目的不明确,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性;对自己要求不严,课堂注意力分散,反应不积极;对待作业,敷衍了事,急于求成,书写潦草,从不注意作业的规范要求;对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抄袭作业“蔚然成风”。
  (2)生活方面:道德观念淡薄,行为举止轻浮,意志脆弱,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严重,不喜欢与人沟通,生活秩序混乱没有规律,性情孤僻;劳动意识不强,劳动技能差,享乐意识逐渐增长……所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
  可是当你走进我校的校园里时,你会感到精神为之一振。抱着书或者学生作业的老师精神抖擞地走在路上,旁边传来正在玩耍的孩子一串串脆生生的老师好,随你穿遍整个校园,找不到一个见到老师低头而过的孩子。课堂上也是精神活跃。走进寄宿孩子的宿舍准会让你误以为进了军营了,内务整洁,摆放规范。为什么同龄的孩子却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对细节的重视程度问题。以下几点心得希望能与老师们探讨交流:
  1.宽严适度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
  每一个学校肯定都有一部详尽的校规校纪、甚至校训,可是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将它真正的灌输到孩子的内心深处,让它活化为孩子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我校落实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丝不苟的温习和检查。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上除了老师们用精彩的发言对孩子的思想和品德进行教育外,还有学生竞选成立的自主管理的学生会对上周校园内的不文明现象进行的总结和批评,对好人好事和文明宿舍和班级的表扬和奖励。还适时的给在校、县、市、省等组织的活动中获奖的同学颁奖、拍照。让孩子们充分的享受成功的喜悦,并将自己时时和集体联系在一起,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这样既在各种活动和比赛中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又在宿舍班级的常规评比中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此外,还利用各种集体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温习校训和誓言,每当他们举起右手背诵着那振奋人心的誓言的时候,他们一定在心中燃烧着自己的理想之火。
  2.用慈心和“偏”心给与孩子最大的关爱和尊重
  所谓慈心就是给孩子以无私的关爱,本来一种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允许学生习惯的形成有个过程。在我所教班级有个孩子倔强而且厌学,还经常在课堂上扰乱别的孩子,并且多次找他谈话都不起效果,我也曾想过放弃吧,这个孩子不是个学习的材料,并且脾气这么倔强,经常不服管理让自己在学生面前丢面子。可是让我想不到的是他的妈妈竟然到我家里找到我,给我看了这个孩子的一张不完整的写过字的纸,我拿过来,尽管已经撕掉一块但能认出是这个孩子的字体。上面写道:“我很喜欢我的语文老师,以为她和别人不一样,可是现在看来她和别人没什么区别,算了既然她也这样对我,那我也不给她面子。”由于不完整,我也不知道他所说的我那样对他是怎样对他,但我心里沉沉的。回到学校,桌上放着课代表送来的没做完作业的学生名单,上面几个人名都划掉了,只有他的名字还在上面没有划掉,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绷着脸站在那,似乎准备好了抵抗又一次严厉的批评,我知道这个孩子的倔强,如果我批评他肯定又要出现一次师生的对抗了,我想起了那张他写的东西,于是我问他:“你喜欢老师吗?”他显然被我问蒙了,惊奇的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没有出声。我接着说:“那就是不喜欢了?”他紧接着说:“不是,开始喜欢。”“那为什么又不喜欢了呢?”“你总批评我,还当着同学的面。”“那我为什么批评你呢?”他不出声了。我于是跟他聊起了我自己的学生时代的故事,直到他表态说回去努力改正错误。从那后,他还是经常犯倔,但我却经常抓住他一点进步大加表扬,尽管他还不能完全让我满意,但我却能看到他一点点的在进步,相信他一定能克服那些不良习惯,给自己一个享受人生的通行证。
  所谓“偏”心指的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扬长避短。比如批改作文,我总是会给学生打上两个等级,一个在作文前,一个在作文后。前面的是文章语言的等级,后面是文章立意的等级,评语后还有书写也就是所谓卷面的等级,这样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保持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3.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躬行实践
  要想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家长就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楷模,因此,作为教师、家长,要求学生、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平日,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仪容、饮食、卫生、社交、活动等,在文明行为习惯上给孩子以榜样的作用,从而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自觉地向其学习。
  最近,学校里为了让后进生能够跟上同学们的学习步伐,组织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义务给一些学生补课,同学们都很积极,想利用这个时机把学习赶上去。可也有些同学尽管也主动补课但总是无法调动自己的学习兴趣,身在曹营心在汉,坐在教室里,心在操场上。小纬就是这样一个孩子,老师反复找他谈心,可是状态仍无好转。经常自己放弃补课跑到操场上打球,即使是在教室里坐着也利用老师给其他孩子讲题的空闲与别的孩子打闹。于是老师主动与该生家长交流,在交流中老师们听到了一件很是震惊的事情,这个孩子对家长说老师经常给别的孩子单独讲题,还经常停下脚步看别的孩子做的题是否正确,但从不单独给他讲题,走到他身边也不看他做的题,肯定是其他孩子的家长送礼了,家长否定后还扬言说要是自己的爸妈再不给老师送礼或请老师吃饭,他就不参加补课了,补也补不上。听了这番话,老师们都很是震惊,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说出来的话,他的爸妈走了以后,老师们分析,这个孩子之所以有这么成熟和世俗的思维是和他的家庭环境有关的,他的父母都是经常应酬的生意人,无意之中给孩子灌输了一种不送礼办不成事,不花钱达不成心愿的思想。在老师们主动关心下这个孩子逐渐调整了自己的状态。从这个个案中可以看到大人们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只是个家庭影响,老师和孩子们朝夕相处,对孩子的影响之大通过这个事例也可窥一斑了。
  4.家校配合,社会支持
  中学生年龄小、自控性差,模仿能力强。家庭环境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有个资料上报道,青少年犯罪抽样调查发现,65%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和,孩子失去了母爱或父爱,无人关心。45%是家庭溺爱,中国受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爷爷、奶奶;父母宠爱有加,没有形成教育孩子的统一思想,孩子想怎样就怎样,家长千方百计满足他的要求,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变得任性、霸道、不明是非,不懂对错。在学校不懂如何与同学相处,屡屡犯错。
  有的家长因溺爱,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坐视不理,甚至助长坏习气,比如老人偷偷给孩子大量的零用钱,导致孩子养成吃零食,迷恋游戏机;还有些家长生怕自己的心肝宝贝吃亏,告诫孩子不能吃亏,别人打你,你要还手,一定要打赢,导致孩子不明是非,不分轻重,同学稍不注意碰到他,他就大打出手。当然也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引导,孩子在学校犯了错,受到同学们的指责,回到家总想得到家长的同情或安慰,可家长“恨铁不成钢”对孩子进行更加严厉的指责,甚至打骂。这些孩子受到辱骂后,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了逆反心理,不愿意再接受教育,变本加厉,不良行为愈演愈烈。为了防止上述现象发生。我经常与家长联系,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纠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对策。每学期开学初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和该学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听取家长的建议和要求,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棵小树苗只有在我们的辛勤浇灌,不断扶持下才能成为栋梁之材。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尊重他们的个性,关爱他们的成长,让他们乘风破浪,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标签:美好生活 良好习惯 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