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句子大全 > 正文

让学生的作文像诗一样美 与诗同行作文

时间:2019-02-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用意象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优美诗境。但放眼我们现在的学生作文,缺乏应有的情趣理趣,毫无生机……为此我想到了我们不妨也学学古人,在文章中加入“意象”。那我们怎样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很好地运用意象呢?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和积累一些传统意象,创设现代意象。同时要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意象的选择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最后指导学生无论选取哪种意象,都要找到动情点或感悟点,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其中。
   【关键词】意象 了解和积累 创设 动情点或感悟点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用意象寄托他们的悲欢离合,抒写他们的慷慨壮志……是他们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优美诗境。
   但放眼我们现在的学生作文,或空洞无物,凑字数;或直白平淡,如白开水;或缺乏应有的情趣理趣,毫无生机……
   那如何才能让我们学生的作文充满人文色彩,意蕴深邃,情真意切,让人读得有滋有味呢?为此我想到了我们不妨也学学古人,在文章中加入“意象”。
   什么是“意象”呢?“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情思情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需要借助“象”来表达,“象”是“意”的寄托物。简单地说,“意象”就是一种事物,它寄托着人们的某种情感,经过人们的反复运用,成为一种固定的艺术形象。那圆圆的月亮是远游离子的悲伤,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高洁志士的追求……
   这些无言之美的钥匙--意象,让我们的文章赏心悦目,加深了审美的愉悦,增加了诗的张力。如戴望舒的《雨巷》:……,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诗人在诗中创造了一个“丁香意象”。诗人用丁香比喻姑娘,它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也是诗人的象征。诗人彷徨求索,为的就是寻找姑娘―――理想,然而这“姑娘”“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是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孤苦心情的象征。让读者为他不绝的情思和绵长的意味而惊叹!而这些正是意象为我们创造出来的。
   那我们怎样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很好地运用意象呢?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和积累一些传统意象,这是我们正确表达情感的基础。传统意象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有着强烈的固定性,无论在任何文人的笔下,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不可随意改变。如: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柳是离情的象征(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菊花是人格的写照(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只有正确地了解了一些传统意象的特定含义,才能选择恰当的意象,正确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如陈创的《野菊花》:作者以菊花的精神而写人的精神,通过对菊花的赞扬,而赞扬了那些具有菊花精神的人。菊花在作者的笔下,呈现出多姿的色彩,“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她不禁锢自己,也不固守现状,表现了勇于进取,勇于表现的精神品质。但如果不了解菊花的象征含义,单单从菊花的金灿灿的颜色入手,错误的把它理解为富贵、明艳等,那就有失偏颇,贻笑大方。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情感的表达需要,创设现代意象。
   时代在发展,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作文也应有时代气息。衡量一个作家的作品,除了看他的文章中的一些文化积淀,还应有所创新。李白的诗歌超凡脱俗,“明月”、“美酒”成为他迷狂状态下催生的独创的重要诗歌意象;余光中的诗悲伤怀恋,“邮票”、“船票”“海峡”,成为一时代海峡两岸游子的期盼;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老水车”“矿灯”“驳船”等,都是从一个时代提炼出来的独特意象,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这些原创性意象成为他们作品中永恒的宝贵财富。
   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跳动着时代脉搏。而有些学生一写作文,举例尽是古人,这样的文章往往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其实,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当今社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每天都有新信息、新现象、新问题、新感受出现,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理想素材。所以意象的运用,也应该因人、物、时、情的不同而不同。
   例《梦想是一杯黑咖啡》,考生巧妙的将品尝黑咖啡的过程感受,与追逐梦想的过程相结合,写出实现梦想由苦到甜的特点,融入我们这一时代产物―――咖啡,这意象充满时代的生气。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将你目见之形,耳听之音,心感之念等等再现,挖掘发现生活中的引起你情思的意象,写出具有当代学生意气风发,昂扬进取的“少年精神”的诗篇来。
   其三,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意象的选择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
   每个人对一项事物的掌握,都是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一个渐进过程,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要求学生马上写出充满文化底蕴,情思细腻的文章。作为教师我们应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更好的掌握意象的运用。
   可先学习选用生活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如妈妈粗糙的手,爷爷的拐杖等等具体意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中真善美的能力;然后再培养学生连用几个意象表达主题的方法,如:写献给母亲的诗篇时,就可以精选和母亲有关的意象(母亲的眼睛、勤劳的手脚,洗衣的衣锤……)第三步才是采用自然景物的意象,如花草、树木等,找出它们的特点,运用象征手法,进行描写抒情。茅盾的《白杨礼赞》通过写白杨树的干、枝、叶、皮等,赞扬了北方的农民,守卫家乡的哨兵和那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意志。
   其四:指导学生无论选取哪种意象,都要找到动情点或感悟点,把自己的情感蕴含其中。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荫遮蔽着地面……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嘴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朦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作者由眼前的榕树想到故乡的榕树,由眼前景引出浓浓的故乡情。让我们读者跟随着他的思绪,走进故乡的榕树,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和他一起悲欢。这就是情感的作用。
   近几年初中生毕业考试语文作文命题的一个方向是,要求学生沿着生活之路,心灵成长之路迈进,达到真实地表现学生生活,真实地表达学生情感的目的,可见丰富细腻的情感在文中的表达多么的重要。
   我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积累、体验,当一眼瞥过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时候,激起了心灵的涟漪,事物与情感产生了"对接",撞击出灵感的火花,于是,真情实感找到了喷发口,这喷发口就是情感的聚焦点:“意象”。
   “天才的艺术家,都是艺术地表现真实的真情生活”。这个艺术就是借意象来表现自我,寄托主观情意。
   但是有些作文往往是有象无意,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平滑的镜面/反射着物体的图象/映出了少女的笑脸/照出了老人的目光。”只知状物,不知寄托寓意,缺乏诗情画意,充其量不过是对事物特有形态的解说,味同嚼蜡,实为无深刻意蕴的肤浅之作。
   可是我们也不能因为片面的追求“意”,而把某一事物本身没有某种情感,却强加到它的身上。这样文章显得矫揉造作,虚情假意。
   我们要指导学生寻找到“动情点”,寻找到“感悟点”。它可以是一件事,一个人,一片风景,或者一个细节,一种情境……总之是自己情感中最为隐秘、最为柔软和娇嫩的某个地方被触及,把内心的东西都凝聚到了这样一个“点”上。
   优秀的写作既忌有意无象,更忌有象无意。
   总之,文章中如果运用了意象来表达,在渗透作者主观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了平铺直叙所造成的淡然无味,而显得意蕴深邃,趣味盎然。
   作文的训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作文中的亮点设置也是多角度的,意象的捕捉与运用只是其中的一个点。现在是提倡写作多样化与个性化的时代,对于学生的文体选择,我们不能进行强求,对于那些不喜欢写散文,不适合写散文的学生,不能强求他们写散文。要全面培养创新人才,我们必须探索更多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作文的意象教学探索,只是我的一点粗鄙之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文学园地开满奇葩。

标签:作文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