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开题报告 > 正文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有效探索】初中数学活动课有哪些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数学活动课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它有利于培养兴趣、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本文着重阐述了数学活动课的特点、课型及教学流程。   【关键词】初中;数学;活动课;探索
  新课程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健全了学生人格,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他们在探索活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的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着重视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和渗透思想,而忽视了数学活动体验的错误观念。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数学活动课的特点
  数学活动课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的掌握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体验,逐步形成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协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课的主要特点有:
  1.自主性。“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学生要想获得发展,离不开主动参与、亲自实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选择课题、制定计划、协作交流,共同参与,才能得到展示,能力得到发展。
  2.实践性。数学活动课以学生为中心,课堂组织形式丰富多样,改变了枯燥的、被动接受式的讲练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积极主动地投入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兴趣性。“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是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数学活动中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去探索数学奥秘。
  4.开放性。数学活动课内容选择灵活、形式多样,只要涉及到数学问题、具有教育意义、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都可作为活动内容。数学活动课不追求活动结果的一致性和结论的确定性,使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思维获得发展。
  二、数学活动课的课型
  1.数学实践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要获得感性认识,就要利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意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初中数学实践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
  (1)简易测量。在数学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测量问题,如用卷尺和标杆测量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用卷尺、测角仪测量不可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用卷尺、标杆测量旗杆的高度。
  (2)数学制作。教师要引导通过折叠展开图,得到正方体、长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等基本立体几何模型,并用透明胶固定。接着让学生制作多种基本立体模型组成的复合立体模型,如制作火车模型。学生经历观察、抽象、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创造的热情。
  (3)数学画图。学生要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圆等基本几何图形的画法。如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副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分组拼出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等图案。
  (4)数学设计。教师要大胆挖掘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营造想象的空间,如利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设计艺术图案、设计包装盒。
  (5)数据调查。教师组织学生去商店、银行、电信局、工厂等场所,与有关工作人员交流,收集数据,分析数量关系。如通过服装打折问题构造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2.数学游艺课。通过数学相声、数学魔术、数学小品等文艺演出以及数字找规律、数学谜语、脑筋急转弯、智力抢答、数学接力赛等游艺活动让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兴趣,熏陶数学思想,启迪数学思维,让同学们领略数学世界的无穷魅力。如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探索古代趣题“丢番图的墓志铭”。
  3.指导探索课。指导探索课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社会热点现象,通过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勇于发现、合理猜想等方式探究数学规律、研究数学方法,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活动课。如在《确定与不确定》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通过猜想、游戏、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让学生体会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三、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流程
  1.设计预案。教师要选择具有开放性、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灵活地选择活动形式,准备好活动器材和相关资料,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活动预案,编排课外实习作业。
  2.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故事、视频、动画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规律,实现知识迁移。
  3.小组合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小组,明确合作目标和各自任务,组织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归纳、讨论、交流等活动,共同解决问题。
  4.活动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的过程进行反思,通过类比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目的,进而不断地修正猜想、调整思路。
  5.交流评价。教师要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案,既要对活动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学生个体评价,也要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既要有激励性评价,也要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
  “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数学教师必须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灵活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第二中学)

标签:初中数学 活动课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