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夸张句 > 正文

[营造和谐环境 促进身心发展] 如何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环境,是导致人的行为变化、发展的外部因素,影响人的行为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环境。本文所提及的“校园环境”是指那些能被学校师生感知、影响师生行为的校内环境。比如校园内人际之间的心理环境、校园的自然环境、校风、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等。
  
  一、 营造和谐校园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1995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德育大纲》第一次明确地把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列入了德育目标。《义务教育法》中也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适应全体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从以上文件和教育法规看,学校教育除了有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职责以外,还必须有育人的功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校园内学习生活愉快、生理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学校必须担当起的一个重任。
  2? 学校是仅次于家庭对学生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社会集团或组织。在学生个性的形成过程中,学校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认为“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化的过程中,起主导地位的是学校,主要是教师。”学校中的各种教育措施,包括课程的设置、教材的使用,教学、教育方法的实施,学校的风气和人际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学校必须成为一个比较纯净、健康、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小环境。因为只有优良的校园环境,才可以陶冶学校成员的情操,提高师生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学校群体的内聚力,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
  3? 初中学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人生的第二生长高峰期――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会引起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形成许多的不适应。由于“成人感”的增强,自我意识的提高,他们需要别人的尊重;他们希望能摆脱大人的束缚却不可能完全独立,他们渴望朋友,但因为种种原因与同伴闹矛盾而经常陷入情绪的低谷。他们情窦初开,渴望情感的滋润,却又难以在异性同学交往中把握好分寸。……总之,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是一个矛盾重重的“危险期”。事实证明,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认识自我的能力,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 营造初中和谐校园环境的具体方法
  
  1? 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一书中指出:“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财富”。可见,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领导和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绝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也不是几个人的力量能够办到的,必须依靠全校教职员工长期共同努力。所以,提高学校教职工对创设和谐校园环境的认识,并努力使其参与,强调教师应以正面引导为主来强化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使学生在一个充满关爱的和谐环境中成长。
  
  2?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校中,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一般一天有5-6个小时,学生与教师接触的机会大多在课堂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基本也是在课堂中形成和发展的,所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去,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在个别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活动课和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这三种工作模式当中,日常渗透时时刻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要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要保证带着良好的情绪走进课堂”,“要创建轻松、积极的课堂氛围”、“布置作业要有选择、要适量”等,这一方面促进了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协调了课堂中师生间的关系,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学得轻松、教得愉快。
  3? 在班级管理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他们的人格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有威信的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总是“可敬可亲”的楷模,他们不仅会听从他的教导,甚至会处处模仿他的举止和风格。如果教师没有威信,加上教育方式不当,则会导致学生成绩下降,与教师产生隔膜,并在心理上受到各种伤害或严重打击,从而使学生丧失对班级和学校的亲和感及归属的认同。
  4? 健全组织管理机制,推动心理辅导有效运作。
  学校和谐教育环境的营造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若要顺利实施,并具有成效,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健全的组织系统和管理机制。
  (1)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阵地。
  班级团体辅导每两周进行一次,由心理辅导教师或班主任操作。主要形式有情境体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竞赛等等。
  (2) 个别辅导是学校心理教学的常设渠道。
  个别辅导由经过培训的兼职心理辅导老师操作。其中,心理辅导室保证每周开放,接待学生个别访谈。
  (3) 学校设立宣传橱窗,定期向学生宣传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反映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动态;利用学校电视台定期向学生介绍心理卫生知识或解答学生提出的心理卫生问题;建立心理信箱,为学生提供了倾诉内心烦恼、寻求心理援助的补充渠道。
  (4) 不定期举行心理辅导讲座。由心理辅导室教师确立主题,并向全校公布,有兴趣的学生自愿前往听课。
  (5) 建立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每学年可请有关教研部门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指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合理利用测试结果,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心理辅导室也可由此更全面地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5? 协助家长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巨大而长远。为了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必须让家长也来亲身感受一下学校里的育人风围。学校可选择适当时机把学生家长请到学校来,请心理辅导专家给他们作心理辅导讲座,探讨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如何看待孩子学习成绩,如何看待孩子的逆反心理等,以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水平,扩大营造和谐育人环境的效果。
  
  三、 营造和谐校园环境的初步体会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在“完善人格、和谐发展”的总目标指引下,积极思考和探索,在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和谐校园环境过程中总结出如下经验:
  1? 师生关系的协调是营造校园和谐环境的基础
  2007年6月我们对初一、初二年级两个班和全校任课教师抽样调查发现,两年中我校师生关系有所改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良好的占98.7%;教师认为师生关系和谐与较和谐的占98.2%。学生认为在校情绪良好的占97.3%;觉得适应和比较适应教师的占80%。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和愉快感,使学生易于得到感情的满足,并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因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营造和谐校园环境,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
  2? 领导重视和行政决策是营造校园和谐环境的保证
  在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领导重视和行政决策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没有学校领导对此项建设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并亲自督促和参与管理,要开展这项工作将是非常困难的。
  3? 校风校貌的改善是营造校园和谐环境的突破口
  学校和谐环境的创设要从改善校容校貌,整治校园物质环境入手,因为它会给师生带来“焕然一新”的心理感受。而反过来说,校容校貌的改善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也会给校风的建设和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千多学生在校园中生活学习,秩序井然,校园内几乎见不到一张纸片。
  三千多学生在出操,行动迅速,队列整齐,精神饱满。
  三千多学生的校园里,教师每一次进出校门都能接受几十次的问候。
  这样的行为规范,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今天的“和谐环境”,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份贡献。
  4? 转变教师的教学教育观念是营造校园和谐环境的根本
  我们学校的教师虽然中青年的居多数,但是不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仍比较陈旧。又因为以前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导,许多教师习惯于一门心思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这是营造校园和谐人际环境的严重障碍。我们这两年中,看准了这一问题的症结,在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初步收到了成效。问卷调查,教师认为两年中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和有了改善的占93.3%,学生问卷中“当你犯了错误,老师的处理办法是耐心教导、不体罚的占90.7%。”这表明我校教师的观念有所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有所改善,这对于我校来说是个可喜的变化。

标签:身心 营造 和谐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