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六年级周记 > 正文

【浅谈学校教育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时间:2019-01-2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根基。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最基础、最细小的工作抓起,必须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着手。?
  【关键词】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 现状分析?
  校园的早晨,在值日人员或卫生管理员未打扫之前,在通道边、花园内、草坪上、楼梯口、厕所里等处都“躺着”一些果皮纸屑、零食袋、薄膜袋等废弃物,不堪入目;上课时老师正在非常投入、津津乐道、旁征博引地讲课,可总有少数同学交头接耳,或人在曹营心在汉,“小差”开到十万八千里;周六下午或周日傍晚,不时有几个校外不三不四的无业青年来校找有关同学惹是生非,或向少数学生进行敲诈,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及学生的身心健康;节假日,经常可见初中生出没网吧,并沉溺其中玩游戏,观看暴力、色情片子,导致在校五天的教育功效远远不及放学回家的二天“放羊式”生活的负面影响。诸如此类的纪律观念淡薄、随地乱扔、打架敲诈、沉溺网吧、离家出走……这些都是不少初中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为此,我们必须坚决摒弃之,要努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体现,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具体内容。2006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从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根基。?
  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最基础最细小的工作抓起,必须从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着手。?
  3 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在学校教育中的误区?
  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学校教育措施不得力;一些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也会导致或助长学生的不良行为。?
  3.1 一些学校忽视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放松或忽视德育。有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认为德育可有可无。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有轻微品德问题的学生不能及时予以帮助,而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则放松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学校德育难以落到实处,收效甚微,相对于开放社会的强大外部影响,显得软弱无力。?
  3.2 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唯我至上,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有些教师出言不逊,行为不轨,追求名利,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3.3 教条地使用制度进行刚性管理。遇学生违纪,不详细了解前因后果,不做具体分析,不遵循教育规律,仅仅先是一番说教,再要求写出说明材料,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表面看来,这样做到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实际上只是暂时约束了学生的表面言行,而未深入其内心,时过境迁则照犯不误。?
  4 如何发挥学校教育对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是可以主宰人生。”如果学校教育不能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
  4.1 利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学生行为?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上快速生长发育时期,行动上表现为好动、好奇、好胜;心理上表现为易冲动。又因缺乏生活经验,思想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都不成熟,而导致识别能力较差。因此对这一阶段学生的教育适宜正面引导,利用他们的好胜心,好奇心,恰当褒贬,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学校要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展出,举办与行为习惯养成有关的讨论、演讲比赛、辩论赛,以班级为单位就某一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与结果展开讨论等形式灵活多样的活动,每学期一次的评优活动。通过活动,在全校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提高学生的个人认知水平与道德素养。?
  4.2 利用严格的制度约束学生行为?
  严格的制度,会让学生在表象上分清习惯的优劣,也初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约束。如始业教育(包括军训)对初中生来讲至关重要,在学生入学之初施教,从严要求,从严管理;同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使之系列化、科学化、整体化、长期化、制度化,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3 利用情感交流感化学生不良行为?
  师生之间真诚的情感交流,既能“晓之以理”,又能“动之以情”,使教育效果得以深入。如班主任“用严父之情规范学生行为,开创良好班风”。俗话说,严师出高徒。爱与严同为班主任的两个要素,没有慈母之爱的严是冷酷苛求,没有严父之规的爱是骄宠溺爱。20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告诉我,用严父之情去感化学生不良行为应做到三点:一是严于律已,言传身教;二是宽而有度,因材施教;三是寓教于情,因势利导。?
  4.4 利用榜样的示范美化学生行为?
  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除了制度约束与理想教育之外,还有必要进行榜样示范,让他们在欣赏良好行为习惯所产生的美感之后,自觉效仿,形成自然。?
  名人效应。崇尚名人是人的天性,良好行为习惯对名人们形成独特的为世人所敬仰的人格魅力起着重要作用。让名人做榜样进行教育,容易感染学生,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示范。郭沫若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率先垂范,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你要求学生做到“什么”就应该自己先做到,如你要求学生不迟到,作为教师你就不能迟到。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贵在躬行实践。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家,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这一点,他认为,要养成某种好习惯,教师要随时随地加以注意,躬身实践,才能收到相当的效果。?
  学生榜样。因为其具有可“接近性”和易效仿优点,所以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且这一举措在良好舆论引导下,很容易形成气候。要做到这一点,需教育者有意识地在学生中树立典型的榜样。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经常会把往届的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向当届学生介绍,或让往届优秀生作现身说法,使当届学生受到良好的影响。?
  4.5 学生参与管理形成良好行为?
  所谓不良行为,是指学生行为的某一方面违背了学校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这些学生虽存缺点,但并非不可造就,他们对是非有自己的一套评判标准,在内心深处也有上进的需要。因此如能把稳脉,对症下药,在批评教育之后有的放矢地让他们参与某方面的学生管理工作,这既是对他们的信任,又是给他们制造自我教育的机会,使他们以管理者身份去感受,进而反省自己过去言行的不足,在教师适时引导下,逐渐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产生改变自己言行的愿望并付诸行动。如在开展“严禁乱扔”的活动中,有意识地吸收原来有乱扔行为的学生参与监管,长此以往,能使“乱扔”现象得以整治。?
  4.6 通过自我教育养成良好行为?
  良好的行为习惯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自我磨练、自我约束,加强修养而形成的,这就靠我们平时在班级管理中去培养。当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不可能自始至终地“盯”着学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以及同学们的监督。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学生自己制定班级制度,让每个学生既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大家参与班级管理,将班级制度触及到学生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我班的《卫生制度》、《纪律制度》,就是学生自己制定并遵守的,我班每周对照班级制度进行考核考评,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每周二的班会上有针对性地指出,使学生心服口服地改正不足,逐步从细微之处形成了良好行为习惯。如我班的卫生方面,每天安排学生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整改。通过这种办法,一个阶段后,同学们一进教室就能先看看桌椅书本排放整齐了没有,地面干净了没有,是否有人为垃圾,一旦发现就主动捡起扔进垃圾桶,这样,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4.7 指导学生“自我反省”矫正不良行为?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良好行为养成过程中,常常会因缺少恒心而行为反复。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平时要求他们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一日三省吾身”。平时要求学生坚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利用班会进行讨论,指出我们班级中哪些行为是良好道德的表现,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并与自己进行对比。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自我控制,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加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还让学生对不道德行为的危害进行评述,让学生认识到其危害进而及时进行行为矫正,改正不足。?
  总之,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平时只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因素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让学生明白只有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时刻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成为符合21世纪的“四有”新人,才能使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心、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
  
  参考文献?
  [1] 《道德学习论》 王健敏著?

标签:初中生 浅谈 养成 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