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六年级周记 > 正文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份经济新闻【以写社会新闻的方式写好经济新闻】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关键词]社会新闻;经济新闻;写作       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经济新闻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它在电视台新闻节目及报纸中所占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新闻写作工作中,经济报道比较难写,经济新闻常常会写成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鸡肋”。写好经济新闻成了当今时代新闻媒体热议的话题。
  如何写好经济新闻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经济新闻写作不应太枯燥、死板以社会新闻的笔法写经济新闻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社会新闻的写作一般要有情节、有细节、有场面。如果以此入题来写新闻就可改变“经济报道”容易给人干巴巴、硬梆梆的感觉。
  “这几天,西林钢铁公司的电工梁涛挺忙活。因为该公司的能源管理中心已经落成,就要投入使用,这和梁涛关系可挺密切。梁涛的工作方式将要发生变化以前梁涛每天要在所辖区内巡察电力运行,今后他要搬进现代化的能源管理中心,通过计算机接受工作指令。更加便捷的工作方式,让梁涛和他的同事们积极地投入到岗前培训中。”
  这是2011年11月30日,黑龙江日报的一篇有关节能降耗的新闻稿件的开头。记者从一个普通工人最近的状况开始写起,道出了企业节能降耗对于一个普通工人的影响。用细节来报道经济新闻,不但可以增强报道的可读性,更可便捷读者理解。
  “经过3年建设,投资1 500万元的沼气发电厂已经在杜尔伯特试运行,基本达到设计指标,可以同时生产“气、电、肥”,每年可处理10 000吨牛粪便,生产沼气7.5万立方米,以沼渣制成的生物肥料2 000吨,发电120万千瓦,可供近8 000个家庭使用一个月。”这是黑龙江日报2011年12月3日发表的报道《以“沼”制胜走绿色能源之路》。这篇报道不是简单的堆积发电数字,而是把其转化为“8 000个家庭使用一个月”。读者也对120万千瓦的节能量有了生动的概念。这样,原本专业性很强的经济报道也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二是经济新闻写作应该打破对数字的关注度从关注数字向关注故事、矛盾冲突和细节转变。经济报道的确有其专业化、抽象性的特点,比其他新闻更重视数字性、规律性的东西,更具有理性色彩,但这绝不是经济报道就可以不写得好看的理由。因此,我们在采写经济报道时,不仅仅要通过具体的数字说服人,更要通过精彩的故事、激烈的矛盾冲突和诸多的细节转变来感染人,让经济报道脱掉以往过于严肃的“外套”。
  李政宗,个子不高,操着南方口音。在2月27日召开的全省县域大项目集中签约会上,挤在一群东北大汉中,李政宗并不显眼。但他却是第一个在我省县域里投资干互联网的投资者。肇东经济开发区就是李政宗看中的投资热土。他的企业亚星宏霸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肇东一举签约10亿元。按照李政宗的计划,这里将形成物联网产业集群,吸引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物联网企业入驻,三年内产值增加到30亿元。
  “中国的未来在东北。”李政宗非常相信自己的眼光:黑龙江资源丰富,煤炭石油森林粮食应有尽有,仅绿色食品一项就让很多物联网企业垂涎三尺。”
  这是一篇从在2012年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发回的稿件。除了传统的会议稿件外,记者还用人物的思想、语言的表达,又写出了一篇我省县域已成投资热土的消息。就是利用细节、故事来吸引读者。
  三是经济新闻写作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以“用专业眼光看经济,以职业眼光看新闻”进行经济报道,遇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报道才会有思想、有深度。
  每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都有其背景、原因、事件的全过程及随之而来的深刻影响,单纯对其中的信息片断进行报道,往往是不全面的,读者也难以理解事件的深层意义。
  “近年黑龙江省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好政策落实难、执行难的状况屡有发生。为中小企业立法,为中小企业发展撑起保护伞的呼声越来越高。
  2012年的春天,发展中的黑龙江中小企业收到了一份最好的礼物:《黑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于2月1日正式实施。这个条例在对中小企业创业扶持、资金支持、创新推动、市场开拓、服务保障和权益保护6大方面进行了立法。”,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在组织经济报道时,特别强调要从提供零散的信息片断向提供相对完整的叙事文本转变,让读者了解某一决定及政策的出台的背景及深刻意义,让报道有新意、有“看点”,才能获得读者的支持和激发他们的热情。黑龙江日报的这篇《为中小企业发展撑起保护伞》就做到了这些要求。
  四是经济新闻写作要正确把握经济脉搏,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好务应如何把握分析,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好务,功夫该下在哪里呢?就是要多跑多听多学多思;也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深入深入再深入”。
  (一)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用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和过程论认识和把握事物,对事物要善于客观观察和辨证分析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清事物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本质,弄清楚“来龙”,把握住“去脉”。把事物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报道,而不是简单孤立地把结果推给读者,我们的报道就会比较充分地展示出丰富性和艰巨性,就不会是干巴巴的几条筋;就不会落后实际工作,JJJ慢三拍、“炒冷饭”;也就不会因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不清而导致报道超前或任意拔高。
  (二)工作方式上全面深入。在当今激变的年代,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便决定了我们采访的功夫不仅在于解剖“麻雀”,还在于选择“麻雀”。甚至从一定意义上讲,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给以观照,各种观点、材料互相印证、碰撞,去掉浮华,直露真实,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本质意义,估出事件影响,揭示发展趋势。这里是经过了不仅是身体而且是思想上的艰苦工作之后应有的收获。
  (三)切实加强素质建设,培养“大家”风度首先提高理论素养。现在相当一些记者不重视理论学习,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其结果只能像毛泽东同志批评的那样:“头重脚轻根底浅。”有了丰富的理论“装备”,我们便能够站在时代的“?望塔上”,而不是匍匐在地,思路狭窄,目光短浅,办事没根。
  五是经济新闻写作要紧密联系群众当前读者关心经济报道,特别是和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那些经济报道最受欢迎。因此,我们在采写经济报道时,要深入研究社会生活,研究受众,准确地掌握受众关心什么,想了解什么,找到、找准结合点。站在读者的立场看问题,对读者真正关心的事物进行解答,才能体现经济报道对社会所产生的价值与活力。□(编辑/刘佳)

标签:写好 社会新闻 方式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