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对执政党廉政建设的影响] 加强执政党建设思想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者简介:郑 琳(1987―),女,黑龙江安达人,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政府与政治。          摘 要:在我国历史上,腐败是历朝历代由强盛走向灭亡的必然原因。历代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都把腐败视为洪水猛兽,反腐惩贪的法律、案例和思想在史料中屡见不鲜。当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是有关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传统文化中的廉政观念反腐倡廉思想以及惩治腐败的经验教训,对新形势下的党风廉政建设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传统政治思想;执政党;廉政建设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以后,非常重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政治营养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党提出了一条列的建党思想和治国执政理念,不难看出,这些思想和理念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这些成功结合显示了执政党进一步挖掘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的现实必要性,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廉政思想和反腐败的政治方略,在今天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政治思想蕴藏的廉政精神和反腐败思想
   腐败自古由来已久,是子商品经产生以来就有的消极产物。腐败滋生的社会问题对国计民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自古以来不论是封建统治者还是人民大众都一直在与腐败都争着,以期能够找到一种有效遏制腐败的制度和方法。这种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今影响深远。
   (一)“内圣外王”的政治思想
   “内圣外王”之说始见于《庄子?天下篇》:“天下大乱,贤而不明,……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虽始于道家但却是儒家哲学中的积极入世治世之学。儒家的思想境界是其对人生目标的最高的、终极的追求。儒家所提倡的个体道德修养是直接为实现其治国的功业服务的,内圣是条件,外王是目的。
   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根本出发点是“达则兼善天下”,实现公天下。因此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政治行为是有悖于内圣外王之道的,是内圣外王的相反面。这表明内圣外王之道必然要求廉政与反腐败。在内圣外王思想的影响下,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曾涌现出了许多至今仍传为美谈的明君与清官,不少封建王朝在其政治清明时期都留下了严惩贪赃枉法、贪污受贿、失职读职之类官吏的记录,甚至把反腐败作为地方官吏及皇帝的主要政绩。
   (二)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民贵君轻”的理论是孟子根据战国时统治者治乱兴邦的历史观察所阐述的思想。他认为统治者能否得到或保持天下,关键在于能否得到人民的拥护。“民贵君轻”的理论,看到了君主权力运用的限制性因素,在国家管理中,重视民心的向背,并警惕统治者的暴政和贪欲,从而为倡廉肃贪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历代开国君主,特别是经过农民起义推翻旧王朝而成为开国君主的,一般都比较注意自我约束、惩治腐败、整顿吏治、安抚民心。
   (三)道德自律的清官思想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一个伦理政治的社会。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将个人生活与公共生活溶为一体,强调家国一体,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长期以来,在伦理政治的氛围下,逐步形成了道德自律的清官思想。清官思想就是以道德的自我约束为基础,在行使法定权力时,自觉抵制习惯权力的诱惑,廉于自身,廉于公职,廉于社会,做到清正、自约、不苟、不贪,保持出污泥而不染的名节。清官思想是一种道德内约力量。它是中国封建社会推行儒家文化,强化纲常教化,并用道德化、伦理化的方式来约束参与权力的人的一种难得的结果,清官思想一经形成,就会产生一股抵制外界物欲刺激、廉洁奉公、以廉养民的内在冲动。
   二、中国历代反腐倡廉的主张
   反腐倡廉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教育多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中国历代的反腐倡廉言论,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张。
   (一)强化廉政教育,提高官员自觉性
   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强调“教以养廉”,例如唐太宗特别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唐太宗要求官吏持廉肃贪,不是凭借至高无上的生杀予夺之权,而是以令人折服的道理去进行教育和诱导。古代廉政教育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对后世有启迪和借鉴意义。一是对重臣高官进行廉政教育。二是在全社会进行包括“廉政”在内的道德教育。三是家诫、家训和官篇教育。
   (二)建立选任、考核和惩戒体制
   “防止滥用权力的办法,就是以权力约束权力。”中国历代思想家深知这一道理,故在君主、臣子、贤哲反复论证、下诏、谏议的基础上,将反腐倡廉思想演变成一整套选任、考核、监察纠举的制度,对反腐倡廉起了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制定选任准则,以防贪者进,促廉者上。二是建立考绩制度,检查督促肃贪尚廉。三是强化监察制度,肃贪促廉。
   (三)立法惩贪,倡俭助廉
   中国历代的明君贤相、清官廉吏以诏书、、奏议等形式提出立法惩贪的见解和建议,制定惩贪法律。古代关于“不节必贪”、“奢者必贪”、“以俭助廉”、“惟俭养廉”的思想是我国古代廉政思想的一大特色,如唐太宗反复论述了“廉俭兴国,贪奢丧邦”的道理,力行“去奢省费”,节俭自律,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四)高俸养廉
   官吏的俸禄要能维持他们的正常开支,这是反腐倡廉的基础。中国历代的反腐倡廉思想和主张,其根本出发点是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但这些思想和主张曾经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哲理性和实用性,值得我们批判地加以继承和总结,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顺利健康发展。
   三、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影响
   事实上,党风廉政建设深深打上了传统文化的烙印。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下大力气反腐败,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对此有所认识:
   (一) “民本”思想的传承
   纵观中国政治思想史,“民本” 、“重民”的思想十分丰富。我们中国共产党吸取了传统民本思想中为政者应体恤民情的合理因素,不再有阶级的利益冲突,抛弃了其中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不再把“利民”当作一种手段,而成了共产党人的唯一宗旨和出发点,发展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崭新思想。党的一切政策和领导工作,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作风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思想认识问题,核心问题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最高理想的认同
   在理想人格标准方面,中国古代各家思想都把改造社会、治国安民视为人生的最高归宿,都认为人生价值是在“济世”、“治国”、“安民”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实现的。《大学》为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设计的人生道路便是这样,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一下,为中国广大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奉行不悖。毛泽东一代领导人,不仅从理论上批判继承了这一思想精华,把它作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廉洁标准之一,纳入了党风廉政建设的理论体系,而且对此有亲身的实践。
   (三)自我修养的强调
   儒家十分重视“修身”的重要性,强调通过学习,格物致知,端正自己的思想信念,提高自己的道德、意志、知识等修养,用先人圣贤的价值标准不断检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毛泽东同志就着重强调我党在廉政建设中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对传统文化中“内自省”思想的扬弃。通过自我反省,自觉地时时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对照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而且还依靠集体,依靠组织的帮助,要做到廉洁,不仅要开展自我批评,同时还要批评别人和接受别人的批评,互相监督。
   (四)法德并举的措施
   对于任何政权来说,严惩贪官污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有些贪官污吏而言,说服教育和轻微处罚都无济于事,只有制定出一定的刑法,对他们的贪污腐败行为给予严厉惩罚,才能制止他们继续为恶,才能制止腐败的蔓延。能否真正惩治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政权的巩固。
   毛泽东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观点就是对“以教为本、以刑为用”传统思想的进一步阐发。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需要以教育为主、以刑为辅的反腐败活动,从而促进我党的廉政建设。
   四、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借鉴意义
   尽管传统廉政文化从总体上是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然而传统文化的潜在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其中的一些观点和经验在今天的社会看来仍有其存在价值和意义。
   传统政治思想中的许多观点与现实结合仍有积极意义。传统文化中很大一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它己经融化在现代的思想文化中。平均主义在当代受到了批判,但在此基础上批判继承发展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人民民主”、“共同富裕”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普遍遵守的进步原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为民作主的开明政治尚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但是那些对党对人民敢于负责、坚持原则、铁面无私的精神永远是值得提倡的。
   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习惯力量的良性作用。首先,国家在制定政策时,应当掌握群众的心理动态,注意群众的心理承受力。其次,在标榜典范上,要注意树立群众乐于接受、保持传统美德的典型,而不要树立脱离实际的典型。再次,在舆论的抑扬上,要有利于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防止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最后要诵讨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来释放群众中蕴藏的反腐败的巨大能量。在传统文化的氛围,我国广大群众不仅蕴藏着反腐败的巨大能量,而且具有反腐败的自发力量。这一点从积极意义上说可以促进我国反腐倡廉斗争的深入开展。
   在古代,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文化上创造了不少有利于倡廉肃贪的形式,这些形式仍然可以为党风廉政建设服务。过去封建统治者很注意文艺形式的作用,我们党应充分利用广电传媒、影视作品、新闻出版物、互联网等阵地和载体加强宣传教育。
   五、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深深植根在民族灵魂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为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纲领和治国政策上也避免不了受其影响。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关于廉政和反腐败的思想精神,在现代社会看来依然不会过时。重新学习和挖掘其内在精神和深刻含义对于我党的党风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徐晨光、李屏南等:《与时俱进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比月版
  [2] 马涛:《儒家传统与市场经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
  [3] 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7月版
  [4] 李宗桂:《中国文化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版
  [5] 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编:《论“德治”与“法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6] 谭献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7] 曹德本:《中国传统文化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8] 任立达、薛希洪:《中国古代官吏考选制度史》,青岛出版社2003年1月版
  [9] 刘建武:《时代的丰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0] 苗书梅:《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11] 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12] 高国安、刘允正:《以德治国方法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3] 詹石窗:《身国共治》,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14] 杨敏之:《中国历代反贪全书》,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15] 张铁网:《领导干部考核制度改革与创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标签:执政党 廉政建设 中国传统 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