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励志作文 > 正文

[人口变动与泉州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泉州人口2018总人数口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从分析泉州地区人口减少对中职教育的压力入手,探讨泉州地区中职发展的思路。文章预测2011―2020年泉州地区中职适龄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将给中职教育带来沉重压力,提出泉州地区中职教育发展应对人口减少的措施: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内涵发展为主;改革终结性职教模式,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提高中职学生就读率和巩固率;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扶持一批名牌学校;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非全日制在校生比率。
  关键词:人口变动;泉州地区;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04-03
  
  法国学者索维(A.Sauvy)在《人口通论》中的一段建议:“我们平时谁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膝盖,因为你的膝盖不疼,关节灵活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它。学龄人口变动问题也是一样,当这一问题没有被感觉到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它,但是当问题出来之后,我们想到时可能已经太晚了。我们应该尽早正视学龄人口变动对教育的冲击并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研究泉州地区中职学龄人口变动,有助于泉州地区在制定教育规划时准确地判断发展趋势并做出适宜的决策,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学龄人口减少的影响,推动泉州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泉州地区人口减少对中职教育的压力
  笔者在搜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中职学龄人口的因素,做出了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图,直观形象地预测未来10年泉州地区高中阶段适龄人口的大幅度减少对中职教育造成的压力。
  本预测是一种趋势预测,意在勾画出未来10年泉州地区中等职业教育适龄人口趋势,为决策者、实践者从总体上制定泉州地区2011~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脉络和走向提供参考数据。
  (一)影响学龄人口预测因素
  本预测的两个重要参数普职比和毛入学率对预测结果影响很大。
  关于普职比的估计 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近几年,泉州地区普职比逐年增加,至2010年普职比已经从2005年6.8∶3.2提高到6∶4。从2011年至2020年普职比是多少?根据台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职教育比例是下降的,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张很快,职业教育重心有上移的趋势。预测在学龄人口大幅度减少的背景下,普高和中职之间招生竞争将更加激烈。本文按照普职比5∶5、6∶4和7∶3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描绘出趋势图。
  关于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问题 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5%。政府提出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随着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减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中职免学费政策推行,中职教育办学吸引力逐步提高,2011~2020年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可达到90%(毛入学率90%系泉州市教育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
  (二)2011~2020年泉州地区高中阶段学龄人口预测
  《福建省教育统计简明资料2010》统计表明:2010年初中毕业生114992人,在校生数初三101483人,初二77949人,初一70016人;在校小学生数:六年级75760人,五年级85788人,四年级94065人,三年级89992人,二年级91251人,一年级101272人,幼儿园大班89254人。根据2010年初中、小学、幼儿园各年级在校生数,推测出2011~2020年初中毕业生数量,如图表1。
  根据表1数据,做出2011~2020年泉州地区高中阶段学龄人口预测图,具体见图1。
  图1显示:按照毛入学率90%计算,2011年91334人,2013年达到最低值63014人,2014年回升到68184人,之后逐年回升到8万多人的水平。高中阶段适龄人口2013年比2010年减少35262人,下降幅度将近40%。
  泉州地区2010年仅普通高中招生数就达到59002人,中职招生39274人,高中阶段合计入学人口98276人(来自《福建省教育统计简明资料2010》)。2013年按照90%入学率,高中阶段入学适龄人口也只有63014人,初中毕业生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普通高中和中职招生竞争将更加白热化。随着高考录取率的逐年提高和国人片面追求文凭热的现象,必然压缩中职发展空间,中职招生将举步维艰,办学将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2011~2020年泉州地区中职学龄人口预测
  按照高中阶段入学率90%计算,预测普职比5∶5、6∶4、7∶3三种情况下,泉州地区中职未来10年适龄人口变化。
  在普职比5∶5的情况下,按90%计算,2013年中职适龄人口只有31507人,比2010年中职入学人口的39274人减少7767人,下降幅度为19.7%。
  在普职比6∶4的情况下(2010年普职比6∶4),按90%计算,2013年中职适龄人口只有25205人,比2010年中职入学人口的39274人减少14069人,下降幅度为35.8%。
  在普职比7∶3的情况下(2010年普职比7∶3),按90%计算,2013年中职适龄人口只有18904人,比2010年中职入学人口的39274人减少20370人,下降幅度为51.8%。
  以上资料显示:未来10年,泉州地区中职适龄人口将出现大幅度下降,中职教育将面临沉重的办学压力。所以,制定有效措施应对人口减少压力,是泉州中职教育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
  泉州地区中职教育应对措施
  面对人口减少的压力,泉州地区中职教育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保证普职比的平衡。要根据人口的减少情况及时调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对普通高中招生数量进行宏观控制,撤并一部分普通高中。在招生计划分配和调控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和免费措施,将招生计划及时调整转移到职业学校,争取为职业学校提供更多的生源,保证普职比至少维持在2010年的水平,避免出现在人口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普职比的严重失衡。但从根本上考虑,泉州地区中职教育应对人口减少的措施还在于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一)由侧重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发展
  鉴于未来几年高中阶段学龄人口和中职在校生规模呈下降趋势,规模扩张将转化为次要矛盾,提高质量将成为中职发展中的重点和主要矛盾。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坚定地转移到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内涵发展的方向上来。
  改变投资方向 由以校舍等基础设施投入为重心转到以师资设备投入为重心。未来中职教育阶段供给规模过剩将呈现为常态,这也是泉州中等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契机。当前,泉州市应严格控制中职阶段学校规模的扩大,以应对学校规模相对不足的问题。否则,缺乏预见的规模扩张将使得人口变动对泉州市教育发展的冲击变得更大。教育经费投入应审慎地选择,避免过多地流向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应更多地投向能够提升教育质量的教师培训、人力资源等软件资源的建设。在这方面,台湾职业教育有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可供借鉴。台湾职业学校重视实践教学,舍得硬件投资,教学实验、实习设备都非常精良,学校配套实习工位充足,能满足教学需要。注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手段现代化,并实现网络化。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学校汽车实训实验室配备有汽车发动机试验台、底盘实验车间、喷漆车间、钳工车间等,可满足汽车维修保养、汽车美容所需的所有工种的实习需要。
  提高入学率 面对人口减少而产生的生源危机,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目前,泉州地区中职学校入学率还有提高的空间。2009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只有77%。泉州地区中职学校要善于借助国家扶持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积极利用免学费政策这一有利的机会,提高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的比例。
  提高巩固率 由于学校办学机制、办学水平和中职学生自身的原因,中职学生流失率严重,中职学校流失率高达30%,有的学校甚至达到50%。
  由上可见,减少学生流失率,提高学生的巩固率是应对人口减少造成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压力的有效措施。据了解,目前中职生流失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理论课程比例过大,理论与实践脱节,文化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的中职生对这种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台湾地区的建教合作模式值得职业学校深思。建教合作模式就是在学制上实行“三三制学习法”,即三个月在学校学习理论,三个月到企业实训,每六个月进行一次课堂和实训的轮换。企业为学校提供了稳定的实训场所,学生也能获取大量实践经验,提高工作能力。这种模式对于提高中职学校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巩固率有重要作用。
  (二)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
  目前,泉州地区中等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散、小、低、差”状况,即职业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教学质量低、办学条件差。职业教育由于注重实践性教育环节,需要更多的实验、实训设备,其成本往往高于普通教育。而有的学校办学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难以安排足够的资金用于购买必需的教学设备和建立必需的实训基地,以致不少学校都选择开办文科类专业,对于投资大的工科类专业则较少问津,即使开办,也是设施设备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且专业内涵差异性较大。各校对专业设置缺少前瞻性,对时髦专业总是蜂涌而上,导致各校的招生大战。例如,信息技术类专业、机电类专业,无论是文科类学校,还是工科类学校都在开设,但并非都能达到开办此类专业的条件。
  要根据泉州地区职业教育攻坚任务和经济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需求,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统筹规划整合泉州地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采用合并、联办、共建、划转、撤销等方式,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中一些规模小、条件差、布局不合理或专业结构雷同、培养方向相似、地理位置相近的学校进行适当的重组与整合。重点扶持一批有办学特色、有软硬件优势、有规模效应的名牌学校,做到政府投资集约化、专业设置合理化、教育资源优势化、培养规格标准化以及质量考核科学化。
  (三)完善职教体系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还定位在让学生学得一技之长上,毕业后直接就业,学生继续升学的机会非常少,中等职业教育带有明显的终结性色彩。
  借鉴台湾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应以“改革终结性职教模式,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为出发点,使职业教育目标兼顾升学与就业,建立起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体系。在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衔接方式上,把入学考试制度作为主要方式,同时辅以保送生与用人单位推荐等制度。要扩大高职在中职招生的规模。为此,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建立职普沟通渠道。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后分流进入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不仅可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还可以进入普通大学本科学习;五年专科毕业后可进入本科班学习。二是完善职教办学层次。职业教育要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职、五年专、本科、硕士和博士五个层次教育,上下衔接,自成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平行发展,齐头并进。未来几年,泉州应积极准备条件创建本科级别的职业院校,并做好规划在有条件的学校扶持创办职业教育硕士阶段教育。三是恢复发展五年专科教育。目前,不管是中职2+1模式,还是高中入学的高职模式,因为在校技能训练时间偏少,只有2~2.5年,不利于培养出高级技能人才。今后可以继续选择扶持一批办学质量高、师资力量强的中职学校开展五年专科联合办学,合理规划五年专科办学,提高中职学校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拓展校企联办模式
  借鉴台湾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培训并重发展,拓展新的办学形式,开展“订单式”培养提高在校生数,也是应对人口减少对中等职业教育冲击的又一有效途径。台湾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注重与企业配合。借鉴台湾的经验,中职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主动与企业沟通和协调,争取其支持。与相关企业或行业签订合作办学的协议,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校企合作办学的新路子。中等职业学校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实现方式主要包括:夜校、周末学校、假日学校、远程教育等,学制原则上以学分制为主。凡是志愿接受非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青年,本着“自愿,就近”的原则选择学校学习。开展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社会各类人员的工学矛盾,学生可以一边在企业务工或在家务农,一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多形式入学、多平台毕业、多渠道就业以及多层面创业”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苗静.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体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
  [2]叶琴.台湾高等技术及职业教育发展特色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3]王丽娅.台湾职业教育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30).
  [4]黄志坚.台湾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5,(22).
  [5]马早明.当前台湾职业教育结构的基本特点[J].职教论坛,2005,(4).
  作者简介:
  龚书文(1972―),福建惠安人,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文化与德育、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机制。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标签:泉州 职业教育 变动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