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励志作文 > 正文

【收藏经典,品鉴东方】 洋河蓝色经典42度价格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中国绘画的精神自然在我的身上存在的东方精神体现在我的画中是自然而然的地呈现出来而不是刻意去做的。   同时,又深受东西方绘画的影响作品的面貌是有别于纯粹的中国画和西画。”
  ――朱德群
  
  近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斯坦收藏展――马蒂斯、毕加索及巴黎先锋派”(The Steins Collect: Matisse, Picasso, and the Parisian Avant-Garde)的展览。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在世界另一边的上海美术馆,也有一场私人收藏展开幕――“品藏东方――中国经典艺术展”。展览作品共计70多件,展出的作品均是来自将于今年秋季正式开放的“昊美术馆”,展出作品的质量和代表性都堪称一流,不仅具有明显的脉络和线索,更展现了收藏家的实力。
  
  
  
  
  东方、西方与中国性
  开幕当天,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齐聚一堂,以各自的理解阐释何为现当代“中国经典艺术”。而上海美术馆的人潮“胜过上海双年展前来参观的观众”,参观展览的人流从一楼楼梯一直逶迤至三楼,展厅里更是人潮涌动、水泄不通,一次规模不大的展览却引发了美术馆的拥堵。
  
  在经过史金淞的小雕塑之后,在展厅前部是展望的装置作品,主题仍旧是耀眼的不锈钢假山石,但在这件作品中,展望将假山石镶嵌到原木八方桌中,再一次将中国元素融入其创作中,形成互为矛盾的几组对照――传统题材和当代材质、东方美学与机械工艺、传统元素和现代观念。这件作品可以体现“品藏东方――中国经典艺术展”展览本身的价值以及收藏家个人的价值取向――东方美学观。而从参展的其他作品来看,收藏者意在从几方面共同建构其主推的东方美学观。
  
  引领收藏家“东方美学观”思路的应属吴冠中、朱德群、赵无极几位画家的作品,其作品显然成为展览和收藏家选择作品时的重要参照――既具有国际化的眼光,又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寻找新的表现方式。来自东方的“巴黎三剑客”游走在东西方文化艺术之间,博纳众家之长,最终完成西方油画中国美学化之旅,创造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
  
  如果将这一部分作品称之为展览中的“油画的民族化”部分的话,与其平行的则是展览反应的另一个主题――“水墨的现代化”,展览选择了艺术家谷文达、张羽、仇德树等艺术家作为代表。谷文达的“变形字”系列作品,是他在传统书法基础上的延伸,作品并非只是简单地挪用、借用传统符号,更多的是中国文化在其中的体现。而仇德树则是采用中国特有的材质和技法,重组中国山水画,是传统水墨材质在当代观念下“裂变”的见证。
  
  展览的另一个话题则是当代艺术的中国化,通过展览探讨在艺术全球化的语境下如何建构东方艺术立场,比如周春芽、张洹、张晓刚、薛松的作品,他们的面貌更多样,表达也更当代。本次展览策展人李旭表示,展览目的在于,“回溯中国现、当代艺术中本土审美的源头,客观呈现内地及海外华人当代艺术创作的现状”。
  展出的另一部分作品是属于目前尚未被太多藏家关注的雕塑作品,其中就包括曾成钢、史金淞、蔡志松的作品,比如史金淞的假山系列作品,蔡志松的《故国?风》系列,曾成钢的水浒人物。曾成刚以写意画的手法和书法性的表现语言,以最简的方式表现了李逵、林冲、鲁智深等人,造型简洁,但人物的性格呼之欲出。虽然几位雕塑家的语言和表现方式各异,采用的语言或写实、或表意、或抽象,但都能从其作品的题材、表现内涵中追溯中国文化的根源。
  
  东方美学性与国际扩张性
  虽然展出的作品并不多,但整体上体现出该机构明晰的思路和收藏线索,从东方意识和思路收藏整理中国现当代艺术,这些作品都具有息息相通的内在精神。从创作时间上看,本次展览的作品跨越了自1980年代初直至今日的30年,回溯了中国现、当代艺术中本土审美的源头,呈现了大陆及海外华人当代艺术创作的现状。展览的作品以油画、水墨、雕塑和装置为媒介,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回归中华传统,借写实、表现或抽象的手法抒发文化乡愁的悠远情怀,进而表达出他们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体会。
  
  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受到关注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演变,从最早的西方标准到国内藏家逐渐掌握话语权,收藏的判断标准也随之转变。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话语权和收藏都急剧转型,西方藏家的抛售更是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打了一针,警醒之后,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和收藏再次走向理性,藏家对于艺术作品的处理更加审慎,而究竟从什么思路来梳理现当代艺术,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是藏家们面对的问题。
  
  可以说,“品藏东方――中国经典艺术展”的收藏就是当代藏家寻求的思路之一。据收藏家郑好介绍,其选择艺术家及作品的标准就是具有东方的美学精神。而具有东方美学精神的艺术家必须有两个相辅相成的条件,一是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包括在国外学习、参观经验,对西方现当代艺术有一定了解;二是这些艺术家完成的作品必须具备强烈的东方精神,具有明显的东方符号和特征。 参展的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周春芽、张洹这些艺术家,多半在国外做过访问学者或者生活过,都有清晰的国际线路,在国际上取得很好的声誉,又不丧失东方精神,“具备东方美学的骨髓和国际的扩张性”。
  
  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的确沉寂下来,在以各自不同的思路和线索进行梳理,经过梳理,当代艺术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也会走得更好,大家更加清晰当代艺术本身的作用和广泛的传播力,更好的艺术家才会沉淀下来,被国内、亚洲、世界认可,越来越国际化。回归传统,传扬中国美学,不仅是在创作方式、个人风格和图示上的中国符号,而是真正切入中国文化精髓,回归中国文化和中国气质。而真正具有民族性、东方性的东西才能更广泛地被世界认可、接受,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沟通,得到国际化藏家的认可,取得更加广泛的地位,只有这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才是中国艺术在未来、在世界站住脚的主力。

标签:品鉴 收藏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