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的礼仪教育】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包括生活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学习礼仪等。   关键词:礼仪教育;礼仪环境;学习礼仪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88-02
  
   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石,幼儿的可塑性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很容易受家人、外界的影响,所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最佳时期。一个好的坐姿、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优雅的礼仪仪表会让孩子得到周围朋友的认可,也容易被他人接受而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然而现在,由于受独生子女的影响,很多家长溺爱、宠爱有加,忽略了孩子的礼仪教育;在幼儿园里也不乏存在一些教师观念落后,责任差等现象;再加上整体社会风气差,使幼儿潜移默化受到一些负面影响。但只要我们年轻的家长、教师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坚持教育的一贯性原则,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一、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
  1.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幼儿成长在一个家庭和谐,相互有礼充满温情的氛围下,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有很大的作用,是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的重要条件。如果父母平时敬老爱幼,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这种善良的情感行为会深深地影响孩子。有一次我组织幼儿出去找春天,当走在马路上时,月月突然跑过来说:“老师,那里有个捡垃圾的老奶奶,好可怜啊!我们去帮她,好不好?”我转头一看,果真有一个穿得很破烂的老人在垃圾桶里捡着垃圾。难得看见有孩子这么的懂事,于是我就抓住机会,教育其他孩子,要像月月一样关心弱者,富有爱心。在老师的引导,月月的榜样下,我们一起帮老奶奶捡垃圾,虽然很脏,但孩子们捡得很开心,体验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也学会了简单的捡垃圾的本领。事后我问月月为什么会想到去帮那位奶奶时,她告诉我这是妈妈平时教她的,只要和妈妈一起外出,看见路边的乞丐时,妈妈总会鼓励她每天省下一毛钱,献给需要帮助的人。相反,如果家庭环境紧张,孩子时常处在家人的争吵中,处在一个忧郁的环境里,又怎能会关心别人,懂得礼貌呢?记得在一个双休日的中午,我在小区里无意间发现有一个小女孩正在和几个小伙伴玩游戏,她奶奶叫她回家吃中饭,可那小女孩忽然语出惊人地说:“你个死老太婆,怎么还不去死?”说完哈哈大笑起来。旁边几个孩子看见了,也十分感兴趣地学着她的表情说这同样的话后哈哈大笑。在一旁的奶奶却没有生气,没有制止她的行为,继续叫着她回去吃中饭。可见这个小女孩的行为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平时家长之间的吵架、辱骂孩子都看在眼里,而且潜移默化地学了下来。而那位奶奶也习惯了,不当一回事了。知道吗?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幼儿好模仿,辨别是非能力差,成人无意间说笑的一句话就有可能成为孩子的错误导向。所以作为家长,应该以身示范树立典范。看见奶奶弯着腰在扫地,家长可以对幼儿说:“你看,奶奶在帮我们打扫卫生,弯着腰多累呀!”在餐桌上给孩子夹菜时也考虑给长辈夹一筷;外出给孩子买玩具、买衣服时引导孩子省下一些钱给爷爷奶奶买一件小礼物等等。家长要善于抓住契机,孩子才能日积月累,在良好的人文环境影响下,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2.营造和谐的教室环境。白天幼儿大部分的时间在幼儿园度过,教师必须要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注意以身作则,主动与幼儿、同事以及家长打招呼,言谈文明有礼。时时提醒自己不说粗话,与人交往中做到“礼”字在先。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去感染幼儿,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良好的行为。在班级中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礼貌言行风气,如早上幼儿来园、下午离园主动与他们打招呼。教师难免也会做错事,也要对孩子说声“对不起”。
  二、渗透良好的礼仪教育
  1.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与互动是课堂教学的规律,德育与智育血肉相连、相互促进,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结合学科教学进行。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明白礼仪的常识,并运用于生活,成为一个讲礼仪的小大人。如,在小班教学活动《认识大小》中,我增添了一环节,出示一大一小的两个苹果,让幼儿选一个给妈妈,自己拿一个。结果,全部选大苹果自己吃,小苹果给妈妈。看见这种情形,我就马上教育他们,给他们讲了《懂礼貌的小白兔》、《孔融让梨》的故事,让他们要学会谦让,做一个有礼貌关心别人的孩子。
  2.在日常交往中渗透礼仪教育。家长应重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如平时到亲戚家做客时,教育孩子要先敲门,然后跟人打招呼(叫人),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等。如有人来做客时,让孩子学会说“请进、请坐”,把好吃的东西拿出来一起分享等等,让他们学会跟人交往时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礼仪。这是帮助幼儿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三、家园配合,共同实施礼仪教育
  家长和教师应共同关注幼儿的礼仪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家访、电话访、家园联系册等积极主动地联系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家长也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在园情况,双方一起协调同步进行教育。老师和家长要统一要求、统一教育。这样幼儿的礼仪行为增多了,就容易形成行为定势,从而形成了习惯。如:小班孩子刚来上幼儿园时不知道早上来园要跟老师问早、放学回家要跟老师说再见。虽然老师一直跟他们强调,但他们还是会忘记。这时作为教师就应该与家长沟通好,家长在接送时提醒并要求孩子主动与老师打招呼。这样,孩子就能很快地有意识地记住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礼仪。总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多方法、多渠道的,只要我们重视礼仪教育,善于抓住契机,循循善诱,就能使孩子很快地学会以礼待人,讲文明讲礼貌了。

标签:礼仪 幼儿 关注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