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答辩 > 正文

【短文】伤感短文能让人哭的

时间:2019-02-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谁敢不听小人言      年纪大的人教训后辈,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同辈间则说:不听好人言,吃亏在眼前。吾友柳先生却说:此话早过时矣!现在是不听小人言,吃亏在眼前。盖老人也罢,好人也罢,你不听其言,至多不得受益而已。他们即便不大高兴,也没有害人之心,于你前程尚无大碍。而小人之言你若不把它当回事,他则肯定要设法算计你,那你就在劫难逃,没有安宁日子好过了。
  
  只怪自己不敬神
  
  一日酒后,几位朋友品着清茶闲聊,言及某某已经升迁,某某调了肥缺,唯自己在这被人遗忘的清贫角落里一呆就是多少年。联想到某某某某之德性,言谈间不免有些不平之气。忽一人言道:“诸位也不必怨天尤人,说到底,还是咱自身的原因啊。昨天我出去散步,碰到一群上后山去敬神的妇女。其中一个年纪大点的,边走边教训一个像是刚入伙的年轻人,说神就是得敬哩!许愿呀,还愿呀,你得先把神敬到了,神才会保佑你啊。――各位想想,那不食人间烟火的神都要人敬,都得先许愿还愿么,何况专食人间烟火的官呢!各位既要清高,不愿去敬那些大大小小的神,还想人家重用你,世上哪有恁好的事!"众人听罢,皆有所悟。遂相对无语。
  
  专栏作家
  
  方先生一日在街头碰到一位专栏作家,问其近来有何大作。该作家说:某报不是给我开了一个专栏吗,连续发了二三十篇千字文,近来觉得无啥可写了,停了一段。可不断有读者朋友关心地问我怎么不写了?说那组文章不错呀,突然不见发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似的。方先生随口说:对,对,这就好像一个人在街上走,每天到了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小孩朝他吐口水,久而久之,他已觉习惯。忽有一日,走到那里,不见那小孩朝他吐了,他倒觉得不正常了,感到有点空落落的。方先生言罢,才觉有点不大对头。抬头看那专栏作家,果然有点尴尬。忙打着哈哈说:开个玩笑,开个玩笑。遂落荒而逃。
  
  千古虚名
  
  虚名也能传千古。商山四皓可作力证。四皓其人,号称秦博士,实际上不过是几个无所作为的闲人而已。汉代时他们之所以出名,仅仅因为他们是不事暴秦的前朝野老,但他们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人们并不知其所以。他们最为人所乐道的事迹,是所谓扶持太子刘盈巩固了其地位。但我们如果细读一下《留侯世家》就可以发现,这堂堂的四皓先生,不过只是作为一件道具被张良拉出来使用了一下而已。但自从司马迁将其写入《史记》之后,便使其身价大涨。大到帝王将相,小到平民百姓,没有不对其肃然起敬。更兼历朝历代的文坛泰斗反复吟咏,赞美有加,直至将其神化成为知进退存亡、具高风亮节的圣人。到了这个地步,这商山四皓早已不是四个现实的人,而是变成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知识分子神圣高洁的美德。由此而往,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便都学会了利用他们,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们、特别是那些往来奔波于通往京畿长安这条“名利道"上而又不得志者,更是借颂四皓之名,以慰自己落魄之心。那么多名垂青史的泰斗级文人不惜笔墨地颂扬之声,足以把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哄抬到令人耀眼炫目的地位。这便使得四皓先生虽然“隐居"于商洛山中,却名重古今,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历史文化现象。
  
  妙玉不妙
  
  《红楼梦》里有一女子,自号“槛外人",但却寄居于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内(如何不住到馒头庵去呢)?既为方外之人,当清心寡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却为何要收藏诸多古玩器皿且以为炫耀?既为出家之人,当心平气和,平等待人,却为何将人分作三六九等,分别待之。对公子哥儿,自己日常所使之茶具可与使之,而对乡村老妪用过之器具便扔却不要了?出家之人理应专心修行,心无旁骛,却为何独独记得俊俏公子贾宝玉的生日,且特意投帖作贺?妙玉之行止,自相矛盾之处多矣。真可谓不僧不俗,不伦不类,吾实不知其何妙之有哉!
  
  戏笔误人
  
  文人戏笔,常常误人。平时不大玩笑之人,偶尔来点“幽默"却常常让人哭笑不得。刘建中与方英文乃大学同学。毕业后同在商州小城工作。某年,方英文谈恋爱了,正处于磨合时期,值年关至,方要回镇安老家过年,走时因故未能与女友告辞。遂留一书,请刘建中转投。刘素以憨厚老实、办事认真著称。谁知道哪根神经出了问题,这个平时不大开玩笑的人这回竟想到要幽他一默。于是就提笔在信封上女方名后加了大大的一个“妻"字。信寄到女方厂里,管收发的老头与女方家长甚熟,便跑去讨喜酒吃。女方之父索信一看,登时大怒,断定这方某人是个轻薄浮浪之人,坚决反对其女与之继续交往。遂使一段婚姻半路夭折。此后多年,刘建中谈及此事,仍觉惭愧不已。倒是方英文坦然慰之:此乃缘分未到,非关他人之过也。
  
  写得太好也不行
  
  青年作家鱼在洋熬了几个通宵,终于写成了一篇洋洋数千言的纪实文学。内容是写原商洛地区文化局长、老作家屈朝耘先生年轻时所干的一件大情大义的故事。稿子写成后,首先电话报告屈先生,屈先生说:“你明天到我家来念稿子。中午叫你姨给包饺子吃。"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到了屈先生家里,声情并茂地念了起来。他写的是屈先生将自己头胎生的儿子送给下乡蹲点时结交的农民朋友――一位不能生育却十分渴望有个孩子的村干部做儿子的那段往事。谁知这么一写一念,却触动了屈夫人的伤心事,听得哭了个一塌糊涂,饺子也包不成了。鱼在洋只好起身告辞。出得门来,长叹一声说:“唉,看来文章也不能写得太好啊!"众友闻之,莫不解怡。
  
  说淡泊
  
  吴先生喜读古书,思维敏捷,对许多先贤名言警句释解独绝。一日前去访友,见其房间挂一条幅,上书诸葛名句“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遂笑言:尔志若何?愿闻其详。友愕然。吴先生即道:诸葛此语,貌似高雅,实极俗,可谓此地无银三百两,自欺欺人之语也。盖既为明志,可见非真淡泊。既要致远,宁静岂不只是幌子?观诸葛之经历,亦正验证其语也。古往今来凡以此语自我标榜者,亦莫不如此也!汝今悬此条幅,莫非亦暗藏野心?友赧然,欲去条幅。吴先生曰:君心被我言中乎?其友闻此言,不知所措,只好陪着干笑一阵:呵,呵呵,呵呵呵呵……
  
  醉话
  
  一日,胡先生随领导接待来宾。席间遵照领导吩咐为客人一一敬酒,因有言:能喝一斤喝八两,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能喝八两喝一斤,党和人民都放心。领导虽微醺,但头脑还清醒,即止曰:此话慎讲――有损党和政府形象也。胡先生亦酒至八成,遂对曰:非此理也,且听在下说来。盖能喝一斤喝八两者,有所保留也,足见其胸少坦诚,心存狡诈怎知平时不做对不起人民之事?能喝八两喝一斤者,忠厚老实,心无城府,待人接物必尽心尽力,自然可委以重任了。所以我劝领导,欲知一人奸贤,当以酒场表现为据。人言醉话比诗话词话官话套话价值都大,此真言也。
  
  麻雀宴
  
  我有一位朋友,是个农民企业家,性情诙谐。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宴会,同席者皆为工商税务物价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头头脑脑。这些人常于此等场合相聚,席间自是笑语喧哗,少不了也互相开开玩笑。后来,忽有一人感慨有加,言说这些年来,吃来吃去,尽是老一套,没啥子新鲜感了。此话颇得众位吃坛高手的认同。此时,我的朋友开口了,他说:“我可以介绍一道新鲜菜。在我们乡下,常用麻雀肉请客,不知诸位吃过没有?"有人就问怎么个弄法。朋友说:“很简单,只需往场院里撒些谷粒,麻雀们呼啦就会飞来一大片。这时赶紧套上牛,拉着碌碡碾过去,把它们都轧成肉饼,吃时上油锅一炸就行了。”“不可能吧。"一食客说,“难道麻雀就不知道飞吗?"朋友说:“那些不要脑的东西只图吃得美哩,哪还顾得上自个的小命呢!"
  朋友本在讲笑话,可席间竟无一个人笑出声来。

标签: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