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提纲 > 正文

多元化评价理念下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探讨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 问题的提出      在新一轮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如何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是大家非常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中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基本上局限于竞技项目、体能等生理指标为主,实行“一把尺子”的终结性评价,一些先天条件差的学生不管学习怎样努力,也较难获得理想的成绩,无意中伤害了这些“弱小”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而有些学生则单凭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就能轻而易举地取得优异成绩,甚至满分,也会使这部分学生失去进取的目标,不利于他们进一步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新课程改革以来,提出了“多元评价”理念,拓宽了评价的视野,丰富了评价的内容,改革了评价的方法。但由于有些业内人士,在解读新的评价理念时,说了许多过头的话,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使新课程评价改革走了不少弯路。特别是改革初期出现的较多不和谐的声音,部分“专家”在开设培训讲座或撰写的文章中对体育新课标解读上的偏差,误导了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导致中小学生体育学习评价从原先的过分强调“一刀切”评价走向“教师随意打分”的另一极端,使一线体育教师无所适从,对体育教学改革也会带来了不小的危害,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水平继续下降。因此,作为学校体育教学重要环节的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如何顺应素质教育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健康为第一要素”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是新课标理念下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 新课标理念下学生体育学习多元化评价方法的构建
  
  依据体育课程性质、特点,以“多元评价”理论,充分凸现“健康第一”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教学理念,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反映学生体育学习情况和身心发展出发,在原有的结构考核、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各结构考核的内容和分值进行合理调整,并把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体育卫生习惯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度、参与度、交往合作能力和情意品质等纳入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考核范围。
  1.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生理指标的考核,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原省编《课本》本年级的标准执行,但其分值从原来的70%调整为40~50%。并实行单项成绩不封顶,允许学生多次补考的动态做法,促进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和意识。
  2.把原结构考核中的出勤和课堂表现等评价拓展为对整个体育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将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参与态度、合作、心理健康、卫生习惯、运动安全等作为考评内容。分值从10%提升到20%。实施学生自评与互评、组评和师评、学生家长等多元评价方法,并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逐步提高学生评价的比值。
  3.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教学和考查,改变过去单一的讲授式教学和笔试方式,而采用讲授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分组讨论、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和考核,并结合学生平时运动和生活中的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安全知识等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评定。分值为20%。
  4.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出发,把学生的兴趣特长纳入考评范围,内容可以是教师推荐的,也可以是学生自选的,包括一些民间传统游戏,只要具有一定的锻炼价值,符合健康要求均可。每学期可自选1~2项,分值为10~20%。
  5.建立学生成长健康档案,记录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的身体形态、机能水平、健康状况及体育学习、参加体育比赛经历。把参加校运动队作为加分的条件之一,凡参加校运动队的学生视情况给予5~10分的加分。
  6.对平时上课认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但由于先天条件的限制而未能达到理想成绩的学生,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申请、师生评议采用“借分”的方式提高一个等级。
  7.评价采用等级加评语的方式。等级以“优”、“良”、及格和“不及格”四级为宜。并在期末对每位学生作出简短评语交班主任老师,一并写进该学生的“评语”中。
  
  三、 科学合理的多元化评价对学生体育学习起着积极的“导航”作用
  
  1.众所周知,体育是一项参与性活动,只要认真参与并掌握一定的科学锻炼内容、方法和手段,体质就会得到增强,健康就有保障。科学的评价方法,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切合实际的、最公正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得到积极的、奋发向上的影响,从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既有统一标准和要求、又有相对评价、过程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体育课的主体,产生良好的学习动力。
  2.人体生理机能发展存在非同步性,同一年龄段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合理调整结构考核中某部分的内容和百分比,适当降低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等生理指标的统一标准评价的分值,有利于减少因生理发育不同步和身体素质差异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
  3.过程评价使素质差的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使素质好的学生受到鼓舞、激励。同时也是对个别自侍身体素质好,不认真练习学生的约束、鞭策,使他们明白不认真学习、先天条件再好,也是得不到优秀的。同时,单项考核不封顶的做法,能使每位学生掌握1~2项适合自己长期练习的运动项目,形成特长,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体育服务。
  4.课内、外结合评价,把考核延伸到课外、校外。只要学生认为考核成绩不满意均可“N次”补考,通过随时的多次评价,并将平时参加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以及社区体育活动作为学生的评价内容,有利于养成学生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5.每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心理倾向。学生根据自身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进行特长考核,有利于学生掌握1~2项有健身价值的、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满足渴望成功,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强化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初中生生长发育的特点进行必要了的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习提出不同要求,采取“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异步达标”的教学策略。并将课的后半部分时间和空间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选择项目练习,通过“一主多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进一步激发学生在努力完成《课本》内容,达到《课标》要求,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6.变原先单一的填鸭式体育健康知识教学形式为讲授法、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同时改变过去那种“教师出复习题,学生背复习题,考试考复习题”,学生考完即丢,起不到任何指导价值的陈旧的理论考查模式。相对应的采用自主探究、分组专题讨论、交流的形式,解决体育运动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如我们结合08’奥运会,开展了以奥运为主题的有关专题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7.把体育卫生、运动安全、良好的人际交往(如练习中的合作配合、保护与帮助)等作为体育学习评价指标之一。诱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增强运动中的安全意识,增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友谊,进一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8.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家长参与评价,体现教育评价的民主性、主体性,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和谐发展。
  9.马斯诺需要理论告诉我们:“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学习评价是对每位学生一个阶段学习的一种肯定。“借分”正是从学生渴望被肯定的心理需要出发,使他们得到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借分”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更是一种期待,对学生心理的积极暗示作用是巨大的。因此,“有条件的借分”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愿望,自觉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必须本着“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将体育与健康课学习评价由单纯的“达标”、“技评”模式向“参与”、“进步”模式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向过渡,并向着个性化、生理化、发展化、健康化、社会化的综合性评价和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发展,这是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标签:评价 多元化 探讨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