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提纲 > 正文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榆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探析]

时间:2019-02-0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现代农业的发展程度。近年来,榆林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取得了显著成效,带动了整个农业产业效益的提高。但是还存在投入不足、体制不顺、管理滞后等诸多制约因素,必须理清思路,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现代农业; 榆林市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1-0027-02
  
   榆林是陕西主要的旱作农业生产区,地貌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地势平坦,水资源较为丰富,是玉米、马铃薯、蔬菜主要种植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是小杂粮主要种植区。全市现有农耕地总资源1419万亩,人均耕地5亩左右。常用耕地849万亩,其中水地170万亩,坝地59万亩,梯田399万亩。2010年全市粮食产量168万吨,农业总产值15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13元。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客观审视市情,提出经济社会发展“两基地一中心”三大建设战略任务,把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提到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的战略高度,累计投入财政建设资金258亿元,形成“四区一带”特色农业产业布局,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96%,羊子饲养量突破1000万只。先后创造了春玉米、马铃薯、小杂粮、油料、蔬菜5大类共39项农作物创全国单产最高纪录。马铃薯、红枣、大明绿豆、红花荞麦已经实现出口创汇,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催生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由2006年的19家发展到124家,其中省级19家,市级105家。2010年底,全市龙头企业固定总资产15亿元,销售总收入达到19亿元,净利润6.2亿元,创汇4000万美元,上缴税金5500万元,带动农户36万多户,有力的推动我市特色产业发展步伐,龙头企业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
   二是产业级次和产品档次明显提升。现已通过ISO9000、HACCP、QS体系认证的企业有80户,其中榆林市王贵集团新潮毛皮有限公司通过了QB/T1287-91标准检验合格认证;定边县乳品实业有限公司、榆林王成商贸有限公司、榆林三丰油脂有限公司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监督体系认证。全市通过有机食品认证8个,绿色食品认证3个,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2个。“清涧红枣”、“靖边马铃薯”、“横山大明绿豆”等8个农产品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是产业化组织农户联结紧密,利益机制逐步形成。2010年我市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共计1221个,合作社成员总数2.6万个,带动非成员农户数7.8万户。订单农业带动农户数为13.5万户,订单会员人均增收400元以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逐步形成。
   四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推进。初步形成了210国道沿线农副产品加工带;北部风沙滩畜牧和制种产业区;东部黄河沿岸红枣产业区;南部丘陵沟壑小杂粮产业区;西部白于山优质马铃薯产业区的“一带四区”优势产业格局,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亮点。
   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不足;二是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三是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四是企业管理相对落后;五是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六是企业生存环境恶劣;七是社会保险机制的落后。2010年12月,省委、省政府决定,由省、市、县每年各投入2亿元,在榆林率先启动“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榆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预示着榆林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抓科学规划,为农业产业化打造强势主体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根据我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着力建立八个农产品特色优势突出、聚集度高,加工能力强、市场需求旺盛,社会化服务和流通体系完善的农业产业化区。重点发展制种、畜牧养殖、蔬菜、小杂粮、红枣、马铃薯、油脂、黄芪等八个优势产业集群,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特色产业壮大。一是制种生产产业区。在榆阳、横山等地,大力发展玉米制种,实行品牌生产,扩大销售范围,建成全国一流的制种基地;二是畜牧养殖产业区。在榆阳、神木等地,扶持和建设肉羊、白绒山羊屠宰加工企业,提高科技含量,促进肉羊、白绒山羊产业带的发展,带动全市畜牧业的发展;三是蔬菜生产、流通产业区。在定边、靖边等地,立足大漠蔬菜,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化服务功能,加大标准化生产,实行分级包装、冷冻、保鲜、加工深度,开发系列产品,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四是小杂粮生产、加工产业区。在横山等南部县区等地,加大技改力度,扩大加工规模和深度,提高带动能力;五是红枣生产、加工产业区。以黄河沿岸县为基地,加大产品的创新和开发力度,转变开发思路,提高产品竞争力;六是马铃薯生产、加工产业区。以定边、靖边为基地,加大品牌建设,扩大市场占有率;七是油脂加工产业区。以子洲及周边县为基地,开发系列和深度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抓合作组织,为农业产业化架起坚实桥梁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按照我市六大主导产业,在形成一定规模基础上,根据“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积极扶持建立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协会与农户形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多环节、多层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二是结合机构改革,要把部分事业单位的职能和职权,通过委托的形式,调配给农业合作组织承担,如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质量标准的制定、农民技术职称评定、企业信誉等级的认定、一些不关乎全局和重大原则的农业执法等职能,以填补现有合作经济组织职能上的空缺,树立其权威,发挥其作用。三是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培育扶持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试点范围,认真总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和“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验模式,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三、抓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建好“第一车间”
   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没有基地产业化便是无源之水。根据我市地域广阔,资源类型多,要充分依托当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打优势牌,走特色路。按照“地区一带”的产业格局,重点建设九大特色产业基地。一是建设羊子生产基地。以长城沿线靖边、定边、榆阳为重点,发展舍饲养羊,建设省上确定的12个绒山羊和肉羊生产基地县,使样子饲养量规模发展到1000万只。二是建设优质红枣基地。以黄河沿岸佳县、吴堡、清涧为重点,继续扩大栽植面积,积极发展有机红枣,建成200万亩红枣基地。三是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以白于山区定边、靖边、横山为重点,推广高淀粉、菜用、加工、早熟不同用途的脱毒马铃薯良种,建设优质马铃薯产业300万亩。四是建设小杂粮基地。以南部丘陵沟壑旱地为主,建成以绿豆、杂豆、荞麦为主的名优小杂粮生产基地320万亩。五是建设高产玉米基地。以长城沿线靖边、定边、榆阳为重点,实施创高产竞赛活动,推广高产品种和丰产技术,建立150万亩高产基地,实现亩产600公斤。六是建设蔬菜生产基地。以靖边、定边、绥德、清涧、米脂为主,大力推广温室栽培等高效农业技术,引进精、细、特优良品种,建立蔬菜生产基地35万亩。七是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以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地为重点,引进马铃薯、小杂粮、瓜菜、玉米新示范品种,建成以杂交玉米为主包括蔬菜、马铃薯、杂交荞麦、小杂粮种子在内的制种基地10万亩。在建好基地的基础上,全力打造陕北羊子、榆林薯业、榆林红枣、大明绿豆、大漠蔬菜、三边荞麦、榆林杂粮、榆林种业、陕北杂果等九大品牌,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四、抓资金投入,保障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
   投入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要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有所侧重,重点打造小杂粮、马铃薯、红枣、油脂、畜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集群和经济合作组织。市财政每年安排相当数额的资金,作为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发展的专项基金,以后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二是建立信贷担保机构。成立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信贷担保机构,市财政出资金为第三方,为龙头企业做信贷担保,免除企业申请担保的各项手续费用,支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三是加大金融信贷扶持力度。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特别是农发行,把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建立信贷“绿色通道”,开设专柜,简化贷款手续,设定办理时限,并在利率执行上实行优惠,优先处理重点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贷款业务。对季节性流动资金需求量大、周转快的重点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要简化程序,直接办理审批,核定额度后,封闭运行,按期收回,解决企业和合作组织因没有周转资金生产停滞或不能发展的问题。四是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风险资金(基金),建立专户,专款专用,作为对重点龙头企业和基地生产风险的补偿。在重点龙头企业发生经营和基地灾害损失时,按实际发生额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帮助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户提高抗御风险能力。
   五、抓发展环境,为农业产业化搭建良好平台
   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关键。应从环境治理、市场开拓、搞活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服务。一是切实抓好“两个环境”建设,要治理整顿好软环境,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服务职能,对其他管理部门的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要积极协调,保障重点龙头企业利益。支持相关部门严厉打击以闹取利等不法行为,为企业和协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切实减轻负担;要抓好硬环境建设,积极落实现已制定的税收、用地、扶持农产品品牌宣传、用电、供水、供气、供热、通讯、道路等配套设施的优惠政策,保障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二是为搞好市场开拓、搞活流通提供基础服务。要建立完善农产品专业市场和市场网络,拉动当地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及时向外界宣传我省和各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特别是宣传龙头企业及其名牌产品。三是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监管力度。严格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认定标准,凡不符合标准一律不予认定;对重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一次运行监测,不符合标准的坚决淘汰,不搞终身制;严格落实省市贴息扶持资金,坚决按相关政策规定落实贴息扶持资金,促进重点龙头企业健康发展。四是将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列入对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之中,与其他经济指标一同下达,一同考核,同时建立问责机制,并做为干部提拔重用的依据之一。
   六、抓自身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长效机制
   农业产业化要发展,内因起决定作用,强健自身尤为重要。一是支持农业产业化组织吸收和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品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允许和鼓励科技人员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专利到企业入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体制创新,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经营的企业管理人才和新型企业家队伍。二是引导农业产业化组织以“公司+农户”为基本模式,通过签订合同、返还利润、土地使用权入股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以低偿或无偿的形式为农民提供技术、良种、信息化销售等服务,扶农帮农、让利于农。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户都要求化契约意识,提高诚信程度,严格履行合同。三是指导农业产业化组织强化自律和内部管理,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同时,要积极建立行业协会,协调同业利益关系;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巩固与农民的合作关系,谋求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四是扶持农业产业化组织实施名牌战略,强化营销理念,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靠名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解决绿色食品生产、农产品保鲜贮运和精深加工等技术难点,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和市场信息等体系,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五是积极开展对龙头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 陈少强.中国农业产业化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 蒋志华.优势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 马海霞,李慧玲,杨睿著.新疆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标签:榆林市 探析 农业产业化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