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致谢 > 正文

【梅花在传统绘画中的人格美研究】 梅花意象与传统士人的人格

时间:2019-01-2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梅花作为花卉中的“四君子”之一,以其美好品性,自古以来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成为千百年来画家笔下的爱物。梅花集高洁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尤其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
  关键词: 天人合一;人格化;传统绘画
  [中图分类号]: 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6-00110-01
  引言
  在中国绘画史上,花鸟画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寓意象征性,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观察世界、表达情感的思维方式。而在众多的花鸟绘画中,“梅花”是一种非常流行的题材。历代文人墨客不断颂咏描绘,使之历经千余年而长画不衰,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梅花,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梅花入画,丰富了中国画的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梅花”之中,通过“梅花”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最终“梅花”成为古人托物言志,寓兴自我,展示高洁品格的绝佳题材。
  一、“梅花”题材在中国绘画史中的发展概况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二、梅花的人格美内涵
  从梅花的生理特征来说,梅花具有铁骨铮铮,苍劲蟠曲的特点,这是讲梅花的骨气,梅花象征了一种勃勃的生机。所谓“梅得其清”,是讲画梅要画出梅花的清气。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操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梅花抗严寒,不怕风雪,有宁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之志。
  三、“梅花”的人格美在绘画中的体现
  绘画有两个要素,一是性灵,二是学问。无性灵不能驾驭笔墨,有学问才能表达思想。“梅花”是中国传统题材,作为中国花鸟画的代表,它蕴藏了丰富的笔墨技巧。梅的用笔钢劲有力,曲折盘旋,兰的用笔挺拔俊秀,干净利索。
  北宋时期的仲仁和尚,他是我国古代一位较早的画梅名家,他借月光把梅花照在纸窗上的影子描绘成画,始创所谓的“墨梅”画法。黄庭坚誉其画梅“嫩寒清晓,行孤村黎落间,但欠香耳”。其弟子杨无咎,继仲仁后又进一步创造了两种画梅方法,即“圈花法”和“烘托法”。他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所画墨梅朴素无华,具有高雅绝尘的气质,称为“村梅”。传世的《雪梅图》寥寥数笔勾出瘦硬枝杈,形象单纯而鲜明。而元代的王冕则是画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位画梅能手,他一生尤以画墨梅著称于世,画风源出于杨朴之、赵孟坚,在他们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创造。他善用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梅花在不同时令和气候下的姿色神韵,他的梅花多为绚烂盛开的形态,千蕊万朵,生意烂漫,写长枝运笔出锋,一贯数尺,极其清拔挺韧,花蕊细如针芒,老干硬如屈铁,墨色丰富,变幻无穷,别具一格,人们称他为“墨梅王”。他的水墨梅花一变宋人稀疏冷猗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他的存世名作《墨梅图》亦是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寂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的孤高傲岸的情怀: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四、“梅花”人格内涵产生的启示
  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认为,“梅花”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且是人格的象征,象征着傲霜雪、有气节。用它来承载高贵的品质。通过对“梅花”人格内涵的研究,我们可以总结为画品与人品的关系。中国是一个重“德”的国家,一直把“德”放在人才标准的首位。对艺术家的要求是“德艺双馨”,即在人品和艺术两个方面都达到很高的境界。在这种人才观影响下的美学思想,评画不以逼真为尚,而以能表现画品为尚;“知人论画”,将人品与作品联系在一起评,不仅注重画品,而且注重作者的人品道德,在一定意义上说是重道而轻器,把人品和学问放到了第一位置,向来有“风格即人”、“人品即画品”、“人品不高,画品不可能高”等说法。因此,历代的中国美术家们非常重视人品的修炼。“要想学好画,先要做好人”、“功夫在画外”、“人品不高,落墨无法”等等,既是普遍的经验,又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要求。
  结束语
  梅,枝干苍老虬曲,能在冬天寒冷中开花,表达一种在严酷的环境条件下坚守信念的顽强精神。作为中国花鸟画的代表,“梅花”题材蕴藏了丰富的笔墨技巧,只有对梅花的人格内涵有一定的认识,然后再充分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绘画能力。

标签:梅花 绘画 人格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