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论文写作 > 论文致谢 > 正文

【浅析桩基础设计施工的实用概念】桩基础概念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在一些土质不好的地区,桩基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好方法,经济,简单,方便,实用。本文就针对桩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些常见的实用概念给予浅析,希望能给施工和设计者带来理解和运用的方便。
   【关键词】桩基础;设计施工;实用概念;浅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房地产事业更是蒸蒸日上,但是我国的土地面临着严重的匮乏的现象,这就要求建筑向着高层发展,在一些土质不好的地区,桩基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好方法,经济,简单,方便,实用。本文就针对桩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些常见的实用概念给予浅析,希望能给施工和设计者带来理解和运用的方便。
   1 大径桩(即直径大于800的桩)的极限端阻力和侧阻力的尺寸效应
   1.1 大直径桩端阻力尺寸效应。最主要的原因是卸载孔底土反弹的桩孔,导致最终抵抗力下降,类似深基坑支护反弹。大口径桩静载试验曲线呈缓慢的变化,反映了其端到端电阻受压变形为主导的渐进破坏。
   1.2 大直径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桩孔后释放应力,孔壁松弛,引起侧阻力下降的双曲减少直径桩侧阻力增加,
   2 在岩溶地区设计桩基不宜用管桩的原因
   2.1 通过风化的岩石曾经覆盖立即桩接触层,桩容易破坏,损坏率30%〜50%;
   2.2 桩尖接触岩石表面容易沿倾斜的岩石表面滑动,造成斜桩过度倾斜。
   2.3 桩长桩难以把握,难以配桩
   2.4 在基岩的桩尖,桩嵌入周围土壤的力小,稳定性差。
   3 注浆在灌注桩之后
   3.1 填补桩后的一段时间,默认情况下,在桩体注浆管和桩端连接,桩侧注浆阀注入泥浆,使桩侧土加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沉降。承载能力可提高40%〜100%,20%〜30%的结算可以减少。
   3.2 加强机制后灌浆桩和桩端土体加固效果表现为:桩底沉渣和桩侧泥浆经过渗透固化效果的物理化学和固化,填充和桩底沉渣胶结作用以及桩侧泥渗透,增强了效果灌浆,分裂现成的网状演算的结果。
   3.3 增强功能:端到端电阻和高于粗粒土侧阻力,增幅高于细粒土。边桩以上的桩侧单注浆和双灌浆桩端被加固。由于终端电阻泥沙敏感效应的影响,桩端后注浆加固和沉积物是扩大底部的效果。底部沉积物土壤加固效果和桩侧泥加固效果由于粗粒土和细粒土是渗透注浆,注浆加固效果前者铰强。
   3.4 注浆后注浆变形的特点:负荷与变形曲线是陡峭,灌浆缓慢变化,因此,在相同的安全系数,可靠性提高,沉降减少。
   3.5 设计要注意:注浆管连接应采用套管连接,代替钢管注浆时,最好是在嵌入更多增援桩的顶部,由于注浆管施工不当,在顶部的保护应通过绑扎固定桩,防止注浆管破裂。
   4 单个桩基础的承载力及其时间效应
   单桩时间效应的承载能力是指在桩的承载力是随时间变化的,一般出现在土挤密桩,特别是预制桩。随着打桩后间歇时间增加,承载能力不同程度的增加,间歇后一年,通常可以增加30%〜60%的桩基承载力。原因:桩底土在承受强大压力下,要立即压实(特别是软土),因此接近桩周土产生非常大的孔隙水压力,土壤结构被破坏,抗剪强度降低(触变性)。经过一段时间后,间歇性孔隙水压力消散,逐步巩固压实土壤,土壤结构强度逐渐恢复,剪切强度逐渐提高。所以摩擦力和桩端阻力也不断增加。强度提高最快在1〜3个月发生。高孔隙水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开放的空间效果,它紧靠桩的土体产生快速排水固结解。紧靠桩的土壤往往合并是非常严重,可使有效桩直径增加。桩的承载能力与时间的增加在软土现象更为明显。但并非所有的桩的承载力随时间的增加,一些桩承载力随时间下降。
   5 筏形桩基础的反力分布形状的解释
   根据传统的荷载分配原则,荷载分配是基于刚度分布,承载力桩基底土支承刚度减少中间环节,也使桩侧桩端土刚度退化。原因是桩间土承担的四个周荷载的承载力有限中。另一种解释是,中间桩间土壤不能给周围的桩提供承载力的要求,并且桩基外,除了靠内侧的土提供承载力,也靠基地附近的侧向土提供承载力,但接近下桩土基外侧对内部的影响小,可以提供内部土承载力也少,因此横向桩承受的要比一个内部桩更多的荷载,即桩反作用力形状是鞍分布的原因。另一方面,桩周围土的开挖卸土造成基坑反弹,导致桩的刚度和中央桩刚性增加,加剧了基础和边缘反力马鞍型百分比分布。
   6 变刚调平的总体思路
   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和地质特征,考虑互动效应,采取加强和削弱相结合的措施,减少沉降,下沉与整体变形,使基础内力不均匀沉降最小化,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
   6.1 根据结构类型,调整结构、荷载和地质条件,选择桩类型、复合桩基以及刚性桩复合地基,使布局合理,桩土刚度加强,使荷载匹配。
   6.2 减少桩和土弱化的有效措施是,使核心区之间的区域应力场重叠,支持主体布局,做好桩基础垂直错位。
   6.3 考虑桩和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轴承刚度的调整应采取密集指数控制。核心区增强指数应为1.05〜1.30,外带弱化指数应该是0.95〜0.85。
   6.4 主裙连体建筑的设计原则,应加强主体,削弱桩台。
   6.5 桩基础桩型。桩端持力层是确定的,由于后压浆技术的应用,应确保单桩承载力更大的调整空间。桩基础,应集中安排柱壁​​,以减少桩帽的内部应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底部土壤的承载能力。
   6.6 应根据上部结构和基础桩土相互作用分析的概念设计,优化设计,不均匀沉降,应严格按照标准值设计,以提高耐用性和可靠性。
   7 桩基础的基本受力规律
   随着垂直荷载的增加,侧阻力发挥阻力。随着变形增大,端阻力发挥。一般情况下桩与土的相对位移约4到10毫米(根据土壤类型和侧阻力),可以充分发挥端阻力,并有足够的发挥端阻力空间。
   8 桩基础沉降的一般特点
   8.1 土桩地基沉降,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一般5〜7年后才能稳定,下降到低于4毫米每年。桩在软土地基沉降的主要和时间因素有关,可根据目前所了解的土力学,巩固和流变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来思考和解决;
   8.2 土体的摩擦桩基础沉降实际上是由桩桩尖,下桩尖土的渗透变形和压缩变形的轴压缩来提供的。
   9 桩土共同工作
   桩土相互作用,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过程。通过桩土相互作用实验来认知。
   9.1 装载。桩和土的共同作用过程中,桩和土壤相互作用陆续发挥作用,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桩始终起着支撑作用,达到100%后,桩的承载能力对已经达到了极限后的土壤,可以起到支持作用。桩周围土的比例加载过程和变化,没有固定的比例。
   9.2 桩顶荷载小于单桩极限荷载,每级增加的荷载主要是桩组成的桩群承担。
   9.3 单桩载荷达到屈服载荷,轴压荷载下的土壤基础平台底部承载显著增加,桩承载份额的比例明显下降,沉降速度也随之增加。
   9.4 单桩极限承载力与地基土承载力的极限承载力相互影响。
   综上所述,希望本人的概念总结和解析能够对施工和设计人员带来方便。
   参考文献:
   [1]宰金珉,王旭东,余闯;复合桩基地基土中附加应力分布特征及沉降计算简化方法[J];工业建筑;2005年05期
   [2]宰金珉;周峰;梅国雄;王旭东;翟宏飞;周桂阳;;广义复合基础的概念和工程实践 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3]王永成;;变形控制桩基础设计理论浅析[J];山西建筑;2007年12期
   作者简介:
   唐浩(1979-),男(苗族),广西桂林人,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结构设计。
  

标签:浅析 概念 施工 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