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面试技巧 > 正文

【推进中央银行内审工作科学转型的思考】 内部审计方法概述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内部审计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而发展的。在经济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和国际内部审计转型的背景下,推动中央银行内审全面转型和科学发展已成为内审部门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论述了中央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分析了基层中央银行在推进内部审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几点加快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中央银行;内部审计;转型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4-0083-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4.22
  
   自1998年中央银行内审部门成立以来,内部审计从起步到发展,从探索到规范,逐渐健全内审工作体系,在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控机制、防范业务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央银行在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改善金融管理等方面面临越来越多的新课题,推进内审转型显得尤为迫切[1]。
   一、中央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的必然性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化,中央银行内审经历了以“对外监督为主、内部监督为辅”的初级阶段、以“遵循规章制度、落实文件精神”的合规性阶段、以“监督关口前移、防范业务风险”的风险防范阶段及以“突出内审价值、同国际内审接轨”的转型阶段。与时俱进,顺应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稳步推进内审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内审转型顺应了国际内审目标的发展潮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IIA)确定的内审目标为“增加组织价值并改善组织运营”,内涵不断深化。中央银行内部审计必须调整观念,加大对组织内部控制和治理情况的关注力度,切实发挥改进组织运营、增加组织价值的功能。二是内审转型顺应了内审效能提升的客观需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中央银行传统的“重审计监督、轻评价治理”合规性审计已无法满足维护中央银行发展的需要,急需推进内审向“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增值和善治为目标”的现代审计转变,建立起符合国际标准的工作体系。三是内审转型顺应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现实要求。在推进中央银行内审转型过程中,应通过广泛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等,使审计视野和角色转变为“对管理进行审计”,实现内部审计与中央银行组织治理的结合,提升“免疫系统”功效[2-3]。
   二、中央银行内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09年以来,中央银行明确了内审工作转型的总体路径和主要目标,对转型课题进行了攻关,各转型项目试点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相对于国内外内审工作先进水平,中央银行在推进转型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审计的理念和层次还有待提高
   部分内审人员审计理念仍未突破传统审计模式,未向“管理+效益”的现代内审理念转变。一是与审计对象相互缺少有效沟通,服务意识不够,与现代审计中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观念相距较远。二是对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等方面的绩效审计很少开展,不能有效促进组织的增值和效率的提高。三是审计目标未向风险管理审计延伸,未深化以风险防范为目的的内部控制评估和风险管理审计,缺乏对风险管理的系统性研究。
   (二)制度建设滞后于转型发展要求
   目前,中央银行虽然对内审转型作出了总体规划,明确了转型的路径、总体目标等,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的制度。一是转型项目的理论高度和审计成果都处于较低层面,很难得到领导及被审计对象的认可,很难做出相应的整改,无法实现转型增值目标。二是转型项目对内审人员的职业判断更为依赖,加大了审计风险。如尚未明确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框架,缺乏权威性评价标准,致使等级评价及分值给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由此产生的风险值偏差或重要审计内容的缺失可能导致审计风险增加,进而偏离风险导向审计的本意。
   (三)信息化水平难以满足转型需求
   内审工作信息化水平远远跟不上中央银行业务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步伐,成为制约当前内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是现场审计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还不够广泛,且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的非现场审计尚未真正开展。二是业务操作与管理系统大多数未预留审计接口,使得审计数据采集与处理难以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三是内审实施手段仍停留在原始阶段,对数据采集测试、指标评估、框架分析等新的技术手段应用较少,缺乏科学有效的内审管理工具。
   (四)内审人力资源与转型要求不匹配
   内审转型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内审转型、内审成果运用和内审调研都需要一支高素质队伍。但从基层行实际来看,一是基层行普遍存在人员结构老化、学习能力下降、思维创新不足等现象。在转型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应用新型审计技术,但大部分内审人员的学识和经验难以满足要求,影响了转型项目的推广。二是内审干部培训的层次有待提高。内审干部培训的计划性不够,内容较局限于实务性方面,培训的综合性、理论性不够,知识结构不能及时更新,理念和方式方法陈旧,不能适应转型要求。
   三、推进中央银行内审工作全面转型和深化发展的建议
   作为中央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审部门要帮助组织健全内部控制、强化风险管理、促使组织目标顺利实现。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突破。
   (一)更新审计理念,科学扮演角色
   对中央银行内审转型而言,内审职能定位和角色扮演能否与时俱进至关重要。在职能定位上,不仅要定位于监督,更要定位于咨询与服务职能,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实现价值增值功能。在转型实践过程中,内审部门要积极扮演好四种角色:一是对已推广成熟的项目要着力提高工作质量,做成同类项目的“示范窗”。二是对已实施的创新工作要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和成果,当好“试验田”。三是对上级行关注但尚不成熟的创新思路、技术和方法深入研讨、实践,提供第一手翔实可靠的调研资料。四是对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提高敏感性,及时向上级行和相关业务部门反映完善制度、改进工作的信息资讯,当好“情报站”。
   (二)创新审计思路,探索转型突破口
   近年来,中央银行明确了转型总体目标,内审部门要将转型规划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从点起步,逐个突破。一是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体现了现代内部审计的基本理念,基础工作是建立风险量化评估模型,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审计计划、重点并配置审计资源,试验应用后对模型补充完善,形成系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思路和方法。二是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绩效审计代表着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一方面,要在财务审计、履职审计项目中融入绩效审计理念;另一方面,要从专项资金运用、基建工程等单个项目着手,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及其他绩效指标进行评价,在逐步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起恰当的绩效评价标准。三是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加强对控制环境、信息沟通等要素的审计,着力改进内控评价体系,在揭示问题、分析评价等方面突出内控审计特点。
   (三)强化方法应用,提升转型质效
   审计方法根据工具的不同可分成三类:与感官作为工具的认知方法,如观察、调查、访谈等;与物质作为工具的审计方法,如计算机审计,联网审计等;与观念相对的思维方法,如比较、演绎,分析等。在推进内审转型过程中,要突出运用以下方法:一是重视调研。注重审前调研,尽快融入被审计单位,掌握内控现状和风险管理类型。此外,还要针对重要风险领域深入开展调研,做到“一个审计项目,一个审计报告,一个调研报告”。二是重视分析性复核方法。风险导向审计从风险评估、审计测试到最终确定审计结论都要重视分析性复核的运用,充分借鉴现代管理方法,不仅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而且对抽象数据进行分析,并贯穿在审计全过程。三是重视理论思维方法。绩效审计需要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揭示影响绩效的深层次原因,可广泛采用比较分析法、演绎推理法、抽样和案例研究法等。同时,还可以咨询和借用外部专家,借鉴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
   (四)加强技术建设,增强转型持续性
   提高内审技术的科学性,不断推进内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内部审计跨越式发展的途径,更是内部审计转型的必由之路。一是要创新技术方法的载体,加快审计信息平台建设步伐。如建立审计知识库系统,提供审计依据、业务流程、评价指标等,提供优良的资讯平台。二是要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的分析。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在一定范围内将相关信息通报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扩大审计成果价值,节省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同时,内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觉信息,更要提高评价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三是要推进计算机辅助设计运用,提高审计手段的科技含量。当前,中央银行内审部门信息化的中心工作应是推广“内审综合管理系统”,完善“内控管理监督系统”,初步实现审计的现场监控和非现场监控;应用ACL软件,使某些数据量比较大的业务,由过去的不可能深入审计变成可能;加快开发ACS辅助审计系统,实现在线接口式审计。
   (五)注重人才培养,加大成果运用
   内审人才的培养是促进内审科学转型的基础工程,是内审理念发展延续和内审制度落实执行的关键。通过科学有效的培训工作,实现内审干部队伍整体上向知识和技能“职业化、专业化、复合化”转变。一是加大内审人员的培训力度,注重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引导内审人员在观念、角色、知识和技能上实现转变,确保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学有所强。二是激发内审人员特别是年轻内审干部的学习热情,鼓励参加CIA、CPA等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升专业胜任能力。三是将推动内审工作转型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使内审人员达到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还要畅通沟通渠道,加强与党委、各职能部门及下级机构之间的交流,根据党委的意图和各单位的意愿提供咨询服务,加大审计成果运用,既揭露存在的问题,又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与服务功能[4]。
   (责任编辑:陈薇)
  
   参考文献:
   [1]穆西安.推进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全面转型和发展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9(1).
   [2]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内审处课题组.推进人民银行审计工作转型与发展的思考[J].金融纵横,2009(2).
   [3]冯雪.基层中央银行内审工作转型的思考与探索[J].金融经济,2009(8).
   [4]邹婧.推进人民银行内审转型的思考――基于IPPF的研究视角[J].西部金融,2011(2).

标签:中央银行 转型 内审 推进